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实践

2024-04-27 13:26刘闽莉
广西教育·B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读写结合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刘闽莉

摘 要:随着高中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一线教师越来越重视读写结合教学。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阅读为脚手架,以写作为落脚点,带领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色,以问题导入设计真实情境,从而提高读写结合教学的成效,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4)05-0080-05

近年来,“读后续写”等注重考查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题型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因此,相关出版社在出版教材时,也逐步加大阅读与写作的篇幅,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英语(必修)》中设计了读写结合的板块(Reading for Writing),强调通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相互融合,不断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知识运用能力,从而实现深度学习。另外,《普通高中英语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树立实践英语学习活动观,并进一步设计具有综合性、关联性和实践性特点的英语学习活动,以着力提高学生用英语交流的能力。这突显出阅读、写作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给高中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实施读写结合教学就成了推进高中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

因此,在语篇教学中,英语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梳理、理解教材文本的相关信息,讲解语言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英语教师应整合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通过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阅读,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色,然后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写作练习,着力打造读写结合的高效课堂,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导读,从而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然而,目前开展读写结合教学仍有较大难度,主要是因为部分教师未能科学安排阅读教学、写作教学的比重,在教学过程中顾此失彼,没有真正实现读写结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进行了教学实践研究,积累了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本文从读写结合的含义和意义出发,提出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路,并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 Reading for Writing教学为例,具体分析读写结合教学的实施对策。

一、读写结合的含义及意义

(一)读写结合的含义

关于读写结合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Stephen Krashen)曾提出著名的“阅读—写作连接”理论,该理论强调了阅读和写作的相互促进关系。最初,这一理论主要运用于语文学科教学。如《中国小学教学百科全书·语文卷》指出,读写结合是一种行之有效且被越来越多教师采用的阅读教学方法,即把读和写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以阅读带动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在英语教学中,关于读写结合一直缺乏一个明确的定义。美国学者尤利·阿森松·德莱尼(Yuly Asención Delaney)曾提出,读写结合是指从阅读材料中获取信息,并将之运用到自己文章写作的过程[1]。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对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方法、效果等进行了探讨,为教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例如,赵冉以实践活动观为指导,开展了“Click for a friend?”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探索[2];王万元以产出导向法理论为指导开展实证研究后,指出产出导向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更适应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发展[3]。根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尝试对读写结合教学做出以下定义: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模块中,同时包含阅读和写作的教学内容,通过有效的方法将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有机融合起来,重點关注学生的读后写作,指导学生从材料阅读中获得新知识、新观点,并将之运用于写作练习,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

(二)读写结合的现实意义

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有助于学生深度理解文本,掌握文本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有效训练并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写作能力及想象力。开展读写结合教学的现实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能够通过对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进行分析,帮助学生有效习得相关语言知识和表达技巧,为后续的写作练习做好语言、语篇知识的储备;二是读写结合教学以过程性写作模式为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习得写作技巧,再通过迁移和运用阅读所掌握的知识,完成写作练习,有利于学生发展写作思维、提高写作水平;三是读写结合教学强调学生的互助和互评,学生不仅能够获得他人的建议,提高对他人作品的审辨能力,还能够在评价过程中审视自己的作品,培养修改意识,从而逐步提高写作质量。

二、读写结合教学的思路

(一)以阅读为脚手架,以写作为落脚点,实现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和任务时应该时刻考虑为写作教学服务,所以读写结合教学的落脚点应放在写作教学上。目前,读写结合教学存在这样的问题:重阅读轻写作,读写无法有机结合。在实际情况中,教师往往在阅读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写作指导上则比较不足,导致英语写作教学低效,学生英语写作能力难以提高。

因此,笔者认为开展读写结合教学要坚持“以阅读为脚手架,以写作为落脚点”的原则,即具体教学顺序是先读后写,在时间分配上写作教学时间应多于或至少等于阅读教学时间。为了合理安排阅读教学的时间,教师要精选阅读教学内容,阅读材料要有侧重点和针对性,在语篇信息处理上要较常规阅读教学简单些,同时要为写作教学服务。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 Reading for Writing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安排教学时间:导入部分约2分钟;阅读部分约13分钟,学生需要完成read for information,read for structure,read for language等内容的阅读;小组讨论约5分钟;写作练习约14分钟;互评、总结环节约6分钟。

(二)带领学生分析文本结构和语言特色,以读促写

关于语篇结构,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语篇中各要素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如句与句、段与段、标题与正文、文字与图表等,这些关系涉及语篇的微观和宏观组织结构。其中,句子的语法结构、词语搭配、指代关系、信息展开方式等,属于语篇微观组织结构;语篇中段与段的关系、语篇各部分与语篇主题的关系,属于语篇宏观组织结构。过去,当学生在写作练习遇到问题时,教师多采取直接讲解的方式,不注重引导学生调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语篇结构、表达方式等知识,导致阅读和写作脱节。而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教师可以从剖析语篇结构、提炼话题语言、内化情感态度、提升主题思维等角度着手,引导学生阅读分析文本,指导学生借鉴、运用语篇结构方式进行仿写,从而把读和写有机结合起来。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呈现文本中的好词妙句,让学生准确掌握句型、短语用法,积累相关词汇,熟悉常用语篇结构,强化学生的语用意识,然后让学生运用好词妙句进行仿写。读写结合教学能让学生顺利从学习语言过渡到应用语言,达成“在传达信息中运用词汇,在表达观点中运用词汇”“学以致用,以读促写,读写共赢”的目标。

(三)设计真实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笔者发现,有些教师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时不注重设计真实情境,导致学生写作热情不高。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写作情境与学生生活经验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完成从阅读到写作的过渡,学生写作热情较低;二是缺乏以问题为导向的情境,不少教师往往是直接布置写作任务,学生缺少思考的机会,无法将在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运用于写作练习;三是写作情境过于笼统,缺乏针对性,影响学生对写作任务的理解。教师在布置写作任务时应依托真实的情境,而且情境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关联,通过关联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在讨论问题、碰撞思维的过程中形成较好的英语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只有设置真实的写作情境,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写作话题、增强写作信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英语写作练习。

三、读写结合教学实例分析

本文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一Unit 5 Reading for Writing中的Write a blog about English study一文为例,具体阐述高中英语学科实施读写结合教学的对策。Write a blog about English study是一篇博客文章,内容与英语学习相关,且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文章分为四段,第一段是话题的发起,之后三段是对三个网友提出的“英语学习最大困难是什么”等问题进行回答,写作任务是运用相关语汇、句子和结构写作一篇关于英语学习的博客文章。

为了更好地完成上述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学会写作博客文章,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帮助学生了解博客的语言特色和文体特征,二是引导学生学会陈述观点并给出建议,三是指导学生学会运用目标语言和结构写作博客文章,四是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博客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征,引导学生反思学习英语的困难并探索解决方法;教学难点是让学生学会运用相关句型、结构清晰地描述困难和陈述建议,写作一篇思路清晰、逻辑性强的关于英语学习的博客文章。

(一)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安排学生进行阅读前,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关联性强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虑到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已成为人们人际交往的一种常态,因此笔者在本课教学中结合学生的日常话题提出“Do you know what an online forum is?”“Have you ever surfed an English forum?” 两个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和思考的热情,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从what,when,where,why,how等五个方面回答上述问题。通过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调用关于论坛、博客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逐步深入了解博客文章在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特点,为后续的写作练习做好准备。

(二)围绕相关主题,设计层次清晰的阅读任务

阅读任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取阅读文本的关键信息,因此教师在设计阅读任务时要充分把握阅读文本的内容,为学生设计有梯度的阅读任务。任务既要体现相关主题,又不能过于简单或复杂,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充分阅读理解文本。在本课教学中,笔者先介绍论坛、博客文章的相关词汇及背景知识,并设计以下两个阅读任务:①阅读博客,了解基本信息,回答“Who starts the blog?”“Who responds to it?”“What is the blog mainly about?”等三个问題;②完成表格(如表1所示)。然后,笔者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文章,学生通过扫读、细读对文本信息进行梳理,找出三个网友提出的英语学习难题及对应建议,同时通过独立思考为Li Rui提出建议。设置这一环节旨在帮助学生梳理这篇博客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学生整理和总结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博客文章的文体特征,让学生明白作者写了什么、如何写,为后面的写作打好基础。

(三)分析语篇结构,学习语篇的语言特点

在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容易只着眼于部分新词、难词,较少分析语篇的语言结构。本课所选的博客文章有一个重要内容,即topic sentence+supporting details的写作方式。在第一篇跟帖文章中,学生不难找出主题句“Im having a lot of trouble with my listening”,以及具体细节“When I listen to native English speakers talking in a video,I can catch only a few words. I can never quite get the main idea.”。通过阅读,学生很快能理解“细节描写通常用来描述或解释主题句,可以让描述或解释更加生动、更有说服力”这样的道理。

相较于第一篇跟帖而言,第二篇跟帖对学生来说阅读难度较大。本篇跟帖出现了两个主题句,且在每个主题句后各有一处细节描写,这就容易导致学生难以有效把握关键信息。如,这篇文章的第一处主题句为“Listening to English radio programmes helps me get used to how fast native speakers talk.”,这一主题句的细节描写为“I also repeat what I hear to help myself to experience the feeling of the language. Sometimes I even record my voice so I can listen to myself and compare my pronunciation with the radio hosts!”

通过分析上述两篇跟帖,学生对主题句和细节描写的作用有了初步理解。然后,在学生阅读第三篇跟帖的过程中,笔者更侧重于引导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知识,再次巩固学生对文章结构的理解。在本环节教学过程中,笔者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学生由浅入深地理解文章主题句和细节描写。同时,笔者设计“How to state your problem?”“How to give your advice?”两个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博客文章的语篇结构,学习如何清晰地陈述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建议。通过本环节的学习,学生总结出博客文章的写作框架(如图1所示)。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学会提取语篇中阐明问题和给出建议的功能句型,储备写作博客文章的语言素材。其中,描述问题的句型如“Im having a lot of trouble with...(Liu Wen)”,给出建议的句型如“Doing... helps me...(Jia Xin)”“I think it all depends on...(Li Rui)”。在学生较好掌握这两种句型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为学生展示更多的常用功能句型(如表2所示)。这样设计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博客文章的语言特点,有助于学生解读文本、学习语言,为后续写作做好结构和语言上的积累。

(四)小组合作开展读后交流,引导学生运用目标语言和结构进行写作练习

设置读后讨论环节是为了帮助学生迁移和内化在阅读环节获得的信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材料。在该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科学设置写作情境。如何设置写作情境?笔者首先询问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遇到的最大难题是什么,然后组织学生就“英语学习问题和方法”的话题进行学习小组交流讨论,让学生表达各自的看法和观点。在讨论过程中,笔者指导学生运用学到的新词汇、新句型,如在陈述问题时采用“Im having a lot of trouble with...”“My biggest headache is...”等句型,在给出建议采用“My advice is...”“Its highly advised/ suggested that...”等句型。通过这样的活动帮助学生更加牢固地掌握词汇和句型的使用方法,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合作,促使学生积极探索解决英语学习问题的方法,让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为学生完成写作任务搭建脚手架。

在开展读写结合教学活动时,教师应运用知识转化法而非直接讲述法,通过有效的知识转化加深学生对读和写的理解。如,在本课教学中,笔者根据写作任务,向学生展示本次写作主题“Write a blog about English study”,在黑板或是多媒体上出示“写前活动表”(如表3所示),学生根据读后讨论环节,并结合例文的表达方式,填写写前活动表。通过表格梳理课程所学,可以使学生有效转化阅读环节所获得的知识,为接下来的写作做好内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准备。

在学生正式开展写作练习前,笔者向学生提供了写作的一般内容。这里的一般内容主要包括作者是否清晰描述了问题、是否充分给出了建议、所用语句是否和主题紧密相关,以及语言表达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句式、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同时,笔者还向学生提供了关于语言表达的两个维度的评价标准(如表4所示)。评价核查表有助于学生监控自己进行写作练习的过程,评估写作成果,培养自我监控意识。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笔者仅在学生请求帮助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尽量由学生独立完成初稿写作任务。在写作练习过程中,学生将博客的语篇结构、功能句型和写作技巧等迁移到新的语境中,仿照阅读文本的结构框架和语言表达方式,以及结合小组讨论结果独立完成博客文章的写作。

(五)开展习作互评,分享交流写作心得

在进行学生互评环节前,笔者结合评价核查表,对随机收集到的某一学生的作品进行示范点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互评的内容和意义,然后让同桌或邻桌同学互评,引导学生从一般内容和语言表达两个方面,利用评价核查表核查同学的习作是否符合相关的评价标准。笔者还在学生互评结束后邀请部分学生做点评展示。在点评过程中,学生对照评价标准对组内成员的习作进行评价,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习作存在的问题,并在评价后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从而实现取长补短。这样做有效提高了学生的修改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在学生完成互评后,筆者通过新开博客让学生回帖的方式,引导学生总结、分享交流,回顾自己在本课中学到的知识。采取这种方式旨在帮助学生克服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激发学生进行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

读写结合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推进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教师应深入研究教材,注重读写结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探究文本主题意义、挖掘与主题相关内容、理解阅读和写作的关系,从而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导读、读写共生,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水平,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Yuly Asención Delaney. Investigating the reading-to-write construct[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2008(3):140-150.

[2]赵冉.实践读写结合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课例及教学反思[J].基础外语教育,2022(3):46-54.

[3]王万元.基于产出导向法理论的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甘肃教育研究,2021(7):33-39+67.

注:本文系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广西高考综合改革专项课题“‘三新背景下高中英语主题单元式的读写整合教学策略研究”(2021ZJY1828)的研究成果。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读写结合高中英语教学改革
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的探索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高中英语诗歌创作教学探索与实践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浅议群文阅读下的“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读写结合,分散指导,坚持“下水”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