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族文化,将民间游戏抖空竹融入教学

2024-05-08 14:46潘艳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空竹民间技能

潘艳

民间游戏扎根在民间,通过口口得以传承。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开展与利用是零散的,停留在单纯的游戏活动层面,教师可以借助抖空竹班本课程、校本课程,将民间游戏融入日常教学,开展抖空竹早操、才艺展示等活动,陶冶情操,增强体质,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发挥民间游戏的教育功效。

在课程游戏化推进的今天,民间游戏作为传统的游戏活动,一直被广大幼教工作者所重视,很多教师已经认识到民间游戏深远的教育价值。如何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已经成为教师关注的热门话题。一些教师正尝试着在幼儿园开展一些传统游戏项目,借助民间游戏,发展幼儿体育技能,进行民俗文化教育,萌发幼儿热爱祖国的良好情感。

抖空竹是民间游戏中的瑰宝,不仅能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增进幼儿健康,更能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愉悦感,增强自信心。

一、带领幼儿学习抖空竹,萌发幼儿的民族精神

空竹古称“胡敲”,也叫“地铃”“空钟”“风葫芦”“老牛”。有的空竹有哨孔,旋转时可发出嗡嗡嗡的響声。空竹中柱腰细,以便于缠线绳抖动时旋转,所以称“抖空竹”。教师要挖掘和利用好民间资源,让民间游戏在幼儿园发展开花,为幼儿的发展服务。“抖空竹”集娱乐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在广大民间具有强烈的生命力,教师可以借助“抖空竹”课程活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民间传统文化,使得民族文化得以传承。

(一)以“抖空竹”为切入点,开展趣味空竹课程

幼儿的认知从感知开始,教师可以利用空余时间练习抖空竹,在适当的时机表演给孩子们看,初步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师的示范表演不仅能调动大家学习的热情,更能给孩子们良好的示范,让幼儿对抖空竹产生好奇,萌发进一步探索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点开展“抖空竹”班本课程的研究,通过多样化的班本课程活动,让幼儿了解空竹的内部结构,进行抖空竹的技能练习活动,增强幼儿四肢协调能力的发展;通过让幼儿学唱歌曲《空竹抖起来》,感知祖国强大,人民幸福的良好情感;通过《抖空竹》活动,培养幼儿身体的协调性及灵活性,帮助幼儿养成勤观察、勤练习、勤思考的良好习惯。丰富多彩的空竹班本课程活动,让幼儿对抖空竹运动有详细的了解,增长幼儿见识,扩展幼儿认知,提高幼儿体能,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组织抖空竹早操活动

抖空竹活动需要一定的技术支撑,在幼儿园开展抖空竹活动,教师要按照幼儿的年龄特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学习抖空竹技能,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民间游戏的乐趣,从而端正学习态度,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抖空竹活动中。比如小班幼儿动作发展有待增强,教师可以让孩子们多欣赏大班哥哥姐姐的抖空竹表演,并尝试性地进行模仿性练习,重在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中班幼儿的动作水平有所提高,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抖空竹的规范动作训练,了解抖空竹的技术要点,为进一步学习抖空竹打下坚实基础。大班幼儿精细化动作获得发展,身体的协调性与灵活性得到增强,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加强空竹的技能练习,让幼儿在练习中明确动作用力方向和发力点,知道要成功必须让抖绳在拉动中绷直,左右手要收放配合协调。抖空竹是一项技能性较强的运动,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随时关注幼儿,及时纠正不正确的姿势,鼓励幼儿间的相互学习。当幼儿的抖空竹技能达到一定效果时,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空竹操的表演,一开始需要降低难度,重在整齐,随着幼儿技能的提高,可以逐渐提高难度,使得每一位幼儿都能跟上表演节奏,身心获得愉悦。

二、通过抖空竹技能展示,激发幼儿学习热情

正因为抖空竹运动机能性较强,对幼儿的发展有巨大的推进作用,怎样帮助幼儿克服抖空竹的技能难题,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幼儿个体存在差异性,花费同样的学习时间,有的幼儿一学就会,有的则需要较长时间的磨炼,才能掌握某一技术要点,因此,在抖空竹运动中,教师和同伴的鼓励表扬将是幼儿克服困难的动力。教师不能吝啬表扬,每每看到幼儿练习某一技能有所进步,就要及时表扬,帮助幼儿巩固技能,激发进一步学习的欲望。

(一)给幼儿足够空间进行自主练习

抖空竹讲究幼儿身体的协调性,这需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练习。教师要利用晨间活动、户外自主运动等时间,给幼儿创造抖空竹练习的机会,让孩子们通过练习,熟能生巧,掌握好抖空竹的节奏,使得身体各方面协调发展。

为了调动幼儿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谈话时间对幼儿的练习情况加以总结。对于刻苦练习的幼儿加以表扬,对于疏于练习的幼儿加以提醒。为了激发幼儿勤于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播放一些民间艺人抖空竹的视频资料,或者将幼儿晨间练习抖空竹的视频播放出来,用以激励幼儿,进一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使他们认识到抖空竹运动是一项有利于身心健康的运动方式,不仅可以促进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也能促进幼儿心肺功能的提高,增强幼儿的体质。为了减少同伴间的干扰,教师可以将场地划分为小块,让幼儿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每一位幼儿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小块练习空间,避免与他人发生碰撞、缠绕,特别是空竹飞起后掉落的时候,没有一定的空间,大家就会相互产生干扰,极易影响练习质量。

(二)让同伴间相互学习

抖空竹技能的学习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正确的示范很重要。因此,教师需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抖空竹的教学,比如将动作分解后,融到一个个小游戏之中,让幼儿借助游戏练习弹跳能力、加强手臂肌肉的锻炼等,为正式学习抖空竹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师的正确示范能起到引领的作用,而幼儿同伴间的相互学习应该成为常态化。每个班级都有一些孩子能较早掌握抖空竹的要领,玩起抖空竹时非常熟练,表现形式多样化,教师可以让这些幼儿当其他幼儿的“小老师”,鼓励他们将自己抖空竹的经验主动向同伴进行分享,让其他孩子主动向优秀的抖空竹者学习,这样树典型、立形象,幼儿不仅能够在抖空竹运动中找到自豪感,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也能让其他幼儿有可学习的榜样,主动积极性地参与到抖空竹练习中来。教师要给抖空竹优秀的幼儿有展示才能的机会,让他们在玩中建立自信,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也可借助抖空竹活动增进同伴间的情谊,促进班级抖空竹运动的发展。

(三)鼓励幼儿参加校园抖空竹才艺展示

抖空竹运动是校园一大教育特色,为了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抖空竹的热情,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参与校园组织的抖空竹才艺展,让幼儿将自己的才能展现给班级以外的人看,增强幼儿的荣誉意识,让幼儿为了班级荣誉勇于展现自己的才能,促进幼儿班级荣誉感的提升。

走出去不仅仅是走出班级,教师更要创造条件,让幼儿走出校门,走进社区,幼儿可以给社区福利院的老人表演抖空竹技能,可以参与幼小衔接的联谊活动,可以在社区大舞台演出,为社区人们的精神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当然对于社区抖空竹优秀的人,教师也可以将其请进来,为孩子们表演精彩的抖空竹表演,开阔幼儿眼界,增进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一步激发幼儿学习抖空竹的热情。

(四)借助音乐旋律展现抖空竹艺术表演

音乐是一种艺术形式,将抖空竹运动与音乐结合起来,让幼儿跟着欢快的音乐旋律展现美,是一种很好的艺术表现形式。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孩子们对抖空竹的掌握程度,选择适合幼儿集体表演的音乐旋律进行抖空竹各项技能的展示,体现集体表演的整齐感、艺术感。教师可以在幼儿平时练习时就播放相应的动感音乐,让幼儿熟悉音乐,练习在某一音乐小段进行某项抖空竹动作技能表演,这样让幼儿在平时就跟着音乐节奏的旋律加以练习,便于幼儿建立表演的默契感。对于特别优秀的幼儿,教师要鼓励其玩出多种花样,在音乐旋律的某段,可以让其独立表演,其他幼儿随着音乐旋律舞动空竹作相应的其他动作,遥相呼应。

为了表演的欣赏性,教师可以将幼儿基本能掌握的抖空竹技能进行规定方向、规定空竹抖起的高度等,这样既提高了抖空竹游戏的观赏性,又提高了幼儿的集体意识,让幼儿懂得控制自己,为了整体的美观性不做任性动作,而是做规范动作。

抖空竹是一种游戏活动,空竹抖动时会发出声音,会溜溜转动,对孩子的吸引力较大。教师可以将民间游戏“抖空竹”融入幼儿的体育游戏之中,促进幼儿平衡能力、手臂力量、动作的灵活性、耐力等方面的发展,从而增强幼儿的体质。此外,抖空竹是一项需要花费极大意志力才能达到协调动作的运动,因此,对幼儿的意志力也是一种考验,教师可以借助抖空竹运动,鼓励幼儿坚持不懈地练习,更快更好地提高抖空竹的技能。教师还可以鼓励幼儿玩出花样,玩出精彩,在玩空竹的过程中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力。

三、借助抖空竹游戏活动,将民族文化积极传承

抖空竹是一种民间游戏,流行于全国各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株灿烂的花朵,在民间游戏中占有一席之地。除了抖空竹运动,中国民间还有许多民间游戏,亟待人们去发扬与传承。教师可以借助抖空竹运动,鼓励幼儿挖掘其他民间游戏,使得民间游戏得以发扬光大。

除了抖空竹,玩沙包、投壶、跳绳、跳房子、占圈、丢手绢、躲猫猫、滚铁环、斗鸡、翻花绳、跳皮筋等,这些民间游戏有的可以锻炼幼儿的投掷能力,比如投壶运动,练习投掷,目的投准;有的锻炼幼儿的灵活闪躲的能力,比如丢手绢、躲猫猫等;有的锻炼幼儿四肢的协调能力,比如跳绳、玩沙包游戏;有的锻炼幼儿的弹跳能力,比如跳皮筋、跳房子游戏;有的锻炼幼儿的奔跑能力,比如滚铁环游戏等,各种各样的民间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的不仅是体质的增强,更重要的是活泼开朗的性格及与人交往能力的增强。因为民间游戏主要靠口口相传,手把手教,幼儿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幼儿的互动,这些都是需要幼儿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去解答同伴游戏中遇到的问题,而在这些互动中,幼儿的社会性得到了增强,语言组织能力与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各种民间游戏得以在幼儿间生根发芽,得到传承与发扬。

抖空竹这一民间游戏是我国的宝贵财富,教师不仅要教授幼儿简单知识与技能,也要借助抖空竹教幼儿做人的道理,培养幼儿互助友爱的良好品质,通過抖空竹活动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良好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让优秀民间文化能一直伴随幼儿成长。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将民间文化融入日常教学,组织开展多种多样的民间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借助抖空竹游戏活动,锻炼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与灵活性,鼓励幼儿不怕困难,积极进取,用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同时,教师可以将抖空竹运动纳入班本课程的研究,开展一系列有关抖空竹的活动,让幼儿进一步走进民间游戏,了解民间游戏,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喜欢上民间游戏,使得民间游戏得以传承与发扬。

猜你喜欢
空竹民间技能
高级技能
15米空竹龙舞起来
飞吧,空竹
秣马厉兵强技能
Beijing Diabolo Museum
拼技能,享丰收
学抖空竹纪事(外四首)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