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美居+文明实践”刷新常熟乡村振兴幸福感

2024-04-24 05:38王铭涛
雷锋 2024年3期
关键词:德善乡贤文明

王铭涛

随着乡村振兴号角的吹响,江苏省常熟市新时代文明实践走出自己的独特路径——“软硬兼施”方可为。

常熟市委市政府实施“千村美居”工程,通过统筹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打造绿色生态村庄,推进新时代美丽乡村“硬环境”建设,同时凝聚发挥乡贤助力作用、深度厚植文明乡风沃土,逐步构建出文明健康的“软环境”,充分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一朵朵新时代文明“浪花”争相绽放在江南丰收的稻浪中……

老榆树下

共享邻里新生活

董滨镇智林村钟家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以“老榆树下话文明”为特色,设有“回望智林”“红色先锋”“新时代讲堂”“志愿服务站”等场所,同时在钱家桥、蒲场等地设立各具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

步入钟家巷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棵傲然挺立的百年老榆树仿佛在诉说着过往。在这里,村里为周边村民开展理论宣讲、远程教育、移风易俗等文明实践活动,同时将“邻里益+”品牌融入其中,让更多村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从志愿服务中拥有获得感,让文明实践活动有温度、有力度、有内容,真正把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办在群众家门口,走进群众心坎里”。

钟坤华,是钟家巷一位有口皆碑的老党员。听说村里要推进“千村美居”工程,他第一时间响应,主动腾出一间房,用于村民们开讨论会。这间房俨然成为大家凝心聚力的阵地,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又一个主阵地。由此,村里的面貌、村民的精神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像钟坤华一样热心肠的“金乡邻”,在智林村还有很多。

智林村党委书记姚贤军心里很清楚,只有邻里关系融洽,才能更好地凝聚发挥乡贤助力作用,引导、鼓励更多村民参与共议、共建、共治、共管,让创造优美的生活环境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碧溪之路”

尽显干群鱼水情

碧溪街道溪南村党委书记施仲辉珍藏着一张便签纸,这是村里5位村民让出土地,给村里修建小游园的见证,也是新时代干群密切联系的物证。

施仲辉介绍,5户人家早先在这里种蔬菜、饲养鸡鸭、堆放杂物,导致环境问题突出,周边村民意见很大。后来,村里启动“千村美居”专项行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点作为“千村美居”工程的标配,专项行动推到哪里、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就布局到哪里。

73岁老党员徐尚良带头拆了家里的6间辅房,腾出地方给村里建公共停车位。在以他为代表的乡贤和党员的带动下,村民们参与的热情被调动起来,有人认领绿化养护“责任田”,有人捐赠自家的绿化树木,有人捐资购买路灯设施,5位村民也毅然将土地捐给村里,最终促成了小游园的建成。

碧溪街道是“碧溪之路”的发祥地,到目前为止,碧溪街道已建成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这些散落在美丽村落中的文明實践点,不仅是传递正能量的重要载体,更是在党群干群关系中架起了一座“连心桥”,让民意与党心同频共振、同向发力。

“德善辛庄”

根植德善文明风

辛庄镇有着“江南第一评弹村”、德善文化发源地等众多美誉。结合“千村美居”工程的推进,辛庄镇通过盘“活”存量、说“活”村史、建“活”农宅、铸“活”德善4大举措,积极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辛”样板,让4个“活”成为“德善辛庄”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新注脚。

合泰村将闲置了10多年的破旧办公用房改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成为德善文化的传承地、乡风文明的弘扬地,也成为辛庄镇文明实践“变废为宝”、实现文明建设“零地增长”的典型。

张港泾村是常熟首个设立“乡风文明馆”的乡村,先后涌现出“中国好人”黄阿雪等一批德善典范,更有“顾泾学子关爱基金”等民间爱心基金汇成涓涓善流,成为常熟市德善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双浜村姚家桥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是辛庄镇第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古牡丹守护人姚维友响应政府号召,让出自家部分住宅,改建成姚家牡丹馆,抓住德善文化的根脉,进一步弘扬姚家传承祖德、世代守护古牡丹的坚守精神。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常熟市将“千村美居”工程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有效融合,聚力实现乡村共建共治,打通精神文化服务阵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鱼米之乡落地生根、结出硕果。

(责任编辑:魏洁)

猜你喜欢
德善乡贤文明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西安的“德善厨房”
西安的“德善厨房”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1988,请回答
对不文明说“不”
我不是故作坚强,而是只能硬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