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对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及Narcotrend指数的影响

2024-04-24 09:18肖丽珠刘召国胡契宇张娇玲鲁靖
系统医学 2024年3期
关键词:布托全麻插管

肖丽珠,刘召国,胡契宇,张娇玲,鲁靖

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湖南怀化 418000

全麻诱导期常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和诱导后低血压[1],气管插管是诱导期最主要的伤害性刺激,为避免气管插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常在深麻醉下进行[2]。Narcotrend麻醉深度监测已经广泛用于临床指导麻醉用药[3]。研究发现,诱导前使用布托啡诺可减轻插管应激反应[4],降低舒芬太尼呛咳[5]及依托咪酯肌阵挛[6]的发生率。目前关于布托啡诺预处理剂量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10月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1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预处理对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及Narcotrend 指数(Narcotrend index, NI)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进行腹腔镜手术的患者1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n=40):生理盐水对照组(D组)、布托啡诺(国药准字H20020454;规格:1 mL:1 mg)10 μg/kg(B1组)、20 μg/kg(B2组)、30 μg/kg(B3组)。4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湖南医药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LLSOP-016-FJ01),术前患者或其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4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年龄18~60岁,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18~30 kg/m²,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aesthesiologists, ASA) Ⅰ/Ⅱ级,无服用阿片类药物史。排除标准:预计困难气道者,存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认知功能障碍及精神类和麻醉药物滥用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无法配合交流者。

1.3 方法

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入室后建立静脉通路,采用迈瑞BeneView T5监护仪监测心电图、无创性血压监测、心率(Heart Rate, HR)和血氧饱和度。采用Narcotrend监护仪监测麻醉深度。研究人员根据受试者编号领取试验药物分装盒,研究组B1、B2、B3组分别静注布托啡诺10、20、30 μg/kg,对照组D组静注生理盐水(试验药物稀释为5 mL,注射时间10 s)。3 min后面罩给氧去氮,氧流量6 L/min,预充氧2 min后均静注(注射时间5 s)舒芬太尼0.4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依托咪酯0.4 mg/kg,肌松药起效后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VT 8~10 mL/kg,RR 12~14次/min,I ∶ E 1 ∶ 2,纯氧,维持PETCO₂ 35~45 mmHg。研究人员根据术中手术情况调整麻醉维持用药。手术结束后于PACU苏醒,观察记录苏醒情况和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记录药物预处理前(T0)、诱导前(T1)、气管插管前即刻(T2)、气管插管后 1、3、5 min(T3~T5)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HR、NI。记录诱导期不良反应,包括预处理给药后头晕嗜睡、呼吸抑制、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舒芬太尼所致呛咳发生率。诱导期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的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MAP、HR、NI为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不良反应为计数资料,用例数(n)和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4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NI值比较

4组间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3时D组、B2组NI值明显高于B3组,T1时D组NI值明显高于B1组,T5时B2组NI值明显高于D组、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4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和NI比较()

表2 4组患者不同时点MAP、HR和NI比较()

注: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NI:Narcotrend指数;与D组比较,aP<0.05;与B2组比较,bP<0.05。

指标MAP(mmHg)HR(次/min)NI P值0.361 0.298 0.116 0.383 0.178 0.077 0.346 0.230 0.702 0.486 0.649 0.514 0.330 0.202 0.169 0.037 0.277 0.106时点T0 T1 T2 T3 T4 T5 T0 T1 T2 T3 T4 T5 T0 T1 T2 T3 T4 T5 D组(n=40)90.2±11.0 90.3±11.7 75.4±8.5 93.3±16.5 83.2±11.7 78.9±10.7 72.3±11.4 71.3±11.4 63.0±12.1 78.6±14.8 67.4±14.3 62.3±13.0 98.6±1.0 98.5±1.1 39.6±4.3 42.9±5.2 45.1±5.5(46.4±7.0)b B1组(n=40)87.1±11.4 90.5±11.3 73.7±8.7 90.5±14.1 83.0±10.4 76.7±8.3 73.2±11.1 74.2±11.0 63.8±9.6 75.9±12.0 67.3±11.1 61.8±8.7 98.6±0.8(91.8±19.9)a 38.2±5.3 41.9±4.4 44.6±6.0 46.6±7.0 B2组(n=40)88.2±11.2 89.7±12.0 72.4±9.0 89.1±14.3 80.4±10.3 76.1±9.3 75.3±9.3 74.9±9.7 64.9±9.3 77.8±13.6 68.7±13.9 63.4±11.1 98.9±0.3 93.5±15.5 39.9±4.6 43.6±3.9 46.5±7.1 49.5±8.2 B3组(n=40)89.2±10.2 92.2±9.6 74.8±9.9 91.3±15.0 80.6±10.7 74.8±9.4 74.4±10.4 73.3±9.7 64.1±7.7 76.2±10.2 66.9±9.6 61.7±8.1 98.8±0.6 93.7±14.6 37.9±5.0(41.0±3.8)ab 44.1±4.4(46.2±5.4)b F值1.071 1.231 1.986 1.021 1.649 2.302 1.107 1.444 0.472 0.815 0.549 0.765 1.153 1.558 1.703 2.900 1.299 2.071

2.2 4组患者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4组均未观察到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不良反应。4组呼吸抑制、高血压、低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D组舒芬太尼所致呛咳的发生率为33%,明显高于B1、B2、B3组,B1组头晕嗜睡的发生率为3%,明显低于B2、B3组,B1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明显低于D、B2、B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4组患者诱导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麻醉诱导期间减轻插管应激反应及维持血流动力血稳定是麻醉医师所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既往研究表明阿片类药物能有效减轻插管应激反应[3],布托啡诺是一种新型的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激动脊髓κ受体而发挥脊髓镇痛作用,对μ受体拮抗作用可抑制μ受体引起的不良反应[7]。本研究比较不同剂量布托啡诺预处理对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及Narcotrend 指数,探索布托啡诺对插管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指导临床用药。

本研究比较对照组(D组)及研究组(B1、B2、B3组)全麻诱导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4组间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麻醉诱导后低血压及气管插管后高血流动力学反应是诱导期主要的血流动力学变化[8]。插管过程中的机械刺激引起明显的神经-体液-内分泌-代谢反应及自主神经反应,导致儿茶酚胺、皮质醇释放增加,引起高血流动力学反应[9]。本研究结果显示,布托啡诺预处理对诱导期血流动力学没有明显影响,提示布托啡诺对循环影响相对较小,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符[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组内比较NI值,布托啡诺预处理组麻醉诱导前的NI值较基础值下降,4组间比较NI值,发现在麻醉诱导前D组明显高于B1组,气管插管后1 min时D组、B2组明显高于B3组(P均>0.05),提示布托啡诺预处理能降低诱导期麻醉深度。以往的研究显示Narcotrend监测下深麻醉状态(E0~E2)能明显减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4]。临床研究显示,布托啡诺可通过刺激κ受体减轻插管应激,减轻麻醉诱导期的应激反应[7,11],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诱导期舒芬太尼所致呛咳、依托咪酯导致肌阵挛均使患者不适,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2]。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舒芬太尼所致呛咳发生率达到33%,与曹琳等[13]的研究结果(35%)相似;一项Meta分析显示布托啡诺拮抗μ受体防止咳嗽反射,并作用于C纤维受体抑制咳嗽反射的传入途径[14],故研究组未观察到舒芬太尼所致的呛咳反应。既往研究提示,药物预处理降低依托咪脂肌痉挛的发生率[15],本研究前面的诱导用药均可抑制或减少依托咪酯致肌阵挛,故均未观察到肌阵挛。布托啡诺致头晕嗜睡呈剂量依赖性[16],本研究中随着预注布托啡诺的剂量升高,头晕嗜睡的发生率增加。

本研究结果中,10 μg/kg布托啡诺预处理组总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8%),研究发现布托啡诺能减轻或抵消μ受体呼吸抑制,对δ受体具有优势拮抗作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17]。由于布托啡诺具有剂量依赖性不良反应发生风险,小剂量布托啡诺组(10 μg/kg)可作为最佳预处理剂量用于全麻诱导期。

综上所述,麻醉诱导期布托啡诺预处理能降低诱导期NI值,10 μg/kg布托啡诺剂量最佳,既能抑制全麻诱导期强烈的插管应激反应,又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不良反应最少。

猜你喜欢
布托全麻插管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Beagle犬颈外静脉解剖特点及插管可行性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酒石酸布托啡诺在晚期癌症患者自控镇痛中的作用研究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深昏迷患者应用气管插管的急诊急救应用研究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
肠系膜插管外固定术治疗粘连性小肠梗阻44例
不同剂量布托啡诺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对产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