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

2024-05-08 04:37顾雪梅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垃圾劳动素养

顾雪梅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基于学生亲自参与,以培养学生多维能力、核心素养为主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掌握更多为人处事、提升技能、磨炼意志的方法。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追求的目标、实施方式存在一定相似性,均以提升学生技能为途径,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劳动观等。基于劳动教育视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助于推进劳动课程的常态化发展,为构建新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形式奠定基础。

一、调整课程方向,把握劳动实践契机

小学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每位学生的必修课程之一,该课程能够对学生形成实践技能、综合素质、价值观念等多方面引导,有助于培养综合型实践人才。但结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效果而言,始终未达到理想状态,究其根本原因在于课程设置形式单一,并且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实践的状态,未激活学生主观能动性,影响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效果。从育人理念的角度来看,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存在一定相似性,均强调实践性价值,力求带领学生在实践中磨炼意志、获得成长,并且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倡导学生以劳动掌握技能和知识,二者所追求的目标相一致。为此,教师可基于劳动教育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综合实践为主题,带领学生参与到劳动过程中,感受劳动的伟大和实践意义,为强化小学生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以“校园里的浪费现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为例,在实践中教师不仅要注重课程的综合性,还应确保活动具备丰富性和完整性。具体而言,首先以“校园浪费现象”为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组织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对校园内的不同班级、食堂等区域进行走访,调查是否存在浪费现象;其次,为从劳动教育视角使学生形成对“浪费现象”更深刻地认知,教师还可组织小范围的播种活动,如组织学生前往当地的农产品种植基地,参与种植过程,包括播种、除草、捉虫等,由此感受粮食的来之不易,侧面传递珍惜粮食的道理;最后,以成果汇报的形式整理“校园浪费现象”的调查结果,并结合劳动体验过程阐述反对浪费现象的观点,制定减少浪费现象出现的方案。此方式不仅从综合实践活动的角度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结合劳动教育元素,培养学生劳动素养,为助力小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同步提升奠定基础。

二、以学生为主体,创设特色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主要以组织实践活动为基础传递教学内容,以帮助学生获得实践技能和培养综合素养。但长久以来,小学教育更多围绕文化课程开展,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较少,此背景下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常出现形式单一、内容受限等情况,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为改善此局面,教师应搭建更具特色的活动课程,基于劳动元素和学生需求,挖掘更多带有新颖性、实用性和指导性的资源,以此推进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协同开展。具体而言,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拓展现有实践范围,以学生感兴趣且符合劳动教育特征的内容为主搭建综合实践主题,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究、独立思考、深度参与的机会,改变学生被动实践的状态,以此满足小学生身心发展需求,同步提升学生动手实践、勇于创新的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全新的劳动观奠定基础。

如在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基于学生需求融合生活元素,并代入劳动教育内容。具体而言,可组织学生从“环保”的视角开展劳动活动,如在课间携带捡垃圾的工具,收集操场内随意丢弃的垃圾。在收集完毕后,教师带领学生一同了解不同“垃圾”对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如普通垃圾袋需要经过200-1000年的时间才能分解等,以此普及“环保”相关知识。在打好知识基础后,学生大多已经形成对不同垃圾的初步概念,此时教师可开展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认识“干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可回收垃圾”等不同垃圾种类,并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在最终的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反思生活中的垃圾种类,思考乱扔垃圾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等,由此传递“环保”思想,使学生理解“环保”的意义。此方式从生活的视角代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建立课程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更有助于拉近学生与课程之间的距离,使其明确实践技能的应用方向。同时以环保作为切入点开展“收集垃圾”“垃圾分类”等劳动环节,也能在锻炼其实践和劳动能力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形成对环保、对垃圾分类的正确认知,为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构建更符合生活、劳动教育元素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奠定基础。

三、设置劳动型作業,锻炼自主实践能力

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学生对于自主探索所获得的知识内容往往印象更为深刻,并且对此部分知识的应用能力也更强。在此背景下,教师不仅要拉近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之间的距离,确立更多带有劳动主题的实践活动,还应鼓励学生亲身参与到劳动实践过程中。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学生自主实践的重要渠道,通过劳动实践作业的布置,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情,并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更多技能。为此,教师可结合劳动主题布置综合实践活动作业,为拓展作业实施方向和实施形式,可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两个方向制定劳动活动清单,使学生在与生活和社会相连接的综合实践作业中掌握更多劳动技能、形成劳动意识、养成劳动习惯,从而实现综合素养和实践技能的同步发展。

以实际为例,可以每月或是每周为一个阶段,布置劳动活动清单,并引导学生从以下两个方向完成清单中的任务,以此获得相关感悟。如①在家庭劳动作业的实践中提供一些符合小学生认知和能力水平的实践作业。具体而言,低年级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偏弱,大多缺乏自理能力,因此可布置叠被子、洗袜子、整理个人物品等作业,使学生能够逐步养成独立自主的习惯,以此减少学生对家长的依赖;中年级学生大多已经具备自我认知,并且能够完成一些简单的家务,但处于被动完成的状态。因此可定期开展“劳动标兵”选举活动,在每月或是每周组织学生对家务劳动情况进行总结,阐述自己完成的劳动任务,最终根据学生表现确立“清洁小能手”“最棒小厨师”等奖项,以此检验学生劳动情况。此过程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劳动参与感,也有助于激发其对于父母的感恩之情,确保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目标的同步达成;高年级学生已经逐渐步入青春期,存在一些叛逆心理,往往无法长时间聚焦于某件事物上。因此可以培养学生劳动习惯为主,在寒暑假来临之际布置一项“每日清洁”劳动活动,如“每日扫地”“每日刷碗”等。为进行成果检验,可结合信息化设备,以线上打卡的形式形成监督。此方式不仅能让学生在力所能及的劳动中体验到快乐,也能激发其责任意识,担负起作为家庭成员的责任。②提供社会劳动实践作业。如在以“环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结束后,布置“维护周边环境”的作业。具体而言,组织学生形成学习小组,选择家庭周边卫生情况偏差的居住小区,为其制定“环保”方案;定期带领学生前往学校周边的社区、小公园等区域,以劳动的形式净化周边环境;组织学生在寒暑假来临之际,参观敬老院等场所,开展志愿活动,并为老人表演节目;教师还可与公共图书馆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小小志愿者”的身份,一同帮助图书馆管理员整理书籍、维护图书馆秩序等。最终组织学生将劳动的收获以成果汇报的形式展现于课堂,深化学生对劳动实践的感受,在提升其自我认同感、劳动参与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使其明白劳动的意义。此劳动过程拓展综合实践范围,也让学生明白劳动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为培养更多具备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提供坚实助力。

四、融合评价环节,形成实践引导

评价是检验教与学成果最为有效的途径。以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许多教师通过评价检验学生的实践成果,但评价过程和评价结果始终未达到理想状态,根本原因在于评价方向与综合实践过程存在偏差。具体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不同,其评价更多起到一种鼓励和引导的作用,因此应改变成功性评价方式,更多关注到学生的实践过程。同时,以鼓励式教育为主,增加表扬和夸赞性的内容。此外在劳动教育视域下,评价也应聚焦于劳动过程,综合性检验学生的劳动素养、道德修养的形成情况,并融合多主体评价,确保评价的精准性,为提升小学生劳动参与感,形成对劳动的正确认识奠定基础。

在以“小动物”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可先结合学生喜好,即喜爱的小动物创设实践情境。首先结合信息化设备展现小动物的世界;其次围绕“生存环境”和“饲养方式”为主题,组织学生自主调查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等,以此增进对动物的了解,为唤醒其保护动物的意识奠定基础;最后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结合上述两个环节的知识积累,为一些流浪小动物制作玩具、食盆、住所,一般以废旧的纸箱、泡沫等材料进行制作,最终考察哪位学生制作的作品更符合小动物需求。為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可将学生自评和生生互评融入到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如以学生自评的方式总结不同小动物的生活习性;以生生互评的方法互相检验对方作品的精美度和实用性;以教师评价对劳动实践过程进行总结,并以鼓励式评价为主,肯定学生的实践过程,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保护动物思想意识。此评价方式融合成果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既符合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也注入劳动教育元素,有助于锻炼小学生劳动素养,为提升其综合素质和道德修养奠定基础。值得注意的是每位学生成长环境不同,对于事物的认知、实践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需求调整评价标准和形式,使评价能够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特点,契合劳动教育主体,为助力学生的综合发展打好基础。

小学阶段学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注重对其价值观念、人文素养、道德修养方面的引导,为打造更多具备综合素养的全面型人才奠定基础。综合实践活动是同步发展小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课程,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融入劳动教育,更有助于拓展综合实践方向,促进学生劳动意识、劳动观念的形成。为此教师应基于劳动教育视角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基于综合实践特点,把握劳动教育渗透契机,围绕学生需求,确立带有劳动教育特征的特色综合实践活动;同时从劳动教育与综合实践的融合视角布置劳动实践作业;以检验劳动实践成果、激发学生劳动实践欲望为目的,引入评价环节,以评价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其道德修养,助力学生身心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垃圾劳动素养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垃圾去哪了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