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坐月子”?健康一辈子

2024-05-14 14:27陈燕
健康之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坐月子产褥产褥期

陈燕

产褥期指产妇分娩后的6周,俗称 “坐月子”。在这段时间,产妇的所有器官(乳腺除外)功能会逐渐恢复到接近非孕期状态。做好产褥期保健工作,对产妇今后的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密切关注恶露,警惕晚期产后出血

“坐月子”期间,应观察恶露情况。正常情况下,产后3~4 d为血性恶露,因为其中以血液成分为主,有时存在血凝块;产后4~10 d为浆液性恶露,之后为白色恶露。出现产后恶露,要保持会阴清洁,及时更换卫生巾。如果在产后4 d后仍持续有鲜红色的阴道出血,应警惕晚期产后出血,并及时到医院就诊,了解子宫复旧情况,排除子宫内是否有残留的胎盘胎膜组织。

观察体温,注意产褥感染

产妇在产后3~4 d可出现“泌乳热”,即由于泌乳时乳腺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乳房胀大,伴有体温升高的现象,一般不超过38.5 ℃,持续4~16 h后会下降。但是否为“泌乳热”,需要医生进行鉴别,因为产褥期内的感染也可能造成体温升高,包括生殖道感染、乳腺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

另外,“坐月子”期间不可进行性生活。这是因为子宫尚没有完全恢复到未孕状态,宫颈口未闭合,蜕膜中含有大量的白细胞,一旦进行性生活,可能导致产褥感染。

房间通风,夏季预防“产褥中暑”

夏季天氣炎热,再加上产妇在产后大量出汗,护理不当可能发生“产褥中暑”。在天气炎热时,可开空调防暑降温;通风时避免身体直接面向风口。

监测血压、血糖,重视异常症状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等医疗技术的发展,很多因疾病不能生育的的女性可以妊娠并分娩,但同时也增加妊娠合并症、并发症以及产褥期疾病的发生风险。因此,对于有妊娠合并症的产妇,产褥期内应密切监测血压、血糖等指标,一旦发现有心慌、气短、不能平卧、下肢浮肿等症状,要及时就医。

合理活动,重视产褥期心理健康

“坐月子”期间要合理运动,可练习产后体操,不仅有利于盆底肌康复,还可以降低下肢血栓形成的风险。骨盆修复带或腹带不建议太紧,更不建议睡眠时使用,以防影响下肢及盆腔静脉血液回流,导致血栓形成。

“坐月子”的饮食注意事项

(1)产后大量排汗,再加上给新生儿哺乳,会使得产妇体内水分大量流失,所以要补充足够的水分。但要避免摄入冷饮、酒精类饮品。

(2)食物要松软、可口、易消化、易吸收。

(3)产妇由于肠胃蠕动变慢、消化功能减弱,饮食要做到少食多餐,同时注意营养均衡。

(4)食物以天然绿色的新鲜瓜果蔬菜为主,不要服用过多的营养品,以免造成营养过剩。

(5)产妇在生产结束后肠蠕动减慢,应适当多吃富含植物纤维的瓜果蔬菜,而辛辣刺激、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要少吃,以免增加便秘的风险。

(6)有人认为产妇生产后不能吃盐,这是不正确的。产妇在“坐月子”期间较易出汗,乳腺分泌相对旺盛,如果不适当摄入些盐,会加重身体的脱水情况,影响产后恢复。

(7)母乳是孩子成长发育的最佳食物。建议分娩后1 h就要让新生儿吸吮乳头,有助于让产妇尽快建立催乳和排乳反射,加快乳汁的分泌。

“坐月子”时的哺乳事项

生产方式可分为顺产和剖腹产,两种方式“坐月子”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产后女性气血亏虚,应充分休息,适当运动,避免久坐、久站,不宜过早负重物。

(1)乳房护理:尽早哺乳,有利于子宫收缩,又能刺激泌乳。注意选择合适哺乳的内衣,哺乳前后清洁乳房;观察乳头有无红肿、破损、凹陷,轻轻按压乳房检查有无包块、疼痛、红肿等症状,以预防急性乳腺炎。此外,产妇要保持心情愉悦、睡眠充足、饮食有营养。

(2)外阴护理:恶露期应勤换卫生巾,避免细菌感染。产褥期严禁房事。产妇应单独使用洗漱盆每天清洗外阴。顺产如有撕裂伤或侧切,清洗后擦干,用碘伏消毒,观察伤口的愈合情况,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

(3)腹部护理:产后子宫收缩迅速下降至盆腔,会引起疼痛,一般在产后 1~2 d出现,持续 3~5  d。腹痛轻微者,可自行消失,不需治疗;如果疼痛严重,难以忍受,应该就医治疗。按压腹部,查看有无压痛、硬感、膨隆。观察阴道流血情况,如恶露量、有无血块等,根据情况及时就医。剖腹产术后应注意观察伤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疼痛,正确使用医用外科束缚带减小伤口张力,避免手术伤口撕裂、感染等情况发生。

“坐月子”时的新生儿护理

(1)脐带:正常脐带脱落时间为产后2周左右。脱落后如有渗出液,可用碘伏消毒。为防止脐部感染,应保持脐带处干燥,防止尿液浸湿脐带处的纱布。如有浸湿,及时用碘伏消毒,更换无菌纱布。观察脐带、脐周有无渗液、红肿,有无异味。如有异常,要及时就医。

(2)湿疹:室内温度、湿度不要过高。定期为新生儿洗澡,常换洗衣物,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观察新生儿对奶粉或母乳有无过敏,如出现湿疹,可擦涂复方黄柏液或婴儿湿疹膏。

(3)皮肤皱褶处:新生儿皮肤皱褶处要经常查看,特别是较胖的婴儿。可适当擦些滑石粉或爽身粉,保持皮肤干燥,以免出现“间擦疹”。

(4)口腔:哺乳后应用无菌纱布蘸温水或生理盐水(温度适宜)轻轻清洁新生儿口腔,动作应轻柔,避免擦伤引起感染。

(5)肛门及臀部:勤换棉质尿布,保持肛门及臀部清洁、干燥、透气。如出现“红屁股”,可外搽紫草药膏或美宝湿润烧伤膏。

(6)辨别有无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新生儿出生后2~3 d出现,4~5 d达高峰,5~7 d消退,最迟不超过2周,无需治疗。病理性黄疸在新生儿出生后24 h出现,持续时间超过2周不退,需及时就医。

(7)其他:哺乳时主要不要让乳房堵到新生儿鼻子。哺乳完把新生儿竖起趴在肩上轻拍后背,让其打嗝吐出吸吮时吸入的空气,防止溢奶。放下新生儿时注意头偏向一侧,以免吐奶后呛入气道。如果新生儿出汗,应适量喂水,以防脱水。

猜你喜欢
坐月子产褥产褥期
产褥感染发生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产褥感染的预防措施
补气补得全家气,坐月子坐进医院里,到底肿么了?
夏季坐月子的那些事儿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二宝妈坐月子 要有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
针对产褥期湿疹患者的护理观察与分析
胎盘病理检验在防治产褥感染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