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

2024-04-24 05:58张海松魏静
农民致富之友 2024年10期
关键词:农业机械机械化农业

张海松 魏静

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也因此形成了向全程全面、高质高效转型升级的良好态势,这对推动基层农业生产水平并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有关部门也制定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规划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指导意见,来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化的落实应用,以便可以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推动力,实现助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基于此,本文就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龙居镇农业机械化技术应用现状

龙居镇地处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的西部,龙居镇是东营区农业重镇,也是远近闻名的水稻产区,水稻种植产业已经成为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的一大特色产业,另外,还种植小麦、大豆、玉米、棉花等,盛产柳杈、柳杆。羊肉、丸子、月饼、双王刀等特产远近闻名,当地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也一直坚持品牌兴农,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从而打造了以麻湾西瓜为龙头的“龙居乡品”品牌,依托“四季甜园”标准化种植基地,扶持带动了西瓜、香梨、蜜桃等特色种植,实现一年四季“菜篮鲜”,产供销一条龙,推动了龙居农产品从“土特产品”到“知名乡品”品牌的转变。近几年,现代农业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也不断普遍,各种现代农业机械的使用也提高了基层农业生产的质量与效率。就龙居镇来看,当地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相对较高,但是部分农户在生产中受到自身种植规模以及生产理念的影响,并没有切实将农业机械化技术落到实处,影响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对当地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阻碍,因此还需要提高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重视,明确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以便可以真正地将农业机械化技术落实到生產实际中。

二、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1、有利于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

就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来看,其长期受到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影响而存在每户农民只经营少量耕地和小规模养殖的现实问题,虽然能够解决温饱问题,但是经济收益比较有限。近年来,农村的土地经营权开始自愿流转,很多农民开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并出现了很多规模化种植养殖新型经营主体,种植规模也因此不断扩大,对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需求也进一步加大,通过各种农业新机具、新技术的使用,可以更加快速地实现较大规模的生产,因此进一步推动了农村适度规模经营,而大规模经营可以将更多产出转化为经济收益,从而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2、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传统的农业生产中对人工需求较大,包括整地、播种、施肥、灌溉、除草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并耗费大量的时间,而对于小规模生产来说虽然可以勉强保障生产效率,但是对于大规模的农业生产还远远不够,甚至有可能错过最佳的播种时间或者收割时间等。随着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落实应用,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都可以采用机械化完成,比如水稻种植过程中的育秧机械、播种机械以及收割机械等,其应用使水稻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农村也有了更多的富余劳动力用于田间管理或者从事其他工作,可见农业生产效率得到较大的提升。

3、有利于解放农村劳动力

就当前的农业机械来说,其应用了各种先进技术手段,包括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5G通信技术和纳米芯片等,使得农业机械也能够具备智能化操作功能,只需要通过人工智能程序控制就可以实现农业机械的操作,芯片大脑代替了人脑,机械手代替了人手,机械运动代替了人的行走和劳动,推进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可以充分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减少因耕作造成农民的劳动负担,并将束缚在土地上的农村劳动力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作,真正地解放了农村劳动力,而且农村地区会有更多的富余劳动力参与农村初加工、运输、服务等新产业、新业态,这些新产业、新业态的兴起,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农村产业链的延长和农产品价值的提升,从而培育和挖掘出农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进一步丰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从而有效拓宽农民增收的渠道,丰富农业农村发展的新模式,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

农业机械化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农业生产任务,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还能够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从而真正地实现农业生产节本增效的目标。而且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机械作业质量远远优于人畜力作业质量,农业作业质量的提高会促进农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大幅提升,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量,从而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5、有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而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则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之一。通过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可见,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能够真正地补齐基层农业生产中存在的短板问题,有力地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大幅度提升基层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制约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因素

1、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

受到地区发展不平衡以及历史、地形地貌、耕种习惯等不同因素的影响,各地区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上也存在诸多不平衡、不适应和不协调,一般平原地区机械化水平较高,土地平整、土壤肥沃,耕地面积辽阔,便于使用大型一体化农业机械开展大规模机械化作业,而对于山地丘陵地区来说机械化应用程度就比较低,还有就是粮食作物与其他作物之间、农林牧副渔各产业之间的机械化利用程度不平衡。虽然我国已经给予丰厚的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和资金支持,但是农作物品种繁多,农艺要求千差万别,农机农艺融合困难,以及农作物各环节栽培技术各不相同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机械化的应用始终存在较大的差异,再加上特色农机的研发和推广还面临着产品需求有限的问题。由于特色农机的使用范围相对较窄,市场需求有限,这使得企业对于投入研发和推广的积极性不高,也使得特色农机的研发和推广变得更为困难。

2、农业机械产品研发投入不足

就当前来看,农村地区在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上还存在着高端少、低端多的现状,即“高端高效产品供不应求、低端单一产品严重过剩”,这种结构性矛盾的存在使得农业机械化的应用还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主要是因为比较低端的农业机械制造工艺简单,且大众化的单一机具有科技含量低、无需研发、进入农机市场门槛较低的特点,在市场上比较常见,还有很多仿造组装型企业从事农业机械的简单加工,研发少、仿造组装多催生出农机具仿造复制现象严重,并形成重数量轻质量、重仿造无研发的恶性竞争经营模式,从而造成大量农机具性能和质量较差、产品严重过剩,甚至存在工艺和功能缺陷,不符合农业生产实际需求,这主要是因为各地对农业机械产品的研发投入力度还存在不足,小型智能农业机械设备发展后劲不足,形式单一,品种缺乏多样化。

3、机械化生产条件有待改善

就龙居镇来看,部分农村的农业生产环境相对来说比较差,地块规模较小且比较分散,农业机械化生产条件不足,因此还是有不少农户仍旧采用较为传统的生产管理方式,种植效益也达不到预期的目标,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落实应用,这也使得部分农村经济的发展水平始终得不到提升。

四、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进步并助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措施

1、加大政策性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农机化发展机制

政府在农业机械化发展中扮演着主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制定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并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地方政府应以相关法律法规为指导,立足于基层农业发展实际,以此为依据制定区域性具体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政策,明确发展目标、措施等,推动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构建适宜现代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组织保障,确保“研制推”体系顺畅有效。还要规范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一方面,构建培养农业机械高端人才的政策性规划,引导高等院校加强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农业机械化科技人才,为机械研发、制造和推广输送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强化在职工作人员的再培训机制,促进知识更新,增强其指导农业机械化的操作、维修能力,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从而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促进新机具研制和推广

立足于当前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可以发现,每个品种的种植方法、生长习性、收获方式等都有所不同,这使得针对不同农作物的农机具研发和推广变得异常困难。每种农作物都有其独特的生长特性和种植要求,而且在干旱地区需要研发和推广节水型农机具,而在多雨地区则需要研发和推广排水型农机具,因此还需要高质、高效、复合式、多用途的新机具来支持农业生产,比如保护性耕作、精量播种、精准施药、高效施肥、水肥一体化、秸秆还田离田、残膜回收利用、饲草料高效收获加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现代绿色高效农机具产品,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便可以促进新机具研制和推广工作。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坚持大中小农机具并举,实现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为关键,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要加大购置补贴资金的投入力度,增加农机具研制、推广专项经费,通过补贴资金的引导作用,淘汰老旧、高能耗装备,加快机具的更新换代,实现节本增效。在研制环节中也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其专业知识水平,为基层农业生产提供更多专业化的农业机械技术,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加大“宜机化”改造,创造机械作业环境

通过“宜机化”改造工作的开展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机械作业环境,以便能够更好的落实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在具体工作中,首先要做的就是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以便可以改善丘陵山区农机通行作业条件。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改善丘陵山区农机通行作业条件、补齐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短板的有效路径,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程,通过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积极推进“宜机化”改造,可以促进现代农业高效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就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相关指导意见来看,其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在田间道路、田块长度宽度与平整度等“宜机化”改造方向,要求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推动农田地块小变大、短变长、陡变平、弯变直和互联互通的农田“宜机化”改造,尤其是针对丘陵山区因地理条件和家庭耕地的细碎化、小型化问题要进行重点改造,可以通过平整土地、改良土壤、完善田间道路和灌溉系统等措施,优化机械作业环境,提高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实现节本增效的目的。

4、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能力,落实农机化应用

新型经营主体是在农业领域中拥有和运用农业机械的主要群体,只有改变新型经营主体的观念、提高其机械化应用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将农业机械化技术落实到农业生产的实际中,因此在培育环节中应该从政策制定、培训指导方面来提高其发展能力,在政策方面主要就是制定一系列有利于新型经营主体注册认定、融资担保、经营场所审批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在培训方面主要就是利用“四级”示范社评审机制,以“评促建”为契机,多方面对标对表加强监管、指导和培训,规范其经营行为。由此可见,地方政府必须在资金、技术等多个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以此也能够为农业机械化技术的应用提供良好的保障。

5、增强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能力,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

近年来,为了推进农业生产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决小农生产规模小、效率低、机械化程度低等不利因素,采取“社会化托管服务”,主要目标就是在解决家庭为主经营基础上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问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机械装备水平的提高,土地的细碎化和一家一户的小农生产不适应以机械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发展,要想充分发挥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还需要多措并举加大培育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力度,促进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化。同时,还要强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装备力量,提高其服务能力。通过不断增强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服务规模和服务能力,满足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化服务需求,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

综上所述,农业機械化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基层农村经济实现进步发展的重要技术手段。不仅可以解决农村劳动力缺乏的现实问题,还能够大大提高生产效率与生产质量,为基层农户的增收增效提供坚实的保障。因此,还需要地方政府以及相关农业部门能够提高重视,综合分析基层农业机械化技术发展存在的制约因素,并立足于实际提出可以有效弥补农业机械化发展短板的措施,从而可以更好地推动农业机械化技术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落实应用,这对促进未来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农业机械机械化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宜宾市农业机械研究所
农业机械自动化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机械中的应用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
加强农业机械管理与维护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