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改革实践探索

2024-05-13 06:36党秀丽
科教导刊 2024年10期
关键词:专业英语英语课程英文

徐 爽*,党秀丽,郭 磊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 辽宁 沈阳 110866)

环境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这一大背景下,环境类相关专业的学生,需要通过阅读英语前沿论文来获取专业所需的知识,处理科技信息。基于此,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应该借助于英语这一工具,结合环境相关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开阔学生的国际化视野,加快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改革[1-3]。

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现今“互联网+”不但对经济领域起到重要的推进作用,而且互联网风潮对教育技术的革新,对教学理念和教育体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互联网+”教育作为最新的教育模式,其运转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更好地展现丰富的教学内容,提升课堂趣味性。

OBE是成果导向教育的简称,是美国学者Spady于1981年在《成果导向教育:争议与答案》一书中提出的[4]。在教育理念上,OBE秉承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和“持续改进”的质量理念;在教学实践上,OBE聚焦于学生受教育后的能力获得及能力应用的培养模式[5-6]。我国学者于2003年将OBE理念引入国内,2018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提出要把“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作为工程教育新理念,成果导向教育成为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7-10]。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看出,OBE在国外的研究起步较早,规范的教学体系已经基本形成,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侧重于理论研究、线下教学设计,而针对线上线下相混合的课程设计,如何进行过程评价、教学反馈、反思改进的网上教学,有效利用互联网+资源监控线下教学过程,仍然值得深入研究。

1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现状

通过前期教学发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问题,如教学内容不更新、教学方式传统、考核方式单一等,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充分调动,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在面对难度较大的专业英语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专业英语相关科技论文中存在较多的专业术语,学生只有掌握这些专业术语之后,才能更好地理解科技文章所表达的含义。

2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措施与方法

针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授课中存在的问题,为满足互联网+背景下国内及国际对环境类专业人才的要求,开展了如下改革措施。

2.1 优化教学设计

利用雨课堂从课前知识预习、课中随堂测验、课后复习拓展三个方面优化教学过程设计。首先,在课前预习环节,将教学资料通过雨课堂平台进行发布,方便学生提前下载预习。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突出重点与难点。利用互联网平台的多项功能,例如图片展示、视频播放、动画演示等直观地向学生进行讲解,降低理解难度,提高教学效率。选取与环境相关的英文短视频,让学生在练习英语听力的同时,回答视频中的专业问题。最后,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在雨课堂平台发布相关翻译材料,检验学生的听课效果。同时发布课程相关阅读材料,比如在“大气污染与控制技术”部分授课结束后,选取“温室效应”“SO2控制技术”等英文材料供学生拓展学习。具体教学设计如图1。

图1 基于“互联网+OBE”理念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设计

2.1.1 课前预习雨课件

教师于上课前两天将教学课件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学生在预习课件过程中对专业词汇和文章大意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标记自己不懂的知识点。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教学效果将有大幅度提升。同时教师可以利用雨课堂教学工具,将包括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知识点的案例推送到学生手机上。

2.1.2 课前作答雨试卷

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后,会作答一份针对本次课程的试卷,试题一般由几个专业词汇和一个英译汉的翻译题组成,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通过课前测验,学生关注到特定的学习目标,注意力得以集中,教师根据学生的测试成绩得知学生的预习效果,掌握学生预习时的盲点,确定课堂教学内容的具体设计和教学知识的侧重点。

2.1.3 课堂教学雨课件

通过多媒体技术将动态变化图、视频短片等融入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线上观看如何保护环境、水资源短缺、烟雾产生与消散、微塑料来源及环境归趋等英语小视频,使学生能重点了解环境污染过程,掌握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等重点知识。同时利用课堂随机提问软件、线上随堂测试等手段及时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能动性。积累课程关联性资源的获取途径或链接方法,例如将微信公众号“Chinadaily双语新闻”“经济学人双语精读”中的精华文章或视频分享推荐给学生,不断扩大教学素材资源的内容来源,逐渐完善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学习素材资源体系。

2.1.4 课后小结雨课件与雨试卷

教师利用雨课堂设计客观题或翻译题推送给学生,并通过手机查看学生的答题参与度、答题进度、每个知识点、题目的统计分析,从中可以知晓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以此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本次学习内容,为后续教学总结与评价提供参考来调整后期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彻底理解知识点并能加以应用。

2.2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

在学习专业词汇和术语的基础上,专业英语课程注重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译的综合实践能力。

听力能力: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影音资料,在课堂上播放与专业内容契合的英文视频,并设置相关问题,考查学生的听力水平。例如在讲解water pollution and wastewater treatment单元时,播放国外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流程的英文视频,设置专业词汇或短语填空,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听力。

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关注本专业相关的前沿热点研究问题,扩展学生的学术视野,组织学生设计撰写PPT进行小组汇报,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小组合作、口语表达能力。例如在讲解air pollu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这一部分时,引导学生查阅国际上关于空气污染治理的报道和文献,鼓励学生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英文汇报,交流相关的技术流程和专业知识点,督促学生对相关内容进行查阅和学习,提高专业英语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阅读和翻译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对课件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随机提问的方式检验学生对于专业词汇的掌握,考查学生对科技论文中语句的理解和翻译能力。课后通过雨课堂平台发布环境相关的英文资料,并设置相关问题,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及翻译能力。

写作能力: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是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在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中有相关的要求。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通过实例分析,讲解英文摘要的写作模式、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掌握英文摘要写作的要点。在课后复习模块,通过雨课堂给学生布置英文摘要写作的作业,即给出环境相关的中文摘要,让学生自主进行英文摘要的写作,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2.3 完善考核体系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以闭卷考试为主,这种考核方式容易形成重理论轻实践、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的现象。根据OBE理念,对考核方式进行改革,采取淡化结果考评、强化过程考核的方式,重视并发挥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课程考核分为平时考核(50%)和期末考核(50%)两部分,其中平时考核=线上平时(30%)+线下平时(20%),线上平时=课前预习表现(10%)+课堂测验(10%)+英文摘要写作成绩(10%),主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主动性、对重点词汇及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听力能力、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线下平时=PPT汇报成绩(20%),主要考核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期末考核(50%)采取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查学生的阅读、写作、翻译等专业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3 结语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课程教学需要以“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作为标准,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等方面不断探索更新,将专业基础与国际前沿研究相结合,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侧重平时考核,建立分阶段的、多样化的考核体系,综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英语英语课程英文
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轨道交通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探索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以高级英语课程为例
食品专业英语教学内容和方法创新
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金融英语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委婉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