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模仿名篇开展作文教学探究

2024-04-26 07:46王英杰马秀芹
新校园 2024年3期
关键词:名篇细节作文

王英杰 马秀芹

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也说过:“模仿是创造的第一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名家名篇,这对学生提高思想境界、提升写作水平都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和重要的借鉴作用。笔者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尝试引导学生从经典课文的阅读学习中,模仿优秀作家高超的写作技巧,开展经常性的作文强化练习,较好地提升了学生爱国爱家、审美创造、语言运用、思维能力等语文核心素养。

一、模仿名篇中的家国情怀,突出主题育人作用

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很多名家文章,都具有家国情怀,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家情感的绝佳材料。而训练学生模仿其中的主题思想学写作文,是两全其美的事情——既能培养思想情怀,又能提升作文水平。

《我爱这土地》是现代诗人艾青于1938年写的一首著名诗歌。这首诗以鸟的形象代之以诗人的自身形象,直抒胸臆,衬托了诗人那颗真挚、炽热的爱国之心,是一首经典的爱国主题的诗歌。学习这首诗后,我抓住爱国这个主题,让学生仿写类似的现代诗歌。学生借“蒲公英”“树叶”“小草”“白云”等形象,以短小的篇章表达了对祖国对家乡的真挚热爱之情。如一个学生写道:我是一棵小草,生长在祖国的怀抱。青青,我为祖国奉献氧。枯黄,我为祖国当肥料。

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特别是浸透在如诗如画美景中的浓郁情致,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后,我提炼出“爱家乡”这个主题,以《家乡的冬天》为题,让学生写出家乡冬天独特的景物及特点,抒发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怀。

二、体会语言之妙,训练学生恰当运用修辞

教材所选经典名篇,随处都有美妙无比的佳句,让学生时时体会文学之美。例如朱自清的《春》,描绘了五幅“春”的画卷,语言优美,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夸张、引用等多种修辞方法。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我提出“用一两种修辞方法描绘景物(事物)”和“用多种修辞方法描写一两处景物”的要求来练习。学生直接或间接套用《春》中的修辞法,写出一段段不错的小文章。有学生的模仿颇具特色,用拟人的手法写诸城的冬天:“龙城的春天里,总是游走着冬的影子。冬天未来得及嚣张的雪,展现了个淋漓尽致,但也早已褪下了凌厉的气焰,乖巧地穿梭在微凉的空气里,自春的气息中旋转着降落,每一片都清晰可辨。”用比喻、排比的方法写春雨:“再过两三天,雨水就多了起来。密密的小雨总是能织出浓浓的春意,洗去一冬的铅尘。潍河在春天是最富有诗意的,仿佛每一滴水都藏匿着春的气息。岸边的垂柳,细密的雨丝,河面的水花,雨中寂静了的城市,都使人覺得身处江南。”语言贴切,生动有趣,颇有朱自清《春》的韵味。

三、从整体把握,训练学生布局文章结构

教材中的名篇,各具特色。其中,很多文章在结构上可圈可点,有并列式,有递进式,有的首尾呼应,有的前后照应,具有极强的示范性。如朱自清的《背影》这篇课文,首尾照应的结构方法很经典,值得学生模仿学习。我指导学生以首尾照应的结构方法练习写日记。有学生在日记《简单的母爱》中用“简单的爱,浓浓的情”开头,用“简单的动作,简单的爱,浓浓的情。这简单的爱,照耀在我的心间,给我温暖,给我力量”结尾,很好地体现了结构上的首尾照应,同时深化了主题。

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全文运用的是并列式结构法。这种结构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围绕中心,形散而神不散,极考验作文能力和水平。我布置学生模仿《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童年岁月的故事。很多学生掌握其精神,写出了看似不关联的几件事,但仔细分析又都是围绕中心。依照名著仿写作文,学生的习作还真有名作的风格和韵味。

四、抓住细节刻画,训练学生思维和语言的精确性

名篇之所以是名篇,一个重要原因是细节刻画打动人心,而细节往往最能生动地刻画人物和描绘景物。如《背影》中“车站买橘”的动作细节描绘,非常朴实感人,写出了父亲对儿子的爱,这一细节刻画是文章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我让学生以此为例,进行细节练习。有学生在日记《简单的母爱》中写“我”在妈妈到家之前关好电视上床装睡,等待妈妈到家后习惯性地到房间看“我”:“几分钟过去了,没有等到妈妈,被子太厚,压得我快喘不过气来了。这时妈妈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了,我的内心也变得不安起来。近了,近了,我心想着,不会这么快就暴露了吧?……头上的被子被塞到了脖子下面,顿时,我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睁开眼,听着这渐渐远去的脚步声,我懊悔着,真不该骗妈妈,不该去看电视……”恰当地运用了动作和心理细节描写,写出了“我”的紧张矛盾心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这段景物描绘精彩至极。我让学生写景绘物训练,要求抓住细节,语言生动。学生有了范本,写作起来不但省心省力,而且在实践写作中更加体会了这段范本的高妙,开阔了眼界,提高了作文能力。

五、发挥想象作用,培养学生作文的虚构能力

没有真实,作文就没有价值;没有想象虚构,作文就“飞”不起来。所以培养学生作文中的想象虚构能力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皇帝的新装》是一篇家喻户晓的经典童话,除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意义,其中的虚构想象能力也是精彩的。学习了本文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虚构能力,天马行空地写一篇文章,童话、故事、穿越小说等皆可,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这篇作文训练深受学生喜爱,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学生写出了好多好作文。

六、模仿名篇作文教学法的反思

经常性地让学生将从课文中学到的东西运用到作文写作中,提升自己遣词造句、写好段落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作文训练法。通过这种作文练习,学生不但加深了对名篇的理解,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的作文有法可学,有范可依,效果是很明显的。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善学者,得鱼忘筌;不善学者,刻舟求剑。”模仿不是目的,在模仿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自己的作文水平,最后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才是根本目的。所以,在模仿比较成熟以后,可鼓励学生大胆摆脱“拐杖”,走自己的作文之路。

总之,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初中作文教学要在充分挖掘教材中“营养”的基础上,勇于探索,敢于试验,综合运用多种手法,挖掘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王英杰 山东省诸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马秀芹 诸城市实验初中)

猜你喜欢
名篇细节作文
千古名篇有矛盾?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重点:名句名篇默写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厚积薄发,辨境下笔——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题综述及备考建议
《国外修辞学名篇选译》专栏主持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