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1)——段落(6)

2024-04-28 16:10
小学阅读指南·高年级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锁匠李广理发师

练习篇

段落(1)

老锁匠一生修锁无数,技艺高超,收费合理,深受人们的敬重。

老锁匠老了,为了不让他的技艺失传,他挑中了两个年轻人,准备将一身技艺传授给他们。

一段时间以后,两个年轻人都学会了不少本领,但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老锁匠决定进行一次考试。

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让两个徒弟去开,谁用的时间短,谁就是胜利者。结果大徒弟只用了不到10分钟,而二徒弟却用了半个小时。

老锁匠问大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大徒弟眼中放光,说:“师父,里面有很多钱,全是百元大钞。”老锁匠又问二徒弟同样的问题,二徒弟支吾了半天,说:“师父,我没看见里面有什么,您只让我打开锁,我就只开了锁。”

老锁匠微微一笑,说:“其实,不管干什么行业都要讲一个‘信字,尤其是我们这一行,要有更高的职业道德。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养成一个技艺高超的锁匠,他必须做到心中只有锁而无其他,对钱财视而不见。否则,稍有贪心,登门入室或打开保险柜盗取钱财易如反掌,最终害人害己。我们修锁的人,每个人心上都要有一把不能打开的锁。”说完,老锁匠郑重宣布二徒弟为他的接班人。

1.老锁匠问两个徒弟保险柜里有什么时,大徒弟的回答是“__________”,从回答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_______的人;二徒弟的回答是“__________”,可见他是一个_____   的人。

2.论开锁技术,谁更高超?你认为老锁匠为什么会选择二徒弟为接班人?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想?

段落(2)

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叫弥达斯,他英明神武、励精图治,但他并不开心,常常唉声叹气,愁容满面。给他造成困扰的根源是他长着一对驴耳朵,虽然他想了很多办法,但都没办法治好这个怪病。不仅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驴耳朵越来越大。

无奈之下,国王弥达斯只好用红色的头巾把头包得严严实实,这样人们就看不到他的驴耳朵了。百姓都十分尊敬国王,他们单纯地认为国王这样把头包起来很好看,于是纷纷效仿。国王十分开心,觉得他不再与众不同,而是和大多数百姓一样了。但是,他的好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弥达斯的头发越来越长,必须理发了。他找了许久才找到一位他认为十分忠厚老实的理发师,并要求理发师替他保守驴耳朵的秘密。

国王慢吞吞地解下了头巾,这时候,理发师终于发现了国王头巾下的秘密:国王居然长了一对驴耳朵,这太令人震惊了。

其实,这个理发师平时就喜欢搬弄是非。自从他知道国王的秘密后,心里就十分矛盾,憋得很难受。他很想把国王的秘密讲给别人听,但是又害怕受到惩罚。他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独自来到荒郊野外,用力挖了一个又大又深的坑。他仔细看了看周围,确定没有其他人在附近,就开始对着大坑诉说心中的矛盾和国王的秘密。说完这一切后,理发师感觉很痛快,全身也轻松了很多,十分高兴地把土填了回去。他心想,这样就没有人会知道这个秘密了。

然而事与愿违,那个坑上面长出了一些芦苇。芦苇长高之后,顺着风的方向不断大声说着“国王长着驴耳朵”。没过多久,整个国家的人都知道了国王的秘密。

1.“国王的秘密”指的是()。

A.国王长着驴耳朵 B.国王包着头巾

C.国王找理发师理发               D.国王与理发师的约定

2.“这个理发师平时就喜欢搬弄是非”中的“搬弄是非”指()。

A.喜欢到处去诉说自己的憋闷       B.力气很大,喜欢到处去搬东西

C.喜欢到处去说别人的闲话         D.力气很大,挖了一个大坑

3.故事哪些地方表现了神奇的想象?用横线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体会。

段落(3)

秦时明月汉时关,_____  。

但使龙城飞将在,_____  。

1.补齐古诗。

2.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但使:_____ 飞将:_____ 教:_____

3.根据故事内容,判断对错,用“正确”和“错误”表示。

①这是一首慨叹边关战事不断、国无良将的边塞诗。(     )

②“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常用的题目。(     )

③“秦时明月汉时关”指的是时间久远,关塞坚固。(     )

④诗人从写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

4.这首诗的主题是(    )。

A.赞美国家将领英勇                B.說明边塞生活艰辛

C.赞美边塞的月亮皎洁              D.希望平息战乱,安定边塞

段落(4)

仅只是一个平面

却又是深不可测

它最为真实

决不隐瞒缺点

它忠于寻找它的主人

谁都能从中发现自己

或是醉后酡颜

或是鬓如霜雪

有人喜欢它

因为自己美

有人躲避它

因为它直率

甚至有的人

恨不得把它打碎

1.关于“镜子”的特点概括最恰当的是()。

A.深奥、神秘    B.真实、直率    C.虚伪、直率    D.平庸、无为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借镜子说世事人情,全诗语言平白浅显,却蕴含深刻哲理,引人深思。

B.人们在镜子面前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或喜欢,或躲避,或想打碎。

C.镜子看似是一个平面,却能照出世间百态,所以深不可测。

D.“醉后酡颜”与“鬓如霜雪”形成鲜明对比,形象地写出了人们积极阳光的心态。

3.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段落(5)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广所居郡闻有虎,尝自射之。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广亦竟射杀之。

【注释】镞:箭头。    更:再,又。    居:居住。    尝:曾经。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②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2.短文写了李广三次射虎,第一次是__________;第二次是_____  ;第三次是在右北平射虎时被老虎所伤,但最后仍射死了老虎。其中第_____次写得最详细,这件事突出了李广____的特点。

3.下列对李广再射时“终不能复入石”的原因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李广“中石没镞”只是一时侥幸。

B.第一次射石时李广以为是老虎,特别紧张,潜能得以充分激发。

C.李广的箭术发挥不稳定。

D.李广后来射的石头太坚硬。

4.结合短文内容,用一句话来赞美李广。

段落(6)

你可知道,植物也需要睡眠?

每逢晴朗的夜晚,我们只要细心观察周围的植物,就会发现一些植物已发生了奇妙的变化。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白天舒展而又平坦,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眠的典型现象。

有時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着紫色小花、长着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们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都张开着,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比如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就连娇柔艳丽的花朵也要睡眠。比如在水面上绽放的睡莲,每当旭日东升,它那美丽的花瓣就慢慢舒展开来,似乎刚从酣睡中苏醒;当夕阳西下时,它又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由于它这种“昼醒夜睡”的规律性特别明显,因此得名“睡莲”。

花的种类不同,其睡眠的姿态也各不相同。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的花则垂下头来,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更有趣的是,有些植物的花白天睡觉,夜晚开放。比如晚香玉的花,不但在晚上盛开,而且格外芳香,以此引诱夜间活动的蛾子来替它授粉。

植物睡眠在植物生理学中被称为睡眠运动,它不仅是一种有趣的现象,而且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呢!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关闭——              绽放——              比如——

2.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用横线画出来。

3.短文第五自然段先以蒲公英、胡萝卜的花为例,说明了花的种类不同,

________也各不相同;又以晚香玉为例,说明了有些植物的花_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用“正确”“错误”表示。

①睡莲得名的原因是它的花瓣到了晚上一定要睡觉。(      )

②合欢树的叶子一到晚上就会成对成对地折合关闭。(      )

③“你可知道,植物也需要睡眠?”和“你知道吗,植物是需要睡眠的。”

两句话的意思相同。(      )

猜你喜欢
锁匠李广理发师
老锁匠
不会理发的“理发师”
开锁匠收徒弟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没话找话
李广的故事
心锁
An improved potential field method for mobile robot navigation①
两位理发师
女理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