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生态效益评价

2024-05-13 12:01马仁萍赵仲茜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生态效益

马仁萍 赵仲茜

摘 要 青海省西宁市南北山地区因自然条件和历史原因,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植被覆盖度低,水土流失严重,对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严重影响。为给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分析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的水土保持效益、空气净化效益、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气候调节效益、社会经济效益,结合西宁市地理位置和气候特点,探讨该工程生态效益的评价要点,并阐述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平衡、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 南北山绿化工程;生态效益;青海省西宁市

中图分类号:S732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31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城市绿化作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引起更多领域的重视。青海省西宁市作为青藏高原的重要城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对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品质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生态效益进行科学评价,有助于了解绿化工程的实际效果,为城市创新发展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1 地区概况

西宁市位于北纬36°34′11″~37°45′15″、东经101°41′13″~103°40′00″,地处青藏高原河湟谷地,是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西宁市东与甘肃省兰州市相连,其余3面环山,东南与海南藏族自治州接壤,北与青海湖相望。西宁市北、东依大坂山,南靠红塔山,西依日月山。

西宁市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地形以高原为主,属于典型的高原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5.7 ℃,极端最高气温35.7 ℃,极端最低气温-22.6 ℃。降水量充沛且集中在夏季,植被类型主要是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由于西宁市位于北回归线南侧,一般夏季潮湿,冬季稍显干燥,干湿季节分明;且夏長冬短,春秋两季气候温和。

2 南北山绿化工程概述

2.1 工程规划与实施

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是一项大规模的生态建设工程,旨在通过植树造林、植被恢复和生态治理,改善西宁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该工程于1989年启动,经过多年的规划和实施,已经成为全国知名的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工程。

在规划阶段,通过详细勘察地形、评估生态,制定科学的绿化方案和实施计划,实施阶段采用现代化的植树技术和管理手段,确保绿化工程顺利推进,并取得预期效果。

2.2 主要内容和范围

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植树造林、植被恢复、生态治理和配套设施建设等。工程范围覆盖了西宁市南北两座山的广大区域,总面积超过0.67万hm2[1]。

在植树造林方面,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积极使用乡土树种,进行科学配置和种植。在植被恢复方面,采用草本、灌木和乔木等多种类型,强调生物的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同时,在生态治理方面,加强对森林火灾、病虫害等的防控,确保森林的安全和稳定。

2.3 植被选择和配置

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在植被选择和配置方面遵循科学性、实用性原则,根据西宁市的气候、土壤和地理条件,选择多种适合种植的树种和植物。在配置方面,采用混交林、复层植被等结构,提高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为确保成活率和生长效果,采用滴灌、覆盖保墒等先进的农业技术,给植物提供充足的水分和养分。同时,坚持造管并举,加强对植被的抚育和管理,及时修剪除草,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促进植被健康生长。

2.4 工程投资和进度安排

考虑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的艰巨性和持续性,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科学的进度安排。在进度安排方面,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根据计划,绿化工程分为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任务和时间节点,确保工程顺利推进。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社会捐赠和企业投资等[2]。截至目前,南北山一、二、三期绿化工程共完成绿化面积3.44万hm2,总投资达到24亿元,四期工程正在推进中。

3 生态效益评价要点

3.1 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评价方法应科学合理,能准确反映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2)综合性原则:评价工作的开展要全面考虑工程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避免片面性。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在评价过程中,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以便更准确地反映生态效益。4)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原则:评价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和验证。

3.2 指标体系

3.2.1 土壤保持指标

土壤侵蚀控制:绿化工程能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土壤肥力保持:种植树木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3.2.2 水源涵养指标

水资源保护:树木根系能吸收和储存大量的水分,提高地下水位,减少地表径流,从而保护水资源。水质净化:树木能吸收和降解土壤中的污染物,净化水质,保证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2.3 气候调节指标

温度调节:树木可遮挡阳光,降低地表温度,同时通过蒸腾作用降低空气温度,对城市热岛效应有缓解作用。湿度调节:树木通过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在蒸腾作用影响下提高大气湿度,改善城市小气候。风力减缓:成片的树林可以减缓风速,改变风向,有利于城市的微气候调节。

3.2.4 生物多样性指标

通过调查和统计南北山地区在工程实施前后的植物和动物数量,评估工程对物种丰富度的影响,而物种丰富度的提高意味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生物多样性的增加。另外,分析南北山地区不同植被类型的分布和比例及各植被类型在工程实施前后的变化情况,评价工程对植被结构多样性的影响,合理的植被结构有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抗逆性。

3.2.5 景观美学指标

视觉美感:繁茂林木、多彩植物、美丽花朵等均能为城市景观增添美感。空间美感:通过合理规划,营造开敞、半开敞、封闭等多种空间感受,丰富城市景观的空间美感。

通过对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林木类别、投资、规格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确保工程的生态效益最大化。1)在林木类别的选择上,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根据不同区域的建设及种植需求进行合理选择。对于生态修复区,适合选择生长快速、适应性强、能改善土壤的林木品种,如松树、杨树等。而对于需要提高景观效果的重点区域,则选择具有观赏价值的林木品种,如丁香等。2)在投资方面,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对于生态修复区,由于需要大量种植林木,投资会相应增加。而对于已经有一定绿化基础的区域,投资则会相对减少。3)在规格方面,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也进行了精准控制。对于不同品种的林木,其生长速度、高度、冠幅等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种植时需要根据不同品种的林木特点进行合理规划,确保林木能够健康生长并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

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能在保证生态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实现满足不同区域建设及种植需求的合理选择和精准控制,对于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居住质量都具有重要意义。

3.3 数据采集和处理

在评价生态效益时,应采集和处理大量数据,主要方法包括实地调查、遥感监测、文献资料收集等,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应用信息技术,建立数据库,将采集和处理后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数据调用和管理。

3.4 模型构建和应用

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定量评价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常用的模型包括生态足迹模型、能值分析模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等[3]。在构建模型时,主要考虑数据的可获得性和可靠性,以便更准确地评估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4 生态效益分析

4.1 水土保持效益

4.1.1 减少地表径流和泥沙淤积

通过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实施,大量的植物被种植在裸露的土地上,有效增加地面的粗糙度,减缓雨水在地面的流动速度,从而减少地表径流。同时,根系起到固定土壤的作用,减少雨水冲刷导致的泥沙淤积,不仅有助于保护土壤,还维护下游水体的清洁。

在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建设前开展土质检测工作(见表1),不仅能掌握该地区的土壤类型,也能为植物的选择及种植提供可靠依据。在日常管理过程中,结合植物各阶段的生长需求,适当施加有机肥、绿肥、磷肥等,确保土壤pH值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植物生长。加强绿化工程的后期管理,定期监测和维护绿化植被的生长状况,也能提高绿化工程的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

4.1.2 提高土壤保水抗旱能力

根系能深入土壤,改善土壤的孔隙度和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在干旱季节,保存的土壤水分缓慢释放,为植物提供持续的水分供应,增强植被的抗旱能力[4]。此外,植被的覆盖能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进一步保存土壤中的水分。

4.2 空气净化效益

植物具有吸收空气中某些有害气体和颗粒物的功能。通过光合作用,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一些植物具有吸收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气体的能力。此外,植物的叶片表面能吸附和截留空气中的颗粒物,如灰尘、烟尘等,从而净化空气。通过蒸腾作用,植物向空气中释放水分,有助于提高空气湿度和氧气含量,为人们提供更舒适的环境。

4.3 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

4.3.1 保护野生动植物栖息地

南北山绿化工程通过恢复和增加植被,为野生动植物提供丰富的栖息地。植被的增加不仅为各种植物提供生存空间,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食物、水源及避难所,有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确保各种生物的生存和繁衍[5]。

4.3.2 改善生物多样性

绿化工程通过创造有利于生物生长的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的恢复和发展。植被的增加为各种生物提供适宜的生活条件,有利于物种的繁衍和分布,持续增加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进一步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性和稳定性。

4.4 气候调节效益

4.4.1 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相对于周边地区温度升高的现象。南北山绿化工程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和绿地率,降低城市中心的气温。在蒸腾作用的影响下植物释放水分,有助于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6]。此外,植物叶片的遮阴作用能减少太阳辐射,进一步缓解城市热岛效应。

4.4.2 缓解城市环境压力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和人类活动的增多,城市环境面临多种压力。通过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颗粒物和其他污染物,有助于缓解城市环境压力。此外,绿化工程能改善城市污染、减轻城市排水压力等,为城市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

4.5 社会经济效益

4.5.1 提高城市居民生活品质

通过南北山绿化工程的实施,西宁市的城市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绿化工程不仅美化城市景观,提供更多休闲娱乐的场所,還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使城市居民能享受到更加宜居的环境[7]。同时,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增强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4.5.2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南北山绿化工程对地方经济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工程的实施为当地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包括植树造林、植被养护、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有效促进劳动力就业;绿化工程的成功也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苗木培育、景观设计、生态旅游等,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此外,绿化工程的实施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有助于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5 结语

通过细致分析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的综合情况,有利于进行生态效益的全面评估。该绿化工程在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生物多样性和景观美学等方面均有显著的生态效益,不仅有助于保护西宁市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城市居民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李慧婷,张惠萍,邬燕廷.西宁市城区南北山绿化工程主要造林模式分析与评价[J].林业科技通讯,2023(9):76-81.

[2] 尚晓英,朱陵晶,谢启玉,等.生态修复工程背景下西宁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气候响应[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22,20(6):223-229.

[3] 谭开亮.论市政建设中城市绿化工程的生态化管理[J].工程技术研究,2020,5(18):180-181.

[4] 任德才.我国造林绿化工程现状与改善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15):136-137.

[5] 任宇.造林绿化工程现状与改善措施探究[J].种子科技,2020,38(3):95.

[6] 王周.生态文明思想视角下西宁市南北山绿化成效思考[J].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18(2):3-7.

[7] 毛文.西宁市海绵城市绿化生态系统建设探析[J].青海农林科技,2018(2):58-60.

(责任编辑:刘宁宁)

收稿日期:2024-01-25

作者简介:马仁萍(1981—),硕士,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E-mail:584104312@qq.com。

猜你喜欢
生态效益
漫谈生态效益特性
森林生态效益评价软件系统的研建1)
森林生态效益似乎不相关模型及其应用1)
生态效益及其特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生态效益
灰色关联投影理论在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评估中的应用
全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技术与管理培训班在慈利举行
ISO发布生态效益评估新标准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