叙事疗法技术在小学心理课堂中的应用例析

2024-04-24 07:44刘倚杏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4年8期

刘倚杏

摘要:恰当的心理辅导技巧不仅能够为辅导指引方向,还能够与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为实际教学提供启发。借助叙事治疗技巧,通过课程体验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人生想象成不同的篇章,讲述每个篇章的内容及生命中的关键事件,并重新赋予其意义和价值,从而唤起学生支线故事中经历过的积极体验,重塑其直面问题的内在能量。这个过程既疗愈了学生面对问题的不安,也使教育对话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叙事疗法;拖延;积极品质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684(2024)08-0025-03

一、引言

叙事疗法,是心理咨询中咨询者运用适当的方法,帮助当事人找出自己生命故事中的遗漏片段,以唤起当事人内在改变力量的过程。叙事疗法认为,当人们在选择和述说自己的生命故事时,会呈现故事主要的信息,从而构成主线故事,但往往会遗漏一些片段即支线故事中的细节。因此为了找出这些遗漏的片段,咨询师会通过好奇问话帮助当事人发展出双重故事,发现支线故事中的积极力量,帮助来访者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种属于来访者自身的力量,也就是相信每一个来访者本身就是解决问题力量的源泉。

在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多时候把课堂教育教学的目标或者关注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解决或者克服困难上,而忽视了学生本身具有的内在积极力量。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说过,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在实践中发现,在心理课堂上借助叙事疗法的技术,能够让学生发现属于自己的力量,对自己生命故事的意义和价值重新释义。

例如,当学生在叙述自己的故事,谈到“问题故事”时,教师可引导他说出主线故事外的另一段他自己忽视的故事,唤起他支线故事中或者其他生命故事中经历过的积极体验,聚焦在学生曾经的成功经历或他自身的优势积极品质上,以增加其改变的内在能量,进而帮助他自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直接给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同时,在故事分享环节,学生聆听了他人的生命故事,无形之中也会学习到积极的替代强化,有效发挥了集体教育的积极作用。

叙事疗法目前广泛应用在心理咨询或学校心理辅导中,倡导挖掘每个个体自己的内在积极力量。其中,“外化与解构”“例外”“重构”三个叙事疗法的技术还可以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身上的积极力量,让学生在分享自己故事的过程中加深对自己内在的探索。下面以四年级的一堂心理课“拥抱拖延小怪兽”为例,作简要的阐述。

二、将叙事疗法的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一)外化与解构——将问题与人分开

外化的思维核心是:人不等于问题,人是人,问题是问题,两者不是合一的;其中,人们如何看待问题、人们如何受问题影响才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内容;而解构是建立在外化的概念上对问题所作的好奇对话,在这个阶段中需要帮助学生将问题客观化,对其命名、拟人化,探索问题对自己的影响。下面是课堂节选。

在课堂开始阶段,我首先播放了一段 “拖延小怪兽”视频,然后让学生跟随我的指导语闭上眼睛想象:“你的‘拖延小怪兽长什么样子?它一般在什么时候出现?出现的时候会对你说些什么?它在生活或者学习中是怎么影响你的?”然后请学生缓缓睁开眼,在学习单上画出自己拖延小怪兽的长相,给它取个名字,并说说自己与小怪兽之间的故事。

生1:我的拖延小怪兽长成一副可爱的手机模样,我管它叫咪咕,它每次都在我要去写作业或者做练习的时候出现,每次都在我脑海里说:“没关系,先玩一会儿;时间还很多;今天的作业很少;太累了,先玩一会儿才有活力做作业……”然后我就会开始玩,不想写作业,或者写作业的时候发现时间不够,总是写到很晚。

生2:我的拖延小怪兽是一张床,它有两只手和两双脚,它的名字叫暖暖。它总是在每次我起床要上学的时候出现,然后会用它那些手和脚很温柔地抱着我,让我觉得很温暖,告诉我说被窝很舒服,再多睡一会儿。然后起床晚了,上学迟到了,妈妈总是骂我慢慢吞吞。

师:看来它似乎影响了你的生活,还有其他部分,比如学习、梦想、希望、与他人的关系等,那么这个影响力是好还是不好呢?你喜欢这个影响力吗?为什么?

生1:大部分不是很好,因为会浪费我很多时间,在写作业的时候也会想到手机的内容,因而影响学习。但是在我不开心的时候玩玩手机,我会开心一点。能不能让它乖一点,不要影响我学习,但我总是做不到。

生2:不好,我不喜欢它,它会让我上学迟到,还会让妈妈生气,自己受批评,也不开心。

这个阶段让学生通过画画将问题外化,愿意将自己与问题的故事叙述出来,让学生从另外一个角度去看待问题,表达对问题的丰富思维。当学生学会将自己和问题分开时,就会感觉到自己充满力量去思考问题的种种,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且在思考的过程中不会感到无力,更有信心地与问题对话,探索自己的问题,而不再逃避或者自我怀疑。

(二)寻找例外——独特结果的问话

独特结果是指个体那些无法由充满问题的主线故事所预测的情节或经验。每个人都是自己故事的作者,但是生命中发生的事很多,我们会有意或无意地过滤一些生活事件,只是选取了其中某一些情节成为自己的主线故事。因此在心理课中通过对学生独特结果的对话,挖掘问题的例外,从而让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自己的问题,发展自己的支线故事,产生积极的力量。下面是课堂节选。

师:在你与拖拉小怪兽的故事中,一直都是小怪兽处于上风吗?曾经什么時候你战胜了小拖拉?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生1:在我很想出去玩的时候,我脑子里会一直想要快速完成作业,然后我就很快地完成作业了。

生2:有一次,闹钟一响我就立马起床,做好平时要做的事情,然后早早地去学校了。因为我当时想到,迟到了会被老师批评。还有一次,我想到起床可以吃我喜爱的蛋卷,我就立马跳起来,开心地去刷牙了。

生3:记得那次我画了一幅妈妈的画像,就像妈妈在旁边督促我,我很快就完成作业了。

师:看来拖拉小怪兽也不是常胜将军,我们与拖拉小怪兽之间的故事也存在许多积极的可能性,小怪兽也不是恐怖到不能控制的,对吗?

师:那么在你成长过程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经历是你通过努力收获了满意的结果?

生1:我不喜欢跑步,但在跑步的时候,我想到我的好朋友在终点等我,我就能坚持跑下去。

生2:我太喜欢吃零食了,有些时候会一边吃零食一边写作业,导致写作业很慢。后来我奖励自己写完作业多吃一点儿零食,就很快写完了。

在上述对话中,学生慢慢发现,拖拉小怪兽并不是如他们一开始所认为的那样不可控制,一直以来他们没有察觉到主线外的薄弱支线故事,忽视了自己是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的。当与战胜拖拉有关的经历被叙述出来,他们领悟到问题并不是一直都在,也会有例外的时候。随着故事的叙说,学生会带出厚厚一叠与“拖延”有关或者相似的经验。麦克·怀特形容这种策略为“打开行李箱”(unpack),即将行李箱里面多姿多彩的内容展现出来,通过挖掘例外中有效应对问题的经验,从而让学生找回这些内在正向的、有能力感、自信的情节,发现和创造支线故事的发展空间,进而实现“从薄到厚”。

(三)重构——发展新故事

好的故事可以帮助学生从中寻找力量和自信,创造和发展令人愉悦感动的隐喻故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正视过去,同时可以激发我们努力发展正向的、面向未来的深层动机和强大动力。下面是课堂节选。

师:如果有一天,上帝用一个魔术棒把你的“拖延”变不见了,那时候你会变成怎样的人?或者你的生活会变成怎样呢?

生1:我会变成一个每天都很开心的人,每天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还会多出很多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妈妈也不再会因为作业骂我。

生2:我会变成一个不再赖床的人,早早起床,按时到校,老师不再批评我,还会表扬我,越来越相信我,让我担任班干部。我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变得越来越优秀。

师:当你成为你想成为的人,能做你想做的事,想想看:那时你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你会对现在的自己说什么?你的感觉会是怎样?

生1:我不由自主地笑了,我觉得好自豪,我会对自己说,付出是有回报的,继续努力。

生2:我脸上的表情是很轻松的,我会对自己说,谢谢你,不怕困难,坚持下来。

生3:我脸上会是幸福的表情,我会对自己说,不要怕,你是有能力的,加油!

学生在叙述自己的未来愿景的时候,重新理解了自己的拖延问题,并且开启了一个新故事,建构了自己的未来,在心中建立对未来的希望和愿景。最后,我邀请学生将自己重写的故事画下来,和自己喜欢的人比如好朋友、父母、老师等说说自己的新故事,并请他们写下一句祝福,邀请自己的“重要他人”做见证,培养对自己的美好期待,从而更好地追寻新故事的意义和价值。

三、课堂成效

在心理健康教育課堂实践中,我借助叙事疗法的故事叙说技巧,让学生将自己和问题分开,将问题形象化,从而给自己去掉旧有的消极标签,站在问题对面重新审视问题,与问题对话。同时,外化技术不仅适用于问题,也适用于积极的体验。比如我会问学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故事呈现了你的勇敢品质?它是怎么帮助你的?如果让你对勇敢说一句话,你会说些什么?”通过好奇的问话,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对事物的丰富思维,从而帮助学生去寻找隐藏在其中积极的自我认同。在外化的阶段中,为了深化学生对问题外化的感受,我结合绘画疗法,让学生将自己对问题的情绪画出来,从而帮助学生将自己从问题中抽象出来,与问题进行有效的对话。而在绘画的过程中,学生的情绪会得到初步的疗愈,同时也实现了课堂教学活动化、实践化,在体验和感悟中内化和加深对知识的领悟,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四、反思

将叙事疗法技术应用于小学心理课堂中,有以下三点需要注意。

第一,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会直接影响教学成果,因此要注意营造课堂氛围,带动学生的情绪,让学生能够静心主动思考自己的问题。

第二,提问的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要更加口语化、简单、易懂。

第三,在课堂互动中丰盈和发展学生的支线故事,除了需要学生自我觉察和教师积极挖掘,还需要我们多渠道开展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

参考文献

[1]马丁·佩恩. 叙事疗法[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

[2]魏丽敏,黄德祥. 咨商理论与技术[M]. 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5.

[3]康昕.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积极心理学对教育的启示[J].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2017(2):124-127.

[4]陈雨曦. 基于生命故事范式的中职生自我同一性叙事建构特点研究[J]. 心理技术与应用,2019,7(5):305-312.

[5]杰拉尔德·科里(Gerald Corey).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及实践[M].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21.

编辑/张国宪 终校/孙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