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4-04-28 06:53赵中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4年6期
关键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赵中伟

老年冠心病是指发生在60 岁以上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 老年冠心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老年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即血管内壁逐渐积聚胆固醇和其他脂质物质, 形成斑块, 导致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 影响心肌的血液供应。此外, 老年人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 也会增加冠心病的风险,老年冠心病的症状可能不典型, 常表现为胸痛、心悸、气短、乏力等。由于老年人的痛觉阈值较高, 可能出现不明显的疼痛感, 甚至没有明显症状, 容易被忽视或误诊, 该类患者容易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 如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这些并发症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2]。基于此, 为了探究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冠心病的效果, 本次研究选取了60 例符合要求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做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 般 资 料 选 取2021 年9 月~2023 年9 月 期间到山东省日照市莒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冠心病患者60 例为此次实验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常规组, 每组30 例。常规组患者年龄最大88 岁,最 小67 岁, 均 值 为(75.23±4.26) 岁;男 女 比 例 为13∶17。研究组患者年龄最大87 岁, 最小68 岁, 均值为(75.35±3.89)岁;男女比例为14∶16。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 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 可对比。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的诊断标准,且为老年人;②具有良好的认知能力;③对研究知情并签署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对此次研究中运用的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②合并其他重大疾病者;③正在进行其他研究者。

1.2 方法 常规组患者实施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石药集团欧意药业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3023636, 规格:50 mg)用法:口服, 饭前用适量水送服, 100~300 mg/d。研究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阿司匹林用法用量与常规组一致,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123116, 规格:75 mg×7 片)推荐剂量为75 mg/d,与或不与食物同服。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 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 参考文献[3]判定患者的治疗效果, 主要分为显效、有效以及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3.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主要包括IL-6 和TNF-α以及hs-CRP 的水平。

1.3.3 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对比 凝血功能主要包括PT、APTT 和Fbg 水平。

1.3.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道出血、肠胃道反应以及头晕头痛等,并对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 版本的统计软件对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进行评估。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当P<0.05 时, 则表示该数据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33%, 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治疗前, 两组IL-6、TNF-α、hs-CRP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IL-6、TNF-α、hs-CRP 较常规组更优, 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s)

表2 两组炎症指标对比( ±s)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IL-6(pg/ml) TNF-α(pg/ml) hs-CRP(m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53.94±11.04 34.15±3.14a 169.84±20.92 103.23±18.40a 14.09±4.03 7.53±1.35a常规组 30 53.65±12.05 43.71±3.56 169.98±21.55 137.88±20.41 14.41±4.47 9.54±1.81 t 0.097 11.031 0.026 6.906 0.291 4.876 P 0.923 0.000 0.980 0.000 0.772 0.000

2.3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治疗前, 两组APTT、PT、Fbg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研究组APTT、PT、Fbg 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s)

表3 两组凝血功能对比( ±s)

注:与常规组对比, aP<0.05

组别 例数 APTT(s) PT(s) Fbg(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30 24.69±3.52 33.19±2.03a 10.31±1.31 13.14±1.36a 6.74±0.86 2.12±0.85a常规组 30 24.86±3.60 30.89±3.11 10.46±1.56 11.58±2.47 6.68±0.74 3.11±1.02 t 0.185 3.392 0.403 3.030 0.290 4.084 P 0.854 0.001 0.688 0.004 0.773 0.000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显著(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冠心病属于临床上的多发病与常见病之一, 是一种心脏疾病, 其主要特征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状动脉是心脏供血的主要血管, 当冠状动脉中的血管壁堆积了胆固醇和其他物质形成斑块时, 就会导致动脉狭窄, 减少了血液流向心肌的供应, 当冠状动脉狭窄到一定程度时, 心肌就无法得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这时就会出现心绞痛的症状, 如胸痛或不适感。如果冠状动脉完全阻塞, 就会发生心肌梗死, 导致心肌组织坏死, 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3]。

故此, 对其实施有效的治疗干预十分必要,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是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 被广泛应用于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4]。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分别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 能够有效减少血小板聚集, 阻止血栓形成, 联合使用这两种抗血小板药物可以产生协同作用, 提高抗血小板效果, 减少血栓的发生[5]。老年冠心病患者常伴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改变, 血栓形成是导致心血管事件的重要原因,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可以显著减少心肌梗死、心绞痛、脑血栓形成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6]。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 血栓再通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联合使用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再通的发生, 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 改善心肌供血,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虽然都具有抗血小板作用, 但氯吡格雷相对阿司匹林的出血风险较低, 联合使用时, 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减少出血的风险[7,8]。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适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支架术后等多种冠心病情况, 老年冠心病患者常常伴随多种心血管疾病, 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可以全面而有效地治疗这些疾病,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在老年冠心病患者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副作用较少, 一般来说, 低剂量的阿司匹林和标准剂量的氯吡格雷联合使用, 不仅可以提高疗效, 还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9-12]。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常规组的73.33%, 组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IL-6、TNF-α、hs-CRP 较常规组更优, 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 研究组APTT、PT、Fbg 均优于常规组, 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 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 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其应用效果十分显著。

猜你喜欢
氯吡格雷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天天在吃,但你可能从一开始就没吃对
Me & Miss Bee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餐前还是饭后?阿司匹林到底怎么吃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我们生活在格雷河畔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心理解读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