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技术

2024-05-13 08:04桑丽文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栽培技术

摘 要 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新疆乌鲁木齐市冬小麦产量和品质提高难度逐渐增大,为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介绍了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包括保护环境、提高收益、保障粮食安全等;针对旱地冬小麦的生长特点和当地气候条件,提出了包括科学选种、整地消毒、种子处理、播种密植、科学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及适时采收等要点的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技术。

关键词 旱地冬小麦;栽培技术;新疆乌鲁木齐市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21

旱地冬小麦是新疆乌鲁木齐市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由于生长环境恶劣,加上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供应不足,给当地经济和粮食安全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成为当前乌鲁木齐市农业工作的重点。

1 种植现状

新疆位于干旱及半干旱农业生态带,适宜种植各种优质小麦,属于全球优质小麦产地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自2010年起,每年新疆的小麦产量都在550万t以上,种植面积更是超出了86.67万hm2。2022年,小麦产量更是达到了653.49万t,相较2021年增加了13.74万t,增幅为2.1%。根据地理特征和种植模式,可将整个新疆划分为四大小麦种植区:南疆冬小麦区、北疆冬小麦区、伊犁河谷冬小麦区及春小麦区,而主要产地则分布在阿克苏市、吐鲁番市、库车市、乌鲁木齐市等地。乌鲁木齐市为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最热月为7—8月,平均气温25.7 ℃;最冷月为1月,平均气温-15.2 ℃,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极为适宜种植冬小麦。

2 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价值

旱地冬小麦是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旱、耐寒、适应性强等特点。然而,乌鲁木齐市的气候条件恶劣,加上土地沙漠化严重等问题,导致旱地冬小麦的种植和生长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如何提高旱地冬小麦的品质和产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实践中,采用优质栽培技术是提高旱地冬小麦品质和产量的有效手段。

1)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优质栽培技术可以改善传统种植方式,通过科学选择地块、合理施肥、加强病虫害防治等手段,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从而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1]。

2)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优质栽培技术可以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3)保障粮食安全。优质栽培技术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保障当地粮食安全。在当前国家粮食安全形势严峻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优质栽培技术,能够确保粮食供给安全,对于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2]。

4)推动农业现代化。优质栽培技术是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自动化水平、促进农业信息化、推广新型农业经营模式等,从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3 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3.1 科学选种

针对乌鲁木齐市的土地情況,需要挑选更能适应水分匮乏条件的小麦品种,且能在优质栽培技术的配合下表现出良好的生产性能。1)选种时要考虑小麦的抗病虫害能力。例如,新疆农业科学院研发的新春6号、新春10号,每667 m2产量均在600 kg以上,自我调节能力较强,植株较高且不易倒伏。2)抗旱性强。选择对低湿度、低气温和土壤干燥等环境变化具有较强适应性的品种,如新冬60号、新冬55号等。3)早熟性强。针对旱地冬小麦,建议选择生命周期较短、早熟的品种,避免其在生长过程中受自然灾害的影响。4)选育强健稳产性种子。要求千粒重大、谷皮细软、外观完整无损、无病害、饱满,并具备一定抗逆、稳产的遗传特性[3]。

3.2 整地消毒

对旱地冬小麦来说,建议耕作深度为30~40 cm。深度耕作可以破坏害虫、病原菌越冬场所,避免其来年继续危害。整地后,可以采用化学消毒法对土壤消毒,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如三氯生、多菌灵、硫酸铜等。将所选消毒剂均匀撒在土壤表层,然后用锄头等工具将药剂与土壤混合均匀。在施药期间,施药人员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施药完毕后,应清洗消毒工具,并妥善处置剩余药剂和废弃包装。

旱地冬小麦病害主要是由真菌引起,如纹枯病、黑粉病、白粉病等,故选择的消毒剂应具有广谱杀菌功能。常用的有50%福美双或5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每公顷80~150 kg。将药物按照指定比例稀释,并均匀喷洒在土壤上。使用化学消毒剂时,务必遵循安全操作规程,且要确保喷洒均匀。防治冬小麦纹枯病可采用拮抗菌剂,每公顷800 g与60 kg尿素混合施用,施入排水沟中或散在田地,再覆土[4]。

3.3 种子处理

1)清洗种子,去除种子上的杂质和污物,以防止在种植过程中引发疾病。

2)种子消毒主要是为了杀死种子表面或内部的病原微生物,防止播种后发生病害。常见的消毒方法有热水处理、化学药剂处理等。例如,可使用40%多菌灵·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1 000倍液浸种20 min,浸种后再晾放12~24 d,或采用1%硫酸铜溶液,浸泡15 min后晾放12 d。消毒方面,可将所选消毒剂与一定量的水混合调配,将种子放入消毒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一般为20~30 min),然后将种子取出晾干[5]。

3)为了进一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可以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浸泡过的种子放在湿润的棉布或纸巾上15~20 d,保持环境温度在20~25 ℃;也可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将其放入温水中浸泡4~12 d,温度控制在20~25 ℃,可以通过在温水中加入少量柠檬汁或醋来模拟酸性条件,将pH值维持在6.0~6.5。此外,可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如赤霉素促进种子发芽,可使用0.1%~1.0%赤霉素溶液,浸泡时间控制在15 min以内。

4)在种子处理工作完成后,需要将种子储存在温度适宜、湿度适中、通风良好的环境下,以保持种子的生命力。常用的储存方式有纸袋储存、塑料袋储存或金属容器储存等。

3.4 播种密植

适宜的播种密度对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有显著影响。通常,乌鲁木齐市旱地冬小麦每667 m2为28万~32万株。过低或过高的种植密度都可能产生不利影响,过低的播种密度会导致资源利用率降低,增加杂草的侵入空间,从而减少总体产量;过高的播种密度则会加剧小麦植株间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使植株长势偏弱,易倒伏,增加病虫害的发生率。

精确播种是实现适宜播种密度的关键。精确播种指根据土壤类型、肥力及气象条件,在播种深度、播种方式、施肥量等多个参数上进行科学计算和精确设置。1)播种深度通常控制在3~5 cm,太深可能会影响幼苗的出苗率,太浅则可能使种子在风吹、雨冲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下外露。2)还需要考虑种子之间的距离,这将影响小麦植株间光照和营养的分配方式,进而影响产量。同时,合理安排种植行距是促进旱地冬小麦增产的重要手段。行距过大会导致种子种植稀疏;行距过小则会导致小麦生长空间不足,影响其正常生长。一般每667 m2推荐种子用量为18~22 kg,行距为15~20 cm。3)播种时间的选择也影响着冬小麦的产量。对于乌鲁木齐市而言,适宜的播种时间在9月下旬到10月中旬,因为这段时间当地的气温与湿度适合小麦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

3.5 科学施肥灌溉

对冬小麦施肥应注重营养元素之间的平衡,不仅需要施足氮肥,还需要施适量的磷、钾等肥料,确保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旱地冬小麦对氮肥的需求量大,对此应按照分期施用的原则,一般在播种前施入30%、拔节期施入40%、孕穗期施入30%。磷肥可在播种前深施,深度20~30 cm,可以选择在拔节期施入。

灌溉管理方面,播种前适当进行一次洼地灌溉,对促进种子萌发和苗期生长很有帮助。苗期灌溉可以根据土壤湿度情况适时进行,以保证幼苗健康生长。拔节期是冬小麦生长的关键阶段,需要确保充足的水分供应,此时可以结合施肥进行一次重点灌溉。灌浆期灌溉可以有效改善小麦品质,提高产量。节水灌溉如滴灌和喷灌等能够减少水分的浪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适合旱地冬小麦种植。

3.6 病虫害防治

对病虫害应以防为主,切实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如选择耐病品种,尽可能减小病虫害发生的可能性。可加强耕作管理并配合化肥施用,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肥力,促使植物健康生长。1)对于小麦赤霉病,适时播种是防控的一项重点。一般秋季湿度大,易诱发赤霉病,应尽量避免在此时期播种。若已发病,可喷施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2)对于小麦锈病,首要防治措施就是选种并种植抗病小麦品种,必要时可以使用农药进行预防和治疗。例如,每667 m2喷洒28%井冈霉素·多菌灵悬浮剂110 mL,可以有效防治锈病。3)对蚜虫的防治可通过手动清理或用瓢虫等天敌来直接控制蚜虫数量;也可以通过每667 m2喷施20%吡虫啉500~1 000 mL,兑水15~20 kg防治,最好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喷洒,还可利用降雨条件,在雨前3~4 h进行喷洒。在使用任何农药时,都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操作,遵循“三合理”,即合理选药、合理用药和合理保护,尽可能地减少对环境和人体的伤害。

生物防治方法主要是利用害虫天敌或病原微生物对农业害虫进行防控。农户可以通过购买来引入这些天敌。有些昆虫、鸟类、细菌和真菌会捕食农业害虫。农民可以通过对生态环境进行管理,如合理种植覆盖物、设置驻留地和鸟巢等,鼓励这些天敌在田地间生存繁衍,以控制害虫数量。

此外,适当的耕作方法,如深翻和覆土,可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率。秸秆还田和有机肥的添加有利于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抑制土传病害的发生。同时,加强对冬小麦的观察工作,一旦发现病虫害征兆,要及时进行治理,以防病虫害蔓延。还可以通过科学合理的轮作种植方式,如选择番薯、瓠瓜与小麦进行轮作,避免病虫害的连年传播,保护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7 适时采收

通常情况下,通过观察小麦的颜色变化、籽粒硬度及水分含量,即可判断收割时间。在小麦成熟期间,茎秆会由绿色变为黄色,籽粒也会从绿色转为金黄色。当籽粒可以被轻易压碎,且内部没有糊状物、水分含量低于13%时,就认为小麦已经成熟,可以开始准备收割。早上的露水会增加小麦的湿度,可能导致收割过程中的损失,因此应避免在此时进行收割。建议在露水蒸发后到下午这段时间内进行收割,这段时间内的湿度和温度较为适宜。在收割时,需要控制机械设备的行进速度,对于小麦,如果收割过快,可能会导致小麦籽粒损失或者品质受损。因此,为了确保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机械设备的行进速度,通常可将收割机行进速度控制在3~8 km·h-1,如果收割机配备了高效的切割和脱粒系统,可将速度提升至10 km·h-1;若麦穗含水量较高,应将收割机行进速度始终维持在8 km·h-1以下,避免对麦穗造成机械损伤。收割完毕后,需要对小麦进行适当的清理,并及时将其储存到温度适中、通风良好的地方,避免湿度过高导致霉变,确保小麦的品质。

4 结语

在乌鲁木齐市,通过科学规划种植环境、选育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优质品种、加强有机肥使用、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旱地冬小麦的产量和品质,改善当地粮食供应不足的现状,为经济发展和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做出积极贡献。在未来,会有更多的技术人员投入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技术的研究中,为实现我国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亚库普·穆太力普.轮台县滴灌冬小麦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新疆农垦科技,2022,45(2):14-16.

[2] 祖兆忠.冬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術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60-162.

[3] 崔俊如.旱地冬小麦优质栽培技术与增产措施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184-186.

[4] 李秀敏,张星.冬小麦夏甘薯连作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21(10):59-60.

[5] 曹健.尉犁县冬小麦高产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21(6):12-14.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4-01-12

作者简介:桑丽文(1988—),本科,农艺师,从事农作物栽培管理、农业技术推广。E-mail:Slw2023@126.com。

猜你喜欢
栽培技术
提高大豆种植生产效益的栽培技术分析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推广示范研究
兰山区义堂镇简易大棚蔬菜高效轮作栽培技术研究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