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2024-04-24 09:36毋冰洁
时代汽车 2024年8期
关键词: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毋冰洁

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建设人才,培养有能力、有责任、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由途径之一,是高校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力举措。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以培养交通运输类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办学定位,又直接与社会相连,因此,在培育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习惯、劳动品质和劳动能力方面显得迫切而又紧要。文章从课程目标重塑、课程群打造、交通文化内生、课程资源拓展和教学评价激励五个方面,对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出了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交通特色 劳动教育 课程建设

1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新确立“五育并举”的基础教育体系,劳动教育重回本位,肩负着新的使命。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各省市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全社会鼎力支持,各高校积极推进落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目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初步显现,师生对劳动教育认可度较高。但依然存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尚不完善、劳动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和劳动教育主体单一等问题。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劳动教育育人实效,是本文重点研究探讨的课题。

2 劳动教育的内涵及目标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意见》中对劳动教育的内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即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主导,社会为支持,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分类开展多样性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以达到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教育目的[1]。2020年7月7日,为了全面落实《意見》,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对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进一步明确。根据《纲要》精神,劳动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可以从科学系统劳动观念的树立、必备实用劳动技能的掌握、健康向上劳动精神的培育和优良劳动习惯与品质的养成四个维度来理解[2]。四个维度是劳动教育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由此,各大高校开始将劳动教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并从自身实际出发,研究探索能够发挥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

3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3.1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成效

3.1.1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初显

《意见》和《纲要》出台后,全国各省级、地级人民政府,迅速响应,结合当地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并发布落实《意见》的正式文件。在政策的号召引领下,各高校迅速行动,从校级层面上开会、研讨,为劳动教育落地开展做顶层设计,确立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并发布红头文件。大部分高校成立了劳动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委统一领导,各级部门逐层落实,高效有序地推进全校劳动教育工作。亦有高校在现有职能部门中增设劳动教育教研室并安排专职工作人员负责规划劳动教育的落地实施。高校劳动教育工作正在稳定、有序推进中,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初步显现。

3.1.2 高校劳动教育的认可度较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重新确立“五育并举”的基础教育体系,并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必修课,劳动教育重回本位,肩负着新的使命。政府、社会和学校利用各种多媒体渠道对劳动教育进行全面充分的宣传,营造国家高度重视、全社会鼎力支持的良好氛围。高校大幅度提高了对劳动教育课程地位的认识,积极探寻多样化方式开展体现新时代特点的劳动教育:例如北京交通大学开展了营养与美食劳动教育实践课,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水平;南京工业大学为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利用微生物发酵堆肥、施用微生物肥料等技术,指导食品学院和建筑学院的学生在校园中联合打造了一片“花园农场”;黄河交通学院结合当下社会发展新形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劳动产品推介直播实践活动,向抖友们推荐家乡的特产和农产品。在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师生们对劳动教育的评价良好,认同度较高,劳动教育育人价值渐入人心,五育并举渐成共识。

3.2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

3.2.1 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高校实施劳动教育最有力的举措就是将其课程化。就目前形式来看,多数高校尚未形成健全完备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缺乏专业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高校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多邀请思政专业教师、基础课教师或者辅导员兼任劳动教育教师,负责劳动教育课程理论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多数授课教师未进行过较为系统的劳动教育相关知识的培训学习,在知识理论水平、劳动技能专业知识和操作水平方面均有所不足。

第二,课程教材匮乏且质量不高。劳动教育课程教材主要分为理论教学教材和实践指导教材两大类。在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结合专业和学生实际情况,编写有效用的劳动教育教材,即便编写了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教材,其内容质量也参差不齐,缺乏权威性,亦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教材;

第三,未建立完备的评价机制。劳动教育又是一门兼具理论性、实践性、思想性和技能性统一的综合性课程,因此,如何建立科学完备的评价机制,使其既能有效考察学生的劳动知识,又能科学呈现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专业能力,综合动态发展地评定学生的劳动素养,是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评价建设应当重点研究关注的课题。

3.2.2 劳动教育的主体单一,缺乏与家庭、社会的协同教育

《意见》强调劳动教育的高效推进需要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成一张网络,汇聚教育合力,协同推动。详尽来说,家庭、社会和学校,在劳动教育中分别发挥着基础建设、主导推进和支持保障的作用[3]。目前家庭和社会在劳动教育实施中处于缺失或不足样态。第一,家长普遍更看中学生的学业、专业成绩水平,对“五育融合”教育方针的认识不足,缺乏重视;第二,家校沟通不足或不畅、不及时,未能发挥出家长在劳动教育中的示范、鼓励、引导等基础作用;第三,社会劳动教育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社会提供给高校劳动教育的支持保障不够,学校社会没有建立起长期有效的联动机制。

4 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对策

4.1 课程目标重塑

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在制定劳动教育课程目标时结合学校自身特色和各年级学生特点,可以有侧重、分层次、递进式确立:

大一阶段:树立科学的劳动观念,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培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大二阶段:掌握交通类相关的专业劳动知识和实操技能,能够按要求完成交通类相关的活动任务。大三、大四阶段:结合专业实训实习和创新创业,以生产和服务性劳动实践活动为载体结合交通专业进行劳动教育和职业精神教育,帮助学生积累职业经验,提高学生交通类专业相关的工作能力,培育创新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素养,提高综合素质。逐步形成由“知识→能力→品格→素养”的阶梯式培养的教学策略,培育有责任、有能力、敢担当、能创新的新时代“实干型”人才。

4.2 课程群打造

健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应充分发挥自身学科特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打造劳动教育课程群[4]。第一,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充分发挥主阵地作用,帮助学生打牢正确科学的劳动观念,夯实系统专业的劳动知识、掌握必备的劳动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第二,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交通类专业课程中。深度挖掘交通类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元素,比如“交通工匠”、“交通劳模”、“交通类职业道德楷模人物”等,以范例式教学模式浸润式融入劳动教育精神、职业精神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第三,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通识教育课程中。基于各学科特点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通识教育课程中去,有利于最大程度发挥劳动教育和通识教育课程的综合育人价值。

4.3 交通文化内生

校园文化作为隐性教育资源,具有导向、陶冶、规范、凝聚、激励等作用。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可以将交通文化、劳动教育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润物细无声式地将正确的交通精神和劳动价值观渗透到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首先,高校应加强模范引领作用,在校园中增设交通方面劳动模范集体、劳动模范个人的宣传栏,在官方多媒体渠道开设交通模范专栏宣传交通相关劳模优秀事迹。其次,高校要打造交通文化、交通精神、劳动精神文化角,通过布置交通方面物件、交通工具模型(例如和谐号动车车头模型)、横幅、标语等,全面深化校园交通文化底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扎牢劳动最光荣、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等交通精神和劳动精神的种子;再者,高校应设置交通专业相关的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重点对大学生的劳动实践过程、劳动成果、劳动作品进行宣传展示,增强学生的劳动成就感、价值感。最后,高校应利用植树节、五一劳动节等重要节日和国家级、省级劳动模范表彰大会开展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形成常态化的大型劳动实践活动开展机制,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4.4 课程资源拓展

首先,多渠道挖掘开发学校场域内的课程资源,比如校史中的交通精神、劳动思想,应往届毕业生中的交通类行业精英等。研发校本教材、典型案例库、编制校本劳动教育实践指导手册、劳动成果展示手册等。还要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搭建校内劳动教育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学生的劳动过程、劳动反思、劳动作品、等均可上传至平台,既能够增加师生、生生的互动,又可以实现劳动教育效果持续发展,劳动教育资源有效共享。

其次,充分利于社会场域中的劳动教育课程资源。与社会机构、劳模工作室、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搭建长效的社会实践平台与实践机制。深化产教融合,让学生在真实的劳动环境中获得第一手的劳动体验,增加职业认同感,提升育人实效。

最后,突出时代特征,高校可以利用VR-虚拟现实信息技术搭建“真实”模拟场景,帮助大学生了解认识专业领域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应用,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助力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

4.5 教学评价激励

《纲要》要求,劳动教育评价应当对学生的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全过程监测和记录,实施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的方式[5]。据此,通过学生和教师有目标、有计划的积累、收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材料,加以学习成果性材料的档案袋评价法,可以完整且发展性地呈现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进步状况和学习成果,是落实《纲要》精神的一种有效教学评价方式。

其一,档案袋评价法可以对高校学生劳动教育具体进展情况进行实时监测,较为直观地反映出学生在劳动教育活动中的劳动态度和观念、劳动能力水平和专业知识的运用等情况,全面、动态、立体地展现出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学习发展样态。

其二,区别于传统评价方法,档案袋评价法的评价主体既可以是教师、学生自己,也可以是家长、同学等,具有多元性的特点。档案袋的学生主体,不仅是被评价者,更是评价者。因此,学生在劳动教育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的需要进行评估和自省,长期以往有助于提高学生自我监督和反思评价能力。同时,多元主体参与的评价还具有更透彻、更全面、更客观的显著优点。

其三,档案袋中评价材料内容与呈现方式的多样,可以是劳动作品、劳动记录表格,也可以是证书、反思文字等,多角度对每一位个体学生的劳动教育即时学习情况、存在的问题等有效呈现,由此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针对性强的指导和评价,真正发挥劳动教育教学评价的导向、调节、激励和管理作用。

5 总结

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是针对培养交通类应用型人才所开展的特定教育活动,这就要求其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既要发挥劳动教育的共性、基础作用,又要结合交通类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学生群体特点、需求等展现特色。本文从“课程目标重塑”、“课程群打造”“交通文化内生”“课程资源拓展”“教学评价激励”五个方面进行实践探索,期望可以为基于交通特色的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3-10-08].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07). [2023-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3]新华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0).[2023-10-08].https://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_5495977.htm.

[4]李孟. 新時代高校劳动教育校内支持体系建设研究———以 S 大学为例[D].重庆: 西南大学,2021.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EB/OL].(2020-07-07). [2023-10-0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

猜你喜欢
劳动教育课程建设
邓颖超的妇女劳动教育思想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高职机械类专业“CAD图形设计”课程建设
《海图学》课程的建设与实践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基于卓越计划的金属结构材料课程实践化改革与建设
资源、生态与环境学科群体系下普通地质学课程建设思考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