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机制的创建与实施

2024-04-26 07:46井法翠豆林青郭羽之
新校园 2024年3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水域青少年

井法翠 豆林青 郭羽之

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2中国青少年防溺水大数据报告》显示,我国每年有5.9万人溺水死亡,其中未成年人溺亡占比达95%以上。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来说,由于区域水域复杂多样、防溺水安全教育不到位等原因,每年所发生的溺水伤亡数据远高于大学生,近几年中小学生溺亡事件更是呈上升之势。防溺水教育是青少年安全教育的重要内容,同时是一项涉及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的系统工程,需要本着生命至上的安全教育观,统筹构建与实施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的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机制。

一、中小学生溺水现状调查及分析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访谈政府部门、教育主管单位、中小学教师及相关家长,问卷调查教师及家长等方式,本研究对中小学生溺水现状有了一定了解。

1. 河道及水库是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高发区域

数据显示,青少年溺水伤亡在发达国家多见于游泳池、海边,而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则以江、河、湖、塘及水井中溺水伤亡为多。相比泳池等水域,河流环境容易出现暗流,而且相应的预防措施较少,尤其是在降水充足、天气变化大的季节和时段发生溺水伤亡的概率非常高。此外,水库和池塘由于水深、远离人群导致一旦发生溺水难以及时施救,也极易引发中小学生溺水伤亡事件。

2. 初高中男生是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高发人群

调查发现,青少年溺水伤亡率呈现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的趋势。幼儿发生溺水,多是与意外情况发生和自身没有安全意识所导致,而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多有大人经常性照顾与陪伴,所发生的溺水伤亡事件不是特别多。而随着年龄增长,初高中生由于自身的活泼好动与对自然环境的好奇心,以及家长和教师的疏于监管与教育,尤其是目前农村存在不少留守儿童,他们自身游泳技能水平有限,溺水一旦發生后自救与救人技能亦有限,极易发生溺水伤亡事件。另外,在性别上,也呈现出男生溺水显著高于女生溺水的情况。

3. 暑期及傍晚是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高发时段

受天气等影响,暑期及傍晚是中小学生发生溺水事件的高发时段。调查显示,自春夏之交,中小学生溺水事件逐渐增多,此时的溺水事件多与河边游玩有关。随着夏季的来临,中小学生下水游泳增多,尤其是在学生下午放学后,发生溺水事件的概率也就高了起来。特别是暑假期间,在学校教育缺失、家庭管教缺位情况下,更是中小学生溺水伤亡的高发时段。随着天气变冷和秋季开学,秋季溺水事件逐渐减少。而到了冬天,溺水事件又因水上滑冰等导致一定程度的上升。

二、当前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存在的问题

1. “谈水色变”,导致“偏于堵”“疏于疏”“缺于引”

随着新闻媒体有关溺水事件报道增多,上级有关防溺水管理要求变严,以及社会对青少年溺水伤亡越来越关注,目前各方对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出现了“谈水色变”的情况,简单粗暴认为防溺水教育就是让孩子们远离各类水域,以期通过让青少年远离水域、减少与水的接触而降低或避免出现溺水事件的发生。玩水戏水是孩子们的天性使然,防溺水教育不能一堵了之。陈若霖等研究者认为,防溺水教育宜疏不宜堵、宜引不宜堵,要通过教育引导孩子们不去危险水域、不擅自下水,增强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认识,提升珍爱生命、自我保护的行动自觉。

2. 举措有限,导致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成效不大

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事关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要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把防溺水教育抓出实效。但目前总体来看,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仍停留在简单的说教和粗暴的管制等层面,具体表现为教师课堂或班会说教、学校给孩子们和家长发放防溺水告知书或签署责任状等形式。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要多措并举施策,通过建立健全防溺水制度、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教育与引导工作,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3. 任务艰巨,导致中小学生溺水事件高发频发

相比城镇青少年防溺水教育,城郊及农村工作面临的情况更复杂,城郊及农村孩子面临的溺水危险更大,相关责任方的责任更加重大。首先,就如前文所述,农村自然环境复杂,野生水域广,存在监管区域广、难度大问题。相比城镇孩子大多去游泳馆、海边等有一定防护措施、人群较多的地方,农村孩子只能选择野外水域环境玩水戏水。其次,中小学生不少是留守儿童或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不够精细到位,孩子们容易因在非上学时间结伴到水域游泳、捉鱼等导致溺水。再次,家长和孩子的防溺水意识较为淡薄,这就极易导致溺水事件的发生。

4. 机制缺失,导致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合力未形成

当前的中小学防溺水教育还未充分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各司其职、相互促进的管理体系和机制,导致出现了“1+1+1不等于3甚至小于3”的问题,这从根本上来说是与防溺水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不健全息息相关。一是家校沟通缺失或单一,学校未能采取有效手段及时把防溺水相关要求传达给家长。二是个别家长对防溺水教育存在不重视的现象,时常抱有侥幸心理,认为孩子有一定的游泳技能或下水时有家长在身边就不会出现溺水事件。三是社会和政府有关防溺水宣传教育与管理的举措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和认可,个别家长甚至认为是小题大做。

三、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实施路径

1. 加强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安全意识

避免和降低出现中小学生溺水事件多发频发的情况,需要构建起多层级的防溺水宣传教育体系,帮助家长和学生切实提升安全防范意识。一是学校要定期开展防溺水主题班会,开展真实溺水宣传警示教育,通过黑板报等营造防溺水教育浓厚氛围,尤其要加强放学后和暑期防溺水安全教育,具备条件的要开展防溺水及溺水施救课程。二是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开展好防溺水宣传教育,政府、社会和学校要制作防溺水宣传视频资料,通过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方式让他们增强对防溺水的认识。此外,研究者谭萍认为,学校和家庭要以防溺水教育为契机,经常性开展生命教育,增强孩子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帮助孩子们树立远离危险、呵护生命的自觉。

2. 增强易溺水区域防范管理,确保硬件设备和巡查管理到位

针对城郊及农村水域广泛且情况复杂等问题,要加强易溺水区域的安全防范管理工作,建立健全物防、技防、人防三位一体的防御管理体系,尤其是要加强青少年非在校和非在家时间的水域管理工作。一是要在易溺水区域悬挂溺水警示牌、配备救生设备,建立进入水域的阻拦网,在易溺水区域循环播放防溺水音频等。二是针对暑期、傍晚等高发时段及河道、水库等高发水域,具备条件的要建立“水域哨兵”应用场景视频感知系统,开展无人机巡视河道和水库情况等。三是通过组建防溺水工作队,加强高发时段和高发水域的巡查工作,及时制止危险下水行为和对发生的落水险情予以化解。

3. 整合家、校、社各方力量,建立健全防溺水安全保障机制

中小学防溺水教育是一项涉及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为青少年防溺水工作担当作为。首先,家庭是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的关键一环,家长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其次,学校是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的基础力量,要通过加强青少年防溺水课程或教育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再次,社会要通过宣传舆论引导各方充分重视中小学生防溺水教育,政府也要对区域内的水域加强管理和制订防溺水规划等。

4. 开展可替代性的活动项目,豐富非在校时间学习与生活

中小学生防溺水安全教育既要做到一定程度上的“堵”,更要做到“疏”和“引”,尤其是在“双减”背景下,要通过组织开展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项目,让处于非在校时间的孩子们将精力放到相关活动和事情上来。一是家长要给予孩子必要的陪伴,增加亲子互动时间。二是学校可适当组织开展一些放学后的益智益趣类活动,增加孩子们一起玩乐或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三是针对暑期和留守儿童多发频发溺水事件的情况,社会和学校要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引导,在生活和精神上关怀他们的同时,要引导他们把时间和精力放到读书学习和体育运动项目等上去。

四、家校社协同育人视角下中小学生防溺水管控机制的构建与实施

1. 属地联动,建立健全闭环监督管理机制

基于防溺水共同责任落实,要推动形成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合力,建立健全防溺水监管责任链。一是加强和细化防溺水监管责任,建立健全政府、乡镇和村委三级管理体系,形成溺水风险等级管控“网格化”管理模式。二是在推进家庭、学校和社会协同合作的同时,推动镇政府各部门责任落实,构建包括公安、党建、教育等部门在内的责任体系。三是组建防溺水工作小组,明确工作内容和具体要求,及时有效开展防溺水管控工作。

2. 精准施策,织密织牢全面安全防护机制

针对中小学生溺水高发区域、高发人群和高发时段的特点,要注重精准施策,有的放矢开展工作,通过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为孩子们的生命健康成长护航。一是针对高发区域,定期巡查易溺水区域,在河道处设置防护网、配备救生物品。二是针对高发人群,对初高中生尤其是男生、留守儿童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提升他们的生命安全意识,统筹学校和家庭给予他们必要的关注、关怀。三是针对高发时段,在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让学校的教育和监管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争取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防溺水教育的支持,如通过组织开展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等来减少青少年到河道的机会。

3. 层层落实,细化量化宣传教育疏导机制

鉴于中小学生防溺水管控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层层落实防溺水要求,通过细化和量化各方责任,健全防溺水宣传教育疏导机制。一是通过召开一次部署动员会等形式,明确政府各部门、学校、村委和家庭的具体责任,在开展过程中可注重发挥驻村“第一书记”的力量把宣传教育落实到位。二是把防溺水纳入河长制建设内容,构建起包含多方的河长工作小组,河长制成员定期深入学校和家庭开展防溺水教育等活动。三是严格考核管理,把防溺水宣传教育表现纳入村委、学校、“第一书记”等考核,倒逼防溺水教育与管控相关责任方各司其职。

综上所述,农村中小学防溺水教育与管控责任重大、事关长远,要以系统思维统筹推进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的防溺水教育与管控机制,多管齐下构建和健全防护体系,以有力有效举措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保驾护航。

(作者单位:井法翠 山东省济南阳光100中学;豆林青 山东省商河县白桥镇岳桥小学;郭羽之 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弘毅小学)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水域青少年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青少年发明家
进博会水域环境保障研究及展望
柳江水域疍民的历史往事
城市水域生态景观设计探讨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