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05-09 18:19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一流师资队伍一流

王 松

(苏州科技大学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0)

“双一流”建设是指建设一定数量的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只有创建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才能拥有自己的高端人才储备,才能保障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指出,我国要大力开展高等教育改革,加快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到21世纪中叶,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数量与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新形势下,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国家为打造尖端学府、开展高等教育强国提出的重要战略决策,是高校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教育改革的新契机,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对提升教学科研水平、培养创新人才、建设优良师资队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许多地区和高校注重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师资队伍作为高校的重要资源,无论在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方面,还是在培养高素质人才、开展社会服务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1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教师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不仅影响学校教育教学、科研活动、学术交流等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影响学生学习情况和学校学科建设工作。高校作为培养人才、聚集人才的重要场地,拥有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高校良好的师资队伍建设能够推进“双一流”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高校的持续发展,保障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质量。

1.1 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前提

新时代背景下,推进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渠道,更是增强国家文化实力、科技创新力及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师资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无论在确保高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高校办学水平方面,还是在促进学生学习成效或推进学校发展方面,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项目,“双一流”建设的推进离不开师资力量的保障。然而,部分高校在开展“双一流”建设过程中,存在师资总量不足、教学能力一般、结构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因此,高校“双一流”建设的推进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师资队伍,需要高校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双一流”建设包括一流大学建设和一流学科建设,一流大学以及一流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高校如果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就很难办出高水平的教育。可见,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建成一流大学的基本前提。学科发展主要由该学科的教师负责,且学科师资队伍的水平决定着该学科发展的水平。可见,一流学科的建成离不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1.2 师资队伍建设是促进高校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域,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培养源和聚集地,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高素质人才的培养除了对高校的基础设施、教育设备、校园环境等硬件设备,以及校园文化、学习氛围、教学内容等软件设施提出了要求,还对师资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的师资队伍不仅是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前提,而且是提升高校办学质量、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高校要响应国家号召,根据相关教育政策和战略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与发展特点,大力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来说,高校要对师资队伍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掌握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再根据调查结果对师资队伍建设进行统筹规划,落实顶层设计工作;通过改革岗位设置制度、人事管理制度,改进人才引进机制,改善教师工作环境,建立教师发展平台等手段,不断改进和完善师资队伍常态化补充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高质量的师资队伍。一支师德高尚、信念坚定、业务精湛、功底扎实的优秀师资队伍,是高校提高办学质量、促进高质量持续发展的关键[2]。因此,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促进自身持续发展。

1.3 师资队伍建设是确保高校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的核心职能是人才培养,最终育人目标是培养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即培养一批思想道德修养较高、专业理论深厚、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养较高的优秀人才。然而,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优秀教师高尚的道德修养和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的优势,而且可以增强学生的向心力。优秀教师是广大学生的引领者与示范者,在人才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与示范作用,高校人才培养离不开优秀的师资队伍。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过程中,国家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需要大学生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本技能,而且要求他们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因此,高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构建一支思想道德修养较高、专业理论扎实、专业技能强劲、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较强、综合应用能力较高的优秀师资队伍[3]。然而,受传统教育理念、现有教育体制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较为欠缺,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发展对高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2 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师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高校每一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拥有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保障。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虽然开展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但是仍然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整体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教师管理模式落后等问题。

2.1 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配置比例失衡

师资队伍作为影响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因素,其构成情况存在区别。从教师队伍整体来看,高校师资队伍构成包括教师年龄、教龄状况、学历分布、专业状况、职称职务情况以及性别等。从教师个体来看,师资队伍构成主要包括教师个体的思想状况、教学水平、职业素养、专业能力、综合素养等。师资队伍结构不仅影响着高校教师承担的责任和肩负的义务,而且影响着整个师资队伍的水平与质量,影响着高校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状况,影响着高校的发展与改革。从年龄构成来看,近年来,随着高考招生计划增加、高校规模扩大以及高校数量的不断增加,高校招聘了一大批青年教师,年轻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不断提高。虽然这些年轻教师大多具有光鲜的学历背景,但是因他们缺乏相应的教学科研经验和丰富的实践经历,在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中难以充分将理论融入实践中。从学历情况来看,虽然高校在教师招聘过程中对教师学历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从现实来看,高校师资队伍中本科和硕士所占比例仍然较高,博士所占比重较低,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从职称来看,高校师资队伍整体职称相对较低,获得高级职称的教师较少[4]。

2.2 人事管理制度不健全,影响人才引进工作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工作之一是有效开展人才引进工作。人才引进作为补充高校教师空缺岗位、激发师资队伍活力的重要手段,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人才引进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相关机制的保障,即完善、合理的人才引进机制是确保高校人才引进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然而,当前部分高校缺乏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影响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一方面,缺乏相应的职责标准,引进人才所承担的职责不明确。从国内各大高校的人才引进文件及人才招聘公告可以看出,部分高校并未明确所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应承担的具体职责,而是将其概括为“强化高层次人才的支撑引领作用”。在实际工作中,高校一般与被引进者签订一份短期的目标协议,然而高层次人才担任的社会职务较多,导致一些引进的人才对高校做出的贡献不大[5]。另一方面,缺乏完善的聘任机制。当前,高校多采用聘用制的方式引进教师,该方法虽然在一定时期可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例如,如果不能对聘任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分配,那么就会导致人才分配失衡;如果聘用教师时期较短,那么会使教师只追求业绩,不注重质量。

2.3 整体师资力量薄弱,教师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资源作为高校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是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学水平以及整体运行状况的重要保障,也是促进学生学习成效、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教师队伍建设是基础,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成需要一流的师资队伍做支撑。然而,部分高校缺乏高素质、高能力的优秀教师,整体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一方面,部分高校人才总量不足,学科带头人比较短缺,难以支撑亟待发展的学科专业,学科发展推进难度较大。缺乏优秀教师的高校,将导致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思想碰撞和学术交流的过程中存在障碍,难以培养出优秀人才。另外,部分高校后备青年人才不足,缺乏优秀青年教师,教师队伍在职称和年龄结构上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导致专业建设后继无人,影响学校学科专业发展和整体教师队伍建设[6]。另一方面,部分高校教师能力相对不足,难以满足新时代学校发展的需求。从已有的教师资源来看,有些高校教师无论在教育理念方面还是在教学能力方面都有所欠缺。有些教师教育理念相对落后,对新方法、新技术的接受程度较低;有些教师能力相对不足,不能很好地将学术科研与教学工作有机结合,导致两者脱节。

2.4 师资管理模式落后,影响师资队伍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不断推进与深化,高校在教育管理、教学管理、人事管理、行政管理等方面做出了一系列改变。但是在教师管理方面,受传统管理理念、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部分高校存在管理模式单一、管理体制落后的问题,不仅影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而且影响一流人才的培养和学校的进一步发展。第一,部分高校在师资管理方面缺乏对教师主体地位的尊重,更强调组织管控。一方面,我国大部分高校都是公办学校,管理工作带有政府隶属色彩;另一方面,教师事业单位身份存在依附关系,再加上高校管理人员多由上级部门任命,高校师资管理具有管控性和等级性,缺乏人文关怀[7]。第二,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高校师资管理体制相对落后,难以适应一流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管理改革的过程中,虽然部分高校的师资管理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是受各方因素的影响,改革遭受重重阻力,未能从根本上推进师资管理体制的改革,影响了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难以形成高校师资队伍发展与学校教育事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不利于高校“双一流”建设工作的推进。

3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优化策略

当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进。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尤为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工作,需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改进师资管理模式,有效推进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

3.1 优化结构,加强高校阶梯式师资队伍建设

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的情况,需要对其进行改进和优化。通过对人才结构的分析发现,在高校教师队伍内部创建阶梯式结构,是保证高校师资队伍结构科学、合理的重要手段。阶梯式师资队伍结构不仅可以实现老年、中年、青年等不同年龄阶段教师的有效接续,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位教师的作用,推动教师团队不断向前,而且可以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他们开展各种研讨活动、经验交流会、信息共享活动等,促进教师的成长与专业发展。高校师资队伍阶梯式结构的打造,需要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在加强人才培养的同时,推进人才引进工作。一方面,对现有教师团队加强人才培养,通过开展学术钻研、教学研讨、交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各种研修、培训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人才引进工作,联合各方力量,优化工作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才。第二,正确处理教师流动与人才争夺问题,要确保师资队伍的稳定发展。高校要明确教师的重要性和认识到人才争夺问题,结合教师队伍实际情况,优化学校环境,加强教师培养,提升教师整体待遇,重视高素质人才,给予教师一定的支持和关心爱护,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避免和减少优秀教师的流失,引导教师队伍实现科学、有序的流动[8]。

3.2 构建完善的人事管理制度,加强教师考核工作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要根据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工作的要求与任务,依据相关教育政策和指导文件,结合本校发展规划、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与市场同步接轨,适应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完善的人才引进机制。首先,在人才评价方面,高校要根据不同学科领域的特点和性质,制定科学合理的引进人才评价标准,完善人才评价体系。高校不仅应注重考量引进人才的师德师风、发展潜力、学术水平等,而且应考虑他们对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可能做出的贡献、他们的研究方向与学科发展的契合度以及未来他们的专业发展方向等情况。其次,在人才选拔和聘用方面,高校要制定科学合理的优质师资选拔方法,加强对引进人才的管制,既不能任人唯亲,妨碍优秀高质量人才的引进,又不能唯证书和学历至上,只注重论文发表数量、影响因子、引用次数等,而是要关注引进教师的师德师风、个人能力以及在推动学科建设、学生培养、“三全育人”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高校应建立科学的教师考核机制。在对引进教师的考核方面,高校要改变以往考核周期过短、过分量化科研成果、注重绩效与业绩的教师考核制度,构建更具科学性、规范性和公正性的教学与科研并举的教师考核机制,加强对引进教师的全面考核,形成学术科研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同促进的正向效应[9]。

3.3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师资队伍整体力量

师资队伍建设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力量的共同参与和推进。高校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主体,要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在积极引进外来师资的同时,更要加强对本校现有教师的培养,通过多种培训渠道和多元化培训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强化师资队伍能力建设[10]。第一,要实施学术拔尖人才培育和学科领军人才引进计划。一方面,根据“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应结合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和现有师资状况,制订人才梯队培育计划,培养学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教学名师等,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培养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使其成为所属学科领域的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另一方面,高校应充分利用各级人才支持计划和人才建设平台,积极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优秀人才,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第二,进一步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全面提升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中青年教师作为高校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高校要构建明确具体的培养计划和全面系统的支持体系,落实中青年教师职业发展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体系建设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应用能力。

3.4 改进师资管理模式,尊重教师主体地位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要转变传统的行政管控式师资管理模式,创新师资管理体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首先,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给予教师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特殊职业,教师对职业尊重有着强烈的要求,例如人格关怀、价值认可、尊重理解等。因此,高校要改革和创新师资管理模式,强调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充分发挥教师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及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功能,确保教师的管理主体地位。其次,要优化教师的工作环境,实施刚柔并举的民主管理。高校要不断完善师资管理体制,创新教师管理方式,坚持师资管理的灵活性与原则性,把握高校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发展特点,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让广大教师在愉悦、舒适的工作环境中不断发挥自己的才能,有效开展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11]。最后,应给予教师一定的人文关怀,满足其正当合理的利益诉求。在教师管理工作中,高校要充分考虑广大教师的合理需求与正当诉求,积极为教师排忧解难,认真听取每一位教师在人事管理、学术科研、教育教学等方面的意见,关心理解和爱护教师,切实维护教师的正当权益,确保他们在工资待遇、岗位聘用、职称评审等事务中的话语权和知情权。

4 结语

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随着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的不断推进,各大高校展开了激烈的人力资源争夺战,这在客观上凸显了人才的重要价值。从本质上来看,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的建成离不开一流的师资队伍。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高校虽然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但是在多重因素的影响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仍然面临诸多困境,影响着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有效开展和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12]。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需要构建一支思想道德修养高、业务能力精、综合素质强的高质量、高素质教师队伍,以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双一流师资队伍一流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关注一流学科
我校获批4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