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流转对耕地质量保护绩效的影响分析

2024-05-11 00:00张珂璇
大众标准化 2024年7期
关键词:各县区菏泽市耕地

张珂璇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 南京 210000)

耕地质量是全球可持续发展与生存的根基。近年来,随着二三产业的快速崛起,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农业比较效益降低,农村人口外流,耕地闲置、撂荒现象普遍,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因此科学测量与分析土地流转对耕地质量保护绩效的影响是保护耕地、提升土地流转政策质量的有效途径。菏泽市是山东省产粮主力区域。近年来,菏泽市以提高农业效率和耕地收益为目标,以品牌化、产业化、标准化为工作导向,各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但过去耕地流转的盲目性和无序性阻碍了耕地流转市场的健康合理发展,因此基于菏泽市耕地质量现状和空间分布特征,对菏泽市流转耕地质量保护绩效进行评估研究迫在眉睫。文章基于菏泽市土地流转数据,土壤质量数据以及遥感影像数据分析耕地质量保护绩效,从流转规模角度定量化分析土地流转对耕地质量保护效果,以期为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合理建议。

1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来源

1.1 研究区概况

菏泽位于山东省西南地区,由七县四区组成。耕地总面积为55 127.92 hm2,其中曹县、郓城县、单县耕地面积占菏泽市耕地总面积比例最高,定陶区占菏泽市耕地总面积比例最低。菏泽市土壤主要由潮土、棕壤、白潮盐渍土、盐化潮土和淤泥潮土五属107种组成。潮土的亚类分布在整个城市,适宜种植农作物,有利于支撑菏泽市发展农业。

1.2 数据来源

文章以菏泽市土地流转数据为研究对象。①土地流转数据。菏泽市土地流转数据来自《菏泽市统计年鉴》,选取了2017年—2021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具有较高可信度。②耕地质量数据。耕地质量数据来自中国土壤数据库提供的分市数据集,其中选取了2017年—2021年菏泽市各县区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以及pH值进行研究。③遥感影像数据。2017年—2021年净初级生产力(NPP)数据来源于Google Earth Engine数据平台提供的空间分辨率为500 m的基于MODIS数据的初级生产力(NPP)数据集。

2 耕地质量指数测算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耕地质量的科学依据,参考指标的选取是对研究结果科学性与合理性的保证。研究在指标体系构建时根据主导性原则与科学性原则为前提。耕地质量无法直接测量获得,一般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间接评估。土壤质量指数法(soil quality index,SQI)是土壤质量评估中较为常用的方法,其评价结果能直观、准确和全面地反映土壤质量状况。依据上述指标选取原则,参照已有耕地质量保护相关文献,共选取8个指标构建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菏泽市数据处理为例,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评价指标及数据

2.2 评价指标体系标准化

耕地质量评价指标采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函数进行标准化,以消除不同指标间单位的差异。根据前人的研究,所选指标适用于“S 型”进行标准化,由式(1)计算。

将指标代入到公式中计算,其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指标标准化

2.3 评价指标权重测算

研究采取AHP层次分析法,首先,将耕地自然质量问题从不同维度分解成多层次结构。其次,划分各因素对耕地自然质量的影响层级,利用层次分析法评分量表对两个因素进行比较,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形成评价矩阵。

将矩阵A按列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指标权重bi,计算一致性指标C.I.,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根据C.I.计算随机一致性比值C.R.,可通过查表获取R.I.。当C.R.<0.1时,该矩阵符合一致性要求,其权重依次为SOM>TN>AP>AN=AK>pH>TP>TK。

经上述步骤并通过一致性检验后,研究的耕地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权重为有机质(0.16),全氮(0.12),全钾(0.11),全磷(0.11),碱解氮(0.15),有效磷(0.10),速效钾(0.08),pH值(0.12)。

2.4 评价指标指数测算

根据各指标的归一化评分和权重,由式(2)计算SQI,式中:SQI为土壤质量综合评价指数;F(Xi)为各质量指标的隶属度值;iW为各质量指标的权重。

SQI值越大,等级越高,对应的土壤质量越好。根据上述计量过程,可得菏泽市各县区的土壤自然质量指数与定级,SQI计量结果对应的评定分级结果见表3。

表3 菏泽市耕地质量分级

3 土地流转与耕地自然质量指数、耕地生产力数据对比分析

3.1 土地流转数据与耕地自然质量指数对比分析

研究期内菏泽市各县区土地流转数据如表4所示。将上述耕地质量分级与土地流转面积复合可知,菏泽市各县区在研究期内土地流转面积逐年上升,其中2019年往后流转面积大幅上升,而此时耕地质量也从中等跃升为高等,说明从总体上看,土地流转会提高耕地质量。可能的原因为公司或承包户统一进行土地管理,有利于计算化肥使用量、种植量、农产品产量等,更科学地利用土地,并且减少土地撂荒等现象,有助于提升耕地质量。

表4 菏泽市土地流转面积

3.2 土地流转数据与耕地生产力数据对比分析

净初级生产力(NPP)表示植被生长和生殖所需的固定碳,可反映耕地的作物生长状况及耕地碳循环的持续作用,直观地看出耕地的利用质量。研究期内的NPP数据如表5所示,其中高新区与开发区缺失数据。

表5 菏泽市各县区NPP数据

如表5所示,在研究期内NPP总体呈上升趋势,大部分区域在2019年—2020年显著提高,可能因为企业或者种植大户在最开始承包土地时为了得到更高的经济利益,对土地肥力进行剥削,使得耕地生产力在短期内提高,但对土壤自然质量的破坏使得耕地生产力无法持续提高,后来因为政府严加管控,企业进行整改,合理进行施肥种植等农业生产活动,注重耕地质量的保护,追求长期稳定的高效益,因而耕地生产力大幅提高,且超过了前两年的数值,达到近5年的巅峰。

政府应向企业、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普及如何合理施肥,以及在保护土壤肥力的情况下,正确进行农业生产,以期在获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保护耕地质量,追求长期的效益发展。村委会和政府也应制定相应的监督政策,定期考察与监督农户对耕地质量的保护,注重耕地质量的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该研究关注土地流转的影响,探寻土地流转与耕地质量的关系,从自然质量和利用质量两方面与土地流转数据进行对比,评价土地流转政策的耕地质量保护绩效及其时空差异。主要结论如下。

(1)土地流转政策总体有利于提升耕地质量保护绩效。基于研究区数据计量分析结果,耕地质量指数与土地流转率线性相关,SQI指数随着土地流转户数的提高而提高。从宏观上看,土地流转政策有利于提高耕地质量,但也存在部分未合理执行政策的情况,使得SQI指数呈下降趋势。

(2)土地流转政策的耕地自然质量保护绩效存在时空差异。2017年,菏泽市北部地区耕地质量较低,而南部地区相对较好,至2021年时,北部地区比南部地区耕地质量更高,在此期间北部地区土地流转增长率也高于南部地区。值得注意的是,牡丹区作为市中心,耕地质量一直处于相对较低水平,说明城镇化率较高的地区应更注重保护耕地自然质量。

(3)土地流转政策的耕地利用质量保护绩效存在时空差异。5年里,菏泽市各县区耕地利用质量一直随着土地流转率的增加而稳步增长,而南部地区耕地利用质量普遍高于北部地区,在此期间,各县市的增长率与增长趋势大致相同,说明了土地流转政策的效用及耕地利用质量的改变会滞后于自然质量的改变。

猜你喜欢
各县区菏泽市耕地
复工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小村的呼噜
保护耕地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菏泽市木瓜产业现状与发展建议
菏泽市苗木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捉迷藏
菏泽市2017年气候特征及其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