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教育现代化30年探索对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几点启示

2024-05-08 13:30王湛
江苏教育研究 2024年3期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

王湛

摘要:江苏教育现代化探索30年,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在教育现代化的历程中,江苏始终坚守六大原则: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国情省情出发的科学态度、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坚持发扬奋斗精神、坚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走向未来的江苏教育要深入总结教育现代化30年经验,坚定不移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之路,扎实推动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建设;江苏教育改革发展

中图分类号:G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4)03-0008-03

江苏于1993年率先在全国开始探索教育现代化建设。30年来,江苏教育普及率、教育投入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格局性变化。江苏从建设教育大省,解决“有学上”,满足“学有所教”,转向了建设教育强省,解决“上好学”,满足“学有优教”的新发展阶段。江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30年,我们始终坚守六大原则: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从国情省情出发的科学态度、坚持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坚持发扬奋斗精神、坚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生态。通过30年的探索,我们形成了具有江苏特色的教育现代化道路,这也是一条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之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康庄大道,建设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

走向未来的江苏教育需要深入总结30年经验,坚定不移高举教育现代化旗帜,走中国特色教育现代化之路,扎实推动教育强省、教育强国建设。江苏教育现代化30年的实践经验,对我们未来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主要有以下六点启示。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必须确立并落实教育工作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

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文件出台。此后,历届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都强调了确立并落实教育工作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在相关精神指引下,江苏提出科教兴省战略和教育现代化奋斗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1]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坚持教育优先发展”[2]。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确立并落实教育工作在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优先地位,是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保证。我们要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二、以人民为中心,必须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

2016年9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杭州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在主旨演讲《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中强调:“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中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3]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义务教育的实現“两基”战略目标,实现基本均衡、优质均衡,高等教育的“211”、“985”、“双一流”建设,职业教育的重点学校建设,全面提高各级各类教育普及水平,这一切都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第一要务,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盼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

三、从国情省情出发,必须发挥制度优势,补齐短板促均衡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我国发展不协调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省情、国情的两大特点是:人口规模巨大,发展不协调。补短板、促均衡,是江苏和全国教育发展中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拥有独特的制度优势,有党的坚强领导,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我们要充分坚持制度自信,发挥制度优势,攻克我国在建设教育强国上仍存在的不少差距、短板和弱项,实现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的跨越。

四、改革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

强国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直面问题、敢为人先、重点突破,从而实现整体跃升。2022年1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的讲话中指出:“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整体跃升,朝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不断前进。”[4]直面问题、重点突破是推进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未来我们要把深化改革攻坚同促进制度集成结合起来,聚焦基础性和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加强制度创新的充分联动和衔接配套,提升改革综合效能。坚持把改革攻坚同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全面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

五、发扬奋斗精神,必须勇于迎难而上,善于打造平台

发扬奋斗精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我们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具备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也要善于打造平台、推动落实,具备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唯有始终保持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积极担当作为、敢于善于斗争,才能胜利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必须加强教育文化建设

党和政府要确立教育的战略地位,要让教师成为有竞争力的职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梅贻琦1931年在就任清华大学校长时的演说中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5]我们要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優秀传统文化,吸纳创造时代先进文化,让教师成为备受尊重的职业,让学校成为文明的高地,让教育成为先进文化的高峰,营造教育强国建设的良好生态。

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在教育现代化建设方面,江苏是先行者,江苏有先行经验,更有先行的历史责任。要共同传承、弘扬光荣传统,在教育现代化的道路上阔步前进,为早日把江苏建成教育强省,把伟大祖国建设成教育强国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教育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EB/OL].(2018-09-10)[2023-12-10].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2]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EB/OL].(2023-09-15)[2023-12-10].http://cpc.people.com.cn/n1/2023/0915/c64094-40078799.html.

[3]习近平在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EB/OL].(2016-09-03)[2023-12-12].http://www.cac.gov.cn/2016-09/03/c_1119506254.htm.

[4]习近平.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EB/OL].(2022-06-30)[2023-12-12].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22/0630/c117092-32462052.html.

[5]影响清华的演讲:梅贻琦校长的就职演说[EB/OL].(2014-09-01)[2023-12-12].https://www.tsinghua.edu.cn/info/1363/80924.htm.

责任编辑:石萍

猜你喜欢
教育现代化
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作用
创新留学生培养方式,提高留学生教育品质
试用金融发展理论对高中生生活理财观念的影响
打造有品位的区域教育
江苏基础教育现代化面临的新任务
智慧教育平台助推大连教育现代化
浅论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尉
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建设学术性高中的思考
面向教育现代化开展校本教研的探索
教育现代化视野下中西方师道观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