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分析

2024-05-14 17:30郑晓会
健康之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治疗疗效药物性

郑晓会

摘要:目的 探讨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肝疗法,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临床症状恢复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区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疲乏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应用于药物性肝损害患者的治疗中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肝功能,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关键词:肝损害;药物性;常规保肝疗法;异甘草酸镁;治疗疗效

肝脏是人体药物代谢的重要器官,药物和毒物经其生物转化后排出体外[1]。若肝脏出现病理改变,会对药物代谢产生影响,引发不良症状,造成肝损伤。临床上常见的抗菌、抗结核、中草药物均可损伤肝脏,形成药物性肝损害,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干预,会导致肝功能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临床常规的保肝疗法主要是使用还原性谷胱甘肽、氨基酸类、门冬氨酸钾镁等药物治疗,虽然有一定的疗效,但缓解时间慢、不良反应多,治疗安全性较低。异甘草酸镁是第4代甘草酸制剂,有研究显示,其不仅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还能促进肝细胞增殖,加速药物性肝损害患者肝功能恢复[2]。本研究旨在探讨常规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的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86例药物性肝损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年龄28~68岁,平均年龄(51.67±4.33)岁;男23例,女20例;损害原因:抗菌14例,抗结核19例,中草药物10例。研究组:年龄29~68岁,平均年龄(51.61±4.36)岁;男24例,女19例;损害原因:抗菌15例,抗结核20例,中草药物各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符合药物性肝功能损害诊断标准;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异常症状(肝区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等);自愿参加此次研究。

排除标准:肝肾综合征;肝功能衰竭者;其他遗传性、酒精性、感染性肝损害;精神异常、认知障碍。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保肝疗法。低脂饮食,利胆、降酶、保肝;取1 800 mg注射用还原性谷胱甘肽,与0.9%氯化钠溶液250 mL稀释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d。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取100 mg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与5%葡萄糖溶液250 mL稀释混匀后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持续治疗1个疗程(2周)。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显效,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肝脏功能有所改善,但未完全恢复正常;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加重。总有效=显效+有效。(2)比较两组肝功能: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5 mL,经离心处理后用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生化仪对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γ-谷氨酰转移酶(GGT)进行检测。(3)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4)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4%(P<0.05)。见表1。

2.2 两组肝功能比较

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研究组肝区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疲乏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3.26%,兩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肝脏是药物代谢重要器官,由于药物本身具有毒性,在药物剂量过大、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患者对药物发生过敏反应等情况下均易引起肝脏损害。主要表现症状为肝区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等,症状较轻患者可不进行特殊治疗,停药后一般会自行恢复,症状严重患者易继发胆汁淤积、实质性肝损伤,甚至进展为肝功能衰竭,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应给予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更为安全高效的治疗,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对肝脏起到保护、损伤修护作用[3]。

目前临床上对药物性肝损害的治疗还未形成统一标准,常给予患者常规保肝疗法,包括低脂饮食、利胆、降酶、保肝滴注。常规保肝疗法虽然具有一定的疗效,但起效慢、不良反应多。因此,亟需探寻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据研究,患者肝脏损害初期,其干细胞会受炎症细胞浸润产生大量自由基,降低氧化物酶水平。急性期后,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减弱,无法清除大量自由基,使其堆积刺激肝细胞中的不饱和脂肪酸,产生脂质过氧化损伤肝细胞。肝细胞受损后还会进一步引起炎症坏死,加重肝脏疾病[4]。因此,临床治疗应将抗炎、抗氧化作为治疗关键点。

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是新一代甘草酸制剂,其主要成分是18α-异构体甘草酸,是强效肝细胞保护剂,其特点包括亲脂性好、抗炎活性强、靶向性高、作用迅速、半衰期长、不良反应少等,被广泛应用于多种肝脏疾病的治疗中。有学者使用异甘草酸镁对肿瘤化疗后的药物性肝功能异常患者进行治疗,200 mg/d,持续10 d后,患者的肝功能改善情况明显,ALT、AST、Tbil、GGT水平也明显下降[5]。另有学者比较了单一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化疗后肝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发现100~200 m/d的异甘草酸镁治疗的联合组,在7 d和14 d的肝功能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单一应用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且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口腔炎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也显著更低[6]。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LT、AST、TbiL、GG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肝区不适、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和疲乏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以上结果与前述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说明异甘草酸镁对药物性肝损害患者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异甘草酸镁是甘草酸制剂,多项研究实验表明其可促进肝细胞的增殖,对各种因素导致的肝脏损伤均有良好的保护、修复作用,还能改善调节性T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研究表明,甘草酸能减慢各种原因导致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进程,减轻其损伤程度,明显降低ALT水平,使肝细胞内的肝糖元、核糖核酸含量逐渐恢复正常,加速胆红素代谢,降低Tbil水平,起到抗病毒、抗肝纤维化的作用。经静脉滴注异甘草酸镁可使其快速、均匀分布于机体内,其消除速度较慢,半衰期长,可达24 h,1次/d给药后能维持机体内长时间的血药浓度,发挥抗氧化、抗炎、解毒作用,以保护肝细胞膜,提高肝功能水平。此外,异甘草酸镁能稳定肝细胞膜,清除大量自由基,改善肝细胞炎症坏死状态,发挥肝毛细血管疏通作用,加速胆汁分泌排泄,有效降低转氨酶,促进肝细胞的修复、再生。

综上所述,常規保肝疗法联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药物性肝损害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促进患者康复,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赵阳,刘景华.异甘草酸镁联合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J].青岛医药卫生,2023,55(4):279-282.

[2]王洁,宋艳艳,李颖,等.104例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20,17(1):37-40,66.

[3]韩竹俊,许美娟,刘玲,等.异甘草酸镁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药学与临床研究,2023,31(3):238-242.

[4]李文旋,饶志,武涛,等.异甘草酸镁治疗甲巯咪唑致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效果[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16):69-72.

[5]李斌,何昱静,王俊科,等.异甘草酸镁通过ERK通路影响大鼠肝细胞修复的研究[J].甘肃医药,2023,42(4):293-295,300.

[6]李晨露,李慧华,陈燕,等.异甘草酸镁防治结肠癌化疗药物致肝损伤的药物经济学评价[J].临床合理用药,2023,16

(10):5-8.

猜你喜欢
治疗疗效药物性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浅议“药毒”与药物性肝损伤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急性心肌梗塞运用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的疗效分析
急诊介入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与疗效观察
老年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研究
年轻恒牙牙髓血管再生治疗的疗效观察与分析
药物性肝病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