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算法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及引导研究

2024-05-10 01:40代艳丽肖扬
关键词:推荐算法青年大学生行为

代艳丽 肖扬

摘 要:推荐算法通过其特殊的信息分发匹配模式,帮助青年大学生拓宽知识渠道、降低对冗余信息的吸收,对大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精准投喂”。但同时,推荐算法也给青年大学生思想认知造成困扰,影响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造成部分青年大学生的行为异化。因此,应该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升大学生的算法素养;加强教育引导和规范约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加强算法治理,助力青年大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关键词:推荐算法;信息分发;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1012(2024)01-0093-07

Research on the Influence and Guidance of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on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DAI Yanli, XIAO Yang

(College of Marxism, University of South China, Hengyang 421001, China)

Abstract:Through its special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matching pattern,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helps college students broaden their knowledge channels, reduce the absorption of redundant information, and precisely satisfy their individual needs. Nevertheless, the recommendation algorithm also causes confusion to the thinking and cogni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nfluences the formation of their correct values and even alienates the behavior of some college students. Therefore, it is supposed to improve the algorithm literacy of college students by giving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classroom as the main channel, so a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correct values by enhancing educational guidance and normative constraints and help college students develop good behavioral habits by improving algorithm governance.

Key words:recommendatory algorithm; information distribution; college students; thought; behavior

随着各种新型网络技术迭代更新,我国社会进入推荐算法时代[1],推荐算法技术渗透进我们的工作与生活,无形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和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54。在推荐算法时代,我们如何享受其“红利”,克服其弊端,让青年大学生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推荐算法的信息分发内在逻辑

大数据技术促使网络数据激增,从过载的信息数据中过滤出不同用户需要的内容是推荐系统的主要任务,而推荐算法就是这个系统的核心。如今,许多网络平台引入推荐算法技术进行信息分发,其主要代表有今日头条、Facebook等。今日头条旗下的抖音也在推荐算法的助力下,取得了在三個月内日均播放量从1亿增长到10亿的惊人成绩,超越快手、美拍等“前辈”成为短视频行业的翘楚[3]。由此可见推荐算法技术强大的影响力。

(一)推荐算法概述

推荐,是为了解决信息过载的问题;算法,是为了将推荐方法系统化、有序化。目前,主要的推荐算法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协同过滤推荐算法[4]。这是当下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即找到与目标用户有相似偏好的用户,将这些用户的喜好推荐给目标用户。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利用相似用户的数据,降低目标用户因搜索关键字不准确而造成的误差,提高推送内容的精确性。同时,协同过滤算法还可以推荐新内容,挖掘出用户的潜在喜好。第二种是基于内容的推荐算法[5]。这是最早提出的一种,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用户的历史行为数据构造出用户的偏好文档,将推荐项目与其偏好文档相比较,把相似度最高的项目推荐给用户。这种算法具有很好的可解释性,其推荐标准仅仅根据用户的喜好,其他用户的行为不会影响其推荐内容。这一点与协同过滤算法是相反的。第三种是混合推荐算法。它可以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推荐算法融合起来,取其长,补其短。同单一的推荐算法相比,混合推荐算法的性能更胜一筹。

作为一种新兴技术,推荐算法成了主导信息分发和传播的重要力量。推荐算法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将用户对视频、文章、新闻等各种网络信息浏览、点赞、关注、评价等网络行为进行记录,再筛选整合,进行数据分析与分类,精准识别出不同用户的兴趣与喜好,从而定向给用户推送他们感兴趣的信息,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在推荐算法发展的过程中,其推荐内容个性化、推荐机制由算法主导、推荐目的由流量掌握的个性特征逐渐显现。

(二)推荐算法信息分发工作原理

虽然不同类型的推荐算法拥有不同特点和擅长适用的领域,但它们的目标和基本原理是一致的,都是由收集记录模块、分析模块、分发模块三个部分组成[6],其内在原理如图1所示:对网络中的用户数据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从而勾勒出精准的“用户画像”。其中用户的信息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其基本信息、浏览偏好、行为习惯、相关好友信息等。同时,对网络中的物品数据也要整理,例如各类文章、网络视频以及网络商品等,根据其内容重点、关键词、标签等分类,最后将“用户画像”同整理后的物品数据进行匹配,使用户接收到量身定制的信息。这样每一轮下来都会产生新的用户数据和物品信息,新数据会反馈给收集记录模块,以提升分析模块对用户偏好和物品分类的精准度,进而用户和物品的匹配度也会越来越高,用户收到的信息越来越符合自身的需求。

二、喜忧参半:推荐算法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

每一种新兴技术都是利弊同在的产物[7]2,推荐算法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同样优劣共存。

(一)推荐算法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独特优势

科技是时代进步的标志,算法技术是满足受众需求的产物[8]17。如何让教育者生产出的各类教育资源更精准地出现在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中,让大学生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中获取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在信息过载时代面临的重要问题。因而,能够对过载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的推荐算法成了教育者和青年大学生相互联系的桥梁。

1.推荐算法拓宽青年大学生的知识渠道

推荐算法作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打破了只能在特定环境中让特定的人来传授知识的局面。青年大学生可以通过课堂集体学习,也可以利用推荐算法自我学习。首先,推荐算法技术可以根据青年大学生的搜索、浏览等行为分析出他们需要的知识信息,从而将相关知识持续推送给大学生。如此,大学生学习时就不用局限于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同时在搜索和学习的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观点会在无意间产生,让青年大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9]。其次,推荐算法还可以拉近有相似偏好的青年大学生,方便他们在网络平台上阐述见解、分享资料。如“微博超话”“豆瓣小组”,一个“超话”或小组代表一种偏好,推荐算法会将不同的“超话”或小组推荐给相应的人,让他们自愿加入其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由此,青年大学生可以通过更宽阔的渠道和更新颖的方式积累知识。

2.推荐算法减少青年大学生对冗余信息的吸收

在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中,推荐算法就像是保护罩,可以帮助青年大学生阻挡来自不同方面的恶意。推荐算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能识别并过滤西方势力的恶意信息、网络中错误的言论等与主流价值观相悖的内容,并通过采取警告、封杀等手段清理网络垃圾,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为了紧跟时代的发展,大部分学校、教育部门都开设了自己的公众号、抖音等网络账号,这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渠道。推荐算法通过加大对相关账号信息的传播和推送力度,提高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力和感召力,从而缩小垃圾信息在网络中的存在空间,减少青年大学生对垃圾内容的吸收。

3.推荐算法“精准投喂”青年大学生的不同需求

推荐算法能够针对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和特点,精准定向地推送他们需要的内容。一方面,对于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大学生,推荐算法根据其偏好文档推送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内容。如,喜欢旅游的大学生经常會收到相关旅游攻略、旅游装备推荐等信息;爱好舞蹈艺术的大学生会收到各种类型的艺术视频。推荐算法集全网之力、囊括全网信息,为不同青年大学生筛选出他们需要的内容,助力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另一方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群体,推荐算法可以推送体现其专业特点的信息内容。如,关注了CSDN的计算机专业学生会收到相关平台推荐的各种算法信息。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大学生能学到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扩宽自己的专业视野。推荐算法通过“精准投喂”,将网络中杂乱的教育资源分门别类,匹配给适合它、需要它的青年大学生,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二)推荐算法影响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潜在风险

事物发展具有其两面性,推荐算法虽然能够助力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培养,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个性化的内容会窄化青年大学生的视野,低俗不堪的信息会侵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泛娱乐化的价值导向也会逐渐影响和淡化社会的主流价值文化。只有理解推荐算法带来的负面影响,才能更好地引导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正向发展。

1.算法强化“信息茧房”,可能造成青年大学生的认知风险

推荐算法的主要特征是给予用户更多自我化和个性化的空间。在此基础上,青年大学生非常容易形成“信息茧房”:大学生关注的领域和信息内容会习惯性地受到自己兴趣的引导,从而导致他们的生活犹如蚕茧一般,桎梏成单一的小世界[10]。在这个小世界中,充斥着青年大学生喜爱却难辨好坏的信息。从日常生活到社会交往,从科学知识到伦理道德,推荐算法技术通过精确的大数据分析,精准定向,给不同的青年大学生“投喂”他们所喜爱的“食物”。第一,青年大学生可能认知窄化。推荐算法根据兴趣和习惯给用户推荐信息,由此形成一个相对来说较为封闭的兴趣空间。空间里面的信息无限度地填补用户的个人需求,明显减少用户接触多样化信息的机会,久而久之用户的认知会越来越狭隘。青年大学生是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和个性的群体,他们通常会较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和领域,从而给了推荐算法为他们编织“茧房”的机会。在网络中长时间沉浸在单一环境当中,他们会错过更多元、有意义的信息。长此以往,青年大学生难以对社会环境建立起全面正确的认知,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充分发挥出效果。第二,青年大学生可能认知趋同。“信息茧房”的建立会方便青年大学生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群体或圈层。在这样的群体或圈层中,往往会有意见领袖来引领大家的意见。在意见领袖提出一个观点之后,会有追随者附和其观点,帮助意见领袖维持意见的统一。青年大学生的认知处在塑造阶段,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为了和群体意见保持一致并融入集体而选择尽量沉默或遵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即便这些观点或意见是错误的、消极的,他们也会不自知,甚至追捧。这样,他们的认知走向被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和大多数人所影响,无法辩证思考、理性判断,从而与群体或圈层中的认知趋同。

2.算法裹挟“流量逻辑”,可能冲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形成

推荐算法发展到现在,早已不是简单的技术工具了,它“已经远远超越技术工具论的范畴,深度勾连并嵌入意识形态之中,进行认知、情感和行为的无意识塑造”[11]。如今网络平台被各种花边新闻、幽默段子、搞笑视频等娱乐性内容占据,青年大学生在推荐算法的影响下,其思想行为趋于泛娱乐化。如今获取信息的方式越来越简单,人们通常会选择简短、碎片化、能让人感觉愉快的信息[12]8,大学生也往往会被轻松有趣的内容所吸引,从而耗费大量的时间。对比之下,思想政治教育这种富有哲理性、思想性和实践性的内容就显得格格不入,不受大学生的欢迎。青年大学生若总被网络中无营养、无道理、无精髓的“三无产品”所侵蚀,他们的价值观错位将是必然。一方面,推荐算法有服从流量和热度的特征,这是由它背后的资本性质所决定的[13]。资本的力量导致平台对推荐内容的质量把关不到位。为了吸引青年大学生的眼球,部分网络平台利用色情、暴力等内容来满足表面的娱乐需求,甚至通过“标题党”、粘贴复制等手段传播劣质庸俗的内容,以获取更多流量。青年大学生容易沉溺在由娱乐化信息带来的感官快乐之中,排斥思想政治教育等严肃、富有深刻内涵的内容。其次,虚拟的网络让许多人有了炫耀金钱名利、炒作绯闻以及制造低俗行为的机会。宣扬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内容,给当代青年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价值观形成造成极大的危害,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如,有人故意将历史人物和事件拿来恶搞、戏谑,打着科普的名号做着将历史颠倒黑白的勾当,大肆宣扬与社会主流价值相悖的理念,趁机渗透西方意识形态,严重影响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发展。推荐算法的“无脑”加持,容易导致青年大学生沉迷于个性化、娱乐化的推荐信息中,使思想政治教育陷入困境,难以发挥其原有功能。

3.算法带来的内容复杂性可能助长青年大学生行为的异化

推荐算法作为一项智能技术,涵盖了全网的信息和数据,给用户的个性化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但是,只要是用户需要的内容,推荐算法都会以不同的形式推送到相关用户面前,导致青年大学生可能会在负面信息的引导下产生不恰当的行为。首先,青年大学生可能行为懒惰。推荐算法根据青年大学生的需求提供信息,微信、QQ、微博、抖音等都是推荐算法“服务”他们的渠道。青年大学生完成作业、查找资料,百度、搜狗等根据需求推送全面的相关知识;大学生购物旅行,小红书、淘宝等软件会推送相关信息,供他们选择。久而久之,青年大学生会过于依赖推荐算法带来的便利,导致他们在学习工作中不愿花时间考察研究。同时,推荐算法所推送的信息有好有坏,大学生群体的意志还不够坚定,他们在筛选信息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网络内容所吸引,且越关注其他无用信息,推荐算法就推送得越频繁。其次,青年大学生可能行为失范。推荐算法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只根据人为设定的程序办事,推送的信息内涵是否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并不在推荐算法的考虑范围内。因此,在开放自由的网络世界中,意志薄弱、好奇心强的青年大学生可能会浏览色情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如果没有教育者的正确引导,面对推荐算法的频繁推送,青年大学生很容易陷入其中。同时,推荐算法会促使青年大学生长时间处在网络空间中,从而容易网络成瘾。网络成瘾会影响青年大学生现实的行为和生活,导致他们沉迷于网络世界,漠视现实社会的信息,严重影响青年大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趋利避害:推荐算法时代对青年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引导策略

推荐算法技术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增加了诸多助力,也产生了不少阻碍。要做到趋利避害、因勢利导,弱化推荐算法技术的弊端,发挥它的优势与长处,就要有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引导。

(一)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提升青年大学生的算法素养

推荐算法技术强化了“信息茧房”效应,青年大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易选择性关注与自身统一的信息,从而忽略部分客观事实,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因此,应该积极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帮助大学生纠正其认知上的错误与偏差。

1.以“思政课堂”为主导,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算法

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是当代青年大学生塑造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因此应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作用,帮助大学生认识推荐算法和“信息茧房”。首先,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推荐算法。教育者可以定期开展“算法教育”课堂,向青年大学生传授算法的基本知识以及算法推荐技术的运行原理,引导他们认识到推荐算法是基于他们的大量行为和个人数据而实现的,他们在网络上的每一次“授权”都潜藏着隐私暴露、数据泄露等风险。同时,还应告诉青年大学生如何有效防范这些风险,从而提高对抗风险的能力。教育者可以通过操作演示,在课堂上讲授有效保护个人数据和隐私的方法。如,浏览App时要关闭“我喜欢”“向我推荐”等功能;不轻易在网络中留下自己的真实信息;对推送的信息保持中立,不点赞、不收藏、不评论;等等,降低大学生所接收的信息被推荐算法有意控制和计算的风险。其次,引导青年大学生认识“信息茧房”。教育者可以通过课堂调查和课外了解等方式,引起大学生对“信息茧房”危机的关注;通过教育者和学生在课堂上的互动、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分享讨论,加深青年大学生对“信息茧房”优劣的理解;开展以推荐算法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或以“信息茧房”为关键词的辩论赛,进一步深化青年大学生对此的认识,促使他们主动思考应对措施并反思自身所处的信息环境。

2.发挥专业课堂作用,引导青年大学生趋利避害

“课程思政”建设让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让所有老师和课程承担好育人责任,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要在不同的专业课程中有机融入理想信念和思想品格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在专业课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要,教育者会利用智能技术辅助课程,这样既能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情况,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育者也承担了引导学生正确利用推荐算法、规避算法负面影响的责任。对于要使用的数字化平台,教育者应该管理好平台上收集到的学生信息,有意识地保护学生的个人隐私。教育者还应该管理好平台的功能开放权限,如,下载相关专业资料的权限只能是该专业该班级的学生、查看所有学生信息的功能只能对相关教育者开放。同时,教育者应引导学生搜索查看不同领域的知识内容,促使推荐算法推送更加丰富的信息,降低学生陷入“信息茧房”的风险,并在此过程中强调推荐算法的优势与劣势,帮助大学生趋利避害,有效利用推荐算法。

3.开展通识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学习算法

通识教育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部分大学生不愿重视的课程。随着推荐算法等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运用,青年大学生有必要全面认识、学习这项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巨大改变的人工智能。可以开展通识教育“线上线下”课堂,线下课堂主要针对应用推荐算法等智能技术较频繁的专业学生,开展算法原理、算法优劣、算法应用以及算法素养等不同模块的学习;线上课堂则面向全体青年大学生,以看课程视频、课程直播、课程小节训练、期末统考等形式督促每一个青年大学生完成相关课程的学习。通过开展通识教育,加强青年大学生对推荐算法的深层次认识,使其不被推荐算法所误导。

(二)促进教育引导和规范约束,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推荐算法对热度、流量和资本的“臣服”,让更多娱乐性、片面性的信息有机会占据青年大学生的大部分视野,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而内涵深刻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热度,无法在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取得“同频共振”的效果。因此,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提升青年大学生独立思考、理性分析的能力,同时鼓励平台创作高质量作品,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1.以流量话题为素材,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思考

面对推荐算法“流量至上”的原则,教育者尽管无法改变其内在机制,却能帮助青年大学生在面对流量信息时做到正确思考。因此,要将流量话题同课堂知识相结合。一方面,将流量话题引入课堂。教育者应该积极关注网络热门事件,特别是在大学生群体中流行的高热度新闻,与他们建立共同话题。比如,可以把微博榜首的某明星嫖娼事件引入课堂,采用课堂讨论、小组辩论等形式和学生探讨其中的法律道德问题以及“人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等哲学问题。老师应立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领学生了解热门话题,剖析其对社会的影响,引导大学生思考人性。另一方面,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流量话题背后隐藏的道理和知识。可以在各大教育平台开辟“娱事严说”板块,紧跟时事,把受人关注的话题以个性潮流的方式、风趣幽默的风格进行解说和剖析,引导青年大学生正确认识、理性看待。这样做的好处在于既可以“蹭”到流量话题本身的热度,让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知识以更加有趣、灵活的方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又能突破课堂局限,使相关知识传播得更广更远。

2.利用“流量为王”的资本逻辑,规范约束平台内容生产与传播

拥有高流量和高热度的网络信息更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资本不计较内容质量的高低,但作为发布内容的各大平台却可以提高审核门槛,把控创作内容的质量和内涵。各平台应多挖掘能创作高质量、正能量作品的青年博主,如用“国风变装”的方式展现我国神话历史中的英雄人物和非遗文化,吸引了千万粉丝的抖音博主。要大力宣传高品质作品,吸引资本向这类作品倾斜,从而鼓励更多人创作出有正能量的作品。如此一来,平台既可以持续产出高质量作品,缩小劣质作品的生存空间,又可以利用资本提高相关热度,让青年大学生接触到更有意义的网络信息,帮助大学生塑造正向的价值观。

(三)加强网络推荐算法治理,维护青年大学生健康发展

更好地发挥推荐算法的作用,仅靠教育者和青年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调动政府、网络平台等各方面的力量。

1.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完善相关法规

推荐算法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相关法律法规的更新速度。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完善相关政策,为推荐算法真正服务人民提供保障。第一,应该针对推荐算法的设计、开发和运行设置完整的监管制度,明确每个阶段的责任人。只有将责任落实到人头上,相关人员才会真正重视并负责,做到推荐算法从设计到运行层层监督、全程管理。第二,给予网络用户算法监督权,设置监督举报平台,鼓励大家举报违反法律法规的现象。如平台若存在恶意要求隐私授权、刻意传播色情暴力内容、制造散播谣言等行为,网络用户可以匿名在监督平台进行举报。如果举报情况真实准确,举报人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励。第三,政府需要约谈某些为追逐流量名利而任凭不良信息传播的平台负责人,加大对其的曝光程度和处罚力度,并不定时对各个平台内容进行抽查和监督。

2.完善网络平台管理机制

网络平台是发挥推荐算法功能的直接载体,许多网络平台为了追名逐利利用推荐算法进行恶性竞争。因此,需要加强网络平台的制度规范,促使其正确利用推荐算法。从平台内部出发,提高从业人员特别是进行内容审查和把关的岗位人员的职业素养,确保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更大程度保证内容的正向和健康。建立考核机制并进行不定时的考核与抽查,保证平台内部人员拥有良好的职业水平。同时,网络平台应该加强对用户信息的管理,对推荐算法收集到的信息实行高级别机密保护,定期清空相关数据,尽量少要求用户进行隐私授权,以降低隐私泄露风险。网络平台还应该针对青年大学生设置上网时间,如浏览了两个小时则强制要求学生关闭此网络平台,半小时后才能继续浏览。这样可以降低青年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风险。

3.完善校园平台监管机制

校园是青年大学生生活和学习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想要了解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校园平台建立完善的监管机制。校园平台可以通过设置“关键词”、实行“追踪”来对青年大学生进行监督。对在网络上发布不当言论、散播谣言的大学生,校园平台应立即拦截并向该学生发出警告,同时还应该对这类学生的后续行为进行更加频繁的监督。另外,校园平台可以安排学生以“坐班”的形式亲自在平台上开展监管工作。合理安排不同学生轮流进行“坐班监管”,让青年大学生加入监管行列,既方便教育者对他们管理,又能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不良行为的负面影響,实现积极向上的发展。

四、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强,则国家强”[14]。新时代青年大学生是党和国家永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推荐算法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行为以及生活等方面产生影响是大势所趋、不可避免的。正确对待推荐算法对青年大学生的影响,发挥好推荐算法的技术优势,引导青年大学生在推荐算法盛行的时代、在各种信息不断刺激和引诱的环境中形成正确思想和良好行为,是当今教育者需要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陈昌凤,吕婷.“去蔽”的警示:算法推荐时代的媒介偏向与信息素养[J].中国编辑,2022(5):35-39.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3]韩梅.音乐短视频社交软件的走红原因与发展趋势探析:以抖音App为例[J].传播力研究,2018,2(19):133.

[4]李晓瑜.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综述[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8,34(9):7-10.

[5]秦冲,赵铁柱,柳毅.个性化推荐算法的研究及发展综述[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21,28(3):51-60.

[6]武豹.算法推荐时代主流意识形态传播面临的挑战及其应对[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4):98-104.

[7]尼尔·波斯曼.技术垄断:文化向技术投降[M].何道宽,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李晓萍.算法推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22.

[9]向勇.算法推荐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创新研究[J].社会科学,2021(12):70-80.

[10]彭春霖.个性化推荐算法下的“信息茧房”效应探析:以“今日头条”为例[J].中国传媒科技,2022(6):61-63.

[11]栗蕊蕊.推荐算法影响大学生价值观的内在逻辑与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21(12):91-95.

[12]尼古拉斯·卡尔.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M].刘纯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13]李静辉.推荐算法场域思想政治教育的危机与变革[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31(4):58-63.

[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J].党建,2022(11):4-28.

收稿日期: 2023-10-12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整體性研究”(2022YBM14)

作者简介:代艳丽,女,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

肖扬,女,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推荐算法青年大学生行为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基于相似传播和情景聚类的网络协同过滤推荐算法研究
社交网络推荐系统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混合推荐算法在电影推荐中的研究与评述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一种改进的基于位置的推荐算法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