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弘扬教育家精神的落脚点

2024-05-08 13:34王浩良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4年5期
关键词:教育家师生精神

王浩良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须先强师,强师重在铸魂。弘扬教育家精神是教育强国的时代命题,如何弘揚教育家精神是学校的必答题。我们林州市西街学校围绕教育家精神的六个维度,从“六个彰显”中找准落脚点,让教育家精神落地生根。

办学思想:彰显家国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一个学校必须有准确的定位和明确的办学目标,有自己的办学思想,形成学校气象和信仰。

“办有情怀的教育,做有理想的师生”是我校的办学宗旨,十四个大字书写于学校大门右侧,时刻提醒每名师生。教学楼醒目位置悬挂着的一副对联“不忘初心培根铸魂为党育人,牢记使命履职尽责为国育才”,把教育的初心和使命“亮出来”,让师生看得见、记得住、做得到。

我校依托教育家精神铸魂赋能,举办教育家精神专题讲座,解读教育家精神,推动“学习、内化、转化、升华”的螺旋上升,在“为什么投身教育、办什么样的教育、怎样办教育”“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建立教师成长档案,首页就是总书记关于“四有”好老师、“大先生”、教育家精神的重要论述,作为教师发展的根本遵循;首篇是教师对教育家精神的理解,促进教师自觉将教育与个人前途、国家命运、时代使命紧密结合起来。“学生有成长力,教师有发展力,学校有影响力”是我校的教育愿景,在成长导向上鼓励教师向教育家型教师逐渐靠近、对标看齐。

师德师风:彰显行为风范,坚守道德情操

要想培养人,先把培养人的人培养好。教师是学生成长的源头活水,有什么样的教师素质,就有什么样的素质教育。

我校高度重视师德师风建设,确保“源头活水”的纯洁。学校要求领导干部干净干事、主动作为、敢闯敢试、敢破敢立,追求管理层面的教育家办学。开设师德讲堂,提高教师人格修养;开展依法执教培训,规范教学行为;举办“内强修为、外塑气质”培训,针对教师职业进行专属形象设计;设立“教师风采”展板,铭刻教师执教信条,时刻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着力强化以德育德,教师崇德学德,影响学生以德立学、德才兼修。让教育成为生命对生命的尊重、人格与人格的平等、情感与情感的共鸣、智慧对智慧的点燃、理想对理想的引领、信念对信念的传递。

教育方式:彰显因材施教,提升育人智慧

提升育人智慧,我校秉持“师德是第一标准、研修是第一要务、课堂是第一阵地、学生是第一主体”的施教取向。让教师站在工作的C位,及时发声,学生站在学校的中央,成为主角。“研”为“教”服务,“教”为“学”服务,一切为学生“想学、高兴地学、高兴地学会”服务,“研、教、学”有机融合,“教、学、评”一致推动。

我校发出教学角色“四问四答”:(1)课堂是谁的?学生的。(2)教师是什么角色?导游,引导学生沉浸式体验求知和情感历程。(3)课堂设计原则是什么?问题导向,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更大的问题出课堂。(4)课堂有什么元素?有看点、笑点、质疑点、辨析点。在这“四问四答”中,教师们不断实践,努力掌握教书育人本领。

“学生没有差距,只有差异”,是我校教师的集体认同,大家尊重差异、错位发展、分类拉动、整体推进。我们实施作业管理“3333”工程,即作业布置分3个层次:好、中、低;3种方式做作业:独立、合作、帮扶;3种形式的家庭作业:锻炼、家务、阅读;3种评价方式:优秀、准优秀、待提高。我们淡化甄别,转向评价,评价重点放在“进步”上,只要进步就是好学生,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找到良好的感觉。

治学遵循:彰显勤学创新,保持躬耕态度

我校设立“四个标的”,推动教学行为守正创新。课标——为什么教,目标——教什么,路标——怎么教,达标——教成什么样子。每日开展校本研修,研读新课标、研练新教法、研判新问题、研思新突破。争创“四有”课堂:有料儿、有趣儿、有味儿、有招儿。打造“五声校园”:哨声,让师生动起来;书声,让师生读起来;歌声,让师生唱起来;赞声,让师生美起来;笑声,让师生笑起来。一个充满笑声的校园,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我们提倡教师始终处于学习状态,不断自我充电,时时保持满格,以汩汩流淌的源头活水浸润学生心田,以日日求新的精神追求育善至善的境界。躬耕教坛,把教育作为崇高事业、把教书作为最美职业,努力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人格风范:彰显乐业奉献,常怀仁爱之心

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每一个教师都要有一颗仁爱之心,做到“仁而爱之”。

关心学生,走入学生心里,构建“朋友”关系。对“问题学生”不言弃、不放弃、不抛弃,找到解开学生心结的切入点,让学生“心服”。

关爱学生,走进学生生活,构建“师友”关系。了解学生的喜怒哀乐,找到学生成长需要的兴趣点,让学生“信服”。

关注学生,走向学生学习,构建“学友”关系。充分运用教师丰富的知识和独到的见解,找到解决困难的关键点,让学生“佩服”。

关怀学生,走访学生家庭,构建“亲友”关系。了解学生的原生家庭背景,掌握家长的急难愁盼,找到家校共育的契合点,让学生“诚服”。

仁爱之心孕育着教师诲人不倦的敬业和奉献、润己泽人的无私和博爱、淡泊名利的清正和高洁,使“好教育”得以发生、“好教师”得以诞生。

职业担当:彰显胸怀天下,坚持弘道追求

弘道追求意味着新时代教师要弘扬大道正道,明道传道,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我校提出“教好四道,育好全人”的理念。一是教好立人做人之“道”,坚持课程思政,树立理想信念。二是教好学科思想之“道”,引导学生心怀大志,为人类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教好逻辑思维之“道”,抓住学科逻辑体系与思维方式的特点靶向培养,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四是教好文化之“道”,善于挖掘学科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历史人文元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让教学更有文化味、人文性。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积淀人文素养,有知识也有文化,弘道养正、以文化人。

躬行践履始玉成,行而不辍终致远。弘扬教育家精神,关键在于学校找准落脚点,引领有力,行动到位。在于教师躬身入局,在每一个“点位”自我生发,砥砺笃行,在每一个“当下”认真实践,矢志一辈子教书、一辈子学教书、一辈子教好书。

(作者系林州市西街学校校长)

猜你喜欢
教育家师生精神
教育家与儿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津派教育家成长
为什么现在要说“新教育家”
教育家
麻辣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