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双季稻+鱼”种养模式

2024-05-04 16:48袁敏义龙小平廖再生邹文岗
科学养鱼 2024年2期
关键词:稻鱼坑塘晚稻

袁敏义,廖 柱,龙小平,廖再生,邹文岗

(峡江县农业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江西 峡江 331409)

水稻种植是寒梅岭的传统产业,2023 年因地制宜耦合了稻渔模式,探索了“双季稻+鱼”共生种养的“一田两用、一水双收”绿色生产试验示范,以进一步提升综合生产效益。现将稻鱼综合种养技术总结如下。

一、种养方法

1.稻渔田改造 前一年冬季将地处水源、交通、排灌等管理方便的部分低洼水田、小坑塘、撂荒地整合成两口稻渔田,设计上尽量保持原有的稻田耕地面积,沟坑面积控制在10%以内,原有的小坑塘、撂荒地扩整为坑塘,一口稻渔田4.5亩(编号1号田),其中稻田3.3亩(平台3.0亩、鱼沟0.3 亩)、坑塘1.2 亩;另一口稻渔田2.0 亩(编号2 号田),其中稻田1.3 亩(平台1.2亩、鱼沟0.1亩)、坑塘0.7亩。坑塘开挖深度为1.5米,塘形为不规则长方形,沿稻田田埂内侧开挖“口”形鱼沟,沟深0.6 米、宽1.2 米、沟与塘相连,在主干道到田头留3 米宽机耕道(下面铺设直径0.6 米的水泥涵管),利用开挖沟坑的泥土加高加宽外围田埂,坡比1∶2,田埂高于田面1米、顶部宽1.5米、夯打结实,防止漏水坍塌。稻田平台四周垒起高0.3米、宽0.2米小田埂,预留2~3个口子供鱼进出。在进排水口埋好合适口径的PVC 管,用弯管连接控制水位高度,并设置防逃网。到了夏秋耕作季节,把水位降低,稻禾下田后就成了稻渔田,到了冬春农闲季节,把水蓄满后就成了稻渔塘。

2.消毒和施肥 稻田改造后裸露在阳光下曝晒1 个月后,每亩使用生石灰60 千克均匀撒施田面和沟坑进行干法消毒,待1 周后加水,亩施300千克鸡粪堆在塘角沤肥培肥水质。

3.苗种投放 选择在3 月10 日进行稻田投放鱼种,挑选体形、体色、体态正常,游动活泼,体质健壮鱼种,投放前要用3%食盐水在田头浸泡5分钟,消毒后应将盛鱼苗容器内的水与稻田水混合,使水温基本相同后,再慢慢将鱼放入稻田。每亩投放10千克鱼种,数量在50尾左右,鱼种以湘云鲫为主,比例占60%,规格为10 尾/千克;适当搭配20%花鲢,20%草鱼、青鱼、乌鱼等,规格为6~8尾/千克。

二、水稻田间管理

1.早稻栽培选择 选用“湘早籼45 号”品种,育秧叶龄4~5 叶时进行移栽,栽插时降低稻田水位裸露平台,人工耙匀后,亩施生物有机肥25 千克、三元复合肥20 千克作底肥,于4 月18 日开始抛秧,采用“丰”字形“宽窄行、边行密植”水稻栽培技术,“丰”字形鱼道宽度80 厘米,两口田使用162 盘秧盘,平均每亩为1.67 万穴,7月17日收割,生长期91天。

2.晚稻栽培 选择“洪香占”品种,早稻收割后蓄水浸泡7天,稻田平台于7月26日采取机械翻耕栽植,同样采取抛秧栽培技术,设置“丰”字形鱼道,两口田使用秧盘145 盘,平均每亩为1.56 万穴,分两次追肥,亩使用尿素+复合肥20千克,11月8日收割,生长108天。

3.坚持养水护苗,浅水分蘖 插秧后7 天内,稻田保持浅水位,水深约5厘米即可,让秧苗尽早返青和分蘖。孕穗期和抽穗期保持田间浅水10~25 厘米,让稻鱼进入田间活动,食用散落田中的稻花及稻飞虱、小蜘蛛等田间水草和害虫,活化土壤促进根系生长。当达到预期穗数的70%时落水晒田,维持鱼沟水深30 厘米、坑塘水深1.2 米,保证稻鱼活动水环境,收获前7 天断水晒田。病虫害防治结合田间调查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确保稻田养鱼生产无害化,据核实早稻未打过农药,晚稻只打过1次稻飞虱低毒农药,肥料使用只在早稻按每亩施过1 次生物肥+复合肥作底肥,晚稻只在生长过程中施过追肥2次。

三、稻鱼养殖管理

1.投饲管理 鱼种放养后20 天内根据水体浮游生物量不投饲,在水稻苗期和晒田期以鱼体重的2%~3%投饲,以投喂菜饼和饲草为主,具体根据田鱼吃食情况和气候而定,每天投喂1次,投喂时间为16:00—18:00。在孕穗期和抽穗期让稻鱼进入田间,不投饲或少量补充饲料,日投饲率控制在鱼体重的1%。

2.水质调节 根据水稻生长需要兼顾稻鱼需要适时灌水与晒田,保持一定的水位以保证稻鱼生存。夏秋季蒸发快、气候变化快、昼夜温差大,水位过浅易引起水温突变,导致稻鱼死亡。一般要求稻田水位10厘米、鱼沟水位30厘米、坑塘水位1.2米左右。让稻鱼进入田间后,稻田水位在10~25 厘米进行调节,满足逐渐长大的稻鱼活动和生长所需,也能有效控制水稻的无效分蘖。稻田需要排水晒田时,排水流速不能过快,否则稻鱼易被搁浅在稻田中干死。同时注意保持水质良好,每15天换1次新水,每次换水1/3,高温季节每5~7 天换水1 次,透明度保持在30~40 厘米,水色豆绿色或黄绿色。在试验示范的稻田中鱼很少发病,可能是因为当地稻田的水质清新、含氧量高、放养密度适宜,且稻鱼摄食多数为天然饵料,鱼体健壮、抗病力强,同时病原体少。

四、稻渔种养结果

经240 天养殖试验,在总面积6.5 亩稻渔田实现二季产粮2 868 千克,亩产441 千克,产稻鱼328.5千克,其中1号塘收割早稻1 075.5千克,晚稻853 千克,合计二季产稻1 928.5 千克、单产584 千克;产稻鱼218 千克、单产48.4 千克。2 号塘收割早稻511.5 千克、单产393.4 千克,晚稻428 千克、单产329 千克,合计二季产粮939.5 千克、单产722.4 千克;产稻鱼110.5 千克、单产55.25千克。

五、效益分析

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生产稻谷441 千克/亩,加工后大米价格为8 元/千克,比普通大米5 元/千克溢价0.6 倍;当年上市的田块稻鱼产量50.5 千克/亩,价格24 元/千克,比普通商品鱼16 元/千克溢价0.5 倍。稻渔综合种养亩产值3 682.2 元,年均亩利润1 916.8 元,与同等条件下当地水稻单作相比,亩均利润提高2倍。

猜你喜欢
稻鱼坑塘晚稻
聊城市坑塘特征分析及重要度评价
农村坑塘污染分析及治理建议
稻田里的农耕智慧
——稻鱼鸭共生复合系统
绿色水稻种植技术
到2022年,安徽省稻鱼综合种养将达600万亩
早熟莲藕-晚稻栽培技术
河北省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中的坑塘设计
基于河渠和坑塘联通的雨洪资源综合利用研究
2014年晚稻新品种生产试验
洞庭湖区莲藕套种晚稻高效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