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工作更累的,可能是情绪劳动

2024-04-30 05:06何以弘
上海工运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偶深层劳动

◎何以弘

很多人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之后,觉得特别“心累”。比如,有些事内心不愿意做,有些人不想多搭理,但为了工作只能勉为其难去做、去沟通。这就是工作中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的第三种劳动——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也是一种工作形式

“情绪劳动”的概念,最早是1983 年由美国社会学家霍克希尔德在《管理的心》一书中提出的。当时,她将其描述为:“为了让自己维持恰当的精神状态,必须诱导或抑制情感”。心理学家们在其基础上发展出了更符合心理学范式的定义,认为这是一种“在与顾客互动过程中,展现得体情绪的行为及相应的心理过程”。

“情绪劳动”是一种实实在在耗费精力的工作,却经常被忽视,因为它通常是一种边缘化的隐形工作,很难被看到或量化。在职场中的不同岗位,都需要劳动者做好情绪管理,付出自己额外的情绪劳动。比如,空乘人员不管自己高不高兴,都需要在工作时间里,扮演一个“微笑、温柔、体贴”的人;医生不管今天接了多少病人,经历了多少负面情绪,总是要维持一个专业、冷静的形象。

事实上,不管任何工作,只要涉及人际互动,员工都需要进行情绪劳动。后来,情绪劳动的定义被扩大,既用来指工作场合,也会用到家庭生活中。

高额的情绪劳动付出使人疲倦

此前,有一个热搜引发大家关注,在上海迪士尼,游客排队与人偶互动,轮到一名游客时,游客发现人偶演员并不是自己喜欢的那位,于是拒绝与其互动,还向工作人员投诉,要求换一个演员。人偶演员尴尬地站在一旁,手足无措,更让人咋舌的是,演员遭到排挤的原因是,这位演员并没有做出游客要求的违规动作,让游客感觉演员不热情。

这些演职人员从进入园区起,就要一直维持着饱满的热情,随时要与游客互动,做出各种逗游客开心的动作。在炎炎的夏日,他们也要穿着厚重的玩偶服,蹦蹦跳跳,带给游客欢乐,即使在巡游时体力不支中暑,但为了让游客获得沉浸式的互动体验感,直到离开了游客视线,轮流休息时,他们才摘下不透气的头套。

工作本就不易,这些人偶演员还会频频遭遇被游客拍头,他们冒着受伤的风险,甚至还不能生气。因为园区工作规定,在演职人员穿上人偶服的那一刻起,就必须成为角色本身,而所有正面角色都是不准生气的。

所以,不管人偶演员有怎样的情绪感受,所表达出来的情绪都必须是热情,是快乐。

不只是在服务行业,很多人的工作亦是如此。从入职的那刻起,劳动者就要收住自己的负面情绪。而管理好情绪已成为职场人的必备能力。很多用人单位甚至把“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抗压能力”,写进了招聘岗位的工作职责里。

正如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中说的:“我们的疲劳往往不是由工作引起,而是由于忧烦、挫折和不满等。情绪上的态度比生理上的操劳更易使人产生疲倦。”或许,真正拖垮你的并不是工作本身,而是高额的情绪劳动。

控制表达,学会调整“扮演策略”

社会学家将情绪劳动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情绪感受,一个是情绪表达,两者间的差距越大,所付出的情绪劳动就越多。当代年轻人在工作中付出的,不仅仅是体力和脑力,还有心力。身体上的累,可以通过休息得到缓解。但心灵上的累,却容易把人折磨得筋疲力尽。

此时,就需要恰当使用情绪劳动策略。情绪劳动策略就是进行情绪劳动时使用的方法,可以划分为表层扮演、深层扮演、自动调节三种。

表层扮演指员工迫于工作要求,暂时假装一定的情绪表现;深层扮演是员工主动地唤起、体验符合组织期望的情绪;自动调节则意味着员工的情绪体验与组织的情绪表达要求相同时,自然流露出与组织表达规则一致的情绪。

最后一种自然是理想状态,我们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地完成好工作者的角色,但现实生活中真正困扰我们的,是明明自己情绪不佳、工作又需要我们展现积极状态的时刻。

研究者建议,多使用深层扮演策略,因为多项研究结果均发现:更多地采用深层扮演,而不是表层扮演,更有利于身心健康。例如,幼师即将为调皮聒噪的小朋友授课,比起强颜欢笑,课前回忆小朋友可爱暖心之处,发自内心地期待活泼有趣的课堂互动,对幼师的身心健康发展更有裨益。

虽然情绪劳动在很多情况下有助于提升工作绩效,但持续的情绪劳动也会给劳动者带来压力,可能导致工作不满意、工作倦怠、情绪崩溃甚至离职等负面后果。一个人能否做到“深层扮演”,跟情绪劳动的强度有关。虽然深层扮演者更不易离职或出现“情绪耗竭”,但这只出现在低强度的情绪劳动中。换言之,如果强度高,深层扮演者一样受不了。

重视和关注劳动情绪的调整

研究发现,工作经验更丰富的员工会进行更多的情绪劳动,而且年轻的职场人士会更多地采用表层扮演策略,而年长者则更多地采用深层扮演和自发的真实情绪表达两种策略。这也提醒年轻的打工人,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情绪调控能力,多尝试从积极的视角对工作场景和工作任务进行重新评价。

情绪劳动是一种劳心费力的付出,但运用得好会为工作成果锦上添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白玉萍教授认为,情绪劳动的管理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要重视和关注劳动情绪的调整。

对员工而言,应该正视情绪劳动是整体劳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应剥离看待。要培养工作兴趣,树立对服务对象的肯定性情感,形成爱岗敬业的观念,学会平衡工作和生活,建立和维系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人际关系,持续改进和优化情绪劳动,在提高个人绩效的同时提高组织绩效。

对于用工单位而言,要积极关注和重视员工的情绪劳动,管理者应当意识到“情绪宜疏不宜堵”,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构建支持性的职场心理环境,通过改善员工工作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业务学习活动、工会活动、党团活动等,增强员工职业满意度和团队归属感;通过心理科普讲座、设置心理咨询室,开展对员工及其直系亲属的心理辅导服务,建立多渠道、多途径的情绪疏导机制,创造具有关怀性的组织氛围。

猜你喜欢
人偶深层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考虑各向异性渗流的重力坝深层抗滑稳定分析
人偶师的烦恼
SAM系统对TDCS数据的优化处理与深层应用
人偶师的烦恼
《人偶大戏—一泄密》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对“医患失去信任”的深层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