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理论指导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2024-05-08 06:55陈婷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生活化数学知识作业

陈婷

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知识点难度较大、思维要求較高等特点,给初中生的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为改变初中生对于数学课程的刻板印象,教师可以在教学中融合生活教育理论,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进行知识讲解,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联系。

为了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了解,降低学生在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的难度,必须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融合,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还能增加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不仅是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还能够进一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发散学生的数学思维,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自信心。教师首先要分析学生对于数学课堂的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数学教学课堂,进一步分析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一、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是对学生进行实际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将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提升上,而不是采用传统以学生的数学成绩为主的教学方式。传统数学课堂的教学重点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而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数学课堂更加注重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实际生活中所发生的各种例子来帮助学生对相关数学知识进行讲解,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认识数学课堂的重要性,还可以进一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建立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积极性。数学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所以在进行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要加深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教师要引入一些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结合实际的教学情况提出一些科学合理的生活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利用,进一步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二、初中数学与学生实际生活融合的必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效率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所以在数学知识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得学生能够进行自发主动地学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能够细心钻研。但是从当前的学习情况来看,由于数学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并没有足够的兴趣。部分学生由于在数学学习时并没有获得比较好的成绩,所以会被家长责骂,这样非但不能起到很好的督促效果,甚至还会引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厌烦心理。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充分融合,将那些难以理解的数学知识转化为与学生联系较密切的实际问题,增加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这样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难度大大降低,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能力解决问题。长此以往,就会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数学能力的提升。

(二)提升教学效果

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是比较单一的,如果学生并不适合这样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得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而且由于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时间比较短暂,所需要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如果不能够选择很好的学习模式,就无法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一般的教学模式只能适合那些数学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跟随教师的思路学习,并不适合大部分的学生。如果长时间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就会使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后都积累或多或少的问题,长此以往,就会积累大量的数学问题,从而产生较大的学习阻碍,本来数学成绩较差的学生就会越来越差。采用生活化的教学模式起到了降低学习难度的作用,为数学知识的学习开辟了新的道路,加强了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与自己的距离是非常近的,可以通过努力学习达到一定的学习高度,提升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三)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数学思维的支撑,利用生活化的学习模式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将大量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巩固学生数学知识基础,使得学生只有经过不断地探索,才能获得相应的提升。传统的数学教学只是单纯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并没有注重对于理论知识的实践运用,这样只能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不能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生活化的教学模式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通过列举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进行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将学生所熟知的生活情境融入数学知识学习中,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通过不同的学习角度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三、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

(一)采用生活素材,解决实际例子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数学知识学习过程中要积极采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严格把控数学课堂教学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通过学生周围所发生的事情来对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行解决。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所以作为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时一定要积极分析当前教学内容的数学特性,寻找一些与本节数学课相联系的实际生活案例,让学生对这些生活案例进行分析。例如学生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的相关数学知识过程中,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素材降低本节课的学习难度。二元一次方程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学习难度的,如果能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时候教师可以给学生举这样的一个例子:甲乙两地相距280千米,一艘船在之间航行,顺流而行用时14个小时,逆流而行用时20个小时。问船在静水的运行速度以及水流的速度。通过对这道题的分析,学生只需要寻找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就可以快速得出答案。这样教师将生活中所遇到的实际案例与数学题目进行融合,不仅可以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给学生更多实际锻炼的机会。

(二)创设问题情境,领悟生活道理

生活教育模式更加注重提升学生的实际能力,为数学课堂注入活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包括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以及学生所能接触到的社会生活,以数学知识作为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创设一些有效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融入实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对学生起到教育的作用,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素质,便于学生在遇到同样的问题后可以有所参照。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是非常密切的,学生在学校不仅要提升学习成绩,也要注重提升自身的社交能力。教师在讲解有关概率问题的数学知识时可以给学生举例,首先向学生提问题:“同学们认为抽签是公平的吗?”比如班级有三个同学都想要去参加朗诵比赛,但是名额只有一个,这时班主任拿出了三张完全相同的小纸条,并在其中一张小纸条上做好了记号,抽到做好记号小纸条的同学就可以去参加朗读比赛。这样的抽奖方式是完全公平的,因为先抽的人与后抽的人中签的概率都是完全相同的。在经过这样的数学例子之后可以告诉同学们,在未来遇到类似的问题就不必与他人进行争抢,要懂得谦让,懂得思考。

(三)布置生活作业,提升教学效果

布置一些科学合理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还可以使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深度。所以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的时候可以适当融入一些生活理论,注重与学生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通过课后作业构建知识体系。将课后作业与学生实际生活相联系,也可以适当提高教师对于课后作业的重视程度,端正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完成态度。为了时刻保持学生对于课后作业的完成积极性,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注重创新课后作业形式,适当穿插一些小组完成课后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在共同合作中完成课后作业,避免单独完成课后作业的枯燥乏味。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相关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同学们布置这样的一个课后作业:学生需要将自己未来一周之内的一千米跑步成绩统计成一张统计图,统计图的信息主要包括学生跑步的合格率以及跑步时间的进步程度。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坚持下去,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进行自由的分组来共同完成一张统计图。完成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联系了学生的实际生活,还可以让学生在自己动手制作统计图的时候加深与统计图相关的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另一方面也能够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身体,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高操作水平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想要获得提升,就必须进行数学知识的实践,并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融合。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方式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确立数学知识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回归生活之中,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课堂虽然是学习的主要阵地,但是仅依靠数学课堂对于学生能力的提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一定要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善于发现实际生活中所蕴含的数学道理以及数学问题,并且通过解決这些数学问题的方式进一步巩固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有关“三视图”的相关知识过程中,由于部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单纯依靠平面的图形不能想象出三视图的真正样子。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开展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来制作一些数学模型,让学生观察这些数学模型了解三视图。如下图:图片为10个大小相等正方体组成的几何体,请画出正面、左面、上面的视图。

针对上题,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准备好的正方体教具进行摆放,且必须是利用10个正方体,在借助实践操作的基础上成功得到几何体,之后从三个角度加以观察,能画出下图答案(正面、左面、上面)。

四、结语

综上所述,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可以丰富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于知识学习的兴趣,将学生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实践化,提升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生活理论的融合既符合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也能够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生活化数学知识作业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让数学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
快来写作业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作业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