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数学绘本优化数学教学

2024-05-08 04:54王庆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比萨关卡四边形

王庆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学生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要达到这一教学效果,单纯依靠课内的教学内容和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行不通的,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数学的教学规律出发,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师生的良性互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来思维的。”而数学绘本作为形象与色彩的结合,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显然有其必要性。基于此,本文中笔者以数学绘本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与策略展开研究与实践,从小学数学教学的具体情况和现实需求出发,尝试发挥数学绘本在“激趣”“创境”“育人”“导思”“促行”“养心”等方面的作用,从而以绘本为载体,引发“师”与“生”的和谐互动,促进“教”与“学”的共同发展。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充分发挥数学绘本的作用,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人文性、启发性与实践性特点的课堂,促进学生的学习与成长。

一、发挥数学绘本的“激趣”功能,构建趣味性课堂

著名心理学家布鲁姆曾经说过:“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什么是让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呢?具有色彩鲜艳、内容生动、图文并茂等特点的数学绘本显然符合他们的认知需求,是他们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发挥数学绘本的“激趣”功能,为学生构建趣味性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下册《认、读、写钟面上表示的时间》的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大量的练习,使学生掌握时间的认读方法。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枯燥而反复的练习很容易消磨他们的热情,使他们产生倦怠情绪。那么,教师就可以发挥数学绘本的“激趣”功能,使学生在故事情节的带动下开展认、读、写训练,从而让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教师可以引入《小熊宝宝的一天》这本绘本。绘本中描述了小熊宝宝一天的活动,而每个活动的具体时间都是以钟表的方式展现在画面中的。在阅读这本绘本的时候,学生不自觉地被小熊这一天丰富多彩的活动所吸引,为了弄清小熊完成每项活动的时间,他们会主动读取画面中钟表所显示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适时向学生提出问题:小熊宝宝什么时候起床?小熊宝宝什么时候做游戏?在下午一点的时候,小熊宝宝在做什么……通过这种问答,教师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绘本内容,读取钟面时间的兴趣。这样教师通过数学绘本的巧妙应用,将原本枯燥而单调的“认、读、写”训练变成了跟随小熊宝宝体验美好一天的过程,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二、发挥数学绘本的“创境”功能,构建直观性课堂

小学生的思维处于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的数学符号、概念或原理难以做到深入地理解和全面地把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一定的情境,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直观的生活现象,从而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教师不妨发挥数学绘本的作用,利用绘本中的故事情节和直观画面来构建直观性课堂,使学生在绘本的辅助下完成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

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一个物体的几分之一》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概念:平均。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少有需要将某个物体“平均”分配的生活经历,因此,这个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是抽象而模糊的。而数学绘本《大罗大叔分比萨》在教学中的引入,则能够帮助学生在头脑中迅速建构起“平均”的概念,并建立“平均”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在绘本中,保罗大叔先是给了两个小朋友一大一小的两块比萨,惹得两个小朋友比来比去;然后,他随意切了两刀,把比萨切成四块,分给四个小朋友,又惹得四个小朋友争吵不休。于是,他又重新做了比萨,并且把比萨“平均分”,才平息了小朋友之间的争端。此时,学生借助绘本情节就能够明白:不管比萨分成几块,只要分完之后的比萨大小不等,就是“不平均”。那么一个比萨分成若干块,每块的大小相等,就是“平均分”。这样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平均”的概念。同时,学生还能够理解到:比萨分成两块,那其中一块就是“二分之一”,比萨分成四块,那其中一块就是“四分之一”……显然,教师通过发挥数学绘本的“创境”作用,借助绘本的情节与画面,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直观地展现出来,从而实现了直观性课堂的构建,促进了学生由具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与发展。

三、发挥数学绘本的“育人”功能,构建人文性课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通过数学教学,“促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同时,《标准》中还强调,“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意味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突出数学课程的工具性價值,还要突出数学课程的人文性特点,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掌握数学技能,更提升人文素养。为了达到这一教学效果,教师不妨发挥数学绘本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绘本中读取数学文化,领会数学精神,提升数学素养。

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10以内的数》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引入了《数是怎么来的》这本绘本。通过跟老师共同阅读绘本,学生不仅了解了数字的起源,并且能够建立抽象数字与具象事物的联系(比如“二”跟眼睛和耳朵的数量相配,“五”跟手指的数量相配等),这使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此同时,学生通过阅读绘本,还能够了解数字发明和发展的历史,并发现古人虽然生存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一直在运用自己的智慧进行着不懈地探索和不屈的抗争。这样一来,学生能够受到古人的科学精神与抗争意识的熏陶,养成顽强的意志与探究的精神。可见,教师可以发挥数学绘本的“育人”功能,构建人文性课堂,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与修养的发展。

四、发挥数学绘本的“导思”功能,构建启发性课堂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这就意味着数学学习与思维运转永远相伴相生,不可分割。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始终在头脑中跳动“思维的体操”呢?如果教师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则容易给学生带来紧张感与压迫感,使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展开被动思考。相反,如果教师能够发挥数学绘本的作用,使学生跟随绘本中故事情节的发展脉络来逐渐认识数学现象,破解数学谜题,则能够构建启发性课堂,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

在学习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时候,教师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观察与思考,总结正方形的概念及特点。然而如果教师直接让学生进行图形观察,则学生会感到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如果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的思路,又容易给学生带来紧张感与压迫感。于是,教師引入了《谁是四边形的王子》这本绘本。在绘本中,学生代入了“红色四边形”的角色,陪伴他闯过四道关卡,找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成了四边形的王子。事实上学生陪伴“红色四边形”闯关的过程,正是探究正方形的概念及特点的过程。比如第一道关卡要求这个四边形上下平行。学生在帮助正方形通关的同时,还顺便考查了他的“对手”的资质,帮助正方形把“对手”淘汰出局。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不自觉地完成了规则四边形与不规则四边形的对比;第二道关卡要求这个四边形左右两边也平行。在通过这道关卡的时候,学生发现了平行四边形与梯形最大的区别;第三道关卡要求这个四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于是,学生在通过这道关卡的时候,发现了普通的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第四道关卡要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样正方形从所有四边形中脱颖而出,成了唯一通过关卡的人。显然,学生每通过一道关卡,都需要将正方形与其他四边形进行对比。当通过了全部关卡,学生也终于明确了正方形的概念及特点。而教师通过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数学绘本的“导思”功能,实现了启发性课堂的构建。

五、发挥数学绘本的“促行”功能,构建实践性课堂

心理学家皮亚杰曾经说过:“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这句话带给小学数学教学的启示是: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光动脑是不够的,教师应该秉持“知行合一”的原则,让学生手脑并用,在“做中学”。因此,教师不妨发挥数学绘本的“促行”功能,以绘本为依托,构建实践性课堂。

在学习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巨人的拼布被》这个绘本,并鼓励学生根据绘本内容,利用纸张模拟布匹,撕出自己需要的形状,帮助“巨人”完成“被子”的拼接。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个课后任务:模仿《巨人的拼布被》这本绘本,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为“主角”,编创一本新的绘本。于是,有的学生以“女娲补天”为主题,描绘了女娲利用不同形状的图形补天的场景;有的学生以“皇帝的新衣”为主题,利用不同形状的“魔法碎布”,给皇帝做了一件真的只有聪明人能看见,傻子看不见的新衣;还有的学生以“夏日星空”为主题,让不同形状的星星闪耀起来,照亮夜空……在这两个活动中,学生切实做到了以活动作为认识的基础,以动作作为智慧的开端,实现了知行合一。

六、发挥数学绘本的“养心”功能,构建情感性课堂

数学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培养。教师可以运用数学绘本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家们的奋斗历程,感受数学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

在学习苏教版四年级下册《几何图形》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引入《数学家的故事》这个绘本。通过阅读数学家们的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几何图形的起源和发展,感受到数学家们对真理的执着追求和坚忍不拔的精神。这样的情感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数学绘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为数学教学带来了温度与色彩,注入了激情与活力。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于以数学绘本优化小学数学教学的途径与策略的研究与探索,充分发挥数学绘本的“激趣”“创境”“育人”“导思”“促行”“养心”等功能,为学生构建具有趣味性、直观性、人文性、启发性与实践性特点的课堂,在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与成长。

猜你喜欢
比萨关卡四边形
海龟上岸
比萨
请你吃比萨
圆锥曲线内接四边形的一个性质
四边形逆袭记
4.4 多边形和特殊四边形
比萨,比萨
好吃的比萨
2015年高考江苏省物理卷一道题的3种解法
妙题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