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2024-04-25 06:27鲁媚卢赛芳陈卓杨琼
浙江医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无菌骨科手术室

鲁媚 卢赛芳 陈卓 杨琼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的加速、交通工具使用频率的增加、基建行业的高速发展,骨疾病、骨创伤等导致的骨科手术患者逐年增加[1]。手术是临床上治疗骨科疾病最有效的手段,但大多数情况下,骨科手术术中暴露的体表面积较大,耗时很长,加上患者多为年老体弱者,故术后患者卧床时间较长,同时也是医院感染的高风险人群[2]。术后感染严重阻碍了骨科患者术后康复,对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疗效均构成威胁,有可能引发患者感染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是骨伤外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复杂多样,研究表明,手术室护理流程优化能有效防控致感染的多种因素[3]。综合护理干预是指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采取一系列的优化后的护理干预措施,相对于常规护理,综合护理更精细、更具体,能够有效降低甚至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进一步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工作的满意度[4]。该护理模式下,有效层流洁净手术室管理模式和护理干预可较大程度预防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在患者术后伤口恢复、愈合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和推广意义[5]。目前,关于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感染的研究较少。金华市中医医院手术室自2017 年3 月开始对接受骨科无菌手术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为进一步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效果,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本院手术室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回顾性分析2015 年1 月至2017 年1 月及2021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在本院手术室接受治疗的436 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纳入标准:(1)经各项临床检查,患者均符合无菌骨科手术指征;(2)均为非急诊手术,均采用全麻;(3)无严重手术禁忌证、多发性骨折、器质性并发症等;(4)所有患者均认知正常。排除标准:(1)手术前已经存在感染者;(2)药物过敏者;(3)开放性外伤者。其中2015 年1 月至2017年1 月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的218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2021 年2 月至2023 年2 月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的218 例患者纳入观察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BMI 和外伤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批准文号:2024012601),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医院配备百级层流手术室1 个,千级层流手术室2 个,万级层流手术室4 个,两组患者均在层流手术室进行手术。

1.2.1 对照组 术前1 天进行常规访视,对照组患者采用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护理人员在术前对患者的病史进行全面研究了解和营养护理,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术中注意事项。(2)入手术室前更换产尘少的手术室专用手术服。(3)严格有效保证手术环境和控制手术室空气细菌数。(4)术中使用的一次性手术器械符合一次性物品管理要求。(5)术中做好门禁管理,避免人员流动导致的空气污染。(6)严格执行物品清点制度,控制安全风险。(7)尽量避免钝性分离,减少伤口暴露时间。(8)指导患者最佳体位,有利于术后恢复。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综合护理干预,主要包括:(1)严格执行洁净手术室管理规范:①晨间护理由干式擦拭改为先湿后干擦拭;②回风口在手术室工友自行清洁基础上追加层流设备公司专职人员每月清洁1 次;(2)将术前常规访视升级为“一对一定制访视”,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并结合其生活情况后进行术前访视,对患者术中需要配合的地方进行详细介绍,包含麻醉手术体位、沟通、预计手术时长等,提升患者主动配合能力;(3)联合主管医生在抗菌药物使用前做好药敏试验,正确选用抗菌药物,提升治疗效果;(4)科内开展PDCA 优化术前抗生素使用时机,对手术时间>3 h 或出血量>1 500 mL 者,术中追加使用;(5)将原先单纯术中保温更改为整个围术期体温管理,从术前-术中-术后三大时机进行管控,降低术中低体温发生率;(6)联合供应室、信息科对外来器械信息化管理,并制作流程图优化管理措施,包含清洗、消毒、灭菌三大环节。供应室在外来器械外包装标签上增加患者信息、手术医生和供应商信息;手术室内对灭菌好的外来器械包分类放置,避免误拿,影响手术进程,延长手术时间。

1.3 观察指标 于出院前对所有患者进行护理效果统计分析。(1)比较两组手术室空气质量(空气细菌含量)。(2)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包括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3)比较两组切口愈合率。甲级愈合:未发生炎症反应及并发症,手术切口愈合快;乙级愈合:切口愈合不良,有脂肪液化、红肿等表现,但无化脓现象;丙级愈合:切口未愈合,出现感染化脓现象[10];愈合率=(甲级愈合例数+乙级愈合例数)/总例数×100%。(4)比较两组切口感染率,依据外科手术中切口感染标准对感染情况进行评定,若CRP>6.5 mg/L、中性粒细胞计数>70%及WBC>10×109/L,且出现红、热、痛、肿等为手术切口感染。(5)比较两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脏器、神经或血管损伤、深部感染、邻近节段损伤、肺栓塞、伤口裂开等)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率。其中切口感染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自制问卷调查统一在患者出院时完成,总分50 分,高于40 分即为掌握。(6)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7)于术前1 天、术后3 d 分别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3 mL,3 500 r/min 离心10 min,分离血清,采用ELISA 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6 和循环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VCAM-1)水平。IL-1β、IL-6、sVCAM-1 检测试剂盒(批号:E-EL-H0149、E-ELH2166、E-EL-H6156)均购于武汉伊莱瑞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 和Prism 8.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室空气质量及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低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手术室空气质量及手术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愈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切口愈合率[例(%)]

2.3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切口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和感染相关知识掌握率比较[例(%)]

2.4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较

2.5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1天血清IL-1β、IL-6、sVCAM-1 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 d 血清IL-1β、IL-6、sVCAM-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6。

表6 两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比较(pg/mL)

3 讨论

手术治疗因疗效明显、见效快等优势已成为骨伤患者临床中最常见的治疗方式之一。骨科手术主要包括骨病矫正、关节置换、骨折后关节固定复位等,骨科手术多伴随开放性损伤,易诱发医院感染,切口感染是骨科手术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也是阻碍骨伤外科发展的重大因素,降低感染率已成为无菌手术管理的终极目标[6]。术前准备、患者个体情况、自身的疾病类型、术中护理及术后预防等都是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骨科手术后恢复期一般较长,术后感染的发生会对骨骼关节功能造成影响并延长患者恢复期,尽最大可能减少术后切口感染是加速患者恢复的重中之重[7]。

临床研究发现,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与手术时间、出血量、空气质量等因素有关,手术室器械、人员的流动会增加手术室空气的细菌含量,术中长时间暴露必然会导致切口与细菌接触,进一步加重感染风险,严格手术室的质量监控及无菌管理是手术室最基本的要求[8]。手术执行工作人员是无菌操作的主要参与者,也是外源性病菌的携带者,提升手术室医护人员无菌意识和规范无菌操作可确保无菌设施、无菌操作、无菌技术规则的有效落实,减少人员器械及流动可降低细菌在切口及周围皮肤定植的概率。本研究将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运用到骨科手术患者中,有效减少手术室空气细菌含量;降低切口感染率、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切口愈合率;同时也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从而降低住院费用。当机体发生创伤,会处于炎症应激状态,导致血清IL-1β、IL-6、sVCAM-1等水平急速升高,而创面感染患者会发生严重氧化应激反应,进一步激活IL-1β、IL-6 信号通路转导,使IL-1β、IL-6 水平升高,释放大量的炎症因子,加剧病情;sVCAM-1 可增加机体内炎症因子黏附率,当感染处血液供应发生障碍时,会阻碍创口愈合[9]。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IL-1β、IL-6、sVCAM-1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说明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提升患者免疫力。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骨科手术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从树立患者积极形态、加强护理人员无菌意识和技能熟练度、提升护理人员无菌操作能力等多方面综合优化骨科手术无菌护理流程,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和改善患者微炎症状态。

猜你喜欢
无菌骨科手术室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专用颈肩保护罩的设计与应用
走进手术室的3D打印
骨科临床教学中加强能力培养的探讨
2016年《实用骨科杂志》征订启事
手术室火灾的预防与处置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无菌服洗衣机
基于风险评估的无菌原料药的无菌工艺模拟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