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入场,舞台会更闪亮吗?

2024-05-08 13:22周洁
新民周刊 2024年16期
关键词:低音提琴桃花源音乐剧

周洁

王耀庆在《低音大提琴》里第一次演单人剧。

4月18日,一个寻常的工作日晚上。安福路的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戏剧沙龙里,王耀庆穿着睡衣,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洗漱做早餐。他饰演的是交响乐团的一位低音提琴手,看似光鲜亮丽的工作中,他却只能默默无闻,他谈起自己的事业、爱情,他的渴望、崩溃......观众们时而被逗得前仰后合,时而也陷入了乐手的思索和感受之中。

离安福路3公里的上剧场里,黄圣依化身“皓如”,与彼此相爱却始终没走到一起的大学恋人“人杰”再续前缘,戏中戏的设定为观众带来了《简·爱》《暗恋》《凯撒与克丽奥佩拉》《坚定的锡兵》《凤还巢》等剧中经典片段,首次出演音乐剧的黄圣依坦言表演和唱跳的强度非常大。好在观众买单,现场不时爆发阵阵掌声。

最近一段时间,沪上各大剧场可谓星光璀璨。不久前,黄磊、何炅、孙莉等主演的《暗恋桃花源》经典版在上剧场开启了2024年的巡演,这已经是他们出演这部话剧的第十八个年头;话剧《千里江山图》中,马伊琍饰演凌汶,为完成任务前往广州,在舞台上秀了一把粤语;舞台剧《繁花》第二季里,年近七旬的潘虹出场仅仅20分钟,一气呵成的表演却惊艳了整个舞台;这个五一假期,陈佩斯和儿子联袂出演的《惊梦》也将再次亮相上海大剧院……

明星和舞台相映生辉,而当明星走向舞台,会让戏剧市场变得更好吗?

王耀庆十天“速成”琴技

《低音大提琴》的故事源自德国知名编剧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精心创作,他继承了德语文学中书写小人物的传统,把焦点对准社会地位边缘的小人物。虽然这部剧诞生在1981年,但就像导演杨溢说的那样,这个故事太具有普遍性,尽管剧本源于国外,却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里找到类似的故事。而不论多久,经典都不会过时。

低音大提琴是交响乐队弦乐组中发音最低的乐器,用于独奏略显单调,却是合奏中音响与旋律的基础。没有激烈的肢体冲突,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在一个失眠的夜晚,一位低音提琴手,面對着自己硕大的低音提琴,讲述起自己的过往,他仿佛看到了身处社会洪流中的自己。

老实说,《低音大提琴》表演难度不低,单人剧十分考验演员的台词功底以及对舞台的掌控力。笔者就曾在另一出单人剧现场昏昏欲睡,自此甚少触碰此类舞台剧作品。王耀庆不是第一次演话剧,但还是第一次演单人剧,他没有大家印象中浓厚的话剧腔,生活化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观众写下观后感,大赞其演技:“90分钟的表演,一开始是冲着演员去的,但也被精致的舞台所震撼,舞台上的冰箱、吐司机、热水壶居然都是能用的,这大大增加了沉浸感。王耀庆的气质和他本人的声线都特别适合这个角色。吐槽、不屑、嘲讽,却又无可奈何的落寞,都表现出来了。”

王耀庆在这部剧中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平时在电视剧中西装革履惯了的霸道总裁,穿着睡衣碎碎念90分钟,还得让观众不觉得无聊,是做足了功课的。最让人感到炫技的,自然是剧中他竟然真的拉起了低音提琴,据说为了这一个16小节的片段,他向上海交响乐团低音提琴首席张明求教,用十天时间“速成”琴技。排练期间,又每天花一两小时练琴。

王耀庆今年49岁,马上就要满50岁了。每场演出中,他都会强调自己的年龄。而背后,他想强调的,是经典作品经得起时间考验,在生命各阶段看,会有不一样的感受。

因为,这部作品的初代男主,就是该剧的导演杨溢。时隔20年,他请来了王耀庆做男主。“我们气味相投,对于很多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当他提出特别喜欢《低音大提琴》,想再做一次,我来了,这是我给自己的挑战,给自己一个再回到舞台学习的机会。”王耀庆笑着跟记者分享,每天他在剧场排练四个小时,导演也会跟着演四个小时,他们互相嘲笑对方的表演,最终制作人出来调解,每天笑到肚子痛。

想演好剧中人,自然先要与角色共情,“在这个剧本中,说的是一个低音提琴手,一个乐手的故事。但是他关心的事情,他所能够理解的世界,其实跟我们每一个人都一样——我们希望工作被认可,赚更多的钱,可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地生活。”王耀庆告诉记者,低音提琴只是一个载体,这把琴可以是任何的东西,比如摄影师的摄影机、编辑记者的那台电脑等等都和这把琴一样,承载着每一个人背后的故事。这个故事里,你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当然,他们也在想观众看到这部剧会是怎样的感受。“排练时,我一直问剧组其他人在台下听我说台词的感受,他们是不是能够感受到‘自言自语背后的情绪,透过我的行为把握潜台词,我真正想要表达的信息,感受剧本与当代生活的关系。”

“这个场域是特别神奇、有能量的。”在王耀庆看来,话剧舞台是一个特别能够滋养演员的地方:“导演20多岁演的低音提琴手,与我现在演的很不一样。我经历了这么多,看到的世界是这样的,过10年再看,低音提琴手应该又会不一样,人都在进步。”

一起吃过500多顿饭的明星剧组

2024《暗恋桃花源》经典版不久前在上海开启了全国巡演,老友相聚,格外温情。并且,今年3月29日在上剧场首演的版本,也是此次全新制作的首次亮相。

新在何处?

导演赖声川在发布会现场如数家珍:

著名画家王加诺涉及的剧中“桃花源”布景,巧妙运用时下前沿的AI技术创作了桃花幕,将艺术与科技、戏剧与AI有机融合;业界大家简立人、王奕盛两位合作的灯光设计和影像设计,通过极致的剧场美学将观众引入戏剧梦境;曾为《仙剑奇侠传》《宫锁心玉》《笑傲江湖》等设计服装的香港著名设计师、金马奖得主宋晓涛设计的全新服装;知名海报设计师黄海创作的两幅《暗恋桃花源》海报……当然还有赖声川自己设计的舞美以及对于剧中台词的细微改动。“经典版已经12年了,希望今年可以在上剧场重新出发,让大家有一个全新的感受。”赖声川说。

《暗恋桃花源》在话剧界的名气是响当当的。

2012年,是赖声川上一次整理这个作品的年份,而实际上,早在2006年,黄磊、何炅等演员们就开始出演《暗恋桃花源》这部戏,黄磊说他们会把每一年的3月叫做“暗恋月”,因为大家都会在3月来到上海上剧场跟观众见面。

有观众看到《暗恋桃花源》这个名字,会自动脑补出一桩浪漫的爱情故事,但这是一个有些奇特的剧本:“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合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由于演出在即,他们不得不同时在剧场中彩排,遂成就了一出古今悲喜交错的舞台奇观。

“暗恋”是一出现代悲剧。青年男女江滨柳和云之凡在上海因战乱相遇,亦因战乱离散;后两人不约而同逃到台湾,却彼此不知情,苦恋40年后才得一见,时已男婚女嫁多年,江滨柳濒临病终。

“桃花源”是一出古装喜剧。武陵人渔夫老陶,其妻春花与房东袁老板私通,老陶离家出走,缘溪行,发现桃花源;入桃花源后,遇见的人还是春花和袁老板,但又似是而非,三人度过愉悦的时光;老陶回武陵后,春花已与袁老板成家生子,但家境破败。

看似不搭调的两出戏,却在混乱与干扰当中,钻出一个秩序来。观众们时而入戏时而出戏,有体会者自是能品出其中真味。

《暗恋桃花源》在话剧界的名气是响当当的,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暗恋桃花源》就由金士杰、林青霞、李立群等人演红,这也是林青霞唯一出演过的话剧作品。由黄磊、何炅接棒后的经典版,也已经连续巡演18年,要知道,许多话剧作品诞生后,往往演上几轮,也就封箱不再演出了,而《暗恋桃花源》却可以常演常新,实在是一大奇观了。

不消说,它的生命力不仅来自于剧本,也来自于将近20年里始终愿意为这部剧空出档期的演员们。

何炅形容《暗恋桃花源》剧组像一家人:“大家上午或中午在健身房见,下午在剧场见,暖身、排练、晚上演出,在每个城市的宵夜摊都可能会遇到我们。《暗恋桃花源》在张家港演出遇到台风,全体演员排除万难,坐火车或长途车到达,我用了差不多10个小时赶到张家港,结果演出取消了。我们特别难过地去吃饭了。”

吃饭是《暗恋桃花源》的一件大事,据不完全统计,大家已经在一起吃了超过500顿饭,对于上海的一些美食,也早就熟稔在心,比如今年因为热播剧《繁花》爆火的苔圣园,剧组在很多年前演出时,就已经打过卡了。

赖声川应该是华语戏剧界跟明星合作最多的导演之一了,他的话剧大多由时下当红的影视剧演员参与,《暗恋桃花源》自不必说,张杰和郝蕾的《曾经如是》、谢娜的《十三角关系》、何炅的《水中之书》、倪妮的《幺幺洞捌》《如梦之梦》等都是票房口碑双丰收,其中《如梦之梦》堪称“流量收割机”,许晴、胡歌、肖战等都曾在其中出演角色。

4月,他又携手黄圣依带来了音乐剧《今生有约》,为当下火热的音乐剧市场带来了一股熟悉的“赖氏”清风。

流量是把双刃剑?

明星来演话剧,其实并非新鲜事物。

香港资深名导林奕华就十分热衷把大家耳熟能详的明星拉到话剧舞台上。比如和刘若英合作《半生缘》、和吴彦祖合作《快乐王子》,陈慧琳与许志安演过他的《行雷闪电》、王耀庆和张艾嘉加盟他的《聊斋》等等。(题外话:林导的音乐剧作品《梁祝的继承者们》也在4月14日迎来首演10周年,在杭州进行了高清放映)

明星们为何愿意来演舞台剧?毕竟舞台剧的收入就算再高,比起影视剧,只能算是毛毛雨。

一方面,舞台一向被看作是演技的试金石,它不像拍电影电视剧,演员只需要展露刹那的情绪,一幅一幅的画面最终在导演手中剪辑出完整的作品,舞台上几个小时连续的表演只能依靠演员自己的个人魅力,于是乎通过舞台演出经历为自己的个人形象加分,成了许多明星、偶像提升自我的一种途径。就像林奕华说的:影视剧中怎么可能有一个镜头那么长时间?而在舞台上,演员的情绪起伏,喜怒哀乐在舞台上都能够完全地表现出来,这也能够让观众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人。

舞台对演技的“锤炼”和“滋养”,也得到不少演员的共识。比如现在大家熟悉的雷佳音、郭京飞、吕凉等实力派都是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演员;去年爆款剧《漫长的季节》中“傅卫军”的扮演者蒋奇明,毕业后也曾出演过多部音乐剧与话剧。可见优秀的演员能够驾驭各种形式的表演,不论在舞台还是在荧屏都能闪闪发光。

音乐剧《今生有约》。

另一方面,對于制作方来说,明星的出演是票房和上座率的保证,有制作人曾表示,以明星、偶像参演为卖点的话剧演出,最高票价要比普通话剧演出上浮45%至88%,即便价格高昂,还往往分秒“售罄”,粉丝间的口耳相传更是能够带动社交媒体上的话题度,连宣发都变得更加省力。

不可否认,新入场的流量明星确实能带动一批新的观众,为了见到心中的偶像,他们一掷千金,甚至还会场场都到,就算要买高价的黄牛票也在所不惜。然而,在部分舞台剧的演出现场,这批粉丝观众们的关注点并非剧作本身,而是流量明星,一出场就高声尖叫鼓掌拍照,严重影响同场观众。笔者就曾在某明星主演的话剧现场,如芒在背、如坐针毡,原因就是前面坐的一名粉丝观众,每逢偶像出现在舞台,就拿出“长枪大炮”咔咔猛拍,工作人员几次劝阻仍不改其行,观感不可谓不差。

除了将“饭圈”行为带入剧场,明星的表演水平有时候也成为争议的起源。比如几年前某音乐剧因为引入流量明星,最高票价从680元一下涨到1080元,但流量们的演技却得不到观众的认可,收获“演技生硬”“台词差”的评价;还有去年某歌手出演的某法语音乐剧中文版,社交平台上的绝大多数评价竟是“避雷”“被创飞”,原来唱歌和唱歌之间也是那么地不同。

就算是公认的实力派演员,到了舞台上,也有可能遭遇口碑失利。比如某老戏骨主演的一部话剧,因为剧本欠佳,故事线不足,情节拖沓松散,给演员的发挥空间有限,最终让观众在座位上昏昏欲睡。

无数例子说明,明星能否和舞台双向成就,实在不是简单的1+1>2。如果仅靠明星带动口碑和票房,而不注重剧作质量,终究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对此,上海音乐学院院长、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曾在接受《新民周刊》采访时表示,观众因为喜欢演员走进剧场去看戏,这不是坏的现象。但是如果戏一塌糊涂,大家以后就不来了,可能连带对演员也失望了。最好的情况是戏带人、人带戏,不断促进,不断发展,如此一来,作品越来越多,人才也越来越多。

猜你喜欢
低音提琴桃花源音乐剧
走进桃花源
低音提琴作品演奏的理性把握
再造“桃花源”
《四季桃花源》独幅版
对称
低音提琴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隐匿的桃花源
近期国内歌剧/音乐剧演出预告
音乐剧新闻
近期国内歌剧/ 音乐剧演出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