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或然弱性推断

2024-04-25 11:58欧阳志风
现代语文 2024年2期
关键词:复句构式句式

摘  要:“既然p的话,那么q”是一种比较特殊的复句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既然”句与“的话”句都属于因果类复句,两者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它们的语义共性推动了接口的产生。同时,说话人的特定表达需要,也对两类复句的异类组配起到了促成作用。在语义接口和语用优先原则的作用下,这两类复句进行了概念整合,重新组配成或然弱性推断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用以阐释该句式义的或然弱性推断,是汉语复句的固有特征,具有承继性和能产性。此外,假设后置标记进入其他复句前分句末尾,这也意味着同一层次的前后分句之间可能会具有三视点。

关键词:“既然p的话,那么q”;“既然”;“的话”;复句异类组配;或然弱性推断

“的话”是一个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标记,经常跟“如果”等配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例如:

(1)如果此刻再不站住的话,那将失去最后的机会。(余华《我胆小如鼠》)

(2)没有她的话,我可不敢去办。(老舍《四世同堂》)

关于假设标记“的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一是围绕“的话”的形成历程、句法特征、表义功用和语用功能等展开探讨。江蓝生描述了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过程,作者认为,“的话”的最初功能是作话题标记,然后,通过功能扩展为假设助词、停顿助词[1]。张谊生指出,表示假设的“的话”附着在各类语言单位之后,具有一定的关联功能、情态功能和管界功能[2](P361-367)。赵国军指出,相对于表示假设的“吧”,“的话”不限于表达有意识的选择,并且常与表示假设的词语搭配共现[3]。谢晓明、陈琳认为,用在条件分句后的“的话”仍然是一个话题标记,用来标记条件假设类分句式话题,具有凸显话题、舒缓语气等语用功能[4]。

二是围绕“的话”与其他关联标记的搭配情况展开研究。罗进军考察了“如果说p的话,q”句式,作者指出,p和q之间除了假设关系之外,也可以复合其他复句关系;说话人使用该句式的目的,是基于一种以前引后的“兴式”言语策略[5]。付琨指出,后置关联标记“的话”可以出现在假设、条件、让步和因果复句中,增加其或然性语义关联[6]。姜露认为,假设助词“的话”可以与假设关系标记、部分虚让关系标记搭配,它和假设连词共现,能使表达更加委婉[7]。

徐式婧探讨了“如果……的话”假设结构的产生及演变,认为“如果”与“的话”的结合是构式压制的结果,并指出这一结构呈现出日益衰弱的趋势[8]。

总的来看,对“的话”与非假设标记异类组配的研究并不多见,对“既然p的话,那么q”这种语义相冲突的组配关注更少。从虚和实方面来说,“的话”句是典型的虚拟句式,“既然”句是典型的据实句式,两者在语义上具有根本冲突,这也正是“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特殊性所在。实际上,该句式在现实言语中大量存在。例如:

(3)既然原始三只跟附虫者相似的话,那么弱点也是一样的可能性很高。(岩井恭平《虫之歌》)

(4)既然明天可以的话,为什么不现在就告诉我呢?(阿瑟·黑利《大饭店》)

本文旨在探寻“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组配机制,描写句式义的形成过程,并阐述与该句式相关的理论问题。需要说明的是,文中涉及的例句以单重复句为主,语料主要来自于北京语言大学BCC语料库、华中师范大学汉语复句语料库和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语言语料库(MLC)。

一、句式的组配形式

从语表形式上看,“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组配形式包括三个方面:句式的基本构成、特殊语序和省略形式。

(一)句式的基本构成

该句式由“既然p的话”“那么q”组成,每个分句的内部又具有一定的差异。

1.“既然p的话”

“既然”与“的话”出现在同一分句中,其中,“既然”是推断标记,“的话”是假设标记。“p”一般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兼语结构、指示代词等。例如:

(5)既然你不愿意这么做的话,那我们就紧挨着躺下吧。(史蒂文森《黑箭》)

(6)既然大家都知道中间流通环节有水分的话,那政府有责任采取措施把水分压低。(《新闻纵横》,2012-12-20)

(7)既然有人在这里摆摊的话,我们也图个方便呀!(《东广早新闻》,2010-07-30)

(8)既然这样的话,那还是别张扬出去的好。(独孤红《血海飘香》)

例(5)、例(6)中的“你不愿意这么做”“大家都知道中间流通环节有水分”,是主谓结构;例(7)中的“有人在这里摆摊”,是兼语结构;例(8)中的“这样”,是指示代词。

2.“那么q”

该句式中的“那么”是辅助标记,用于引导后分句“q”。“q”一般是主谓结构,也可以是兼语结构。例如:

(9)既然本人不愿意的话,那我也不能勉强他。(吉田直《圣魔之血》)

(10)既然如此的話,我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阿蛮《只愿天空不生云》)

(11)既然赵贝儿同学没意见的话,那就请她担任范佟同学的中文家教老师。(雨菱《踏破铁鞋无觅处》)

例(9)、例(10)中的“我也不能勉强他”“我只有恭敬不如从命了”,是主谓结构;例(11)中的“请她担任范佟同学的中文家教老师”,是兼语结构。

作为辅助标记,“那么”的使用比较灵活,既可以换用省略形式“那”,也可以直接省略。“那么q”中还常常出现关联副词“就”,能与“既然p的话”形成语义关联。后分句如果出现主语,“就”一般用在主语后,有时也可以用在主语前。例如:

(12)既然你不愿意这么做的话,那我们就紧挨着躺下吧。(史蒂文森《黑箭》)

(13)既然你吃不完的话,那就我吃好了!(子缨《美眉,亲亲》)

例(12)中的“就”,出现在后分句的主语“我们”之后;例(13)中的“就”,出现在后分句的主语“我”之前。

3.前后分句的语气组配

“p”“q”之间,一般是陈述+陈述的同类语气组配,也可以是异类语气组配。例如:

(14)既然这样的话,那你就不要在我们面前提你婚姻的事情。(孟华《爱情宾馆》)

(15)既然油电都上涨的话,很多民生用品基本都会上涨。(《海峡新干线》,2012-06-19)

(16)既然它是只贷不存的话,那怎么能够收编民间的资本?(《东方时空》,2008-10-27)

(17)既然你真的那么可怜的话,去投河自尽吧!(席绢《长辫子精灵的情事》)

例(14)、例(15)中的“p”“q”,是陈述+陈述的同类语气组配;例(16)、例(17)中的“p”“q”,分别是陈述+疑问、陈述+祈使的异类语气组配。

(二)句式的特殊语序

根据分句间的内在逻辑关系,该句式的常规语序是“既然p的话,那么q”。但在实际言语中,由于语境的制约,或是出于特定表达的需要,其语序也可以相反,即“那么p,既然q的话”。例如:

(18)“哼!谁跟她结婚就算谁胜,你看怎样?”伯爵在冷笑。

“结婚一方算是获胜吗?那也成吧!既然你的想法是那么简单的话……”(川端康成《少女开眼》)

(19)“看在上帝的份上,根本没这个必要。我们就这么去吧。”好吧,我想,那就去吧,既然他非要这样的话……(沃兹涅先斯卡娅《女人十日谈》)

(20)那我看我要给你的那份就省了,既然你写得这么心不甘情不愿的话。(慕枫《恶女火焰》)

例(18)中,乙的回答由于受语境的制约,首先直接对甲的提问做出回应,然后再进一步补充说明出现这一结果的推断前提。例(19)中,乙的心理活动同样受到语境的影响,先是对甲的提议表示赞同,然后再补充说明这一结果的推断前提。例(20)则是由于说话人为了突出或强调“我看我要给你的那份就省了”,有意将该分句移位前置,然后再对这一结果予以补充说明。

(三)句式的省略形式

在特定语境中,为了表达的简洁,说话人有时会隐去后分句“那么q”,而只提供推断前提“既然p的话”。例如:

(21)“米达麦亚,我也不想与你交战。”

“罗严塔尔,既然这样的话——”(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

(22)“叶,我有些累了,我想睡觉,可以请你出去吗?”

“好的。既然哥哥这样说的话。”(奈须蘑菇《月姬》)

(23)“我这人最不会和钱过不去了,如果你想要让我赚钱的话,你就可以来找我。”

“好!既然你这么说的话。”(子缨《抢钱小巫女》)

这种省略情况大多出现在对话中,后分句的意思在上文中已经出现,是对话双方都清楚的已知信息,因此,可以将它省略而不影响理解。例(21)中,句式的完整形式是:“既然这样的话,我们就别交战了吧!”例(22)、例(23)中的省略则更加自然,乙对甲的请求或建议做出回应,接着补充说明做出这一应答的推断前提。

二、句式的组配条件

异类组配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的产生,是语义接口和语用优先原则等组配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接口的产生和语用表达的需要,使得原本分属不同类别的复句,具备了整合的基础。

(一)客观条件——两类复句的接口

“既然p,那么q”和“如果p的话,那么q”分别属于推断句和假设句,具有区别性的语义特征。但两者在语义上又有重叠之处,这就是“接口”。该接口在“既然p,那么q”和“如果p的话,那么q”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具体如图1所示:

邢福义指出,所谓假设,实际上是一种待实现的原因,因此,假设句也属于因果类复句[9](P83)。“既然”句和“的话”句均属于因果类复句,前后分句间都存在因和果相互顺承的关系,所以两者都具有因果性。同时,“既然”句和“的话”句都具有推断性的语义,均可看作“出现p,就会出现q”的充分条件蕴涵式。例如:

(24)既然是质押借款,那么,一定有货物押在银行里。(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5)一个人如果他的行为属于外向型的话,那么他的性格也会逐渐地变得外向。(孙颢《男人四十》)

以上两例都可看作充分条件蕴涵式,前后分句分别是推断的前提和结论。例(24)中,由“是质押借款”得出“一定有货物押在银行里”的结论;例(25)中,由“一个人他的行为属于外向型”得出“他的性格也会逐渐地变得外向”的结论。

(二)主观条件——语用优先原则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属于“推断+假设”的异类组配,这是对常态的同类组配的一种偏离。说话人选择在言语交际中使用该句式,是出于语用表达的需要,语用优先原则促使了“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产生。

说話人在表达自身主观推断的同时,还需要强调对这一推断的低确信程度,因此,选择在前分句末尾加上假设标记“的话”。正是说话人对“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的整体语用效果的追求,促使了该句式的产生。例如:

(26)既然写在导航路牌上的话,那就应该是都市的正式名称吧。(岩井恭平《虫之歌》)

(27)既然不是狗而是狼的话,那么它也有可能掉过头来反咬自己的主人。(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

上述两例中,说话人为了凸显前后分句之间推断关系的低确信程度,选择在前后分句间加上假设标记“的话”。例(26)中,在说话人看来,“写在导航路牌上”和“应该是都市的正式名称”之间的推断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使用“的话”标记。例(27)中,说话人实际想表达的是,对“不是狗而是狼”和“它也有可能掉过头来反咬自己的主人”之间推断关系的不确定性,因此,也使用“的话”标记。

三、句式的组配机制

“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并不是“既然”句与“的话”句的简单相加,而是两类复句的概念整合。概念整合的要旨可以概括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即概念整合形成的整体意义不同于参与整合的各部分意义的简单加合。就此而言,“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在生成过程中也产生了全新的句式义。

王正元指出,概念整合就是将众多的输入信息进行压缩,并以简单的形式表达出来[10](P190)。“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其实就是“既然”句与“的话”句等输入信息进行压缩的结果,这里分别用整合空间、输入空间1和输入空间2来表示。两个输入空间的框架和成分均部分投射到整合空间中,最终形成整合空间所独有的创新框架,即全新的复句格式。具体如图2所示:

从句式的整合结果来看,“既然”句与“的话”句的组配,实际上是假设标记“的话”整合进“既然p,那么q”的过程。也就是说,说话人分别选择了“既然p,那么q”和“的话”,然后通过句式压缩整合成新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例如:

(28)既然都已经起来的话,那就一起去厨房吧。(奈须蘑菇《fate》)

→既然都已经起来,那就一起去厨房吧。

→如果都已经起来的话,那就一起去厨房吧。

(29)既然你担心的话,可以由小儿内分泌医师来评估你儿子的情形。(阿尔弗雷德·C.金赛《金赛性学报告》)

→既然你担心,可以由小儿内分泌医师来评估你儿子的情形。

→如果你担心的话,可以由小儿内分泌医师来评估你儿子的情形。

以上两例中,“既然p,那么q”和“如果p的话,那么q”句式发生选择性压缩,“既然p,那么q”和“的话”保存到整合句式中,“如果p,那么q”则因为压缩而被消除,最终形成“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整合得到的新句式“既然p的话,那么q”具有形式简练、语义包容的特点。在形式上,由“既然”句与“的话”句选择性压缩而成;在语义上,既具有“既然”句与“的话”句的主要特点,又具有鲜明独特的句式义。

四、句式义的形成过程

施春宏指出,构式压制是指组配成分进入构式的过程中,构式向组配成分提出准入条件。如果组配成分的功能、意义及形式和构式的常规功能、意义及形式不完全吻合,则通过调整其功能和意义结构及形式结构中的某些侧面以满足该准入条件[11]。从构式理论的角度来看,假设标记“的话”进入“既然p,那么q”构式时,由于与该构式的常规功能、意义及形式不完全契合,必然会受到构式压制的作用。在构式压制的作用下,假设标记“的话”的虚拟性受到了制约,只表现为前后分句间的或然性关联。同时,“既然p,那么q”构式中融入了假设标记“的话”,“的话”对该构式也具有反向制约,或然性语义将“既然p,那么q”的主观推断程度予以消弱。因此,“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具有或然弱性推断的句式义。该句式义的形成路径,具体如圖3所示:

“既然p的话,那么q”的句式义是或然弱性推断,其虚拟性因受到构式压制而表现为或然性,由于句中融入了或然性的语义,推断性也随之减弱。说话人在提出已然事实作为推断依据后,为了凸显前后分句之间推断关系的或然性,选择在前后分句间加上假设标记“的话”,从而降低了推断的确信程度。例如:

(30)既然不能事先察觉袭击的话,那就只能把应战的重点放在现身之后。(高桥弥七郎《灼眼的夏娜》)

(31)既然双方都觉得彼此不能分离的话,那就不应该仅仅一方坠入地狱了。(渡边淳一《失乐园》)

以上两例,从句式的整体性来看,都具有或然弱性推断。例(30)中,“不能事先察觉袭击”和“就只能把应战的重点放在现身之后”之间的推断具有或然性,或然性的语义削弱了推断的确定性。例(31)中,“双方都觉得彼此不能分离”和“就不应该仅仅一方坠入地狱了”之间的推断具有或然性,或然性的语义将主观推断程度予以消弱。

五、与句式相关的理论思考

或然弱性推断不仅体现于“既然p的话,那么q”的句式义,这个规则本身其实是汉语复句的固有特征。同时,同一层次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也可以存在三视点现象。

(一)或然弱性推断

从历时角度来看,推断标记“既然”与后置假设标记“的话”的组配并非偶然,在近代汉语时期,就有许多类似结构的存在。例如:

(32)既恁卖马去呵,咱每恰好做伴当去。(元代佚名《原本老乞大》)

(33)既然令郎肯学时,小人一力奉教。(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

(34)既是干娘恁地说时,我明日饭后便来。(明代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四回)

(35)既吾女不慊于心者,则试以婢代之。(近代昂孙《网庐漫墨》)

江蓝生指出,古代汉语中的后置假设语气助词变化较大,上古、中古基本都用“者”,少数用“也”,唐宋时期出现了新兴的假设助词“时”和“后”,元朝前后又相继用“呵、么、呢”等[12]。例(32)~例(35)中的“呵”“时”“者”,都是后置假设标记,均能与推断标记“既”“既然”“既是”在同一分句中共现,所形成的“既(然/是)p呵/时/者,q”句式也都具有或然弱性推断。可见,“推断+假设”的或然弱性推断是有其历史渊源的。

张雪平认为,“吧”“呢”表示假设是其语境意义,还不是真正的假设后标记,因此,不妨将它们看作是准假设语气词[13]。现代汉语中的准假设语气词,也可以与推断标记“既然”组配,形成或然弱性推断。例如:

(36)既然这样吧,你出了题考了我了,我也得出题考一考你!(郭德纲《相声集》)

(37)既然这样呢,我的原则还不能变,你们仨必须得有一个被我干掉。(宋小宝《打劫》)

上述两例中的“吧”“呢”,均是准假设语气词,都能够与推断标记“既然”在前分句中共现。因此,我们认为,表示或然弱性推断的“推断+假设”具有一定的能产性,如果未来出现新的后置假设标记,那么就很有可能会产生新的或然弱性推断句式。

(二)复句三视点

邢福义认为,复句中关系标记的复现反映了说话人的“双视点”[9](P513)。实际上,同一层次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也可能具有三视点。例如:

(38)既然他否认有争议的话,所以他也不会接受坐下来进行谈判。(《新闻1+1》,2012-09-12)(推断+假设+因果)

(39)既然现在只剩下台座的话,就是说注人的“魔力”已经用完了?(山口升《零之使魔》)(推断+假设+解注)

(40)既然是来谈判的话,从现在开始好好表现一下自己反而更有好处。(奈须蘑菇《Unlimited-Blade-Works》)(推断+假设+反转)

可以说,“既然”推断句和“的话”假设句均属于因果类复句,在语义上有重叠之处,都具有因果性和推断性(即接口),同时,语用優先原则对这两类复句的组配具有促成作用,这是两类复句能够组配的重要条件。在语义接口和语用优先原则的作用下,这两类复句进行了概念整合,重新组配为“既然p的话,那么q”句式,这是两类复句组配的机制。在构式压制作用下,假设标记“的话”只能表现出或然性,由于或然性的语义融入句中,消弱了“既然p,那么q”的主观推断程度,最终生成了或然弱性推断的句式义。或然弱性推断是汉语复句的固有特征,具有历史承继性和一定能产性。此外,后置假设标记能够进入其他复句的前分句末尾,这说明同一层次的前后两个分句之间,也可以存在三视点现象。

参考文献:

[1]江蓝生.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J].中国语文,2004,(5).

[2]张谊生.助词与相关格式[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

[3]赵国军.表假设的“吧”与“的话”[J].汉语学习,2009,(4).

[4]谢晓明,陈琳.“的话”的话题标记功能及相关问题讨论[J].语文研究,2012,(4).

[5]罗进军.“如果说p的话,q”类有标假设复句检视[J].汉语学习,2008,(5).

[6]付琨.试论后置关联标记“的话”的篇章分布与关联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

[7]姜露.假设助词“的话”的语用功能考察[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8]徐式婧.汉语假设结构“如果……的话”的产生及演变[J].外文研究,2017,(3).

[9]邢福义.汉语复句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0]王正元.概念整合理论及其应用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施春宏.“招聘”和“求职”:构式压制中双向互动的合力机制[J].当代修辞学,2014,(2).

[12]江蓝生.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4).

[13]张雪平.“吧”“呢”的假设语气功能及其语法属性[J].语言与翻译,2021,(1).

On the Uncertain and Weak Inference of “Jiran(既然) p Dehua(的话), Name(那么) q” Sentence

Ouyang Zhif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Nanchang University, Nanchang 330031, China)

Abstract:“Jiran(既然) p dehua(的话), name(那么) q” is a special complex sentence, which belongs to the heterogeneous combination of “inference+hypothesis”. Both “jiran(既然) p, name(那么) q” sentence and “ruguo(如果) p dehua(的话), name(那么) q” sentence belong to causal complex sentences, both of which have inferential semantics, and the common semantics contribute to the generation of interface. At the same time, the specific expression needs of the speaker also contribute to the heterogeneous combination of the two types of complex sentences. Under the effect of the semantic interface and pragmatic priority principle, these two types of complex sentences are conceptually integrated and recombined into the uncertain and weak inference sentence “jiran(既然) p dehua(的话), name(那么) q”. The uncertain and weak inference used to explain the meaning of the sentence is an inherent characteristic of Chinese complex sentences, which are inherited and productive. In addition, the postposition hypothesis marker enters the position an the end of the preceding clause of other complex sentences, which also means that there may be three subjective viewpoints between the preceding and following clauses of the same level.

Key words:“jiran(既然) p dehua(的话), name(那么) q”;“jiran(既然)”;“dehua(的话)”;heterogeneous combination of complex sentences;uncertain and weak inference

作者简介:欧阳志风,男,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复句构式句式
连动结构“VP1来VP2”的复句化及新兴小句连接词“来”的形成
汉语复句学说的源流
韩国语复句结构的二分说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再到语法构式
特殊句式
复句内部不应当用句号
“XV的(不)是Y”构式探微
从语法构式到修辞构式(下)
一种新的“不是A是B”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