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程思政 品牌引领发展

2024-05-10 02:29邵凤鸣
中国德育 2024年7期
关键词: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

摘 要 品牌高中建设从本质上可以看作一场包括发展理念、育人方式、课程体系等在内的整体性变革,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天津市第二十中学聚焦课程思政,以品牌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从教育理念、课程育人、教学模式、教师发展等方面探索学校育人方式的整体变革,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关键词 课程思政;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简介 邵凤鸣,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

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普通高中教育面临着如何应对新高考、新课程与新教材改革带来的新挑战,如何立足于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推进高中育人方式变革,以及如何打破“唯分数、唯升学”的顽瘴痼疾,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等问题,这些无疑给普通高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近年来,天津市第二十中学聚焦课程思政,以品牌建设引领学校高质量发展,从教育理念、课程育人、教学模式、教师发展等方面探索学校育人方式的整体变革,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一、注重顶层设计,實现教育理念的

优化升级

(一)注重品牌建设

品牌高中建设从本质上可以看作一场包括发展理念、育人方式、课程体系等在内的整体性变革,必将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学校组建了一支由校党委领导、校长直接负责的品牌建设团队,确立了科研引领、项目式推进的基本思路。学校调动各部门骨干成员有规划、有组织地进行项目研究,以两项天津市教委重大社科项目为引领,采取自上而下的任务驱动与自下而上的问题驱动相结合的策略,建立了品牌建设例会制度,动态化跟进项目的进度管理、质量评估,以实现项目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学校定期开展行政干部“立德讲堂”、骨干教师研学分享等活动,围绕品牌创建进行理论学习和研讨,以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理论水平。

(二)凝聚教育共识

在办学过程中,学校注重总结办学经验、凝聚教育共识,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深刻认识普通高中的育人价值和根本任务。学校在长期的育人工作中总结出如下教育共识: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教育者的良心;让独一无二的生命更加与众不同,是教育的精彩之处;启迪学生智慧,需要教育者的智慧;以问题为纽带的教育过程,比知识和答案更重要;科学教育不是记忆和做题,而是方法、态度和精神;道德教育不是空洞说教,而是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和政治性的规范自觉。

二、追求“学科味道”,实现课程育人的

体系重构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立足学科核心素养培育,不断追求有“学科味道”的课程思政,努力实现思政育人目标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双向奔赴”,从而实现课程育人的体系重构。

(一)人文领域课程

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主要以学校研发的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系列课程为载体。该课程以《汉字溯源》《宅兹中国》《走近古人》《漫步<红楼>》《优孟古今》为主题,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人文底蕴、树立文化自信、培育家国情怀。同时,学校将语文学科与思政、历史学科相融合,开发出“寻迹红色历史脉络、涵养家国文化情怀”的跨学科阅读课程。该课程以部编语文、思政、历史教材对红色历史文化的教学要求为指导,将中国共产党苦难辉煌的革命历史与有温度、有情怀的红色文学作品相结合,以“阅读—思考—对话—共情”的方式开展教学,引导学生深度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审美和德行等多种素养的互动与生成。

(二)数理领域课程

数理领域课程旨在引导学生在课程学习中加强对理工科基础知识、科学创新意识与国家发展需要的感知和理解。学校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军事医学研究院四所、国家海洋博物馆等多所高校和院所合作,重点开展“科创实践大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在实验室、研学基地中开展项目式学习。作为首批“央馆人工智能课程”规模化应用试点校以及天津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基地校,学校带头将人工智能教育纳入校本课程体系,积极开展以信息技术、通用技术为核心内容的创客类选修课程,如“人工智能启蒙”“机械臂”“模块化编程”“3D打印技术”等。

(三)综合领域课程

综合领域课程涵盖范围较广、内容较多,重在培养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习惯。比如,学校的“国旗班队列训练与国防教育”课程,从步伐、队列的训练入手,致力培养当代中学生的爱国精神、纪律意识与意志品质;“寻迹津城、回望‘四史”“五大道里的文学故事”等研学课程结合天津的地方特色,立足时空史事,引导学生探微文化遗迹,在潜移默化中引发共情思考,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

三、走向整体相融,实现课堂教学的

模式再造

学校倡导“对话”和“体验”的课堂教学模式,突出自主、互动、开放、思辨等原则,综合运用体验式学习、情境性学习、项目式学习等形式,真正把学习与探究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实现课程思政从“点状相加”到“整体相融”的转变。

(一)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探索跨学科主题学习

学校“钱学森实验班”大力开展跨学科项目式主题学习,融合物理、文史、艺术三大学科,形成航空航天基础原理与实验探究、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等项目式学习主题。这些项目式主题学习通过创设历史情境、问题情境和价值判断情境,激发学生的思想碰撞和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和思辨能力,进而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在“钱学森实验班”的示范下,学校其他班级都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基于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在实践与体验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获得感

学校通过多样、立体、生动的育人形式,不断提升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辩论”“时政1+1”等校本课堂中,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平等对话,鼓励学生进行辩论和主题探究,以此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在学校公众号的运营中,学生自主完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系列内容的策划与发布,让信仰在青年人的世界里响亮发声。学校积极开展以“四史”教育为主题的场馆研学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北京香山革命纪念馆、改革开放40年纪念展等,让学生在参观体验中读懂历史。此外,学校积极开展红色演讲、经典诵读、纪念日主题活动、法治讲堂、劳动实践等多元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增强爱国守法意识,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文明行为习惯。

四、注重德能兼修,实现教师队伍的

能力提升

(一)树立“课程承载思政、思政寓于课程”的新型课程观

学校注重构建科学、规范的组织体系,制定翔实的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完善教师评价与激励制度。学校积极搭建市、区、校三级联动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为全体教师提供系统、完备的研修机会。学校各级领导主动下沉到各年级组开展思政理论与时政热点专题学习。此外,学校还定期邀请天津市教科院、南开大学等专家学者为教师开展专业的培训与讲座,分析政策、明确方向、开阔视野,使教师深刻领会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意义,明确课程思政的现实路径,从而提升自身的课程思政意识与实施能力。

(二)构建 “三结合、两展示”的课程思政学研体系

学校以课程育人的理念引领各学科组开展教研活动,要求学科教师在进行备课和教研的过程中,做到学科素养与思政理论相结合、校本教研与思政专题教研相结合、阅读启智与实践探究相结合。此外,学校还要求教师在阅读专业书籍的基础上,不断运用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专著武装头脑,从根本上汲取提升教学能力的精神之“钙”。学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开展青年教师课程思政展示课、骨干教师课程思政研讨课,引导教师将教研成果用于课堂实践,并不断总结反思,打造具有推廣借鉴意义的课程思政精品课例。

在聚焦课程思政、夯实品牌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逐步培育出一支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素养过硬的研究型教师团队。多名教师在天津市青年教师学术论坛、天津市大中小学“故事思政”微课大赛、天津市中小学班主任技能大赛、天津市基础教育“教育创新”论文评选中获奖。同时,学生也呈现出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特征。例如,学校多名学生在国家及市级科创类、人文类大赛中获奖,多位学生入学“英才计划”“强基计划”。2023年,学校成功开设了第一届“钱学森实验班”,为学校探索育人方式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

登高博见,行以至远。天津市第二十中学将始终秉承教育初心,在学校办学中坚持擦亮育人底色、打磨办学特色,在品牌建设中积极守正创新、奋楫笃行,以提升办学质量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目标,以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旨归,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责任编辑︱赵 庭

*本文系2021年度天津市教委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品牌高中创建的策略与路径研究”(2021JWZD51)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品牌建设高质量发展课程思政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新常态下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问题浅析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