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与海》中的生态话语分析

2024-05-07 13:35罗佳凌双英
名家名作 2024年6期
关键词: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大鱼

罗佳 凌双英

[摘要] 生态话语分析是一种文学研究方法,从生态话语分析角度解读《老人与海》中对自然的描写和生态观念,揭示了作者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呈现自然元素、生态问题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老人与海》的生态批评元素,看到人类活动对自然平衡的冲击和对应的生态警示,了解人类在与自然互动时应保持尊重,以確保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关  键  词] 生态话语;生态批评;《老人与海》;生态警示

一、生态话语分析范式概况

(一)生态话语分析的定义和背景

生态话语分析是一种文学研究方法,目的是通过分析作品中的语言、符号和情节,揭示作者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呈现自然元素、生态问题以及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一方法能深入剖析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识、环境价值观和人与自然共存的思考。

生态话语分析的兴起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息息相关。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人们开始关注文学作品中关于环境和生态的呈现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生态元素和意义,生态话语分析应运而生。这种分析方法的出现表明文学作品不仅是审美享受的载体,更是反映和引导社会环境意识的重要渠道,对于推动环保意识的普及和加深人们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文化意义。

(二)生态话语分析的重要性和价值

生态话语分析在文学研究中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首先,它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生态主题和环境价值观。通过分析文本中的语言、符号和情节,读者可以深入剖析作者如何通过文学作品呈现自然美、生态问题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其次,生态话语分析激发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深入思考和讨论。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升级,增强环境意识变得尤为重要。通过深入分析作品中的生态话语,读者能够更加敏感地捕捉到作家对环境问题的思考和呼唤,有助于激发人们的环保意识,推动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采取积极的环保行动。

此外,生态话语分析拓宽了文学研究的视野。传统文学研究常聚焦于角色、情节和文本内部结构,忽略了作品与外部环境的联系。生态话语分析将文学作品置于社会、文化和环境背景中,强调了作品与环境的相互影响。

(三)生态话语分析的方法和范式

生态话语分析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研究方法,强调了作品中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的表达和意义。在探索生态话语时,研究者通常采用多种方法和范式,以揭示作品背后的生态主题和环境观念。其主要分析方法为从生态批评和环境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作品。生态批评是生态话语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关注作品中有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情节、人物和符号,探究它们如何传递生态价值观和理念。

环境人类学也是生态话语分析的一部分。这一方法强调文学作品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作品对社会、文化和环境关系的反映。从环境人类学的视角,读者可以深入了解作品如何呈现人类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这种相互作用如何影响作品的意义。

此外,生态话语分析范式还可以借鉴生态学的概念和理论。例如,生态平衡、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等概念可以用来解读作品中的生态元素。

社会文化背景也是生态话语分析的重要范式。作品往往受到当时社会、政治和科技环境的影响,通过分析作品与环境问题的关联,我们可以理解作者如何回应当时的社会议题和环境挑战。

二、《老人与海》生态话语分析

(一)作品本身与环境的相互映衬

《老人与海》这部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对自然界复杂性的深刻思考。《老人与海》通过一个简单的渔夫捕鱼的故事,展现了人类对环境的依赖、人类对环境的冲突、环境的无尽之美和残酷,引发了对孤独和自然的沉思,隐喻了环境变革。它不仅仅是一个冒险故事,更是对生态学、哲学和人性的探讨。

整个故事背景设定在海洋,老人的生活与海洋息息相关。他是个渔夫,过着与大海紧密相连的生活,他的生计和存在直接依赖于海洋的赐予。这表达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强烈依赖。随着老人对大马林鱼的追逐和捕捉,以及后来与鲨鱼的搏斗,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冲突凸显。捕鱼过程中的挑战和艰难使环境不再是老人的伙伴,而成为他的对手。整个渔业活动可以被视为对环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的隐喻,而老人在追逐大马林鱼的过程中表现出对海洋生态系统的过度侵占,也呼应了现实世界中的环境问题,尤其是过度捕捞对海洋生态的影响。尽管小说主要聚焦在老人与海的故事上,但可以将这一故事中的环境变化隐喻为环境变革。老人在捕鱼的历程中所面对的困境和挑战,可以被视为社会在面对自然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时所经历的种种考验。

海明威以精湛的描写技巧,将大海的美丽和力量交织呈现。在“大海在他的四周翻滚着,时而平静,时而狂暴,仿佛是一位难以捉摸的神明”中,他用生动的语言刻画出大海瞬息万变的景象,时而宁静温柔,时而狂暴残酷,突显了环境的复杂性。他用细致入微的语言,描述了海上天空的变化,从晴空万里到暴风雨突袭,展现了自然环境瞬息万变的一面。通过生动地描写海浪的起伏和力量,他展示了海洋的不可预测性,使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和威力。这种环境的多面性提醒人类,尽管可以欣赏自然的美,但也必须尊重其无法预测的一面。

在老人独自与大海搏斗的过程中,小说引发了对孤独与自然的沉思。《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在广袤的海洋环境中渡过了孤独的时光。这种孤独并非来自他与大海的疏离,而是源自他与自然环境的孤独对话。在渔船上,圣地亚哥与浩瀚的大海形成鲜明对比,这一环境的单调和广阔使他在孤寂中感受到了生命的深层意义。自然环境的无情和不可预测性,以及对大海的渴望和对抗,共同促成了圣地亚哥心灵深处的孤独体验。老人在孤独中对大自然产生了更深层次的体验,这表达了在自然环境中人类与孤独、反思和自我发现相互交织的关系。

(二)自然环境与人物关系的相互依赖

《老人与海》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关系的呈现,展现了深刻的生态话语,突显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和生态平衡。在圣地亚哥与大鱼的搏斗中,海明威生动地描写了大鱼“银色的身体”,以及“眼睛闪烁的黄色光”。这些描写突显了大鱼的生命力和美丽,将大自然中的生物塑造得栩栩如生。通过这种描写,作者不仅呈现了自然界的生态多样性,还强调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体现了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小说中,大海被赋予象征意义,与主人公老人圣地亚哥的命运紧密交织。海洋的浩瀚、壮美与危险,在描写中传达了自然的无穷力量与美丽。通过对海洋的细致描绘,海明威呈现了对自然的敬畏,凸显了生态系统中自然元素的重要性。主人公与海洋的联系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相互依赖关系。老人和海洋的互动展示了人类与自然相互关联,彰显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脆弱性。尽管老人在捕鱼过程中遭受了极大的痛苦,但他仍感叹大马林的美丽和伟岸,这表达了人类在与环境相互作用时,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尊重。海洋的广阔、深邃和神秘,在老人孤独的挑战中呼应着他内心的坚韧和毅力。

(三)生态元素的语言表达

海明威在作品中通过精心的语言表达,巧妙地描绘了丰富的生态元素,展示了自然环境的美丽与荒凉,以及人类与自然的紧密关系。

例如,在描写海洋时,海明威用生动的比喻和形容词丰富了语言表达。他将大海描述为“像金属一样闪闪发光”“蓝色的大海边缘,悬崖般的波涛”。这些形象描写不仅展现了海洋的美丽,还传递了海洋的宏伟,体现了海洋的无穷力量与美妙景象,同时也呈现出生态系统中自然元素的重要性。

另外,在描述海洋中的生物时,海明威使用了丰富的动词和比喻,突显了生物的活力与特点。例如,他写道:“海鸟飞过,犹如箭一般,向着太阳升起的地方,朝着那个巨大的金色蛋。”这种描写赋予海鸟以生命力和力量,同时暗示了自然界中生物的迁徙和生存挑战,强调了生态平衡的脆弱性。在描述大马林鱼时,他说“大马林鱼跃出水面,阳光照在它银白色的鳞片上,犹如一颗流光溢彩的宝石”,巧妙地融入了对生态元素的深刻思考,勾勒出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四)捕鱼活动的生态观念

在《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捕鱼活动充满了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理解。他深知海洋的无垠与不可预测,在捕获大鱼的过程中,也体察到大自然的力量与智慧,因此他并非简单地征服大自然,而是与之和谐共存。这种态度体现了生态平衡的思想,强调了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互相影响和依赖。

另一个例子是在捕鱼的较量中,圣地亚哥对大鱼的态度表现出了生态保护的意识。尽管他希望捕获大鱼以获取食物和荣誉,但他也深刻意识到大鱼是海洋生态系统的一部分,有着自己的价值和生命权。他不仅尊重大鱼的力量,还感受到了大鱼的坚韧和智慧。这种对生态平衡的思考体现了作者对环境保护的关切,呼唤人类应当在捕获和利用自然资源时保持平衡和尊重。

此外,海明威通过圣地亚哥与动植物的亲密关系,传达了一种谦和共生的生态观念。主人公在海上时,常常与鸟类保持亲密的联系。这种互动突显了人与鸟类之间的和谐共生,而非简单的猎取。而在渔船被一群鲨鱼包围时,圣地亚哥与一只海豚建立了一种默契。这种互动不仅展示了圣地亚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深刻理解,还呈现了一种人与海洋生物之间的友好合作。圣地亚哥并非简单地将海洋动物视为资源或敌人,而是尊重它们的存在,意识到它们在维持海洋生态平衡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品塑造了一个在大自然中与动植物和谐相处、保持敬畏和谦卑态度的形象,从而传递了一种生态观念,人类应当与自然界的其他生物建立一种相互尊重、相互合作的关系。

三、《老人与海》中的生态批评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经典之作,虽然侧重于描写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其中的某些描述却可以让我们看到生态批评的元素。在小说中,老人与海之间的关系可以被视为一种微妙的生态平衡。老人作为渔民,与海相互依存,他的渔业活动直接影响到他与海之间的和谐。然而,这也导致人们对海洋资源的过度捕捞,这可以被视为对生态系统的批评。

(一)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老人与海》中通过描绘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展现了生态批评的元素。圣地亚哥的捕鱼活动体现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这种活动对生态平衡的冲击。在捕鱼的过程中,他为了捕获大鱼而持续使用渔线,这导致他与大鱼在大海中搏斗了很长时间。这种活动可能影响到大鱼的生存,甚至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圣地亚哥的行为揭示了人类为了追求个人目标而忽视了自然环境的可持续性,从而引发了对生态平衡的反思。

(二)环保意识和生态警示

《老人与海》通过描绘主人公圣地亚哥的经历,传达了深刻的生态批评、环保意识和生态警示。在捕鱼的过程中,圣地亚哥的内心呈现出复杂的情感,包括对大鱼的尊重和对自然环境的忧虑。当他看到大鱼被鲨鱼夺走时,他感到自责,认为自己的捕鱼活动引发了生态平衡的破坏。这种自我反省体现了作者对人类活动可能引发生态危机的担忧,表达了环保意识和生态警示。

此外,圣地亚哥对大自然的崇敬也反映出对环境的重视。在他与大鱼搏斗的过程中,他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智慧,体现出一种谦卑的态度。这种态度传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呼唤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存,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环境。

四、结束语

《老人与海》通过描绘圣地亚哥的情感和反思,展示了生态批评、环保意识和生态警示。这种生态话语通过主人公的思想和行动,呼唤人们要保护环境,避免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提醒人们在与自然互动时应保持尊重,以确保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参考文献:

[1]姚晓弘.海明威的自然生态思想及其小说艺术:以《老人与海》为例[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7.

[2]刘桂辉,陈朝晖. 《老人与海》的自然生态美学批评[J]. 外国文学评论,2015(38):107-115.

[3]李振东,潘兴扬.海明威的自然观与自然主义情结:以《老人与海》为例[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7):59-64.

[4]葛海滨.自然生态情结与个人英雄主义:读《老人与海》[J]. 当代文学评论,2019 (7):107-113.

[5]关华.生态批评视角下《老人与海》的悲剧解读[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21(40):55-57.

[6]李莉.《老人与海》之生态批评解读[J].文学教育(上),2022(3):93-95.

作者简介:

罗佳(1980—),女,湖北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商务英语教学、英语教学法。

凌双英(1970—),女,安徽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职教育、英语教学。

作者单位:1.安徽工商职業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2.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22年安徽省教育厅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商务英语》(2022kcsz031);2022年安徽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安徽国际商务职业教育中的语言能力教育调查研究”(2022AH053031);2023年安徽工商职业学院校级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建设的数字化转型路径研究——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2023xjjy14)。

猜你喜欢
圣地亚哥老人与海大鱼
《老人与海》(节选)
圣地亚哥·卡拉特拉瓦
——运动的诗篇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高原地区应用氧调有望实现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卡斯特罗骨灰循“进军哈瓦那”相反路线行进 落葬圣地亚哥
一条大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