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小麦品种优势及加强新品种栽培技术研究

2024-04-24 05:58徐翠苹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小麦病虫害产量

徐翠苹

小麦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应注重对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的升级,通过强化抗倒伏以及防控病虫害等技术的应用,确保小麦实现安全生产。对此,本文针对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展开分析,通过科学选种,选择高产以及具有综合抗性的新品种。同时,在对于小麦种植的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深入改良种植技术,提高小麦的生产潜力,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

现阶段,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以及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有效提高了小麦的产量,品种作为影响小麦产量的重要因素,相关人员应加大重视程度。科学选种的同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应合理选择种植区域,结合实际条件,选择密植等高效的种植方式,辅之合理的水肥方案,有效确保小麦生产的优质性。

一、科学选种并处理

通过对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可以有效提升小麦的种植产量,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在选种环节,种植人员应对当地种植特点进行分析,结合小麦品种的特性,有效降低各种因素对小麦生长的影响。由于山东省的气候特点,在选种阶段,种植人员应着重考虑的是土壤肥力以及水分供给方面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新品种,实现高质量种植。例如,山农29号,该品种为新品种小麦。在种植过程中,产量喜人,由于其属于穗多型小麦,对于产量具有重要影响。且具有良好的抗病性以及耐密植性,与其他品种相比,同等种植面积的前提下,穗数以及实际粒重均能高出平均水平。在小麦生育后期,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往往会产生干热风现象,由于市面上小麦的生育期较长,因此,受干热风影响较大。而山农29号全生育期为233天,在每年的6月上旬即可成熟,有效降低干热风造成的影响。在此背景下,小麦的灌浆速度与强度能够保证,对于后期产量以及品质具有积极的作用。使用一定的戊唑醇对种子进行搅拌,通常情况下选择2%浓度即可。结合实际种植情况,也可以使用甲基生硫磷乳油实施拌种,有效避免后期产生病虫害,切实保证小麦品种产量的增加。同时,为加快小麦发芽的速度,可以对其进行晾晒,借助太阳光的作用对小麦进行杀菌,有效抑制虫卵的寄生,降低病虫害的发生几率。在播种之前的一个月内,种植人员间隔10天左右需进行一次晒种工作,在这一环节,应注意对其及时翻动,使其能够均匀接受光照。针对摊铺厚度而言,应保持在5cm以下,使其表面能够保持干燥。在晾晒完成之后,需要对其仔细挑选,进而提高种子质量。科学的晾晒工作可以有效增强种子的通透性,使其在播种之后,能够良好吸收水分,确保出苗的快速性以及整齐性。

二、选地、整地

为提高小麦的整体产量,种植人员应优先选择土壤肥沃的区域,综合考量地理位置的科学性,针对土壤质量以及水源的分布状况进行全面分析,有效满足其在生长阶段对于水分以及养分的需求。良好的种植地块是生产优质小麦的基础,种植人员在选择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对于小麦种植的重要性,严格避免在工厂污染源附近种植,避免影响土壤结构,进而对小麦种植造成污染。在实际播种之前,应合理使用相关肥料,切实改善土壤條件。为增加土壤的松软程度,提升内部的透气性,并对深层的微生物进行翻整,使其在阳光下进行暴晒,有效降低土壤的细菌含量,进而降低后续病虫害的发生概率。

在整地时,应注重耕层深浅的一致性,严格遵守上虚下实的原则,确保地面平整,且表面土壤细碎程度较高。同时,按照相应配方施肥,对土壤施足底肥,并采用有机肥与化肥相结合的方式,有效降低化肥材料对土壤的影响,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效促进小麦生长。为土壤补充适宜小麦生长的营养元素,通过施用氮磷钾等肥料,调节不同种类的实际含量,结合分段施肥的方案,在小麦种植之前以及拔节期之后进行分别施用。有效均衡土壤条件水平,提升肥力,避免小麦生长后期产生脱肥的现象,保证小麦的出苗率的同时,提高综合产量。另外,在翻耕期间,可以借助机械化设备实施翻耕,高效粉碎较大块的土壤,不仅可以利用田地资源,同时还能够降低人力成本。将实际深度控制在50cm左右,有效确保土壤的疏松性,使小麦能够良好吸取土壤中的营养成分,进而实现快速生长。

三、施肥与种植方式

在小麦的生长过程中,会经历春冬两个季节。其中,春季作为关键阶段,对于小麦干物质积累具有一定影响。在这一时期,小麦对于养分需求较旺盛,种植人员应在了解其实际需肥规律的基础上,为其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在气温不断回升的背景下,小麦的生长速度在不断加快,此时不仅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不断增长,同时对于生殖生长产生了新的需求,即分蘖成穗以及干物质积累。有效分蘖的数量能够直接反映后期收获的亩穗数,为小麦种植的产量提供保障。因此,在这阶段,应保持对水肥的充足供应,确保对氮磷钾等主要影响元素的施用。在冬季前期,小麦对于养分的吸收量差别较小,但是,在拔节期之后,对于磷肥以及钾肥需求不断增多。种植人员应对其施用铁、锰、锌等微量元素,确保小麦产量以及品质的协同提升。

从苗情长势出发,种植人员应对小麦苗的成长情况进行分析,不断调整追肥时间,如果是弱苗,则应在返青期立刻对其追肥,而壮苗则可以在拔节期进行施肥,旺苗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延长时间,在拔节后期进行施肥。结合相应的植保措施,促进小麦实现有效分蘖。肥料充足的情况下,可以促进小麦根系发达,加快返青速度,使其茎秆粗壮,有效降低抗倒伏的几率,并切实预防冻害情况。通常情况下,应在每年的10月中旬进行播种,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小麦的播种量。种植密度作为影响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种植人员应确保种植密度的合理性,一旦密度过小,则会增加植株之间的间距,降低土壤资源的利用率。同时,密度过大的情况下,会降低麦田之间的通风性以及透光性。因此,应对种植密度进行科学测算,为小麦产量奠定基础。另外,应严格控制种植深度,为强化对寒冷天气的抵抗力,避免产生冻伤,应确保小麦根部有足够的土壤进行遮盖,确保发芽率。

四、优化田间管理技术

在小麦生长期间,为加快生长速度,应对其合理追肥,根据实际的生长情况,选取针对性的肥料,有效加强小麦秸秆的硬度,使其从根本上防治病虫害。另外,在其发芽期间,农户应注重对生长状态的检验,如果田间间隙不合理,则应立刻采取育苗补救技术,对其合理优化与调控。一旦麦苗之间的间隙过大,则应对其进行补苗,避免错过最佳补苗机会。麦苗生长旺盛的情况下,应对部分根系实施切断,合理控制生长速度,使其均匀吸收营养物质,确保生长状态的均衡性。同时,在小麦苗期,应加强对除草工作的重视,结合小麦的生长特性,应在温度下降之前完成除草工作。通过使用化学除草的方式,对各类杂草实施清理,避免其与麦苗争夺养分,影响麦苗的正常发育。为有效抑制小麦的根系生长,应在小麦返青之前,对其划锄镇压,有效减少水分蒸发量的基础上,实现保墒增温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应优先选择晴朗天气,时刻关注天气的变化,避免恶劣天气对麦苗造成影响。

小麦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作为田间管理工作的重要部分,种植人员应优化灌溉技术,避免小麦产生干枯的现象。结合实际灌溉需要,种植人员应积极调整灌溉策略,针对冬季以及春季的需水量制定不同的灌溉方式。为有效防止土壤硬化以及板结,确保具有适中的松软度,种植人员应加强水分灌溉,为小麦创造优质的生长空间。与春季相比,冬季对于水分需求较低,在提供充足的水分之后,确保小麦含水量达到标准即可。一旦浇水过多,在寒冷天气的影响下,会导致小麦根系产生结冰的现象,或者土壤积水,不利于小麦茁壮成长。

五、加强春冬季节管理

小麦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种植人员加强冬前管理,在播种之后,应对出苗情况进行及时观察,一旦缺苗距离超过10cm,种植人员应立即对其补种。如果土壤肥力较差的情况下,应立即对其施肥,通过追加尿素,促进麦苗的分蘖。在此基础上,应对其实施浇水,强化对肥料的利用率。生长阶段往往会出现旺长的情况,应及时展开化学调控。对小麦的叶片及时喷洒壮丰安,在使用时,应注重对比例的把控,在与定量水进行充分混合之后,方可进行喷洒。对于部分种植区域而言,在应用小麦秸秆还田措施之后,地块会产生耕地不细以及吊根苗的现象,对于小麦的健康成长具有一定影响。因此,为实现小麦安全越冬的目标,应在3叶期之后,对其进行冬浇,确保土壤的含水量在70%以下,以此有效促进小麦根部分蘖,降低吊根苗几率。

为巩固小麦质量,应加大春季管理的力度,在返青之前,应通过保墒、提墒等方式,有效强化种植区域的温度指标,使其能够加快小麦返青的速度,为其成穗率提供保障。在生育期内,由于小麦具有极强的耐力,在不干旱的情况下,应适当减少浇水的总量,降低浇水频次。结合实际生长状态,可以酌情剔除冬浇的环节。在小麦拔节期间,应加强对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应用,追加适量的氮肥,增加小麦的整体产量。在返青期,温度不断升高,应实施杂草防治措施,运用唑酮草酯干悬浮剂对其进行合理治疗。在早春时节,为避免小麦生长产生冻害情况,种植人员应对天气变化进行时刻关注,实施灌水措施,提升预防效果。如果产生受冻情况,则应对小麦喷洒相应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使其能够恢复到正常生长状态。

六、强化病虫害的防控

在小麦生长期间,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病虫害,种植人员应加强重视,做好病虫害的防控工作。主要病虫害包括枯纹病、叶锈病、白粉病、赤霉病以及蚜虫等,在防治过程中,应注重对化学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以及物理防治技术的有机结合。例如,白粉病作为小麦生长期间常见病症之一,具有地域性流行趋势。与其他区域相比,在降水量较少的地区发病率较高,且当地温度达到15℃—30℃。同时,在种植期间,如果氮肥施用量过多或者灌溉方式的不合理,均会提升白粉病发病几率。在防治过程中,种植人员可以将农业防治技术与化学防治技術相结合,在种植初期,应落实种植细节,选择抗病能力较强的品种。同时,严格遵循科学种植的原则,避免连作现象,确保小麦能够获得一定的养分,加快生长速度。或者使用25%多菌灵与水进行混合,增强小麦植株的抗性。在用药期间,为提高防治效果,应交替用药。

从防治方法角度出发,种植人员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针对麦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治理方式。其中,物理防治技术作为一项绿色防控技术,不仅可以控制病虫害,还能够减少对化肥农药的使用量,有效降低对药物的依赖,实现绿色化种植。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针对害虫的物理特性,对其实施针对性防治,实际防治成本较低。而生物防治技术则是一种高度环保的方法,运用生物酶技术,有效控制害虫,降低蛋白质活性,使其消化系统不断损伤的背景下,无法继续生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性具有一定要求。农业防治在种植过程中,需要种植人员强化对各项种植活动的管理,注重对小麦自身抵抗力的提升,使其有效减少病虫害。化学防治作为一项高效治理技术,在实际应用时,具有见效快的优势。但是大量且长期施用会对麦田造成不利影响,种植人员应注重对化学药剂的挑选,避免对麦田造成污染。另外,为降低小麦的农药残留率,应严格控制用量,实现科学化种植。

七、抗倒伏高产种植技术

受自然环境以及品种等方面的影响,小麦会产生倒伏现象,这对于小麦产量具有重要影响。由于在种植过程中,对于种植密度缺乏合理考量,一旦种植密度过大,会导致小麦对于养分与光照等资源吸收效果不断降低,进而产生植株生长不一的现象。部分种植人员缺乏专业种植知识的学习,一味增加播种量,导致密度过大,小麦根部无法正常发育,进而造成倒伏现象。同时,播种时间的合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小麦倒伏现象,我国幅员辽阔,不同地区的实际温度不同,在综合考量天气、土壤等多种信息的基础上,方能确定播种时间。现代化水平的不断上升,种植人员往往采用机械化技术实现播种,但是缺乏对大型机械设备的应用,只是使用拖拉机,不仅降低耕地深度,同时会导致小麦根部生长不牢固,最终导致小麦倒伏现象。

为强化抗倒伏效果,种植人员应加强对小麦单粒匀播技术的应用,通过使用播种机,在对播种量进行合理调试的基础上,确保播种间距的一致性。控制播种深度以及速度,实现不重播、不漏播的目标。在播种时,应控制实际温度,并在播种后及时进行浇水,确保小麦能够迅速发芽生根。作为一种机械化水平较高的技术,在使用时应预先确保小麦品种的优质性。在播种之前,选择抗逆能力以及抗倒伏能力较强的品种,确保实际发芽率能够达到86%以上。还应疏松耕层,有效保证土壤的渗水能力,强化蓄水效果。在小麦植株间距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与种植效率,确保小麦能够接受均匀的光照。单粒匀播技术具有一定优势,种植人员应积极进行推广,实现播种均匀,还可以有效节约种子。数据显示,与传统技术相比,平均667m2能够节约13万粒种子,可以优化麦田植株配置,使其减少对光照等因素的竞争,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为切实发挥品种与技术的优势,应增强田间管理工作的科学性,严格关注生长情况,并进行定期巡视,增加小麦成熟率,为种植人员的经济收益提供保障。

综上所述,为良好解决小麦产量以及生长问题,应加强对小麦新品种栽培技术的研究,坚持科学种植的理念,将先进种植技术良好引入到种植过程中,充分发挥小麦品种优势。结合小麦实际生长情况,遵守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断研发具有抗病性的新品种。通过重视病虫害防治工作,实施绿色防治措施,有效提高栽培技术水平,稳定小麦产量的同时,为我国粮食安全提供保障。

猜你喜欢
小麦病虫害产量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哭娃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