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妊娠期糖尿病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妊娠结局影响

2024-04-29 03:10梁婉桢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11期
关键词:格列本氧化应激血脂

梁婉桢

惠安县医院妇产科,泉州 362100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为妊娠期常见疾病,有较高发病率,尤其是近年高龄产妇增多,GDM 发病率也随之升高[1]。有研究证实,GDM 可增加早产、羊水过多、流产等的风险,影响生殖健康[2]。如GDM 治疗不当,可发展为2 型糖尿病。目前在GDM 的治疗中饮食控制、适度运动作为首选方式,如效果不佳则需要采用药物治疗[3]。在GDM的药物治疗中二甲双胍是常见药物,该药物可减少肝脏葡萄糖合成、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并增强胰岛素的利用率,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4],但部分GDM 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极少,使用二甲双胍后未能获得满意的效果。格列本脲是常用的降糖药物,作用机制是通过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更多内源性胰岛素,通过更多的胰岛素分解葡萄糖而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本次研究中对格列本脲联合二甲双胍治疗GDM 的效果展开分析,探讨联合用药的治疗价值。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为本院2022 年3 月—2023年2 月收治的GDM 患者。纳入标准:符合GDM 的诊断标准[5],空腹血糖≥5.1 mmol/L,服糖后1 h 血糖≥10.0 mmol/L,服糖2 h 血糖≥8.5 mmol/L,满足任意1 项即可诊断为GDM;年龄在20~40 岁之间;单胎妊娠;妊娠期未诊断为糖尿病;知情同意研究。排除标准:主要器官心、肝、肾、肺等存在功能障碍;合并其他重大疾病;用药依从性、孕期生活习惯不佳;合并精神系统疾病;未能在本院产检、分娩者。本研究得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GDM 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指导患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在饮食上保持给出指导建议,建议少食多餐,增加蔬菜、瓜果的摄入,不食淀粉、糖分含量高、升糖快的食物,定期对血糖实施监测。

1.2.1 对照组 予以患者二甲双胍(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797,规格:0.5 g)治疗,初始剂量0.5 g/次,口服,每日1 次;2 周后血糖仍未达标,则联合胰岛素,予以患者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07,规格:300 IU ∶3 ml),剂量0.2 IU/(kg·d),于早餐、晚餐前30 min 皮下注射,将每日剂量分成 3 份,早晚比例为2 ∶1。

1.2.2 观察组 予以患者格列本脲(天津太平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790,规格:2.5 mg)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其中格列本脲初始剂量2.5 mg/次,口服,每日1 次;二甲双胍使用方法同对照组,期间密切关注患者血糖,如有必要可降低剂量,或加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

1.3 观察指标 对本研究下列指标进行观察:①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糖干预效果,在治疗前、治疗后(分娩前、引产前等终点事件)检测,采集空腹、餐后2 h 外周静脉血糖进行分析,各3 ml,采集血液标本后离心处理(10 min,3000 r/min),使用迈瑞BS2000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糖实施检测。②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脂指标,在治疗前、治疗后采集患者的晨起空腹静脉血 3 ml,分离血清(10 min,3000 r/min)后以贝克曼库尔特(AU5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血脂指标实施检测,包括: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化应激水平,在治疗前、治疗后抽取晨起空腹外周静脉血4 ml,离心(10 min,3000 r/min)得到血清后进行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检测,其中MDA 按照试剂盒说明测定,试剂盒北京盒子生科技有限公司;SOD 以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④对患者进行随访直至终点事件,统计早产、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情况。⑤对患者胎儿的不良结局进行随访,包括巨大儿、黄疸、新生儿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导入至SPSS 22.0 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共纳入86 例GDM 患者,两组各43 例。对照组平均年龄(29.83±4.72)岁;孕周平均(28.20±4.83)周;初产妇32 例,经产妇 11 例。观察组平均年龄(29.69±4.65)岁;孕周平均(28.41±4.75)周;初产妇33 例,经产妇10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存在可比性。

2.2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 血糖等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2.3 两组血脂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TC、TG、HDL-C、LDL-C 等血脂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TC、TG、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HDL-C 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脂指标对比(mmol/L)

2.4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MDA、SOD 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MDA 水平低于对照组,SOD 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对比

2.5 两组患者妊娠不良结局对比 观察组患者发生早产1 例,羊水过多1 例,无胎膜早破发生,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4.65%;对照组患者发生早产2 例,羊水过多1 例,胎膜早破1 例,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为9.3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17,P=0.397)。

2.6 两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对比 观察组新生儿发生黄疸1 例,无其他不良结局,总不良结局发生率为2.33%;对照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1 例,黄疸2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1 例,无新生儿窒息发生,总不良结局发生率9.3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11,P=0.167)。

3 讨论

近年来GDM 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对母婴健康构成极大威胁。为明确GDM 发病,我国现行的产检制度表明,在孕24 周左右会开展糖耐量筛查,以便及时发现、确诊GDM[6]。早期采用合理的干预措施,可控制GDM 患者的血糖水平,避免孕妇处于高血糖状态,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7]。在GDM 的干预措施中分为非药物控制血糖措施的优势是无不良反应,劣势是降低血糖的时间慢、作用效果相对药物治疗不明显。药物干预主要分为口服降糖药与注射胰岛素,而口服药物中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是常用的两种药物。

二甲双胍是治疗2 型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由于安全性高也被应用于GDM 的治疗中。二甲双胍可抑制肝糖合成,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同时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和控制血糖[8]。二甲双胍抑制糖的吸收,同时可能限制营养物质的吸收,而GDM 患者需要更多营养满足自身及胎儿发育的需要,可能引起低血糖[9]。在使用二甲双胍期间需要密切监测血糖,同时控制安全剂量,保障疗效和安全性。格列本脲也是糖尿病的常用药物,其通过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更多胰岛素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与二甲双胍的作用机制不同[10],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效应。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取得更好的血糖控制效果,在治疗后血糖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而其原因在于两种药物作用机制不同,联合用药时可提升血糖的控制效果,满足各种类型GDM 患者的降糖需要,该结果与曾秋媚等[11]的研究中取得结论一致。其次,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血脂指标、氧化应激指标水平均优于对照组,提示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治疗GDM,可促进血脂、氧化应激指标的调节,从而减少GDM 对患者健康的影响。本次研究还对比了母婴妊娠结局的差异,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不良妊娠结局与新生儿不良结局对比差异不显著(均P>0.05);其原因可能是本次研究病例数量少,或者是由于本次研究中为确保血糖控制效果,在常规口服降糖药的基础上还追加胰岛素注射。

综上所述,二甲双胍联合格列本脲在GDM 的治疗中取得满意的血糖控制效果,同时可促进血脂、氧化应激指标调节,获得更为满意的妊娠结局。

猜你喜欢
格列本氧化应激血脂
警惕消渴丸中隐藏的西药—格列本脲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格列本脲的抗炎机制及其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你了解“血脂”吗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二甲双胍格列本脲胶囊(Ⅰ)中格列本脲含量
氧化应激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磺丁基醚-β-环糊精/格列本脲包合物的制备
氧化应激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伴血脂异常4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