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霸凌:零容忍

2024-05-07 01:05潘楷文
世界博览 2024年8期
关键词:杏仁核霸凌恐惧

潘楷文

不能简单地将校园霸凌归咎为施暴者的个人原因,青少年由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正处于塑造期,其行为受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非常大。

根据法学界的说法,霸凌是指“拥有更大权力的人实施的蓄意的、反复的攻击性行为”。“霸凌”跟“冲突”虽然看起来都有暴力的成分,但“霸凌”通常是人为故意并有预谋进行的,而且包含着“权力与统治”的味道。在动物世界里,到处充满着“弱肉强食”和“恃强凌弱”,这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在人类中,同样有“霸凌同类,恃强凌弱”的基因,比如通过威胁、攻击或排挤其他人来维护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从而确保自己的生存和繁衍。人类的天性中也有“获取权力”和“建立等级秩序”的基因,这当中“获取权力”是内因,而“建立等级秩序”是外因。

天使和恶魔

美国心理学家阿比盖尔·马什曾做一项重要的“人性善恶”实验:某天一个电话打了过来,说远在千里之外,有个人生命垂危,急需一个肾脏救命。恰好,这个病人与你的配型一致,但这个人又与你非亲非故,完全不认识。那么此时此刻,你会如何回复这个请求?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在这个世界上,的确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真的能做到将自己的器官,比如把肾脏捐给一位素未谋面的陌生人。而这些人成了马什教授研究的对象。

马什教授一共招募了19位这样的志愿者,他们其中大多是收入颇丰的专业人士,包括软件工程师、银行职员、医生还有营销人员。他们都毫不犹豫地请了一两天的假,从全美各地飞到乔治敦大学来参加实验。因为他们相信,参与这次实验是一次有意义的善行。实验过程非常简单,就是让志愿者看表情图片,包括愤怒、恐惧、喜悦等。

实验结果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真正无私的英勇行为,并不是因为无畏而做出的,相反是因为恐惧才做出的。当这些乐于助人的“英雄们”看见带有恐惧表情的图片时,他们的杏仁核要比对照组大将近8%,而且功能更加活跃。“英雄们”看到别人恐惧的样子时,他们自己就会产生恐惧且手心出汗,这也是人类特有的共情能力。相反,为确保研究的可靠性,马什教授又找来一批性格特别冷酷无情,并且极端自私,甚至有些反社会和暴力冷血的人作为被试者。结果再次证明了之前的结论,因为这些冷血的被试看到恐惧表情时,大脑里的杏仁核区域非常不敏感,有的被试甚至一点反应都没有,并且这些被试的杏仁核要比正常人要小20%左右。在后续的访谈中,这些冷血的被试者根本描述不清自己对于恐惧的体验,但对愤怒、厌恶、快乐、悲伤的描述却很清晰,甚至有人说自己就不知道什么叫恐惧,因为自己从未害怕过。

霸凌者的心理是如何形成的?孩子究竟发展成“天使”,还是发展成“恶魔”,主要取决于孩子早年有怎样的经历,这也影响了杏仁核是否能够充分发育。如果孩子早年被好好养育过,那么他们共情与爱的能力就会得到充分发展,就更愿意跟其他人合作,更加信任这个世界,更倾向于“利他行为”,并且能够在“利他行为”中获得价值感与成就感;相反,如果孩子早年没有被好好养育过,甚至遭受了家暴、抛弃与虐待,那么他们共情与爱的能力就发展不起来,更倾向于封闭或者崇尚暴力,更倾向于“霸凌行为”,并且能够从控制他人的权力中获得快感。

 两种类型的孩子

20世纪90年代,英国发展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研究发现,那些在战争年代中没有被好好照料过的孩子,或者被抛弃的孩子,成为“不良少年”的概率非常高,而且他们内心的“恶魔”好像被唤醒了一般,特别崇尚暴力和权力,时常霸凌其他孩子。而且,他们的内心好像深深掩藏着一种无药可救的抑郁,仿佛孩子在失去爱的那一刻,心门就闭合了。后来,鲍尔比的“得意门生”,美国心理学家安思沃斯做了一个著名的“陌生情景实验”,这个实验主要用于研究婴儿在陌生的环境中与母亲分离后的行为和情绪表现,从而确定婴儿的依恋类型。

安思沃斯把其中一类非常令人揪心的孩子称为“矛盾型”。这类孩子的特点就是情绪极度不稳定,对妈妈的离开非常敏感,对于不安全的感觉不耐受,时时刻刻盯着妈妈。妈妈离开,尤其是未经过自己同意的分离,就会让他们情绪崩溃。这类孩子非常需要妈妈,想要妈妈抱,特别希望妈妈回来,但同时又排斥妈妈。这类孩子,基本上对陌生人是非常警惕的。连自己的妈妈都哄不了,那就更别说陌生人了。于是,这类孩子就发展出了一套人际关系模式,他们总会用招惹他人或者攻击他人的方式,向别人表达亲密和建立关系的期望,这就是霸凌行为最早的雏形。

另一类孩子是“回避型”,是更让安思沃斯苦恼的一类。这类孩子总是表现得异常安静,表面上看着非常独立、听话、乖巧、镇定。但他们根本就没有跟妈妈建立很好的情感联系,甚至有些情感淡漠与疏离。他们用冷漠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以此来隔绝愤怒、悲伤、委屈、焦虑等情绪。

脑科学的研究表明,面对威胁或潜在的冲突时,大脑的杏仁核会被激活,触发“战斗或逃跑”反应。在霸凌行为中,“矛盾型”孩子的这种反应可能被过度激发,导致个体倾向于采取攻击性的行为来应对不适或威胁感。而“回避型”的孩子被霸凌之后,他们习惯性地不愿意求助老师、父母和同学,所以他们会一直忍着,并且会采用讨好的方式来应对。不幸的是,这样就会进一步助长霸凌者的“嚣张气焰”,让霸凌者有恃无恐。当然,并不是说所有的“霸凌者”与“被霸凌者”都绝对属于这两种分类,但机缘巧合下两种依恋类型的孩子,恰好配对在了一起。

給父母的建议

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被霸凌的情况时,请记住一件事,那就是对霸凌行为零容忍。如果让霸凌者得逞一次,就会有第二次、第三次,只有进行时,没有结束时。因此,父母第一时间要采取行动制止霸凌行为继续。

首先,父母必须要杜绝两种极端的态度,一种是放任不管,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让孩子不要理睬,把学习搞好就行了,或者认为都是孩子,何必去管。另一种是大动干戈,一点委屈也不能受,非把学校闹个鸡犬不宁,非要给自己孩子找回面子。这两种极端的态度均不可取,前者是在纵容施暴者,后者则是在让孩子在班级里被孤立,让所有老师和同学都对你家孩子“敬而远之”。

其次,收集证据。父母务必要通过一切合理合法的手段和方式,尽可能去收集自己家孩子被霸凌的证据。比如去医院验伤,去调取监控录像,去寻找目击证人等。父母也要跟孩子充分沟通,了解孩子被霸凌的整个细节。总之,父母要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为接下来与学校和霸凌者父母协商做准备。

第三,直面冲突。这个时候务必要保持冷静,先找学校和老师沟通协商,把自己了解的情况向老师做详细说明。接着,让学校和老师约见对方家长,并组织三方协商会。在协商会上,被霸凌孩子的父母要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详细阐述整个霸凌过程,并且提出补偿诉求。诉求可以有很多种,但有一项诉求一定要有,就是要求霸凌者书面道歉,并写下保证书,不再有霸凌行为。总之,父母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勇敢与坚定,并且能够感受到你的支持与关爱,能够体验到他的背后是有靠山、有援助的。这种感觉对被霸凌过的孩子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第四,复盘反思。无论是被霸凌者的父母,还是霸凌者的父母,都要反思自己过去对孩子的养育,是不是出现了偏差和问题,自己对孩子有没有忽略、无视、过度控制、过度严厉、溺爱等现象,孩子在人格发展上,会不会已经出现偏差,孩子为什么会成为“霸凌者”或者“被霸凌者”,把这次“危机”变成全家成长与改变的“契机”。

最后,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在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责编:南名俊岳)

“5W2H”法则

在了解霸凌事實真相的过程中,有一个“5W2H”法则,也就是要去了解“孩子被谁霸凌的”(who)“在哪霸凌的”(where)“什么时间被霸凌的”(when)“被谁看见了”(whom)“用什么方式霸凌的”(what)“如何霸凌的”(how)“霸凌持续多久”(how long)。

孩子被霸凌后父母如何介入

如果孩子被霸凌后导致轻伤及以上,或者孩子出现明显的心理及精神问题,甚至有些被霸凌的行为被录视频,并且传至网上,导致孩子名誉和隐私受到严重侵害的,出现这种情况,一定要选择报警,由警方介入调查处理。有能力有条件的父母,可请专业律师协助办理。

猜你喜欢
杏仁核霸凌恐惧
李晓明、王晓群、吴倩教授团队合作揭示大脑情感重要中枢杏仁核的跨物种保守性和差异
颞叶内侧癫痫患者杏仁核体积变化的临床研究
MRI测量中国健康成人脑杏仁核体积
逆转人生
十二星座遭受校园霸凌会怎么做
简述杏仁核的调控作用
住校记:她在梦里表达恐惧
面对校园霸凌,如何保护“少年的你”
恐惧更奇怪
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