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高阶思维培养的高中地理深度教学研究

2024-04-25 05:04张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深度

张平

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已经成为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重要任务。通过深度教学,教师可以引领学生顺利实现由低阶思维至高阶思维的转变,实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基于这一诉求,本文从预设思考问题、组织丰富活动、完善反馈机制等几个方面,总结高中地理深度教学课堂的构建方法,意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滋养学生高阶思维生长。

高阶思维衍生于布鲁姆分类法,在框架中思维学习被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大层次,本研究中的高阶思维即分析、评价与创造。现阶段,部分教师在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以帮助学生掌握并识记基础知识为主,此种停留在浅层学习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因此,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教师需及时转变自身教育理念,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标,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得到发展。

一、预设思考问题,发展学生高阶分析思维能力

分析的意义在于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区别与联系。为发展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教师可以摆脱传统刻板讲授的方式,结合教学内容提出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分析与交流,在深度学习下实现思维的纵向发展,借此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的教学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可以请学生分析:沉积岩是沉积物经压实、团结而来的岩石;变质岩是由老变新的产物。这两种说法哪一个正确?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进行集中讨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第一种说法是从岩石的形成过程进行阐述的,而第二种说法是从岩石的区别进行阐述的,因此这两种说法都正确。沉积岩与变质岩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分析与整理的过程中,学生将实现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并逐步深化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这一知识点。

如上,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问题设计的方式组织学生就某一问题开展交流与讨论,结合生活经验或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深度教学中逐渐摆脱对教师的盲目依赖。

二、组织丰富活动,提高学生高阶创造思维能力

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展其高阶思维能力的必要举措。常言道:不日新者必日退。创新是学生思维生成发展的源泉及内驱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富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全面发展。

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的教学为例。在本课教学中,教师为学生介绍了河谷的演变、冲积平原的形成以及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在完成教学任务后,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在班级内开展实践活动,活动主题为“预测崇明岛未来的样子”。教师首先向学生提供崇明岛的地理位置简介,请学生分析崇明岛是如何形成的,结合资料整理崇明岛的位置图,了解河口冲积岛形成的原因。随后,学生还可以发挥自身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大胆预测崇明岛后续的发展并判断其是否会与北侧大陆相连。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将获得发展,并顺利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如上,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搜集资料、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逐渐走向深度学习。

三、完善反馈机制,锻炼学生高阶评价思维能力

评价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环节,在深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组织学生进行集中讨论的方式展开评价,通过自评、互评的方式锻炼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以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教学为例。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首先对学生的课中表现进行分析,在提出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自主评价,为学生提供表达的契机。在自评环节,学生可以总结自己在学习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以及风带对气候的影响过程中积累的知识及经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组内成员互评,并为各成员提出建设性的学习建议,借助评价这一契机使学生不断完善自我,最终发展核心素养。

如上,通過反馈机制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评价与反思意识,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学习发展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过程中,教师需深刻把握高阶思维的具体特征,基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合理设计深度教学策略,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通过高阶思维的培育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深度
有限图上高阶Yamabe型方程的非平凡解
高阶各向异性Cahn-Hilliard-Navier-Stokes系统的弱解
培养思维能力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滚动轴承寿命高阶计算与应用
培养思维能力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一类完整Coriolis力作用下的高阶非线性Schrödinger方程的推导
深度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