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感染性蹄病的病因及预防监测

2024-04-24 11:15王艾晶
中国动物保健 2024年4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预防

王艾晶

摘要:奶牛感染性蹄病是由于微生物侵染,导蹄部发生病变,进而影响奶牛的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造成奶牛淘汰的恶性传染病。此病的治疗成本较高,效果较差,极易出现复发症状,且感染后奶牛会终身携带病菌。从源头出发,做好早期监测预防管理工作,才能最大程度降低此病带来的危害。因此,本文通过对感染性蹄病的主要类型、发病原因、临床诊断和早期检测及预防管理进行综合概述,以期促进奶牛养殖业的高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感染性蹄病;临床诊断;预防

蹄病是影响奶牛养殖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疾病之一,对奶牛的机体健康和生产性能的影响仅次于子宫内膜炎和乳房炎,且近年来蹄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奶牛蹄病分为感染性蹄病和非感染性蹄病,感染性蹄病主要是由于蹄部受到病原菌感染,导致蹄部腐败坏死,从而对奶牛机体的生产性能造成影响,主要为蹄趾皮炎和腐蹄病[1]。非感染性蹄病则是由于外伤或者其它因素导致奶牛蹄部出现损伤,主要为蹄底溃疡、蹄底出血、趾间溃疡、白线病和蹄叶炎等[2]。在奶牛的规模化养殖中,感染性蹄病造成的损害最大也最为常见,该病会导致奶牛的生产和繁殖性能下降,导致奶牛提前淘汰,带来较高的治疗费用,增加养殖成本,不仅如此,此病目前已出现向肉牛发展的趋势[3]。而且感染性蹄病的发病较为迅速,若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极易造成大面积暴发,因此,建立好感染性蹄病的早期检测,做好预防管理工作十分重要。

1 感染性蹄病的主要类型

1)腐蹄病的特征:腐蹄病主要是由于坏死梭杆菌感染,侵害趾间皮肤以及皮肤更深层的软组织,从而引发急性或者亚急性炎症,且炎症会出现蔓延,从趾间皮肤逐渐延伸到蹄冠、系部和球节,皮肤常常发生坏死并裂开,行走呈现跛行[4]。当从病牛的后面进行观察时,能发现患病部位的蹄比正常蹄伸展得更远,在一些严重的病牛中,会伴随体温上升、卧地不起、食欲下降等症状。发病时多为后肢的单侧或者双侧,前肢部位极少发病。

2)蹄趾皮炎的特征:蹄趾皮炎主要是奶牛蹄部受到密螺旋体、节瘤杆菌和坏死梭杆菌感染或者多种病菌混合感染而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增生性炎症,主要作用于蹄底部位的皮肤。在感染初期,蹄部的皮肤正常,不会出现病变的前兆,随着感染的进行,皮肤的颜色变为红色或者灰色,有局部的表皮损失,或者伴有溃疡以及小于2 cm的病灶,触摸时无明显痛感。随后皮肤会出现亮红色的临床溃疡或者肉芽肿蹄趾病变,出现大病灶及溃疡,个别病牛的感染部位周围还有白色的光环状组织,具有强烈的痛感[5]。此类感染性蹄部的彻底治疗较为困难,一旦患上蹄趾皮炎后,奶牛会终身携带此病菌,无法做到完全清除。这是因为病原体会不断地深入皮肤组织,且当进行抗生素或者药物治疗时,病原体会聚集到一起,进一步往皮肤深层侵入,因此难以彻底治疗。

两种疾病可通过临床症状进行区分,且腐蹄病会引发导致病牛的下肢发生对称性肿胀,随着时间的推移,肿胀部位会逐渐扩大直到趾间裂缝出现,同时发病蹄会伴有恶臭。

3)发病诱因。在奶牛的饲喂过程中,当饲料的营养搭配不合理时,极易引发蹄病,如:当饲料中的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含量和蛋白质营养搭配不合理时,容易导致奶牛机体的钙磷比例失调,引发营养代谢障碍疾病,使得奶牛机体的代谢紊乱,从而使奶牛更容易被病菌感染,引发腐蹄病[6]。同时,当牛舍的卫生环境较差,排泄物清理不及时,潮湿脏乱,通风少时,会促进厌氧菌的大量增殖。并且当地面不整洁,存在石子、铁屑和粗硬草根等物质时,会导致奶牛的趾间受损,从而导致细菌侵入。除此之外,不同奶牛品种对腐蹄病的易感程度也存在差异,如荷兰黑白花奶牛的发病率就高于其他奶牛品种。

2 感染性蹄病的临床诊断

目前针对奶牛蹄部的诊断,可根据其特殊的临床症状和蹄部的病理学变化进行初步诊断,但要确定感染的病菌类型还需进行病原学检测。可取感染部位组织为样品,放入运送培养基中或者直接涂于载玻片上,干燥固定后进行革兰氏染色若为单个或成对排列,菌体一端或者两端膨大,且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则为节瘤拟杆菌。坏死梭杆菌则为革兰阴性梭形杆菌或细丝状杆菌,经碳酸复红或碱性亚甲蓝染色后可见着色不均呈串珠状长丝形菌或细长的杆菌[7]。

3 感染性蹄病的早期监测

3.1 行动状态监测

奶牛的感染性蹄病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行走不便,出现跛足,因此可针对奶牛的行走状态实时监控,可实行行走移动评分制度,每两周进行一次评估,从而提前发现,提早治疗[8]。通常情况会根据奶牛的背部、头部摆动和行走的步伐长度为指标进行赋分,总分5分,1~2分较为正常,3分则为轻度或者中度跛足,判断为患病奶牛,4~5分则为出现典型的临床型跛足。有研究者发现,在3分及其以下程度时候及时治疗,有助于奶牛蹄病的治疗和恢复。

3.2 奶牛修蹄的数据统计

在奶牛的养殖过程中,通常需要不定时进行修蹄工作,可根据修蹄记录和数据建立相应的数据库,从而对奶牛养殖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建档归案。对养殖场奶牛的蹄病高发类型、牛群患病比例、蹄病高发时期、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探讨分析,从而建立起有效的防控措施。

3.3 科学的应急处理措施

养殖场也要建立起合格的突发病例的处理措施,对养殖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当发现病牛后能够第一时间进行处理。并且初步判断是感染性蹄病还是非感染性蹄病,从而做出正确的处理措施。对于治疗好的奶牛也要再次进行相关评估,对比前后数据并判斷治疗措施是否有效,从而尽早整改。

4 感染性蹄病的预防

4.1 合理的营养补充

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有助于改善奶牛对病菌的抵抗力,同时强化蹄角质,降低了感染病菌的可能性。饲喂过程中要及时清理饲槽,禁止喂食发霉变质的饲料,合理搭配粗饲料和精饲料的比例,同时补充钙磷等矿物质,保证体内的代谢平衡。除此之外还应该给奶牛补喂VD、硫酸锌、蛋氨酸等物质增强机体的生理功能。微量元素的补充对奶牛的感染性蹄病具有较好的防范和治疗作用,锌、铜能够促进皮肤伤口的愈合,加快角质层的生长发育,使其具有较好的弹性[9]。锰则能够促进奶牛的骨骼和韧带发育,能够快速促进病牛的恢复。钴则能够促进奶牛瘤胃的消化功能,提高机体的吸收能力,避免酸中毒,从而改善免疫力,减少患病的风险。对于处于泌乳期间的奶牛,要合理搭配日粮比例,加强运动,保证自身抵抗力。

4.2 科学的养殖管理

对于饲喂的卫生环境也要及时加强管控,定期对牛舍、运动场和牧道等环境杀菌消毒,并做好通风工作。消毒可用氢氧化钠热溶液、甲醛溶液等试剂,1L/m2。当地面出现破损时要及时修理,避免划伤奶牛蹄部,清除通道中的无关物品。对于牛舍内的粪便也要及时清理,更换垫料,保证牛舍处于卫生干燥的状态,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4.3 蹄部的定期修整

蹄子的合理修整也十分重要,因此应当制定科学的修蹄制度和合理的修蹄程序,针对不同牛群规定相应的修蹄时间。对于产奶期间的奶牛,应当在干奶期或者分娩后5~6个月的时间进行一次蹄部的修整。对于怀孕的奶牛,应当在分娩前3个月左右进行一次修蹄,为后续生产做准备。对行走运动评分为3及以上的奶牛也要进行修蹄,在对接受过治疗的奶牛修蹄的同时可对其蹄部进行检查,观察是否恢复。修剪蹄部的工具也要及时消毒,避免由于工具上存在病菌而导致奶牛感染,同时也减少其他病菌的传播。

4.4 蹄部药浴

合理的药浴会促进蹄病的快速恢复,因此要选择合适的药浴浓度,药浴中要保证蹄部的卫生,选择合理的蹄浴池尺寸,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蹄药浴的作用。奶牛蹄部的皮肤pH值大致处于3.6左右,因此应当选择pH在3.5~4之间的最佳。目前常选用2%~5%硫酸铜和3%~5%甲醛溶液作为药液,但硫酸铜溶液属于重金属,对环境具有较强的污染性。蹄浴池的深度一定要高于30 cm,才能将蹄部覆盖,宽度则建议为(60±10)cm,长度可根据实际情况选定。高度一定要够高,这样才能避免药液被带出,造成浪费,每次药浴要保证奶牛可进入2次。

4.5 免疫接种预防

对于发病率高的奶牛群体,可选择接种疫苗进行预防,如接种肉毒梭菌(C型)中毒症灭活疫苗、山羊痘活疫苗(预防牛结节性皮肤病)等,可有效降低感染性蹄病的发病率。此外还有研究人员开始根据病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外毒素和内毒素为抗原进行疫苗的研发工作。研究发现毒素苗免疫有剂量依赖性,并随着剂量的增加,其免疫效果越好[10]。因此,选择合适的疫苗接种,有助于降低感染性蹄病的发病率。

5 总结

感染性蹄部不仅是影响奶牛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更是危害反刍动物的主要疾病之一。患病后会引起趾间皮肤及深层组织化脓坏死性分解,发出难以忍受的腐败恶臭气味,轻者行走困难、生产性能下降,重者起立困难,会产生褥疮,导致腿部的肌肉和神经受损,肌肉会由于缺血性坏死而被淘汰,严重危害了奶牛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治疗过程往往耗时耗力,且效果较差,极易出现复发,因此做好该病的早期检测及预防管理,减少发病率,提高机体免疫力,做到早期的及时治疗才能有效降低感染性蹄病带来的损伤和危害。

参考文献:

[1] 马军.奶牛蹄病的病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动物保健,2023,25(4):38-39.

[2] 叶汉珍,刘志伟,程锦华,等.规模化奶牛场奶牛肢蹄病的综合防控[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2):98-101.

[3] 柴贵明.牛蹄病的诊治[J].中国畜牧业,2023(1):103-104.

[4] 丁剑,古丽娜尔,张继红,等.新疆巴音布鲁克羊腐蹄病的细菌分离及鉴定[J].草食家畜,2023(2):38-41+53.

[5] 张新银,郭静.奶牛蹄趾间皮炎的病因分析与防治--以石河子下野地垦区为例[J].养殖与饲料,2019(8):98-100.

[6] 徐顺顺,程强,吴建,等.某规模化牛场奶牛肢蹄病发病情况调查分析[J].现代畜牧兽医,2022(11):59-63.

[7] 李镔罡.新疆部分地区牛蹄病流行病学调查、患部菌群多样性及细菌学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22.

[8] LEACH K A, TISDALL D A, BELL N J, et al. The effects of early treatment for hindlimb lameness in dairy cows on four commercial UK farms[J]. Veterinary Journal, 2012, 193(3):626-632.

[9] 田野,唐兆新,郭劍英,等.奶牛蹄病与相关矿物元素关系的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9(17):44-45.

[10] 哈丽达·塔拉哈提.羊腐蹄病的诊治与防治措施[J].兽医导刊,2021(13):51-52.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预防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浅谈跑步运动中膝关节的损伤和预防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
构建高校大学生网络成瘾“五重”预防体系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