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学校打造策略研究

2024-04-26 07:46张京通
新校园 2024年3期
关键词:校园数字化智慧

张京通

学校数字化转型是适应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效率的重要举措。

一、学校数字化转型内涵

数字化校园建设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相较于常规管理模式,学校数字化转型包括以下方面:

1. 利用多样化手段,实现教学方式转变

通过课程融合、教学实践、平台建设、数据集成、学习分析、有效诊断、实时干预等方式,聚焦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覆盖学生成长和课程教学的全过程。打通时空壁垒,搭建数字化环境,为学生和教师创造更自由、便捷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学习资源和信息,增强自主学习能力。

2. 利用智慧化平台,实现学习模式转变

借助现有教育资源平台以及学校自建教学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教师借助信息技术整合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无法看到的场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管理模式转变

打造移动物联校园网,优化智慧校园管理平台,实现管理、教学、教研、育人、服务的融合,使学校管理可视化、智能化。

4. 利用数字化手段,实现评价模式转变

构建评价内容多向化、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改变传统的以学生考试成绩高低论英雄的教师评价观,对教师进行多元评价,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激励机制,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二、学校数字化转型内容

1. 智慧平台建设:搭建基础框架,形成集阵优势

以学校核心交换机和网络接入为基础,建立起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网、安防网、物联网等多网融合的全覆盖校园网络和硬件体系,打造以学校管理系统、教学德育系统、资源系统为主的全方位学校智慧平台体系,为学校智慧校园建设打下良好的软件基础。

2. 智慧环境建设:配备智能设备,服务智慧校园

打造无线网络全覆盖的校园网络体系,支持移动学习、互动教学、移动办公等教育应用,连通教室配置的多媒体交互设备,实现高速网络连接,进而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学校智慧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教室电子设备的集中智能化管控,同时具备学生考勤管理、电子课表、信息发布、即时反馈、评价等功能。

推进学科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等功能室的智能化改造,配备智能移动终端和智能交互教学设备。建设面向学生的物联网、创客、虚拟现实、编程等教育实验室,建设智能制造、生命科学基地、智慧阅读、艺术创作等创新实验室,形成面向全体师生的数字化、智能化学习中心,能够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创客与创新实践活动。构建完备高效的网络防火墙和认证管理系统,定期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等保测评工作,以确保对互联网的使用可控制、可管理、可追溯。

3. 智慧教学建设:搭建智慧平台,提升全面素养

利用现有的学校硬件设施和网络资源,打造学校资源和学习平台,建立涵盖课程资源、学习资源、实验资源等的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满足师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也可以借助第三方如希沃平台,打造集数字化集体备课、教研、巡课、听评课等功能为一体的数字化教学系统,为强课提质提供信息化保障。

4. 智慧管理建设:管理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打造校园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学校对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课程管理、财务管理等工作的实时管理、监督和反馈。教师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考勤管理、成绩管理、班级管理等工作,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5. 智慧服务建设:简化设备管理,实现家校共育

学校建立基于网络和物联网的校园物联系统,对学校的水、电、教学设备等进行网络巡查和管理。通过智能化的设备和系统,学校可以实时监测和管理各项设施的使用情况,提高了设施的维護和管理效率。借助班级优化大师等软件,建立家校沟通平台,家长可以实时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参与学校活动,促进家校合作。

6. 智慧安防建设:保障校园安全,预防突发事件

建立校园全覆盖的智能视频安防系统和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系统,具备入侵报警、紧急呼叫求助报警、消防报警、安全监控、广播疏散等功能,实时监控校园内的安全情况。

三、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智慧学校建设规划

1. 突破路径依赖,创新应用场景

创新应用场景,在人机有效融合上获得突破,统筹推进 “教—管—评”三大应用场景的数字化进程,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育的全方位、全流程。

(1)数字化教学——从被动接受走向主动探究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环节,通过数字化教学,旨在打破学科间脱节的弊端,促进从平行课堂到互动课堂再到融合课堂的转变。例如,在学校的生命科学基地,通过对土壤的观测,学生记录养分、水分、光照对作物生长的影响;通过拍照、绘画、日记等记录作物生长过程;将以上学习过程形成数字化作物生长档案,既打通了学科间学用脱节的壁垒,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提升学习兴趣,最终建立的作物生长档案库又能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

结合学校现有的信息化功能室和系统,打造信息化课程,通过规范化的课程实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信息化素养和艺术素养。利用学校多媒体电子展板设备和展示软件系统,提供艺术创作和表演的平台,展示学生的艺术成果和才华。深入开发学校数字化平台,满足学生课内+课外、课堂+家庭的个性化应用,给予学生随时学习、自由分享、互动点评的学习新体验,打造学校特色课程。

(2)数字化管理——从静态监管到动态治理

打造学校信息化办公系统,实现信息的集中管理和共享。基于学校物联网和智能化设备,全方位学习和拓展学校信息化办公系统的管理功能,打造全部信息化、数字化的学校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

(3)数字化评价——从人为选拔到个性成长

以核心素养为抓手,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建立学生行为管理信息化系统,记录学生的行为表现等内容,为学校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参考。利用学生行为管理信息化系统,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评估,制订个性化的行为管理方案,帮助学生改正不良行为。

引入学生学业管理平台,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业完成情况等内容,使教师全面了解学生学业情况。同时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帮助学生制订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果。

依托市区和学校自建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化系统,记录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咨询情况等内容,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数据库,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和支持。

2. 开发数字资源,丰富课程资源

建立微课教育资源库,满足不同学情学生的自适应学习需求,使得学习内容的趣味性大大增强,可理解程度大大提高,实现不同学科、不同领域知识的融会贯通程度大大改善,加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增强功能,让学习成为更有乐趣、更加互动的过程,学习的效率自然得到很大的提高。

通过学校数字资源库,学生可以在丰富课的课程资源中提取、选择自己需要和喜欢的内容,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个性化处理。在自主选择加工过程中,可以生成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体现出学习过程的“生成性”。

打造学生校内校外互联互通,数据涵盖图书馆阅读、校内阅读空间和学校书屋在内的全方位学校阅读平台,收集和整理优质的电子图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3. 开展跨界教研,实现学科互启

以数字化学习作为应用媒介,通过教学平台和直录播平台,在校本课程開发上开展跨学科主题研讨,将跨学科教研的观课、评课数据汇集成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把握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各类群体教师的课堂教学特征,实现各科教师的群体提升,这样的新型教研突破了部门、领域、学科、时空、资源的限制,聚焦每一位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提升教师变革教学方式的能力。

4. 搭建“码”上校园,实现智慧互通

建立学校二维码矩阵,为校园文化、校园活动、班级管理、家校共建赋码,融入AI虚拟现实、VR实景展示等手段,实现掌上导览、掌上看班、掌上互动、掌上监督。

通过以上的数字化转型措施和规划,学校将形成指导教学和生活的信息化闭环,落脚到教学和学生素养的提升,智慧学校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未来人才。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曜华小学)

猜你喜欢
校园数字化智慧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数字化制胜
开心校园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