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祸从口入的“过敏危机”

2024-05-09 15:29杨璞
祝您健康 2024年5期
关键词:变应原过敏史过敏

杨璞

“食物过敏”这个话题看似普通却暗藏危机。你是否曾在享受美食时,突然感觉身体不适,甚至呼吸都变得困难?这可能就是食物过敏在作祟。食物过敏可不只是少吃几种食物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威胁我们的生命。因此,了解食物过敏,掌握预防和应对方法,对每个人都很重要。

〇 过敏与否,它们说了算 

食物过敏的发生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涉及多种因素,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是因为过敏体质可能会通过基因遗传给下一代。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有食物过敏史,那么子女发生食物过敏的概率就相对较高。父母均有食物过敏史,子女患病率可高达60%,一方有过敏史则子女患病率约为30%。

个人的免疫状态与食物过敏也有关系。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对外来物质的识别和防御能力就会减弱,从而更容易对食物中的某些成分产生过敏反应。此外,食物本身的特定成分也是导致过敏的重要因素。有些食物中含有特定的蛋白质或其他成分,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是变应原。当这些变应原进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会将其视为“入侵者”,从而引发过敏反应。

还有一些因素也可能导致食物过敏,比如胃肠道发育不成熟、环境因素等。婴儿的胃肠道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来物质的吸收和消化能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对食物产生过敏反应。而环境因素,如吸入尘螨、花粉等,也可能与食物过敏相互作用,增加过敏的风险。

〇 引发食物过敏的“八大金刚”

有研究显示,食物过敏主要是因为各种蛋白质,因此任何食物都可能成为变应原。常见的变应原包括蛋类、花生、 牛奶、大豆、小麦、坚果、鱼类和贝类,90%以上的过敏反应都由它们引起。鱼、虾等食物富含蛋白质,其中一些蛋白质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就像“敌人”一样,一旦摄入就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坚果类食物中也含有特定的蛋白质和油脂成分,一部分人对其中的某些成分特别敏感,摄入就会发生过敏反应。还有一些水果也可能导致过敏,比如芒果、菠萝等,这些水果中含有某些特殊成分,如芒果中含有大量大分子蛋白,对某些人来说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〇 小麦竟是我国“致敏大户”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食物过敏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研究数据,我国大约5%的成年人和8%的儿童有不同程度的食物过敏。花生、坚果、鱼和贝类,是欧美国家最常见的致敏食物;在日韩,荞麦和小麦则是过敏性休克的常见食物诱因;而在新加坡,“江湖大佬”的地位则由“燕窝”拔得头筹。

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的调查研究发现,在中国有几千年食用历史的小麦竟是诱发中国人群过敏性休克最常见的食物,中国人37%的过敏性休克都与它有关。特别是在10岁之后的青少年及成人组中,小麦诱发过敏性休克的比例更是跃升首位,且随年龄增长占比不断攀升。小麦过敏也与遗传因素也有关,具有特应性疾病家族史的人群更容易对小麦产生过敏反应。

对小麦过敏的人,在食用小麦类食品后进行运动可能会更快激发过敏反应,造成严重后果。小麦过敏常会引发腹泻、湿疹、疲劳等不典型过敏症状,经常被误诊为“消化不良”“湿气太重”。因此,大众应该了解小麦过敏的相关知识,尽早辨别过敏反应,尽快去医院就诊。

〇 严重过敏会致死

食物过敏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包括皮肤反应、呼吸道症状和消化道症状。最常见的过敏部位是皮肤,常表现为皮疹、荨麻疹、瘙痒、红斑、水疱等。这些症状通常在食用变应原后不久就会出现,可以局部或全身性地出现。食物过敏导致的胃肠道症状也很常见,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呼吸道症状也是食物过敏的重要表现,包括喉咙肿胀、喉咙痛、咳嗽、鼻塞、流鼻涕、呼吸急促、气喘等,这些症状通常是由于变应原进入呼吸道后引起的免疫反应。除了上述常见症状,食物过敏还可能引起其他不适,例如头痛、眩晕、心悸、血压下降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症状可单独也可同时发生。对已知有过敏史的人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变应原,应随身携带抗过敏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在某些严重过敏的情况下,患者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若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止让患者继续接触变应原,并保持平卧姿势避免呼吸困难,及时呼叫救护车,急救人员会使用肾上腺素类药物进行急救。

〇 食物过敏可以规避及治疗

回避致敏食物是重要的食物过敏治疗策略,可完全或几乎完全规避过敏症状。通过避免摄入已知的过敏食物,可以有效地防止过敏反应发生。要分辨自己对哪些食物过敏,首先要留意在食用某些食物后是否出现过敏症状,可以记录每次食用的食物及随后出现的症状,以便找出可能的变应原;还可以前往医院进行食物变应原检测,如点刺试验、斑贴试验等,这些试验可以帮助确定对哪些食物过敏。一旦确定变应原,应避免再次接触这些食物,以防过敏反应的发生。对那些对多种食物过敏的人来说,需要采用严格的饮食限制或寻找替代食品。

除了回避过敏食物,轻度及中度过敏人群还可以口服抗过敏药物。西替利嗪、氯雷他定、苯海拉明等抗组胺药物能有效缓解过敏反應引起的皮肤瘙痒、红疹等症状。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可能引起一些不良反应,如嗜睡、口干等,且长期服用可能会对肝脏或肾脏造成负担,应遵医嘱使用。对严重食物过敏的人来说,接受系统性的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更好,这种方法可以快速缓解严重的过敏反应,但同样存在不良反应,须在医生明确诊断后遵医嘱使用。

食物过敏,不能盲目地依赖某一项检测而轻易下结论。怀疑自己食物过敏的人,需要由变态反应科医生进行完整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结合皮肤点刺试验、血清免疫球蛋白E检测等辅助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食物过敏的人在外吃饭更应留心食品、调味品中的成分,应学会阅读食物成分表和食品标签食物致敏原信息,避免突然中招。在国外,严重食物过敏的患者会随身携带肾上腺素笔作为急救药物,但这类产品目前还无法在国内普及,建议大家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还是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编辑    姚宇澄)

猜你喜欢
变应原过敏史过敏
过敏史减弱呼出气一氧化氮对慢性咳嗽患者痰嗜酸性粒细胞的预测作用
变应性鼻炎患者食物变应原分布特点分析
过敏8问
沉默
你应当知道的过敏知识
你对过敏知多少
565例过敏性疾病变应原结果分析
人为什么会过敏?
体外特应性变应原检测在过敏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变应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的变应原检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