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以合唱艺术体验坊教学为例

2024-05-10 15:49
船舶职业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美育思政院校

刘 扬

渤海船舶职业学院,辽宁 兴城 125105

美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门人文素养类公共基础课程,其基本任务是以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为宗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明德引领风尚,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新时代的高职院校学生大部分都具备一定的文艺特长和爱好,渴望艺术学习,热衷舞台表演,向往“琴棋书画”的诗意生活,这些都有利于合唱艺术体验式教学在高职院校的开展。合唱艺术体验坊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实践能力,还可以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弘扬集体主义精神以及提升人生境界,在高职美育课程思政教学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1]。

笔者结合参加2020 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的教学实践,以美育实践课堂——合唱艺术体验坊教学为例,积极探索合唱艺术在高职美育课程思政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力求更好助力高职院校其他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发展。

1 美育对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第一,美育可以净化学生心灵。美育旨在培养学生懂美、爱美、欣赏美、追求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不断净化心灵,塑造健康人格,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力发展美育是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一个落脚点和发力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兼顾思政教育的深度和温度,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个“向善”“向美”的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把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用艺术的形式呈现,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枯燥难懂的理论变得灵动起来、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学生在内心感受到“美”,才会在行动中主动靠近和创造“美好”的事物,形成良好的德育基础。

第二,美育可以培养学生分辨美丑的能力。自古以来,美是人类永恒的追求,引领学生以美引真、以美启善、以美怡情是美育工作的根本任务[3]。高职美育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美好的人、事、物的赏析,寓理于情,情理交融,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和传递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对复杂的社会现象具有基本的分辨能力和抵制意识,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力。

第三,美育可以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德育是一种自觉性的行为规范,是人类面对美丑善恶加以判断的一个标准。美育可以引导学生对社会道德行为进行正向、积极的评判与接收,让学生在不断追求真善美的过程中使自己逐渐高尚起来、豁达起来,从而全面提升人生的境界和对理想的追求。

2 合唱艺术体验教学中的美育作用

第一,合唱艺术体验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合唱艺术的魅力在于“合”,训练时要求所有合唱团成员的声音统一起来,同进同出,比如唱“生命的歌”这句歌词,“生”字就需要一起进来,这样才能达到“虽千人却只听得一声”的和谐状态。此外,还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成员发音都要精准,一个音不准就会失去整个合唱的和声感,从而质变为一种噪声。所以,在合唱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某个和弦进行反复、多次的练习和纠正,除了唱准自己的声部,还需要相互帮助、互相倾听其他成员的声部,只有这样,合唱队成员每一个字唱出来的时候,才能达到高度的统一和标准,这些训练无疑都能够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第二,合唱艺术体验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合唱艺术是利用不同的旋律、节奏和团队的声音营造出来一种整体、和谐的艺术效果,从而展现合唱团成员饱满的精神状态,诠释出内心深处的一种情感表达,使歌者和听众同时达到身心愉悦的审美标准。合唱艺术的表演讲求“合”的同时,还需要在分声部演唱时保留自己的特色,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和而不同”。因为一个曲目,合唱团每一个成员凝心聚力,他们也将在合唱艺术体验中展示完美的自我和思想升华,成为个性鲜明、思想自由却又共同为实现人类全面发展而努力奋斗的人[4]。

第三,合唱艺术能够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在反复聆听作品、鉴赏作品与演绎作品的过程中,学生实现了情感的共鸣、深化了情感的体悟、领悟了合唱艺术中的深刻人生哲理。这门艺术不仅仅是对歌唱技巧的熟悉与掌握,更需要了解每一个经典曲目产生的社会背景和艺术价值。因此,合唱团艺术指导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提高站位和思想高度,将合唱曲目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思政元素及艺术家本人感人的人生阅历进行深度挖掘与讲解,在不断提升艺术鉴赏能力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人生境界,实现美育与德育的有效融合。

3 合唱曲目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

在高职院校开设合唱艺术体验坊,首先,需要激发和培养学生对传统艺术、经典音乐的兴趣,让学生在合唱实践中充分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思想认识。思政育人无处不在,因此必须做好理论引导,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抽象概念要多结合实例,从热点事件和案例出发,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5]。其次,在曲目选取上,合唱团艺术指导教师需要细选、精选、严选经典的合唱作品,既要符合团队成员的能力和音色,又要能够引起大家情感上的共鸣;既要拥有新颖、丰富的艺术表演形式,又要具备一定的思政高度和教育意义。此外,还需要多听、多唱,在教师指导下多欣赏不同风格、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旋律与和声,开阔学生的眼界,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合唱艺术的鉴赏家和参与者。

4 高职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遵循美育学科特点、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高职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架构美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以艺术体验坊为载体和核心,通过创新高职美育育人的形式、内容和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在线教育平台拓展云端课程资源,引入和整合丰富多彩的美育实践资源,营造有效课堂,以达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更高人生境界的目标,形成美育与德育协同联动的教育机制。

第一,明确高职美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高职院校是培养全面发展高端技能人才的教育基地。通过合唱艺术体验坊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指导学生用优秀的合唱曲目来进行自我熏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不断深化对自我和对作品所蕴含的精神的认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同时,艺术实践体验坊增设了线上课堂专家点评环节和课后线上“伴学拓展”教学环节,将团队合作意识的培养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实现了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学生心灵,起到教育作用。

第二,以艺术实践体验为载体,努力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美育既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通过生动而具体的实践对学生进行情感层面的全面熏陶,深化学生的情感体悟,唤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愉悦情感。高职美育教师应当充分运用实际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及人物形象,以具体案例分析导入的方式向学生传递道德思想,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强化课堂的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学生的课后实践能力。

第三,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发挥“键对键”的作用。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背景下,面对在各类新鲜事物中成长起来的高职学生,美育教师要保持与时俱进、充分掌握当下的审美观,了解学生的具体性格和喜好,有针对地进行教学设计,运用先进技术对高职美育课程的教育模式进行全面创新。通过微信公众号、云端聊天、平台讨论、弹幕等形式构建立体化的“美育+德育”学习网络,实现教师同时与学生“一对多”“面对面”;利用在线综合教育平台,将微课、网课以及翻转课堂等先进的教学模式融入其中,不断丰富日常教学的方式方法,教师通过平台既可关注学习动态,又能关注思想动态,为高职美育课堂营造更加有趣、沉浸式的学习情境。

第四,以艺术实践团体为依托,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为确保高职学生能够拥有完善的人格状态,美育课程也应担负起陶冶学生情操和提高人文素养的任务和使命,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文化实践,追求高品位的文化生活。学校可以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定期邀请文化名人开展座谈,让学生在艺术感受和精神滋养中坚定理想目标,增强文化自信,最终成为有责任、有担当、有情怀的时代接班人。

猜你喜欢
美育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