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项目学习,建构高效信息技术课堂

2024-05-08 16:10谢颖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知识点素养内容

谢颖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于初中信息技术课堂。通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项目,学生一边感受学科魅力,一边在循序渐进的探索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实现知识点的应用、迁移。

一、以学生为主体,优化项目设计

(一)结合生活情境,设计项目内容

项目学习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实现知识点的应用、迁移。在此过程中,教师要转换角色定位,基于项目学习的服务本能搭建项目背景、提炼项目主题。除了发挥教学经验,围绕教学重难点提炼主题内容,教师还可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高效的生生互动,学生尝试着将自己的理解、自然兴趣点融入主题提炼和项目内容的设计。虽然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抽象逻辑思维,但他们的知识积累还有所欠缺。针对形形色色的设计理念,教师应及时跟进学生的讨论进程,并适时地予以引导。

在研究“如何安装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时,教师并没有直接输出理论知识,告知学生如何操作,而是以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谁自己安装过操作系统?有谁自己安装过应用软件?”从后续的反馈来看,安装应用软件较为简单,大部分同学拥有“自己安装应用软件”的经验。与此同时,针对“自己安装操作系统”一事,学生纷纷表示没有相关的操作经历。接下来,教师将项目设计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并引导他们自主提炼项目主题。基于认知冲突,学生逐步明确:自己想要知晓如何安装操作系统以及安装操作系统有哪些注意事项?结合学生提炼的项目主题,教师适当地进行延伸,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互联网信息摸索大致的安装方法。

只有当学生对项目内容感兴趣时,他们才能调动参与积极性,积极参与项目学习。为了确保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完成项目探索,教师要重构教学理念,并引入丰富的生活情境。结合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学生一边探索信息知识,一边实现知识点的应用、迁移。

(二)秉承因材施教,丰富项目设计

从前文的论述中不难发现,项目设计讲求以学生为主体。所谓的“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是针对某一些学生,而是针对所有同学。一般来说每一名同学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信息素养均是不同的,教师在设计项目内容、规划项目流程时要充分考虑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按照不同的学生学情,教师拟定差异化、个性化的项目目标、项目内容、项目评价标准。基于不同的项目目标,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学习方案,明确大致的学习方向。

在研究图表时,教师围绕“统计数据”设计了主题为“研究生活现象”的学習项目。根据要求,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调研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并借助柱形图、折线图、饼图展示出来。考虑到项目的展示成果,教师要求各小组在讨论研究主题后将大致的思路以及探索流程上传至指定邮箱。根据各小组的反馈,教师一边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一边调整具体的项目流程。从后续的效果来看,大部分同学在设计项目内容、项目目标时充分考虑了“自己想要探索什么”“自己的探索能力”。结合差异化的项目目标、内容,每一名同学均能从中锻炼信息搜集、信息分析以及图表制作能力。

因材施教的前提在于了解学生学情,全面且客观地把握学情变动。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借助调查问卷“一对一”交流等多种方式获取差异化的学情。此外,考虑到沟通的便利性,教师还可以设计形式新颖的测试题。通过直观的数据,教师逐步构建起动态化的学情档案。

二、引入多元策略,创新项目设计

(一)引入跨学科融合,培养综合素养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跨学科融合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被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学。在日常的课程讲解中,教师基于该理念并优化项目设计。首先,从项目目标层面来看,教师将“综合素养的培养”融入项目目标。其次,从项目内容来看,教师将多个学科的内容、视角融入项目情境、项目背景。基于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等多个学科的结合,学生一边学习、探索具体的知识点,一边从多个角度看待、理解知识的应用。值得一提的是跨学科要素的引入要确保信息技术的主体性。通过适时、合理的多学科互动,学生逐步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在研究“制作演示文稿”时,教师围绕“戏剧节”设计学习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学生要将语文、音乐、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并从戏剧介绍的角度宣传即将进行的校园戏剧节。是由于本次项目学习包含多个学科,学生在设计项目内容时需要利用互联网信息搜集相关的音乐作品,利用语文能力设计演示文稿的文字内容,此外,考虑到项目成果,学生还要基于美术审美安排图片、文字、视频间的关系。从后续的反馈效果来看,大部分小组可以有逻辑、有顺序地分享自己查阅的信息。比如有的小组围绕戏剧节的内容依次介绍多个剧种的起源、发展和流传地点。再比如有的小组围绕戏剧剧种的出现时间,依次介绍不同戏种的实际情况。针对形形色色的项目成果,教师予以充分地肯定,并鼓励他们结合项目目标进行自我纠错。一般来说,初中生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他们可以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总结问题。

项目学习的兼容性较强,跨学科融合不仅赋予了学习项目以新的内涵,还能让学习项目成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主要渠道。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学习项目的效用,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项目学习、跨学科融合的理解。

(二)设计微项目,搭建高效课堂

从定义来看,微项目是项目学习的延伸与发展。从具体的应用方法来看,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核心为中心设计较为分散的多个小项目。通过任务驱动,学生尝试着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相比于单纯的“教师教”,以微项目为载体的“学生学”往往更能活跃课堂氛围。微项目的设计包含微内容、微问题、微任务、微评价等环节。通过循序渐进的微任务,学生既能达到最近发展区,又能逐步搭建完整的知识架构、学习架构。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学习项目,微项目的设计讲求逻辑性。凭借多个微项目的练习,学生逐步明晰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在研究“音视频”的制作时,教师从“制作音视频”这一实践活动的流程出发提炼出获取音视频、编辑音视频、创新音视频等多个关键点,并将其转化为微项目。其中在创新音视频中,教师再次根据项目内容归纳出:如何设计片头、如何添加字幕、如何设计片尾等关键问题。接下来学生或以个体为单位,或以小组为单位展开互动。考虑到互动的效率,教师提前展示一则视频并鼓励学生按照教材内容寻找“解决关键问题”的方法。由于初中生已具备一定的探索能力和抽象逻辑思维,可以明晰如何添加片头、如何添加字幕、如何添加片尾。结合学生的探索成果,教师从创新片头、片尾处等维度予以补充。比如教师播放诸多影视剧的片头和片尾,邀请学生分析资料的特点。“片头设计要包含情境、主题、基本信息等要素,与此同时片头还要体现作品的风格。相比于片头,片尾设计强调‘给观众留下印象,我们可以采用反转和总结等方法”。

科学、合理的微项目不仅能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复盘知识的产生流程,还能让他们在自主分析问题中搭建知识框架。为了最大程度地发挥微项目的效用,教师紧扣学科核心素养,明确微内容,并借助微任务和微评价引导学生实现知识点的创新应用与迁移。

三、结合项目学习,优化多元互动

(一)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师生互动

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性地以自己为主体并输出大量的观点,虽然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错误之处,但单调的评价方法经常会让学生缺乏参与感和反馈的积极性。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围绕教学评一体化优化评价体系,加强师生互动。一方面针对学生的探索成果,教师不再囿于“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一具体知识点”,而是从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从“学生是否达成教学目标”的角度分析具体的成果。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的探索过程,教师积极跟进他们的讨论、实践、分析、复盘。通过适时地介入,学生一边加强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解,一边形成科学的探索方法。

在研究“网络生活”时,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设计主题为“正确上网”的学习项目。根据项目要求,学生将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宣传视频。为了提高视频的质量,教师既明确项目目标,又提前公布项目的评价标准。从项目成果来看,学生要确保视频包含“正确使用网络”“正确应对网络乱象”“践行网络道德”等关键词。从项目流程来看,学生要按照“设计视频框架”“搜集互联网信息”“编辑视频内容”“整体优化”等顺序展开设计。在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积极巡视并了解每一个小组的问题所在。比如其中一个小组围绕“文明上网”设计视频内容。然而从具体的视频文案来看,该小组设计的视频以文字为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干预并引导其扩充视频资源的形式。再比如其中一个小组围绕“网络乱象”设计视频内容,该小组的视频集中阐述“如何文明上网”?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及时介入并予以相应的引导。

在新时期的教学评价中,评价不再是教师向学生的单向输出,而是基于教师、学生等主体间的互动与交流。通过自由、宽松的讨论氛围,学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一般来说每一名同学的信息素养、学习能力、学习基础均是不同的,所以教师要予以个性化、差异化的引导。

(二)优化成果展示,促进生生互动

受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学生间的互动尚停留在小组讨论。为了践行项目学习,优化项目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教师需要优化互动教学,并加强生生互动。所谓的生生互动并不是简单的观点交换,还包含合作与互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基于项目特点、内容匹配,以不同的成果展示活动提供互评的空间与机会。比如针对理论性较强的学习项目,教师可以设计演讲、交流会等分享活动。与此同时,针对实践性较强的学习项目,教师引入“小老师”这一先进的教学策略,并转换教师与学生间的角色。通过形式不同的展示方式,学生不仅能输出自己的观点,还能在后续的观点交换中完善对项目内容的理解。

为了复盘条件语句的应用,教师拟定了主题为“设计成绩评价的程序”。在此过程中,学生复盘If语句的一般格式,并罗列出完整的步骤。区别于以往的评价方式,教师任选一名同学的作品并设计互评任务。根据任务要求,学生将从准确度的角度进行评价。比如其中一名同学的答案为:

A=val(text1.text)

If a>60 then

Label2.caption=“合格”

Else

Label2.caption“不合格”

End if

针对上述答案,其他同学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成绩合格的范围应是大于等于60,所以‘If a>60 then这一部分的内容应为If a>=60 then”。当所有同学复盘条件用语的使用方法后,教师增加项目难度:如果大于等于60视为成绩合格,大于等于80视为成绩优秀,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语句表达上述条件?接下来,学生重新设计条件语句并展开互评。

生生互动建立在深度掌握项目要求、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作为学生的引导者,教师可以将评价标准前置,将项目目标转化为评价标准。借助直观的项目目标,学生积极、有序地指明其他同学存在的问题。互评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师要重视最终的项目总结,并基于学生反馈和项目成果展开延伸和拓展。

总之,在新时期的初中信息教学中,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将他们培养成具有信息素养、能够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高素质人才,教师引入项目学习这一新颖的教学策略,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项目学习以丰富的项目为载体,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主要参考。在日常的课程设计中,教师积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并匹配以形式各异的学习项目。项目学习的贯徹落实是一个长期且系统的过程。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经验,并借助高效的师生、生生互动,促进项目的贯彻落实。

猜你喜欢
知识点素养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主要内容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