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视域下《生死疲劳》角色人格建构

2024-05-07 13:35白露晨
名家名作 2024年6期
关键词:性本能生死疲劳防御机制

[摘要] 《生死疲劳》是当代作家莫言的代表作品之一,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出发,运用人格层次理论、性本能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分别对西门闹、西门金龙、蓝解放三个主要人物的角色人格进行分析和建构。通过对小说人物精神层面的深入分析,探究其灵魂深处的症结,深刻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唤起读者全新的阅读感受。

[關  键  词] 精神分析;《生死疲劳》;角色人格

《生死疲劳》以佛家六道轮回展开叙事,讲述了地主西门闹被冤杀后转世成为驴、牛、猪、狗、猴和大头婴儿蓝千岁的故事。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这些人物有着不同的性格特征,做出不同的人生选择,最后也有着不一样的结局。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可以发现,小说主要角色的人格背后有着很明显的精神分析机制在起作用。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视域出发,运用人格层次理论、性本能理论、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分别对小说中三个主要人物的角色人格进行分析和建构,包括在“三我”较量下人格走向升华的西门闹,性本能刺激下人格走向失控的西门金龙和心理防御机制下人格走向平衡的蓝解放。剖析小说人物的精神内核,探究角色人格形成背后的精神机制,从而获得对人物形象更深刻的理解。

一、“三我”较量下的西门闹:人格走向升华

弗洛伊德在他的“人格心理学”理论中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超我”。他认为,“‘本我是最原始的、潜意识的、非理性的心理结构,它充满着本能和欲望的强烈冲动,受着快乐原则的支配;‘自我代表理智和常识,按照现实原则来行事;‘超我是人格中高级的、道德的、超自我的心理结构,它以良心、自我理想等至善原则来规范自我。”[1]地主西门闹死后拒不承认自己有罪,被投入畜生道,开始五世轮回。由于拒绝喝下孟婆汤,西门闹投胎后同时拥有人的记忆和动物的意识,并在“自我”动物的意识和“本我”人的意识冲突中不断挣扎,承受着极大的痛苦。在不断轮回的过程中,他逐渐接受了自己转世为动物的事实,也在这个过程中成长,心态从暴虐变得温和,并最终放下仇恨,“超我”的理想化道德超越了西门闹此前的种种妄念,他的外表和内心都得到了宁静。

(一)为人欲望的不可把控

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观点来看,“‘本我是无意识的,它包含着的人类最原始的自然欲望——即性欲内驱力,这成为人的一切精神活动的来源。‘本我总是遵循着快乐的原则。”[2]西门闹作为人的欲望,就是他内心深处无法忘却且不受控制所流露出来的本能欲望,因此,可以被看作是潜意识中“本我”的代表。“驴折腾”时期的西门闹的“本我”欲望最为强烈,时常超越动物的本能,主导西门驴做出一些人的行为。到了“牛犟劲”时期,虽然“本我”欲望有所减弱,但从西门牛的行为中,仍然可以看出西门闹“本我”意识的存在。在蓝解放带牛入社之后,西门牛不愿为公社拉犁,在西门金龙近乎疯狂的鞭打施虐下,西门牛只是默默忍受。面对自己亲生儿子的毒打,西门闹作为人的“本我”意识完全压倒了“自我”动物意识中求生的本能,最终被西门金龙烧死。

(二)为畜理性的逐渐回归

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受知觉系统影响,经过修改来自‘本我的一部分。它既以大部分的精力来控制和压抑发自‘本我的非理性的冲动,又迂回地给予‘本我以适当的满足。”[1]在西门闹轮回的过程中,他意识中的人性和兽性一直处于此消彼长的较量当中。同时,伴随着不断的轮回,西门闹为人的意识逐渐消失,动物的意识逐渐增强。对转世为动物的西门闹来说,他体内的兽性是其在现实社会里得以生存和发展需要仰仗的主意识。因此,西门闹体内的兽性可以被看作是“自我”的代表,更符合“现实原则”。西门驴时期,西门闹常常会在人和驴的意识之间摇摆,“刚为了人的记忆而痛苦,又为了驴的生活而欢乐。”[3](P17)“本我”的欲望经常越过理性,主导西门驴做出反常的举动;西门牛和西门猪时期,西门闹的意识较少被描述,这也暗示了西门闹的意识正在衰减;西门狗时期,狗的意识占据身体的主导,行为更加遵从动物世界的法则,同时也巧妙融入了人的智慧,成为一只聪明、通人性的狗;西门猴时期,西门闹的意识不再出现,西门猴的躯体完全由“自我”动物意识主导。至此,西门闹在轮回中彻底丧失了人性,动物理性完全回归。

(三)轮回中灵魂终得解脱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以追求社会标准眼中的完美。”[4]西门闹死后无法放下心中的怨恨,因而被投入畜生道之中开始轮回。西门驴时期,它心中愤懑难平,“本我”欲望常常占据上风,驱使它为前世的亲人打抱不平;西门牛时期,它心中的怨恨有所消解,性格也从暴虐变得更加忍耐;西门猪时期,为人的记忆已经被逐渐淡忘,内心的仇恨也有所消减;西门狗时期,前世的恩怨对它来说已经是久远的记忆,“自我”的兽性成为主导意识;西门猴时期,西门闹的意识不再出现,也意味着它完全放下了前世的种种恩怨。西门闹在五世轮回的过程中,逐渐克服了“本我”的欲望,在“自我”理性回归的基础上,又为其增添了人的智慧与善良的光芒。最终,在第五世彻底放下仇恨,实现了“超我”道德的升华,前世种种难以实现的欲望,最终被他升华为宽容和悲悯之情,灵魂也得到了解脱。

二、力比多刺激下的西门金龙:人格走向失控

弗洛伊德的泛性欲说将无意识主要归结为性本能,性本能被压制在潜意识和“本我”之中,成为决定人的行为的巨大内驱力和原动力,即力比多。弗洛伊德将本能分为两种:“其一是爱欲或性本能,这里不仅包括不受禁律制约的性本能和具有升华作用的冲动或由此派生的受目的制约的冲动,而且包括自我保存本能;其二是将施虐狂作为第二类本能的代表。” [5]161第二类本能即死亡本能或者攻击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死的本能的任务是把有机生命带回到无生命状态,是一个指向外部世界和其他有机体的破坏性本能。”[1]幼年时期的西门金龙因不光彩的身份,不得不压抑“本我”欲望,谨言慎行。后来,由于政策的改变,获得权力之后的西门金龙一下子获得了极大的自由,一直被压抑的性本能终于得到了释放,并显示出极大的破坏力。西门金龙并非一开始内心就毫无善念,而是内心一直压抑的想要出人头地的本能欲望太过强烈,并在这种欲望的刺激下,一步步沦为权力地位的傀儡,人格逐渐走向失控。

(一)丧失人性的权力争夺

“死的本能代表着生命自身中潜在的破坏力,被自我投射于外而表现为破坏欲、攻击欲、控制欲、剥削欲和竞争欲等等。”[6]西门金龙一心追求上进,想要获得上级认可,而蓝脸坚持不入社的行为阻碍了西门金龙的晋升之路,被西门金龙视为前进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父子两人之间的强硬对峙也逐渐激发出西门金龙身上的攻击本能。西门金龙攻击本能中能量向外的方面,在他对继父蓝脸和西门牛的迫害过程中展露无遗,表现为强烈的争吵、破坏、攻击等行为。在全国掀起的狂热的“文化大革命”气氛下,西门金龙逐渐被感染,迫使蓝脸入社的方式也愈发残暴,由一开始的劝说,逐步演变成恐吓、暴力手段,并差点使其失明。在西门牛不顺从自己拉犁之时,西门金龙的疯狂到达顶峰,他驱使母牛豁开了西门牛的牛鼻,最后一把火将牛烧死。西门金龙攻击本能中能量向内的方面表现为他的自残自毁行为。西门金龙和黄互助发生关系被蓝解放看到之后,他感到没有脸面再面對西门屯父老,妄图将自己炸死,想以此来逃避舆论的谴责。无论是能量向外的他毁行为,还是能量向内的自毁行为,西门金龙的死亡本能都呈现出一种不顾一切的癫狂状态,这也暗示着他人格中“本我”无法控制的一面最终将会将他引向毁灭。

(二)恣意纵欲的婚外恋情

弗洛伊德认为“力比多的基本含义是表示一种性力、性原欲,即性本能的一种内在的、原发的动能和力量。”[7]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欲是从人的出生就存在的,它伴随着人类意识中自我保存的意图,同时也可能仅仅是遵从了满足“本我”欲望的“快乐原则”,对原始性冲动的放纵。西门金龙在获得了黄合作和黄互助姐妹的芳心之后,尚未结婚便与两人都发生了关系。与黄互助结婚之后,西门金龙仍不收敛,与庞抗美发生婚外恋情。获得权势之后,西门金龙认为自己再也没有了束缚,在男女之事上更为轻浮,乱搞男女关系。西门金龙在男女关系上的纵欲,恰恰是他放纵“本我”性欲望的结果,最终走向人格的失控,也酿成了下一代的爱情悲剧。

(三)利欲熏心的财富追求

“‘本我不知道‘任何价值、任何善恶、任何道德它并不想自我保存,因为它追求的只是按照‘快乐原则使其本能需求得到满足”[8]21-22。人民公社土崩瓦解之后,经历了政策变革的西门金龙思想观念受到极大冲击,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追名逐利的商人。尤其在当上了旅游村董事长之后,以往的“旧观念”都渐渐被他抛之脑后,取而代之的只有对权力和财富的无底线追逐。他放纵自己的本能贪欲,勾结庞抗美进行权钱交易,大肆敛财,开豪车、戴名表,数千万的贷款都被他挥霍一空。西门金龙对本能贪欲的放纵,使其完全无视法律和道德的规制,到了近乎变态的程度。最终被洪泰岳炸死,结束了他失控的人生。

三、心理防御机制下的蓝解放:人格走向平衡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遭遇挫折或紧张的冲突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有意无意采用某种方式,由此摆脱烦恼、消除焦虑,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9]蓝解放是个非常矛盾的人,他一方面同情妻子黄合作;另一方面又对妻子极尽厌恶,施加冷暴力。与庞春苗相遇时,他一方面觉得自己是在做一件不道德的事,另一方面又无法控制自己的情感,最终精神身体双双出轨。可以说,蓝解放在情感方面,一直处在“本我”和“超我”的交战当中。从蓝解放的种种行为选择中,不难看出心理防御机制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运用否认、压制、抵消等不同的方式来缓解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以获得人格上的平衡和稳定。

(一)精神崩溃以否认失恋的现实

“爱情的丧失和遭到失败以一种自恋的创伤形式给自己的自尊心造成了永久性的伤害”[10]当蓝解放撞破西门金龙和自己心爱的黄互助发生关系时,一时接受不了打击而精神崩溃,“他锤自己的胸膛,揪自己的头发,抓自己的眼睛。”[3]257蓝解放不想承认眼前发生的事情,于是他的心理防御机制开始发挥作用来保护自己,通过发疯伤害自己来否认失恋的现实。但实际上,否认也是自骗机制的一种,它只能帮助人们暂时逃避痛苦,以维持心理上的平衡,并不能永久性地解决问题。蓝解放被救回之后,仍然要面对失恋的现实,但是心理防御机制诱发身体的自我保护已经给了他缓冲的时间,残酷的现实也变得不再那么难以接受了。

(二)压制情感以接受无爱的婚姻

“压抑是最重要、最普遍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它是用来描述一个人的大脑自动地将(一个感情的)想法部分地从意识层面关闭掉的现象。”[11]为掩盖西门金龙和黄互助的丑闻,长辈提出让两人成婚,同时蓝解放和黄合作也被安排同天结婚。然而蓝解放和黄合作并不相爱,只是迫于压力才结婚。因此都在压制自己的情感需求,相互排斥。蓝解放深知自己和黄互助再无可能,但是他对爱情的渴望并没有消失,只是被他压制在潜意识之下,在遇到庞春苗之后,他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再次萌发,内心激越的情感再也无法压制,最终背叛了自己的妻子。可见,蓝解放只是出于维持人格平衡的目的,才将自己内心的情感暂时压制,一旦遇到合适的机会,他便立刻寻求到了情感的出口,发泄自己压抑已久的情欲。

(三)自我惩罚以抵消出轨的愧疚

“抵消属于自骗机制的一种,是指人们无意或有意犯错,且牵连无辜他人受到伤害或损失时,深感内疚和自责,以象征性的事情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以补救其内心的不安。”[12]蓝解放出轨后遭到毒打,但是得到了和庞春苗在一起的机会,他认为“我是该打,如果我没有遭受那样的毒打而得到与春苗这样的深恋酷爱,我会问心大愧,我会惶惶不安。”[3]471儿子蓝开放找上门来朝他扔泥巴,他默默承受了,庞春苗也认为“这是我们该承受的,我很高兴,我感到我们的罪轻了一些。”[3]474蓝解放和庞春苗都试图通过肉体上所承受的痛苦和折磨,来转移精神上的重压,以此来抵消心理上的罪恶感,维持人格上的平衡。

西门闹、西门金龙和蓝解放作为《生死疲劳》中的主要人物,各自都有着鲜明的人格特征。西门闹在五世轮回中,逐渐放下仇恨,人格走向升华;西门金龙最终迷失在权力地位的漩涡中,人格走向失控;蓝解放出于自我保护的需求,进行矛盾抉择,人格走向平衡。以精神分析理论为切入点来解析小说角色的人格建构,将为解读这部经典作品提供新的视角,有助于对小说人物的行为及动机做出更合理的解释,也有助于读者更精准地把握人物角色的人格特点。

参考文献:

[1]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6册[M].高申春,译.长春:长春出版社,2004.

[2]Freund,Sigmund.The Ego and the Id[M].New York:W.W.Norton Company,1960.

[3]莫言.生死疲劳[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6.

[4]弗洛伊德.释梦[M].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8.

[5]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文集:第4册[M].高申春,译.长春:长春出版社,1998.

[6]弗洛伊德.释梦[M].孙名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车文博,郭本禹.弗洛伊德主义新论(第一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

[8]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M].黄勇,薛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5.

[9]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导论[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4.

[10]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1.

[11]杰瑞姆·布莱克曼.心灵的面具:101种心理防御[M].毛文娟,王韶宇,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效艺昕.从心理防御机制视角分析人物形象的构建:以电影《超脱》为例[J].视听,2020(9):117-119.

作者简介:

白露晨(1999—),女,汉族,河南许昌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延安文艺和西方文论。

作者单位: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性本能生死疲劳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在医学生抑郁的性别差异中的中介作用*
精神分析理论视域下的美国心理影片解读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白日焰火》的精神分析美学解读
文学作品中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初探
以精神分析批评方法解读施蛰存《将军底头》
藏族和汉族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防御机制对照研究
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治疗前后防御机制的对照观察
大学生心理防御机制特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