钦州市康熙岭镇水稻机插秧栽培技术

2024-05-13 08:04黄艳霞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机插秧高产栽培水稻

摘 要 水稻是广西钦州市康熙岭镇重要的粮食作物,保障水稻安全高效生产意义重大。将机械化插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中,是实现水稻种植提质增效的重要举措。为推广相关技术,以康熙岭镇为例,着重对水稻机插秧的优势与栽培技术要点展开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广西钦州市康熙岭镇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14

康熙岭镇地处广西钦州市钦南区西南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0 ℃,最高气温37.5 ℃,

最低气温-1.8 ℃,年均日照时间1 782.9 h,年均降水量2 104.2 mm,年均降雨日数171 d,全年无霜期350 d。

独特的气候环境和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该镇非常适宜水稻种植,这赋予了康熙岭镇水稻产业有利的发展机遇。据统计,目前康熙岭镇水稻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46.5 hm2左右,水稻已成为当地主导粮食作物之一。目前,康熙岭镇水稻收割机械使用率超过99%,但机械化插秧率仅3%,可见机械化插秧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此背景下,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稻机插秧技术优势

水稻机械化插秧指利用插秧机进行水稻插秧作业。和传统人工抛秧技术相比,水稻机械化插秧具备更多突出优势,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

1.1 省工

传统人工抛秧技术模式下,平均每个人可抛秧0.2 hm2左右,而利用插秧机插秧,每天可插秧1.33~2.00 hm2地,可以看出机插秧效率明显高于人工抛秧,具备突出的省工优势[1]。

1.2 省本

实践表明,常规稻0.07 hm2秧田的秧苗可栽植大田0.67 hm2左右,但若改用机插秧模式,同样0.07 hm2秧田的秧苗可移栽大田5.33~6.67 hm2,可节约秧苗数十倍。同时,机插秧在种子、肥料及农药方面的成本支出均要少于人工抛秧。

1.3 增产

机插秧技术模式下,秧苗成活率高于人工抛秧模式,而且秧苗可更早分蘖,有效分蘖数量多,成穗率更高,产量比传统人工抛秧增加5%以上。同时,机插秧水稻生育期可提前1~2周,有助于保证水稻生育进程,和当地光温资源同步,为水稻高产增产创造有利条件。

1.4 增收

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康熙岭镇的实践研究表明,将成本去掉后,采用机插秧的秧田平均每667 m2地可增收130余元,整体经济效益增长11%。尤其是人工劳动力成本方面,利用插秧机替代人工劳动力,每667 m2地可节约30余元,而且人工劳动强度明显下降[2]。

总的来说,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应用优势明显多于传统人工抛秧技术,利用机械设备取代传统人工劳动力,可将农民从繁重的劳动当中解放出来,实行统一化品种、育秧、供秧、插秧,为推动水稻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2 水稻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水稻机插秧技术模式下,生育期缩短,为确保水稻能够及早抽穗、灌浆、成熟,做好品种选择工作非常重要。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当地气候及立地条件等因素科学选择品种,优选当地推荐审定的优质高产、综合抗性好、适宜机械化插秧的早中熟水稻品种。以康熙岭镇为例,当地可选择特优808、特优1168、昌两优馥香占、晶两优534、广8优香丝苗、粤禾优1002、吉丰优1002、野香优莉丝、丰顺优1号、又香优龙丝苗、馨优399、旱优78、中浙优H7、华浙优1号、贵优336及广泰优7170等品种[3]。

2.2 种子处理

选定品种后,要认真做好种子处理工作。1)发芽试验。机插秧种子育苗前应当进行发芽试验,若稻种发芽率不达标,则禁止使用。2)种子晾晒。将稻种均匀攤铺晾晒48 h,提升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势。3)筛选种子。结合实际情况采用等选法、盐水选种法,将种子中的瘪籽粒去除掉,留下饱满、大小均匀一致的稻种备用。4)浸种消毒。推荐使用浸种灵、施保克等药剂浸泡稻种24 h,可预防水稻恶苗病等病虫害的发生。5)催芽晾晒。将稻种催芽后放置在室内晾晒,使其达到内湿外干的状态后再播种育苗。

2.3 育秧准备

育秧前应当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要科学选择苗床,确保苗床土壤肥沃、疏松透气、排灌便利,优先选择菜园土进行育秧。要做好营养土配制及消毒工作,营养土建议选择菜园土,禁用生土。然后使用敌克松等药剂对土壤消毒,杀灭土壤中的致病菌。做好育秧厢,保证厢面平整,沟深、沟直;并准备足够的育秧盘,一般每667 m2需准备育秧盘25~30张[4]。

2.4 培育壮秧

各项准备工作结束后,即可进行播种作业。要合理控制播期,做到适期播种。播种时实行精量播种,均匀撒种后覆土1 cm。水稻播后要做好苗床管理工作,重点管理水肥,追肥时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及要求,播后1~2周及时查看苗情,并适当追肥3~4次,控制好每次的追肥量,一般每盘追施尿素2.5 g,每间隔7 d左右追肥1次。若秧苗卷叶、厢面较干,则需要及时浇水,起到以水调气、调肥、调温、护苗的作用。但要注意浇水不可太多,越浅越好,禁止大水漫灌。浇水时间以傍晚为宜。

2.5 壮秧标准

为方便插秧机进行插秧作业,应当重视对壮秧的培育。最适宜机械插秧的秧龄为6周左右,此时秧苗高度在23 cm左右,秧苗高度整齐一致,苗挺叶绿,方便机械化插秧,而且插秧后成活率高。需要注意的是,为避免在最适秧期秧苗过高或过矮,要做好秧苗高度控制工作,一般在秧苗3叶期时选择晴天用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g兑水0.5 kg均匀喷施即可,若秧苗仍有徒长现象,可间隔7 d再喷药1次,实现对秧苗高度的有效控制,方便机插秧作业。

2.6 规范插秧

水稻机插秧前,需要做好大田整备工作,方便机械化插秧作业。大田整备时需要先晒垡1~2 d,再灌水泡田,整田时利用旋耕机进行旋耕作业,控制好深度,以淺耕为主,保证地表平整性。灌水时要控制好水面高度,以3 cm为宜,灌水后待其自然沉实后1 d再插秧。大田整理时,应当施加充足的底肥,增加稻田肥力,为秧苗创造有利的生长条件。水稻机械化插秧前,要做好插秧机调试、检修等工作,确保插秧机处于正常的使用状态,避免插秧时发生故障。插秧时要做到规范操作,确保将秧苗插直、插浅,避免出现重插、漏插等现象,减轻对秧苗的损伤,保证机械插秧质量。此外,机插秧时要控制好规格数量,正常情况下栽插规格为20 cm×26 cm,每667 m2栽植1.3万丛,基本苗数量为8万苗左右。机插秧后若发现有漏插等现象,应当及时做好人工补苗工作。

2.7 大田管理

2.7.1 科学管水

机械化插秧后,做好水分管理工作非常关键,缺水或富水均会对秧苗生长造成不利影响,因此要明确水分管理的重要性,机插秧结束之后及时灌水护苗,让秧田水层始终保持在秧苗高度的1/2。此时若遭遇高温,可适当调高水层,一般以保持在秧苗高度的2/3为宜。机插秧后3 d改为薄水层管理,防止根系秧心缺氧死亡形成烂苗。机插秧后20 d秧苗就会陆续成活,此时要以浅水勤灌为原则管理秧田水分,灌水时使秧田水层高度维持在3 cm,等到其自然落干之后再继续灌水。灌水时应当明确要点,做到浅水栽秧、寸水返青、薄水分蘖、苗够晒田、湿润壮秧,满足水稻不同生长阶段对水分的需求,保证水稻良好生长[5]。

2.7.2 配方施肥

施肥亦是水稻机插秧后的一项重要工作,满足秧苗对养分的需求,达到早生快发的目标,促进水稻高产稳产目标的实现。水稻追肥时,应当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结合土壤测定结果制订科学的施肥方案,合理控制施肥次数和施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水稻全生育期施肥要点如下:耙田时每667 m2施三元素复合肥35 kg和硫酸锌2 kg;机插秧后5 d,每667 m2施尿素8 kg;间隔2周后每667 m2追施尿素5 kg;进入穗期后,每667 m2追施尿素10 kg和钾肥5 kg,增加麦穗,提高千粒重。

2.7.3 及时化除

杂草会和水稻秧苗争夺水分及养分,而且会吸引害虫,因此做好除草工作非常重要。机插秧田除草要点如下。1)机插秧后48 h以内每667 m2用40%苄嘧·丙草胺110 mL喷雾,可起到不错的防除效果。2)机插秧后10 d,每667 m2用50%丙草胺100 mL喷雾,抑制杂草生长。3)机插秧后3周,每667 m2用39.8%五氟·丁草胺100 mL+10%苄嘧磺隆30 g拌成药肥后利用无人机撒施,撒肥后4 d内保持秧田水分供应,提高除草效果。4)水稻进入生长中期后,可再使用氰氟草酯等除草剂喷雾1次,降低杂草对水稻的影响,保证水稻良好生长。

3 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3.1 防治原则

病虫害的发生,会对水稻生长及后期产量、品质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做好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要。目前,康熙岭镇水稻栽培时常见的病虫害主要包括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及三化螟等。康熙岭镇农业部门要认真做好稻区病虫害监测工作,及时了解稻区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流行规律,及时发布病虫害预警,并指导广大稻农正确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遵循以农业技术、生物技术、物理技术为主,以化学技术为辅的原则防治水稻病虫害,提高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成效。

3.2 防治要点

1)农业技术。应用农业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时,要从选种工作入手,科学选择具备较强抗病性的稻种,并做好稻种筛选及药剂拌种等工作,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发生;要重视对壮秧的培育,更好地保障机插秧后秧苗的成活率;机插秧时应当合理控制密度、深度、时间,并尽可能地减轻对秧苗的损伤,防止病菌侵入;强化秧田管理工作,重点做好灌水排水、追肥、除草等工作,为水稻营造适宜的田间环境,提高抗病力,降低各类病虫害的发生率。

2)生物技术。推广应用赤眼蜂防控技术。赤眼蜂是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等害虫的天敌,将其释放于稻田内,可杀灭虫卵,减少稻田虫卵数量,减轻害虫对水稻的危害。推广生物食诱技术,将诱捕器布置在稻田内,每667 m2布置2套,可有效诱杀害虫。推广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可杀灭二化螟,井冈霉素可防治稻曲病,枯草芽孢杆菌可防治稻曲病。

3)物理技术。推广稻鸭共育控虫技术,在机插秧后2周将雏鸭放入稻田内,可捕捉杀灭稻飞虱及二化螟等害虫;应用杀虫灯杀虫技术,将频振式杀虫灯、黑光灯悬挂在稻田内,每天天黑后开灯,1:00关灯,对稻纵卷叶螟及稻飞虱等多种害虫均可起到不错的诱杀效果;推广性信息素诱杀技术,将性诱剂放置于稻田内,定期更换诱芯,对水稻螟虫防治效果颇佳。

4)化学技术。化学技术防治水稻病虫害,主要以喷施化学农药为主,但要注意科学正确选用农药,严格控制好用药时间、方法、剂量,严格执行休药期规定,确保达到理想的用药效果,减少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保证水稻产量和品质。例如,针对纹枯病,可用56%霜霉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防治;针对细菌性条斑病,可用1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300倍液、25%噻枯唑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针对三化螟,可用50%杀螟松乳油、18%杀虫双水剂喷雾防治。上述药物均每间隔7 d使用1次,连用2~3次即可[6]。

4 结语

康熙岭镇是农业大镇,水稻在当地种植面积较广。为保障康熙岭镇水稻产业机械化、高质量发展,农业部门要提高栽培技术创新意识,积极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及高产栽培技术,推进水稻插秧机械化发展,提高劳动作业效率,提升水稻产量和品质,创造更高经济效益,推动康熙岭镇水稻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粮食安全稳定。

参考文献:

[1] 赵嫒.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民致富之友,2019(6):8.

[2] 裴书娟.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8,38(19):87-88.

[3] 朱平平,陈慧娟.浅谈水稻机插技术的优势及软盘育秧技术要点[J].上海农业科技,2018(3):33-34.

[4] 丁国霞,何善成,陈川.水稻机插秧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西农业,2017(18):5.

[5] 黄峥嵘.水稻机插秧的优势及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7,37(11):109-110.

[6] 白敏.水稻机插秧生育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云南农业科技,2016(6):22-25.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08

作者简介:黄艳霞(1977—),大专,农艺师,主要从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E-mail:327623864@qq.com。

猜你喜欢
机插秧高产栽培水稻
什么是海水稻
水稻种植60天就能收获啦
一季水稻
水稻花
水稻钵体育苗机插秧高产栽培技术
机插秧市场化推广缓慢成因及对策
贵池区水稻机插秧高效水肥运筹试验研究
两系杂交中籼稻两优289机插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