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支架:提升学生思维力的“活力因子”

2024-05-13 06:24李慧玲
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习支架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李慧玲

【摘   要】“疑”,是学习起点,也是思考起点。“疑”的外在表现就是学生能提出问题。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编排“提问策略”单元,旨在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提问能力。教学时可从厘清课堂学生提问现状入手,通过运用“问题清单、范例拓展、小组合作”三大支架,设计针对核心难点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提问支架;思维能力;学习支架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学生能主动记录、整理、交流自己发现的问题和思考,学习分析、质疑、提问等方法。提问能力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力和学习力。为培养和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统编教材在四年级上册单独编排了“提问策略”单元,引导学生“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该单元的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有必要剖析学生的提问现状,构建能够释放学生思维力的提问支架,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

一、分析课堂上学生提问的现状

通过对本单元《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的提问情况的调查,笔者发现学生的提问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提问无序,思路混乱。学生在问题清单上罗列的问题是杂乱的、跳跃的,有的纯属为了提问而提问。

二是提问无法,思维窄化。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多,针对课文写法和联系生活提出的问题少。在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中,针对局部提出的问题多,针对全文提出的问题少。可见,让问题更多元化,从写法和联系生活角度提问,是目前学习提问策略的重难点之一。

三是提问无质,核心脱离。本单元对提问策略的应用要求之一是能从提出的问题中筛选出对理解文章最有帮助的问题。这要求学生不仅要分析全文,还要综合全文,辨别问题是否有价值。对学生来说,这有很大的难度。

二、以支架助力提问策略的习得

面对上述提问现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拓展他们提问的思路,帮助他们搭建提问的支架,提高思维的广阔性。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作出改变。

(一)问题清单支架:提高思维的鲜活力

问题清单是学生学习提问策略的支架之一。用好这一支架,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力,激发他们的提问意识,助力他们掌握提问策略。

1.梳理文本,寻找问题清单的“中心眼”

教师可从课题出发,逐步引导学生开展局部精读与思考,读完后再针对全文进行思考。同时,在阅读过程中,为了让思维更加高效,不被提问打断,需要对文本进行切割。这样的切割并不打乱文本的顺序,只是让文本与问题能够对应。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可针对最初的问题清单进行调整(如表1)。

经过如此阅读梳理,学生对文章的把握更加准确了。这样的做法,既让学生回归阅读的真实状态,又让提问更加有序、高效。

2.拆解文本,探寻问题清单的“序列绳”

针对全文提问时,学生的思维仍存在局限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丰富针对全文提问的方法,可设计相应的问题清单,分别指向课文前后内容的差异、题目与内容的冲突、课文结尾的深意这三个方面,让学生基于问题清单,学习提问方法,训练思维能力。仍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为例,问题清单如表2所示。

从上述表格可知,学生会结合表格中的提示,对课文内容进行提问,且问题质量有所提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宽度。

3.聚焦重点,重构问题清单的“进阶梯”

有了問题清单,学生便能对文章的内容有大致的把握,但是对于全文,提问时依旧抓不住重点。学生需要依托更加直观的思维清单,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度思考。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意识到针对全文提问的方法,可结合课堂作业本对文章的框架进行梳理(如图1)。

结合图1,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教师可引导学生横向看,即归纳每个段落,针对部分进行提问;引导学生纵向看,即概括五粒豆的不同做法与不同结局,针对全文进行提问。

(二)范例拓展支架:提高思维的延展力

学生针对内容所提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们已有的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对于共性问题,教师可以搭建范例拓展支架,发展学生的思维力。

1.提供提问支点,寻找思维生长的落脚点

以本单元《夜间飞行的秘密》一课为例,可从题目入手,针对文章前后内容的写法提问,如“前面说蝙蝠没有跟任何物体撞过,为什么还写它能灵巧避开电线,不是重复了吗?”还可以针对细节内容提问,以有效的支点为切入口。怎么找支点?比喻、引用、拟人等都为提问创造了支点。利用“精妙之处+怎么写、为什么写、这么写的好处”的模式,学生学会针对写法提问,如“把蝙蝠比喻成没头苍蝇(精妙之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按照这样的思路思考,联系生活提问,问题自然而然产生了。

2.展示同伴问题,寻找思维生长的着力点

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是为了教学目标的达成而设置的。阅读《夜间飞行的秘密》课后的片段《它们是茎,还是根?》时,学生可以迁移运用习得的不同提问策略。课堂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类、筛选课前提的问题。教师将针对写法和启示的问题摘抄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发现可以从这两个角度提问,做到有法可学。以下是课堂上学生通过引导总结出来的提问角度以及学生的问题(如表3)。

通过这样的示范、模仿,学生能从容掌握技能,学会从写法和启示等角度提出问题。当然,还有更多提问的角度值得开发与探究。

3.课外迁移提问,寻找思维生长的延伸点

为了让提问能力真正运用到阅读中,教师可让学生在班级阅读角中选择喜欢的书目,利用午间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将其写到“疑问贴”(如图2)上,争当“提问小能手”。下课后,学生会经常光顾班级阅读角,浏览贴在那里的“疑问贴”,并积极解答,领取“解题金手指”徽章。班级阅读角展示了学生的大量问题,不仅启发了学生提问的角度,还能够强化学生在阅读中提问、思考的能力,促进学生养成有问必提、有问必答的阅读好习惯。

(三)小组合作支架:提高思维的批判力

提问能激发学生深层的阅读能力,让思维活化。可以说,高效的提问能击中文本的核心。为了让提问更有价值,让思维更加高阶化,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支架。

1.课前排摸,把握思维水平

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各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也不同。对此,教师可以课前发放表格,让学生利用四人小组展开合作,筛选出不同的问题,从“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发深入思考(☆)”这三方面,对问题进行分类,从而摸清学生对有价值问题的定位。回收表格,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学生认为有效、有价值的问题是针对全文和启示提出的,认为无效、不影响理解的问题是针对部分内容提出的。课前摸排为后续跟进提供了方向。

2.课中互动,激发思维活力

要想甄别引发深思的问题,学生需要和同伴合作,相互启发。以下是教学片段。

师:接下来,就请小组合作,选出最能帮助你们理解课文内容的问题贴到黑板上,并按照黑板上的句式,说明理由。

(小组讨论、板贴)

师:如果在选择时感觉无从下手,你可以参考课后学习伙伴的提示,看看对你们有没有启发。

(小组交流、汇报)

生:我们组觉得“为什么《呼风唤雨的世纪》中的第三自然段要与以前的生活对比呢?”这个问题是非常有价值的。我知道有一个成语叫“凿壁偷光”,以前并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灯,穷人家的孩子需要凿个洞,借助邻居家微弱的光来学习,而我们现在随时随地想开灯就开灯。这样一对比,更加说明了现在科技进步飞速。

师:这一小组利用课外知识、联系生活证明了这个问题的价值,真是一个会思考的小组。

……

师:经过激烈的讨论,这几个问题是我们一致推选出来的最有价值的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一次次的充分交流、验证、研讨中,课堂教学模式从教师主导转变成了师生合作。学生的提问也从浅层次进入更深层次,属于对文章内容思考后产生的有效提问。

3.课外辩论,拓宽思维边界

思维的进阶需要经过不断的尝试与反复的试验,最终实现从量变到质变。教学中,可以尝试利用课外时间,针对有歧义的问题,以辩论赛的形式进行解决。辩论赛需要每一位队员积极思考,为本队辩友的观点寻找充分的证据,与对方辩友展开思维碰撞,由此实现思维进阶。这种具有思辨性的活动不仅激起了学生的好胜心,也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学会辨析。

“问题清单、范例拓展、小组合作”三大支架为提问策略单元的教学提供了具体的优化路径。通过提问支架而延伸的一系列学习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促进学生深度阅读,也能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提问策略单元教学的特点,找准教学方法,为学生有效提问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马妍. 巧用问题清单,培养问题意识:统编教材提问策略单元教学思考与实践[J].语文建设,2021(4):41-44.

[3]韩春梅,刘玉芳.单元视域下提问策略在阅读教学中的落实[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20(9):37-40.

[4]时珠平.以问学单支持:“问学课堂”下的提问策略单元教学实践:以《蝙蝠和雷达》一课为例[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8):53-56.

[5]王國均.提问,走向深度理解的阅读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2020(18):14-17.

(浙江省台州市三门县心湖小学)

猜你喜欢
学习支架思维能力小学语文
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学习支架”的继承与融合
强化支架意识提升学习效能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浅谈微课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