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在食品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融入路径研究

2024-04-29 04:36卢珊珊
中国食品 2024年8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食品思政

近年来,民众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日益提高,对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愈发严格,但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却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食品从业人员缺乏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从根源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高校作为培养食品专业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应当更加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思政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他们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专业课程教学中有利于更好地实现教书与育人的统一,为社会培养出既具备专业技能又怀揣高尚品德的专业型人才,推动我国食品行业持续、健康的发展。

一、思政教育融入食品

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性

1.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食品安全与人民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对食品专业人才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培养至关重要。高校在食品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一项富有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举措,不仅有利于传授食品安全知识,更能够充分发挥高校食品专业教育的“德行”引领作用,将“为人民服务”和对消费者负责的理念深深植根于学生心中,使学生明白职业道德与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并始终将公共利益放在首位,从而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知识又拥有高尚职业道德的食品人才,有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2.提升思政教育的實效性。长期以来,高校的思政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程,培养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这一重任也落在了思政教师的肩上,给思政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教学压力。传统的思政课程往往以教师讲述为主,内容较为单调、枯燥,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与专业课程内容相互分离,两者之间缺乏有机的结合,也限制了思政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在此背景下,如果教师能够巧妙地将专业课程内容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深入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就能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3.促进食品行业的发展。饮食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包括但不限于烹饪技艺、酒文化、茶文化等饮食文明,对现代食品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且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食品专业课程中,传统饮食文化不应只作为附属知识,更应成为核心教学内容。通过将传统饮食文化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理解食品的基本原理,深入探索传统饮食文化的内涵,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之情,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学会将传统文化与现代需求相结合,为食品注入新的文化意义和时代特色。这样的创新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创新和延伸。

二、食品专业课程教学

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现状

1.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不足。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然而在食品专业的教学中,仍有部分教师固守传统的教学观念,只注重对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思政教育只是附加的内容,可有可无,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往往会对思政内容进行大幅删减或忽略。这种做法导致思政教育在食品专业教学中的比重严重不足,不仅阻碍了思政教育的有效实施,还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在学校和教师不重视思政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学生也误以为思政教育与专业发展无关,从而忽视了自身思想道德的发展。

2.教师思政素养不足。有句俗话叫“打铁需要自身硬”,要实施思政教育,教师自身的思政素养是至关重要的先决条件,不仅决定了教学质量,还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然而,食品专业课教师大多长期专注于专业领域的研究与学习,在思政方面投入的时间与精力较少,导致他们对思政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在授课过程中可能会感到力不从心。此外,教师的思政素养不足还会影响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如果教师对思政教育内容的理解与领悟不够深入,就无法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也就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自如地将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只能生搬硬套,可能会引发思政课、专业课“两张皮”的现象,即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互分离,没有实现有机的统一。这样不仅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还会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3.教学方式亟待改进。当前,大多教师在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结合的过程中,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法,以教师为中心,过分强调知识和理论的单向输出,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往往为被动接受知识的一方,很难真正理解和内化思政教育的核心价值,导致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感大大降低,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也受到影响。有的教师在选择教学方式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仅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甚至可能偏离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初衷。此外,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看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未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并将所学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导致学生无法通过实践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进一步影响了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

4.课程评价体系有待完善。课程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个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不仅能有效地反映教学质量,还能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通过课程评价,学生可以及时向教师反馈自己对于思政学习的感悟和理解,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然而在食品专业教学中,一些高校尚未建立起适应专业教育思政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往往只关注其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了对其思政学习成果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不仅无法客观地衡量思政教育对学生的影响,还会阻碍教师探索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路径,甚至可能会影响学生对自身的客观认识。如果学生长期得不到全面、公正的评价,就有可能产生自视过高或过于自卑等极端心理,对其成长和发展十分不利。

三、食品专业课程教学

中思政教育的融入策略

1.提高对思政教育的重视。要实现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就必须提高学校与教师对思政教育的重视程度。在顶层设计上,学校要重新审视思政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地位,深刻认识到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育中并不是将两者进行简单的叠加,而是需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统筹规划,为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创造条件,使思政教育能够更加迅速、精准地渗透到食品專业教育中。教师也要积极转变教学理念,认识到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教育等内容深入贯彻到课堂教学中,并挖掘食品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的新时代食品人,最终达到同向同行、协同并进的育人效果。

2.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要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就必须拥有一支政治素质过硬、育人能力强大的师资队伍,为此,学校应当高度重视教师的思政理论学习。比如,组织专题研讨会、研修班等活动,为食品专业教师提供深入学习的平台;举办相关主题的教学能力竞赛、征文活动等,促使教师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与教学能力,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与典范。此外,食品专业教师应当提高思政教育在教学过程中的比重,合理设置教学内容,充分挖掘食品专业中的思政元素,做好专业课程的思政化建设;积极关注食品相关的社会新闻事件,结合社会时事热点,引导学生针对近期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展开深入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职业道德素养,为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提供有力保障。

3.创新专业教学方法。针对目前教学方式单一的问题,教师可以从多个方面来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第一,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丰富教学内容,并在课堂上引入更多的食品安全案例,以激发学生对食品安全的思考。第二,组建小组,鼓励学生在小组中大胆地发表自己内心的想法与观点,并借助组内讨论,听取别人的观点,从而引发学生进行深入思考,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对食品相关案例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与理解。其三,采用实践训练法,带领学生前往实践基地或食品企业,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下理解、践行所学知识,体会作为食品人所需要的职业精神,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总之,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完善课程评价体系。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有效融合需要完善的课程评价体系作为支撑,这意味着学校和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评价方式。第一,教师应当将食品岗位的专业素养、管理意识、安全法规意识等纳入考核与评价标准中,使评价方式更加全面,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坚实的基础。第二,除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外,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平时表现,可以引入其它考核内容与形式,如文明行为表现或同伴评价等,以更加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态度。对于表现特别优异的学生,教师还可以给予适当的表彰,以此激励他们继续保持优秀的学习态度和专业素养。

综上所述,当前思政教育在融入高校食品专业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因此高校应积极探索二者的融合路径,提高对思政教育育人价值的重视程度,采取积极措施来提升教师的思政能力,并鼓励其尝试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此外,高校还需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机制,以保证食品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实效性,进而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技能的食品专业人才,促进我国食品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基金项目: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23年校级教学团队“食品安全与质量教学团队”(2023xjjxtd02);2022年安徽省省级示范金课项目“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2022sfjk058)。

作者简介:卢珊珊(1993-),女,汉族,安徽宿州人,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高校课程思政。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食品思政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食品造假必严惩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