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动课堂”:从“善教”转向“乐学”

2024-05-02 15:35许华先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2024年3期
关键词:乐学校本教学改革

【关键词】“三动课堂”;乐学;教学改革;校本

【中图分类号】G632.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4)11-0078-03

【作者简介】许华先,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江苏淮安,211700)党委书记、校长,高级教师,淮安市物理学科带头人。

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以下简称“马中”)创办于1956年,是淮安市唯一一所办在农村的四星级高中。几十年来,马中人秉承“厚德、自强”的校训,开拓创新,敢为人先,与时俱进,逐渐形成“善教乐学、成就精彩自我”的办学理念。为了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马中人围绕新版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对传统课堂进行了完善,提出“三动课堂”概念,使课堂教学重心由“善教”转向“乐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使“三动课堂”概念落地生效,学校创设了“五步教学法”。

一、“三动课堂”实践背景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提升科学文化素养、终身学习能力、自主发展能力和沟通合作能力。”2021年,《江苏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坚决克服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重学业轻健康等片面办学行为。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障制度,构建‘五育并举的教学与评估体系,建立‘诊断—整改—提升机制,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为了落实新课改精神,马中人深入学习新课程方案和相关文件,多次邀请名师、专家等深入课堂进行听课诊断,并形成调研报告,向全校教师反馈汇报,专家报告让教师产生了强烈的课改意识。学校借助淮安市教学研究室的视导反馈意见,对课堂教学环节进行深入研究。通过校领导带头上课,动员教师走进校长课堂,带着问题听课,逐步转变观念,形成课改合力。

为了切实提升教学的育人功能,改变育人方式,结合学生综合素质相对较弱的学情,学校提出了适合校情的“三动课堂”概念。

二、“三动课堂”概念内涵

“三动课堂”的“三动”是指个体主动、合作互动、师生联动。“三动课堂”旨在激发学生成长的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技能,提升核心素养,为培育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基础。为了让“三动课堂”落地生效,学校创设了“五步教学法”教学策略:情境激趣,问题导思;定标驱动,自主先学;合作探究,互助共学;师生互动,质疑点拨;应用迁移,归纳提升。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将教学流程分为“导思—自学—互学—点拨—应用”五个环节。“五步教学法”教学策略源自“三动课堂”概念,是“三动课堂”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方式。

1.个体主动的教学要求

“个体主动”是指学生个体根据课程和学校的学习目标要求,以及个人的学习需要,借助外部学习资源,主动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五步教学法”中的第一步是“情境激趣,问题导思”,第二步是“定标驱动,自主先学”,反映了“个体主动”的教学要求。教育心理学认为,目标对人的学习有引领和激励的作用,在目标的驱动下能增强学生学习的注意力与学习动机。情境性教学就是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以激发学习兴趣和引发思考。

为了促进“个体主动”,学校专门成立了“学生发展中心”,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简称“三自”能力培养。校长室、部门、年级组和备课组安排专人分工负责,制订培养目标和管理细则。学校负责把握课改方向和统筹工作;部门负责制订“三自”能力培养目标、任务和实施环节,并制订评价和考核机制;年级组和备课组负责落实,并定期反馈汇报,从而共同研究、调整和完善。

2.合作互动的教学要求

“合作互动”是在“个体主动”的基础上,学生采用小组合作互助的方式来学习,并进行第三步“合作探究,互助共学”。学生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构建共同进步的合作学习小组,互帮互学,集体提高。合作互助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与合作技能的培养。

第三步“合作探究,互助共学”分为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小组讨论解决疑难问题。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解决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二是重难点再学,自检过关。对导学案中提到的重难点问题,学生在组内进行集体再学习,并互相检测学习成果。三是实境问题分析,合作共学。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解决实际问题,加深理解和尝试应用。四是小组间交流,集体展示。小组间交流与展示学习成果,扩大互相学习的范围,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在合作互动的要求上可进行多元化的小组建设。在进行小组异质构建时,教师要允许学生进行自主自觉的小组构建,如允许学生以宿舍为单位进行小组构建,形成“宿舍学习共同体”。

3.师生联动的教学要求

“师生联动”是指师生间的交流互动、小组间的交流互动以及学生的练习活动等,师生间、小组间、生生间通过信息交流和行为互动,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共同实现教学目标。“五步教学法”中的第四步“师生互动,质疑点拨”和第五步“应用迁移,归纳提升”,反映的是“师生联动”的教学思想。

第四步“师生互动,质疑点拨”包含三个环节。一是点评小组展示成果。教师对小组展示的学习成果进行及时点评和指导。二是疑难反馈,及时点拨。各小组集中反馈在学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教师进行归类答疑。三是重难点突破,实际问题演练。师生对重难点问题进行共研共学,力求突破,并通过针对性问题演练,加深理解。

第五步“应用迁移,归纳提升”是学生学习提升的过程,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一是选择概念类问题,落实巩固性应用。概念类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学习者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构建。二是选择中等难度题,落实拓展性应用。根据学习进展情况,选择中等难度的问题,进行拓展提升练习。三是小组成果展示,及时点评归纳。各小组将合作学习成果进行展示,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师生联动”要求教师转变角色,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辅导者、伙伴或合作者,教师要及时评价学生的交流展示结果,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三、“三动课堂”形成的教学新样态

在“三动课堂”理念指导下,学校推行了“五步教学法”的课改实践,促进课堂教学样态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备课从“备知识”到“备乐学”

过去,教师备课时注重研究知识点,理顺教学过程,准确运用教学技巧,拓展丰富的内容,等等。学校实施“三动课堂”后,教师开始研究如何让学生“乐学”,教师在备课中从以备知识为主转向以备情境、备设计任务和学生活动为主。教案设计也从单纯的“教”变成了“教”与“学”的并行设计。

2.课堂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

从课堂时间分配看,过去的课堂由教师“一讲到底”,教师的讲授占了一堂课时间的90%。现在的课堂中,学生的自学、互学、交流展示占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学生成为主学者;教师的指导点拨精当而简练,所用时间明显减少,成为助学者。“三动课堂”真正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从“以教为主”转变成“以学为主”。

3.评价从“善于教”到“乐于学”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将国家和高校的选才需求与素质教育育人目标联通,是推进高考综合改革和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重要参考。“三动课堂”要求从评价教师的“教”转向评价学生的“学”,让“善于教”评价标准变成如何让学生“乐于学”。

“三动课堂”教学改革虽然还有很多地方有待完善,但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培养合作技能起到了积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三动课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贴近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

编者按:为了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江苏省马坝高级中学围绕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方式改革,提出了“三动课堂”概念,使课堂教学重心由“善教”转向“乐学”,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为使“三动课堂”落地生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校创设了相应的课堂教學策略——“五步教学法”,推进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提升了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责任编辑:靖裕思

猜你喜欢
乐学校本教学改革
乐学电阻 明辨是非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种下求知乐学的种子
《乐学选集》阅读札记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