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的回顾与展望

2024-04-24 07:09王黎曾鸣
参花(下) 2024年4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声乐古诗词

王黎 曾鸣

艺术歌曲是西方声乐艺术的代表形式,其多以诗歌作为歌词,通过使用钢琴伴奏,表达主观情感,具有形式洗练、情感真挚、诗乐融合等特点。二十世纪初,西方艺术歌曲传入中国,在当时中国白话诗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中国音乐创作者将目光投向了古诗词。中国古诗词历史悠久,内涵深刻,并有着独有的吟诵特点,古诗词艺术歌曲应运而生,既具有一般艺术歌曲的共性,又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由此获得了国内外观众的普遍认可。百年来,先后有数百首古诗词被谱写成艺术歌曲,在凸显民族文化重要性的同时,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声乐教学中也得到了广泛和深入的运用,对学生的演唱技术、音乐素养、文化意识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不仅推动了这一外来音乐形式在中国的传播和普及,更为世界艺术歌曲的繁荣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基于此,本文简要回顾中国古诗词运用于声乐教学的历史,并对其今后的运用与发展提出思考和展望。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的回顾

由作曲家廖尚果于1920年根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创作而成的《大江东去》,被公认为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开篇佳作。由此,中国声乐舞台上增添了一种全新的歌曲类型。随着声乐教学的发展,音乐课逐渐被列为大中小学的必修课,也随之出版了大批声乐教材,很多教材都收录了古诗词艺术歌曲。例如,黄自在1933年编写的《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便收录其创作的《峨眉山月歌》《花非花》,以及张玉珍创作的《渔夫》等十余首佳作。同时,在《小学音乐教材》和《中学新歌曲》等教材中,也收录了部分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些作品普遍具有形式简单、篇幅短小、易于传唱的特点,因此受到了师生们的普遍欢迎,获得了良好的传播和应用效果。同时期,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还应用于专业声乐教育中。此后,随着多所专业音乐院校的成立,声乐也被列为必修课。一些高质量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获得了师生的认可与青睐。

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也得到发展,一方面是优秀作品相继推出,另一方面则是更多声乐教材的编写。特别是诸多高校声乐教材中,均收录了大量古诗词曲目。如1986年出版的《高等师范院校声乐教材》,收录了《我住长江头》《点绛唇·赋登楼》等。在这期间,相关部门先后组织了多场艺术歌曲创作和演唱比赛,著名作曲家黎英海、金湘等,都推出了佳作并获奖,有力提升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影响力。新世纪前后,又有叶小纲的《山鬼》、张筠青的《夜思》和王建民的《雨霖铃》等作品问世,进一步丰富了声乐教学资源。近年来,则有一大批年轻作曲家再次将目光投向古诗词,如王龙创作的《锦瑟》、李砚创作的《青玉案·元夕》等,借助互联网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有力推动了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普及,满足了更多学习者的需要。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应用于声乐教学的展望

(一)认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价值意义

百年以来,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佳作频出,曾广泛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但与西方作品相比,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影响力还有待提升,需要广大师生进一步认同其价值和意义。

首先,古诗词艺术歌曲有着独特的审美风格。古诗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展示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品质、道德观念和审美追求,由此谱写而成的艺术歌曲,有着鲜明的民族风格,能够获得听众的普遍认可,进而为艺术歌曲的繁荣发展作出突出的贡献。

其次,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传承民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载体之一。在当代声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应重新审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通过对其起源和发展、形式和内容、传播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解,进一步形成科学的认识,并主动参与到各类实践活动中,使其成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推动声乐教学形式更为系统化、全面化。

最后,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提升学生演唱技术,丰富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资源。百年来,先后有众多古诗词艺术歌曲被列入各类教材中,充分证明其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优秀的作品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演唱技巧得到针对性训练,还可以丰富学生历史、文学、社会等方面的知识,为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体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风格,不仅是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艺术歌曲最显著的特点,同时也是引导师生认同的关键所在。在以往的教学中,很多学生认为古诗词晦涩难懂,作品有着较高的演唱难度,对其存在畏难心理。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在教学中梳理和总结其审美风格,将其作为欣赏、演唱和教学的重点,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使其既能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也能增强对古诗词歌曲的认同感。

1.音韵之美

音韵性是汉语的重要特点,由汉语创作而成的古诗词具有合辙押韵的特点,这也是古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的原因所在。在将其谱写成艺术歌曲的过程中,创作者们极其注重音韵,同时还注重旋律走向变化和语音语调变化的一致性。例如,在黄自创作的《花非花》中,旋律变化便与音韵变化完全一致。“花非花,雾非雾”一句的平仄规律是平平平,仄平仄,对应的旋律走向也是由低到高。这种创作追求不仅最大化地彰显了古诗词的特色,而且更符合中国演唱者的语言习惯,演唱起来有得心应手之感。

2.意境之美

意境是中國传统文化中重要的审美追求,与西方文化中的典型论相并列。古诗词作为传统文化之精华,更是意境呈现的典范。谱成艺术歌曲后,在旋律的帮助下使意境呈现更加深刻。以黎英海创作的《枫桥夜泊》为例,诗人张继通过对明月、乌啼、寒霜、枫树等多个意象的描绘,展现出空旷辽远的意境。黎英海在创作中,先选择了民族化的五声调式,然后又采用了离调的手法,表现出诗人的愁苦。在经过了第三句渐强和渐弱的对比后,最后又对寒山寺的钟声进行模拟,并在渐行渐远的声响中结束全曲。一曲听罢,使听者不禁在眼前浮现出了一幅枫桥夜泊图,给人以怅然若失之感。此外,还有融合之美、创新之美、留白之美等,都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独有的审美风格,这些审美风格的体验和呈现,正是学生走进和认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关键所在。

(三)强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作品分析

在声乐理论中,声乐作品是一度创作,声乐演唱是二度创作,因此声乐演唱是以对作品全面分析和体验为基础的。很多學生以往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学习存有畏难情绪,很大原因便在于其未能全面分析作品,缺乏对作品的了解。因此,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带领学生深入分析古诗词的创作背景与情感。对此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切入。

1.宏观角度

宏观角度是指对作品整体的了解。包含古诗词作者和作曲家的个人信息、作品的时代背景、主要表现内容和风格等。在这个过程中,重点要树立还原历史的意识,从特定的时代背景出发,准确分析创作者特定的动机。以廖尚果创作的《大江东去》为例,该曲原词作是苏轼的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作品通过对古代战场的描绘和风流人物的追忆,表达出自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而廖尚果之所以选择这首词,显然也与苏轼有着同样的心情。1912年,廖尚果远赴德国,此后国内的各类文化运动相继蓬勃开展,他也想参与其中,却无奈远在欧洲,而之所以选择这首词进行谱曲创作,就是为了表达与苏轼相同的无奈和愤慨。由此可见,通过宏观分析,学生可以初步掌握作品的创作背景,体会作者的独特情感,有利于作品呈现出更好的演唱效果。

2.微观角度

微观角度是指对作品进行细致剖析。古诗词大都采用文言文写作,与白话文在形式和内容上有着较大的不同。因此,在理解古诗词时要对其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明晰每个字词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可以先朗读诗词,古诗词在古代原本就是用于歌唱的,带有吟诵性和音韵性特点,富有感情的朗读有助于熟悉古诗词的形式特征,加强对作品的情感体验。在朗读的过程中理解情感内涵,而后尝试演唱作品,这种状态下的演唱效果可能在技术方面还有提升空间,但却可以确保演唱情感饱满。总体而言,微观角度要求教师要通过合理的引导,让学生一步步深入分析作品,让学生意识到作品分析的重要性,并逐步探索并完善分析方法,形成科学的歌唱习惯。

(四)掌握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方法

演唱方法的掌握是声乐教学的重要目标。以古诗词艺术歌曲而言,其演唱既要与一般歌曲有相同之处,也要有不同之处,具体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分析与总结。

1.呼吸方面

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较高的演唱难度,因此需要采用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先储备充足的气息,然后根据实际需要灵活进行分配。比如《长相知》中的“上邪”一句,时值长达11拍,并带有装饰音,必须运用充足的气息一气呵成。《大江东去》中的“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一句,每两个字就带有一个休止符,要演唱出轻巧灵动的效果。在这方面的训练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典型的乐句,让学生对气息的饱满和灵活两个概念有更加深刻地体验。

2.咬字吐字方面

咬字吐字是古诗词艺术歌曲演唱的要点,古诗词都是字字珠玑的佳作,倘若咬字吐字不清,也就失去了演唱最基本的意义。因此,在演唱时要做好咬字头、吐字腹、收字尾三个环节。咬字头要果断有力,快速准确;吐字腹要自然圆润,清晰流畅;收字尾要轻巧连贯,完整无误。在掌握基本的咬字吐字方法后,再对每一个字进行推敲和琢磨,力求将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观众耳中,真正做到依字行腔,字正腔圆。

3.钢琴配合方面

钢琴伴奏是艺术歌曲的基本特征,只有人声和琴声实现完美融合,才能表现出作品的风格与内涵。伴奏与演唱双方需要树立起合作意识,通过密切配合,就演唱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沟通与磨合,共同完成高质量的二度创作。此外,多数学生平时接触古诗词艺术歌曲较少,教师通过传授演唱方法与演唱技巧,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演唱,也能让学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资源,虽然在其诞生之初便得到了应用,并一直延续至今天,但与诸多西方经典作品相比,其运用的广度和深度还有着较大差异,并未形成科学与合理的教学体系。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形式和内容俱佳,而且具有深刻的文化和思想内涵,在演唱方面也更符合中国演唱者的语言运用习惯,由此可见,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一项富有重要价值的教学资源。通过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获得声乐知识和技能方面的针对性提升,更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文化自觉与自信,并能够通过亲身参与,认同并推广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在当代声乐教学中,广大师生应重新审视和思考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起主动学习和运用的意识,这不仅是声乐教学的需要,更是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和道路所在。

参考文献:

[1]陈哺囡.古诗词艺术歌曲融入高校声乐教学的实践策略研究[J].焦作大学学报,2023,37

(03):75-79.

[2]任粉平.论古诗词艺术歌曲文化审美意蕴的渗透与彰显[J].黄河之声,2023(17):173-176.

[3]舒田恬.浅析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音乐创作与传承[J].戏剧之家,2023(24):75-77.

[4]郭磊.当代音乐美学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分析[J].普洱学院学报,2023,39(04):95-97.

[5]刘琦,罗佳.文化自信视角下古诗词艺术歌曲当代价值研究[J].文化学刊,2023(08):166-169.

[6]张玥.中国艺术歌曲创作中的民族性体现探析[J].参花(上),2023(08):49-51.

[7]白晓东.文化自信视域下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机遇与路径[J].艺术评鉴,2023(21):87-92.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023年批次立项项目“中国古诗词歌曲融入美育教育课程的师资培训与研究”(项目编号:23072800400727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黎,女,硕士研究生,吉林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演唱与教学;曾鸣,女,博士研究生,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声乐教育、民族音乐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声乐古诗词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踏青古诗词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声乐诊疗室
声乐诊疗室
我和古诗词
声乐诊疗室
趣读古诗词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古诗词中的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