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智慧课堂的应用对策研究

2024-05-10 15:49
船舶职业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职业院校智慧

杨 杨

安徽亳州新能源学校,安徽 亳州 236700

0 引言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和5G 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日益深入,智慧课堂应运而生,并在各级教育机构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效果[1]。语文课程是职业院校全部专业的基础课程,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2]。语文课程学习需要长时间的坚持,通过构建智慧课堂来延伸语文教学,使学生在开放、自主的环境中自由地学习语文知识,充分畅游在富饶的语文知识海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自由发展,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康成长。

1 职业院校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的价值

智慧课堂是指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基础上的能进行教学资源分享、网络直播或录播授课、互动答疑等教育活动的教学模式[3]。在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中构建智慧课堂,对提高语文课程的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

1.1 有效扩展课程的教学资源

智慧课堂上有较大的网络存储空间可以存储语文教学所需的电子图书、图像、音视频及动画等教学资源,这些教学资源不仅可以由教师在课堂上随时访问并向学生展示,还可以供学生随时访问学习,极大地拓展了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学习语文创造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1.2 有效拓展学习空间

智慧课堂不仅能为学生在上课时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还能在课下打破时空限制,方便学生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学习,为学生创设随时随地学习语文知识的条件。智慧课堂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4],它所依托的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具有网络互动的功能,学生在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随时与教师交流、请教,教师可以通过智慧课堂给学生答疑解惑。

1.3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职业院校学生大都处于青春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智慧课堂建立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基础上,有着非常丰富的多媒体资料,教师可以随时在课堂上插入图片、音视频分析,并为学生创设良好的互动条件,这种有别于常规教学模式的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的兴趣。

2 智慧课堂的特点

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教学中建设好智慧课堂,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优势作用,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融合,要具有以下特点。

2.1 数据化

常规的课堂教学,教师一般依靠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进行学情评价,这种评价方式有一定的主观性,且不够全面。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智慧课堂,可利用数据化方式呈现出学情分析结果,辅助教师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数据中蕴含的信息,精准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状态,为教师后续优化教学手段和改进教学方法提供参照。

2.2 可视化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评价中,通常采取课堂答疑、课堂表现和作业批改等手段,这些手段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依托信息化手段搭建的智慧课堂,能及时将学生学习的后台数据可视化地展示出来,帮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课前预习、课堂表现及课后作业完成等信息,帮助教师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使教师能够及时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实现过程性与可视化的教学评价[5]。

2.3 互动性

与微课、慕课等线上教学模式相比,智慧课堂能实现良好的互动,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教师也可以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送视频与图片等学习资料,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与主观能动性。

3 职业院校语文智慧课堂的应用策略

职业院校语文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为目标,为后续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在语文教学中充分应用智慧课堂,充分提高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服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

3.1 加强预习,优化课程导入

预习是学生在课前对课程进行自学的学习活动。预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熟悉所学内容、降低听课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6]。在智慧课堂建设前,教师虽也布置预习任务,但受时间限制,无法对全体学生进行有效监督。建设智慧课堂后,教师可以在布置预习任务后,向学生推送预习内容,学生在智慧课堂上进行预习。此外,学生可以记录线上预习时的疑问,并在线上向教师请教,教师看到后利用平台解答学生的提问。课前,教师可以利用智慧课堂统计学生的预习数据,使教师能够实时掌握学生的预习状况,掌握学生的学习基础。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课程导入,帮助学生较好融入课堂。

例如,在学习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将进酒》一文时,该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领悟诗人“狂歌痛饮”豪放外表下的愤激之情。教师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利用智慧课堂收听该诗篇的朗诵音频、内容讲解视频,同时查阅生词、朗诵诗篇,完成朗诵后将音频上传至智慧课堂。教师课前根据智慧课堂反馈的学生预习信息和学生线上与师生讨论的问题,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优化课程导入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导入课程,向学生播放李白在创作《将进酒》诗篇时的背景知识,使学生全方位融入课堂教学,实现良好的课程导入。相较于传统的导学案,智慧课堂的教学平台可实时跟踪与统计学生的预习情况,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有效参考。

3.2 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感

结合语文教学内容利用智慧课堂创设教学情境,营造贴近语文课程的教学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能够充分融入教学情境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不仅要贴近课文内容,还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帮助学生营造熟悉的情境,进一步激发学生课堂参与感[7]。

例如,《离太阳最近的树》一文通过描写红柳树在西藏高原上顽强生长的故事,使学生感叹红柳树在残酷的自然环境下蓬勃的生命力,启发学生在逆境中依然能够奋进、拼搏。学习该文前,教师要求学生预习课程后去拍摄校园、小区或公园中生长在石缝间的野草的照片或视频。课堂上,由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在投影仪上展示红柳树生长的照片和视频,并展示学生拍摄的野草照片或视频,同时让2~3 名学生发言表达拍照时的感悟,以野草类比西藏高原的红柳树。随后教师再进行总结,并进行课文教学。课文教学完成后,教师总结红柳树在极度缺水和酷寒的环境中蓬勃生长,启迪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仍然要有顽强的意志,仍然能够克服阻力、坚持不懈、勇于奋斗,鼓励学生在求学、参加工作后能够学习红柳树的拼搏精神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本次教学过程中,由于作为红柳树类比的野草照片或视频均由学生拍摄,因此,学生能充分融入课堂教学,在听课时能够聚精会神、在讨论中能够踊跃发言,以较高的参与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 情感渗透,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情感渗透是语文教育的有效手段。传统的课堂教学受限于教学条件,仅能依靠教师讲授,难以取得理想的情感渗透效果。利用智慧课堂能使用电子白板、投影仪和音视频设备,结合课程内容提供立体的声、光和影像等资料实现情感渗透,丰盈学生的情感世界、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想北平》一文时,职业院校学生大都刚离家住校,虽然会常常想家及父母亲人,但由于人生阅历有限,并未对故乡有着浓厚的思念之情。因此,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在新课导入环节教师播放思乡主题的歌曲及视频,让学生深入感受浓厚的思乡之情。利用多媒体呈现出民国时期北京的图片,讲解老舍先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激发学生的乡土记忆和情怀,利用课件呈现出思念家乡的意境美,传递绵延不绝的乡思。随后,教师对文章“眼前—回忆—眼前”的文章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进行情感渗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中寄情于物、细腻描写等写作手法,深入挖掘文字美和意境美等,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丰富学生的人文情怀。

3.4 开展综合实践,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语文是贴近生活的课程,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亲身实践和劳动的方式,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帮助学生增长见闻、拓宽视野,感受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更好地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效果,拓展语文的学习空间[8]。

例如,学习《我的母亲》一文后,组织学生进行以“倾听爱的声音”为主题感受亲情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布置综合实践任务,要求学生查阅关于父母亲情的小说、散文和诗歌等文学作品,并对相关作品进行整理,通过讲故事、课件汇报及诗歌朗诵等形式向师生展示实践成果。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成立合作小组,小组组员密切配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合理分配组员的任务,通过查找、筛选资料,商讨确定汇报方式并制作实践成果。在智慧课堂环境下,学生可以将实践成果通过多媒体课件、视频和诗歌朗诵的方式向全班同学汇报,教师利用智慧课堂录制学生课堂汇报的精彩过程。在整个综合实践完成过程中,师生可以利用智慧课堂进行沟通和互动,学生通过智慧课堂进行讨论并向教师提问,教师通过智慧课堂帮助学生解答疑问,进一步拓展了师生的互动空间。在本次实践活动中,通过小组配合,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合作能力;通过实践成果汇报,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来感恩亲情,激发学生热爱家人与家庭的情感意识。设计感受、演绎、倾听及思考亲情的多个实践活动环节,布置采访与讲述亲人的故事及与亲人对话等活动,利用先进的智慧课堂,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效,拓展语文学习空间,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5 差异化课后辅导,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依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利用智慧课堂能够有效延展语文教学,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情实施差异化的课后辅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9]。在传统的课后辅导中,教师批改学生作业等活动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即当教师发现学生学习存在不足时,相关课程的教学活动已经结束。

利用智慧课堂的学生学习数据分析功能,根据学生语文水平的不同,差异化地推送复习资料和知识巩固习题,帮助学生完善课上学习的薄弱环节。学生课后可对学习不足之处,通过反复观看教学微课视频与课件,进一步巩固教学内容。此外,教师还能利用智慧课堂广泛收集学生意见,以此作为教学设计调整的依据,促使教学内容与策略更加贴近学生学习需求的实际情况。教师还能利用智慧课堂根据学生的学情,推送差异化的作业,如阅读经典短篇小说,在阅读结束后布置学生复述文章内容、描述文中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等发散性任务,并根据学生的不同语文素养,开展差异化的分类辅导,有效延伸语文课堂教学,助力不同学情的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此外,师生之间还能够利用智慧课堂进行互相评价,教师能够实时获得学生评价,学生也能够看到教师对自身的点评。在进行评价时,教师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评价,不仅对学习好的学生,更应该表扬进步大的学生,激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通过师生之间的相互评价,更利于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提升语文课程的教学质量起到积极意义。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设职业院校语文课程智慧课堂,充分发挥智慧课堂的数据化、可视化和互动性的特点,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预习、创设教学情境、情感渗透、开展综合实践和差异化课后辅导等教学措施,有效激发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充分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积极推动职业院校语文教学改革,为提高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职业院校智慧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有智慧的羊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