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园林杨柳飞絮的治理思考

2024-05-13 14:59孟娜
南方农业·下旬 2024年2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城市园林北京市

摘 要 杨柳树的抗逆性较强,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升空间效果等作用,目前在北京市城市园林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随着杨柳大面积种植,春天易产生飞絮污染,对居民生活、交通安全等产生影响。为解决此问题,分析杨柳飞絮的形成原因及不利影响,介绍治理杨柳飞絮常用的治理方法,包括高位抹头、树冠喷水、喷洒抑制剂和注射药剂等,并提出正视飞絮问题、有序更新树种、推广无絮新品种、综合应用治理手段、治理裸露地面及信息化干预等具体策略。

关键词 城市园林;杨柳飞絮;治理策略;北京市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04.062

近年来,北京市积极推进园林绿化建设,城市生态环境得到大幅度改善。杨柳树因繁殖成活率较高、养护管理难度小、生长速度快而成为北京市园林绿化的重要树种之一。杨柳树在生长过程中可以释放氧气,具备降温增湿等作用,可显著改善地区生态环境。但在杨柳树种子传播、繁育后代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飞絮,漫天飞舞,导致部分居民出现皮肤过敏、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还会危害交通安全与公共安全。因此,相关部门要结合杨柳飞絮的形成原因,采取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在保护绿化成果的基础上,巧妙解决飞絮问题。

1 成因及影响

1.1 形成原因

杨柳树是雌雄异株植物,在繁育后代时可产生大量飞絮。雄株进入生殖成熟期后,通过风媒传播,花药自然裂开而产生花粉,雄株花粉在雌花葇荑花序上受精后,会形成大量包裹着白色絮状绒毛的蒴果[1]。种子夹杂于蒴果的绒毛之间,其由胚囊发育而成,大小似芝麻粒。在种子发育过程中,蒴果慢慢开裂,絮状绒毛大量散出,随风传播。杨柳飞絮的周期性、季节性特点明显,受气温因素的影响较大。北京市通常于4—5月出现杨柳飞絮,此时段光照充足,日平均气温符合杨柳树的发育需求,果壳快速破裂,杨柳絮随风飘扬。在晴朗天气环境下,连续多天的最高气温在25 ℃以上,飞絮往往更多。此外,空气湿度较小,或有微风吹拂,可导致飞絮加剧。

1.2 不利影响

若杨柳飞絮量大,持续时间较长,会形成不利影响。1)污染环境。杨柳絮漫天飞舞,随处飘落,清扫难度较大。掉落在地上的杨柳絮容易沾染灰尘或其他污染物,在随风飘扬过程中污染空气环境。大部分城市园林中有湖景,杨柳絮飘落水面,影响湖景的美观性。2)危害身体健康。人们的眼睛、鼻腔中不慎进入杨柳絮后,会产生不适感,甚至引发炎症。部分人群易过敏,在杨柳絮的刺激下,容易引发或加重呼吸道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3)影响交通出行。汽车在杨柳絮随风飘落的环境中行使,水箱散热片可能遭到堵塞[2]。同时,行人与车辆的视线会受到杨柳絮的影响,甚至引起交通事故。4)诱发火灾。杨柳飞絮属于易燃物质,具有较快的燃烧速度,加大了火灾防控难度。杨柳絮若没有得到及时清理,一旦与明火接触,可能会加剧火势。

2 治理方法

2.1 高位抹头

高位抹头方法主要是针对雌性植株,在秋冬季杨树、柳树的休眠期,借助高空作业设备实施高位抹头。经过抹头处理的植株,在后续3年内将会以营养生长为主,生殖生长得到有效抑制,可缓解飞絮问题。此种治理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效果,飞絮得到明显消除,杨树、柳树的整体高度降低,可为城市园林绿化提供良好条件。但高位抹头会对杨树、柳树的生态改善功能造成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对于管护难度较大或生长势恶劣的杨柳树可以采用这种方法[3]。

2.2 树冠喷水

在杨柳飞絮高峰期,利用高压喷水对树冠进行冲洗,当花絮接触到水时,会自然凝结和落地,不但可有效减少飞絮飘飞量,而且可明显增加地面湿度和空气湿度。此种方法的操作难度相对较小,但具有较高的重复劳动性,治疗效果并不突出,甚至还有安全风险。每次树冠喷水后,只能短暂地减少飞絮。为保证飞絮治理效果,每天都要开展喷水作业,环卫部门也要给予密切配合,清理凝结落下的杨柳絮,否则在水分蒸发后依然随风飘扬。为不干扰城市的正常运行,一般在夜晚开展喷水作业,夜间视线不佳,难以充分保证喷洒效果,容易引发安全风险。杨柳树树体高大,部分树体经过较长年限的生长,已超出高空作业范围,影响喷洒效果。同时,部分杨柳树位于大型车辆难以进入的区域,无法喷洒到位。对此,要在特定范围区域内采用此种治理方法,如针对较为低矮地杨柳树、远离人员密集区域的杨柳树等。

2.3 喷洒抑制剂

喷洒抑制剂类似于树冠噴水,是利用雾炮车、打药车等车辆(机械)向杨柳树喷洒飞絮抑制剂。飞絮抑制剂属于高分子聚合物,比水的黏稠度高,可快速黏结飞絮,使飞絮以絮凝基团的形式落地。在装有50 kg清水的敞口容器中加入1 kg抑制剂颗粒,经过10 min的缓慢搅拌使其均匀稀释,经2 h自然溶解后可变为凝胶状胶体,之后按照1∶8 000的标准进行二次溶解,利用打药车向杨柳树喷施[4]。此种方法在减少杨柳絮飞舞量方面的效果较为显著,但重复劳动、无法喷洒全冠等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存在着一定安全风险。同时,药剂配制要由专人负责,增加了治理成本,药剂喷施时也会影响市民生活。对此,建议喷施对象为远离人员密集区的杨柳树和低矮的杨柳树,尽量于晚间

喷施。

2.4 注射药剂

注射药剂方法是在每年4—5月(杨柳树花芽分化期)采用注射、输液等方式向杨柳树体内输入抑花一号药剂,依据树体胸径控制药物剂量。在树体的蒸腾作用下,药液向树冠各部分自然扩散,可对杨柳树花芽的形成进行抑制,减少翌年飞絮量。在配制药剂时,先将药剂加入95%医用酒精中,之后在水中加入完全溶解的酒精溶解液,将药剂、酒精、水按照1∶10∶40的比例混合均匀[5]。需要注意的是,要在水中加入酒精溶解液,不能在酒精溶解液中加入水,否则容易因结晶沉淀而对药效产生影响,甚至会堵塞注射机。注射药剂法的效果突出,可明显减少翌年的飞絮量,基本上不会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但对工作人员的作业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整体成本偏高。药剂配制难度大,要求精确控制配比量。配制药液用到的酒精易挥发,要做到随用随配。同时,需要严格管理医用酒精的存放和使用,增加了无形成本,还存在安全风险。此外,药剂注射采用钻孔打洞方式,若作业不规范,没有对注射、输液后形成的伤口进行处理,可增加杨柳树的患病风险。对此,应规范开展输液作业,将大型车辆无法进入区域、零星植株所在区域作为作业重点区域。

3 杨柳飞絮的治理建议

3.1 正视飞絮问题

杨柳飞絮虽然对人们日常生活有着一定影响,但它是正常现象,不能简单采取“一砍了之”的方法。杨柳树的生态效益明显,具备吸附粉尘、调节气候等作用,还可绿化城市环境。与杨柳树显著的生态效益相比,杨柳飞絮只是“小问题”“小缺点”。在制订杨柳飞絮治理方案时,应全面看待,理性思考,不能采取簡单粗暴的短视做法,而应依据城市发展目标与森林生态系统建设要求统筹规划,选择效率高、成本低、对生态影响最小的治理策略,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此外,应进行广泛宣传,向人们传播科普知识,说明杨柳飞絮是正常的自然现象及早春气温、降水、大风等都会影响飘絮时间和飘絮量等知识,引导人们全面了解杨柳树的生态作用,理性看待杨柳飞絮问题。在具体实施中,可联合新闻媒体机构,同步传播知识与宣传治理举措,以赢得人们的认可和支持。

3.2 有序更新树种

更新树种是解决杨柳树飞絮问题的长效策略,但北京市杨柳树较多,一次性更新会导致现有的绿化成果遭到破坏,原有的绿地覆盖率、景观效果、生态效益等难以短时间恢复,耗费的成本也较大。因此,应分步骤进行更新改造,先在新建园林中应用其他抗逆性强、生态效益显著的优良树种,再有计划、分批次地伐除杨柳树雌株,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部分杨柳树的生长周期较长,长势衰弱,存在中空糟朽或树体倾斜等情况,安全隐患较大,可在审批后及时伐除,补种其他生态效益显著的优势树种[6]。在新栽或补种树种时,首选适应性强的乡土树种,结合土壤状况灵活配置,也可选用优良的杨柳雄株,使杨柳飞絮问题得到源头性解决。目前,北京市杨柳树雌株数量已减少20多万株,雌株比例在70%左右,未来应朝着杨柳雌雄株1∶1的比例努力。

3.3 推广无絮新品种

近年来,杨柳树育种事业发展迅速,一系列具有较强抗病虫能力、较高观赏价值、不飘絮的优良品种被成功选育。例如,北京市繁育的不飞絮古毛白杨,既继承了树种长寿、抗逆等优良特性,又规避了杨柳飞絮问题,对景观生态提升与飞絮治理有着重要意义。在未来工作中,应进一步深化无絮新品种选育工作,结合地区气候环境,选育更多继承树种优良基因、适应当地环境气候、具备良好生态效益的新杨柳品种。

3.4 综合应用治理手段

树冠喷水、适当修剪、药剂注射等治理方法各有优缺点,在治理时应结合区域情况,灵活、科学地选择和应用。1)树冠喷水。树冠喷水一般在飞絮暴发期进行,但这段时间园林内的居民较多。对此,可调整喷水时间,将杨柳树果实破壳飞絮前后作为关键时段,利用高压喷水车喷水处理杨柳树的树冠,直接打落即将破壳或破壳外露的果序,在控制飞絮的基础上,减小对居民的影响。在树冠喷水作业时,应联合其他部门湿化地面,固着飘落在地的飞絮。在10:00—16:00飞絮高峰时段,适当加大湿化频率,喷水间隔控制在1~2 h,以减少区域内的飞絮量。2)适当修剪。修剪杨柳树雌株的枯死枝、病死枝,去除各种交叉枝、过密枝,在减少单株飞絮量的基础上,确保树形与树冠的美观性。在开展整形修剪时,不要过度处理,依据1/4~1/3的标准控制修剪强度。提前培训作业人员,加强安全教育。在修剪过程中,应在区域周边设置警示牌,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在修剪后,利用保护剂涂抹伤口,避免引发病害。3)喷洒抑制剂。在选用此项方法时,应规范配制药剂,合理选择作业时间,避免在居民出行高峰期进行。在喷洒抑制剂时,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及时清理落在地面的絮凝基团,避免再次飞舞。4)注射药剂。注射药剂法属于对雌株进行“避孕”处理,可抑制花芽分化。一般在5月中旬夏花芽分化前进行,注射前准确识别与标记杨柳树雌株,灵活选择打孔区域,合理确定施药量。注射孔应位于树体健康位置,钻孔垂直于树干。结合作业年限调整注射孔高度,不要连续在同一位置注射。依据15 cm的标准控制注射孔的间隔,孔深进入木质部2 cm左右[7]。注射后,及时用伤口愈合剂涂抹注射伤口,使伤口快速愈合。

3.5 治理裸露地面

持续推进绿化改造,将乡土宿根地被植物种植于裸露地面上,以吸附滞留飘落的飞絮。利用草本、藤本、灌木等地被植物改造园林附属绿地,适当保留部分杂草,在杨柳树下种植易存活的植被,如萱草、玉簪等,使飘落地面的飞絮滞留,进一步提高绿化率。

3.6 信息化干预

为提高杨柳飞絮治理效率,帮助居民更好地应对飘絮问题,可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建立杨柳飞絮监测平台,联合气象等其他部门,共同收集温度、湿度、降水量、风速及杨柳絮飘飞数据信息,精准预测杨柳絮飘飞时间与飘飞浓度,提前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8]。同时,联合媒体机构,向居民推送杨柳絮飘飞信息,引导居民采取戴口罩、少出门等方式应对杨柳飞絮。

4 结语

杨柳树的生态效益显著,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针对春季容易出现的杨柳飞絮问题,相关部门应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综合采取多种治理举措,在有效治理杨柳飞絮的基础上,避免破坏生态建设成果。在未来工作中,应借鉴其他地区的有效治理经验,创新飞絮治理思路和方法,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治理模式。

参考文献:

[1] 侯秀清.北方地区杨柳飞絮治理方法[J].内蒙古林业,2023(2):34-35.

[2] 张汝佳,陆佳音.阜新市杨柳飞絮的影响及对策[J].现代园艺,2022,45(15):144-146.

[3] 冯晓容,柴梦娜,张强华,等.抑花一号杨柳飞絮抑制剂防控效果试验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22,63(6):31-36.

[4] 安常伟,齐楠,刘振国,等.西安市生物化学控制杨柳飞絮技术试验[J].陕西林业科技,2022,50(6):17-20.

[5] 王志勇.海淀区杨柳飞絮喷水防治技术探索[J].北京园林,2021,37(4):58-63.

[6] 齐松伟,王秀君,任寒英,等.浅析城市园林中杨柳飞絮的防控方法[J].农业灾害研究,2021(8):124-125.

[7] 韩志红.杨柳飞絮防治措施浅析[J].花卉,2021(4):104-105.

[8] 程馨月,刘佳嘉.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杨柳花序形成的影响[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1,32(24):

47-49.

(责任编辑:张春雨)

收稿日期:2024-01-06

作者简介:孟娜(1983—),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园林绿化养护管理。E-mail:15810000199@163.com。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城市园林北京市
北京市:发布《北京市2022年能源工作要点》
北京市丰台区少年宫
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
城市园林垃圾资源化与处理模式研究
城市园林建设与园林管理的新思路
现代城市园林管理模式分析
论现代城市园林建设与管理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