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神经介入栓塞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2024-05-14 17:30卞立松柳江齐佳伟甄宇航何远东叶立双王建生
健康之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疗效

卞立松 柳江 齐佳伟 甄宇航 何远东 叶立双 王建生

摘要:目的 分析早期神经介入栓塞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对照组采用非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炎症介质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NF-α、IL-6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可有效控制出血,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关键词:早期神经介入栓塞;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疗效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中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率逐渐增高。颅内动脉瘤的发生可能与血管壁的退行性改变和动脉硬化有关,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1]。老年人常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这些疾病的症状可能掩盖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症状,增加诊断困难,导致诊疗时机延误[2]。临床通常以手术治疗为主,但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明显下降,手术治疗风险较高,术后容易出现并发症,如感染、脑水肿等。早期神经介入栓塞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3]。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神经介入栓塞在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56~84岁,平均年龄(70.11±4.23)岁。观察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57~81岁,平均年龄(70.07±4.2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经头颅CT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确诊,且与《颅内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3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具有颅内动脉瘤临床症状,具备手术治疗指征者;伴有动眼神经麻痹、视力减弱等神经压迫表现者;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既往伴有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器质性疾病;凝血功能异常及免疫功能低下;继发性颅内良性肿瘤或者是恶性肿瘤;存在精神障碍或认知障碍,无法正常沟通。

1.2 方法

对照组于发病24 h后进行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于发病24 h内进行神经介入栓塞治疗。神经介入栓塞治疗具体方法:治疗前,先对患者进行详细检查,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明确动脉瘤位置、大小和形态,评估治疗风险,治疗方式包括单纯弹簧圈栓塞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通过股动脉穿刺或桡动脉穿刺建立体内外通路,如为单纯弹簧圈栓塞,则将微导管置于动脉瘤瘤腔内,进行弹簧圈栓塞;如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则将支架导管放置在载瘤动脉内,释放支架,同时弹簧圈填塞动脉瘤。治疗结束后,给予患者硫酸氢氯吡格雷片口服,75 mg/d;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100 mg/d。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认知功能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分值越高表示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认知功能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分值越高表示认知功能越强。(2)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用生活质量量表评估,从躯体、生理、心理、社会4个维度进行评估,分值与生活质量呈正比。(3)比较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包括IL-10(白细胞介素-10)、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和IL-6(白细胞介素-6)。(4)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NIHSS评分和MoCA评分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2。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3。

2.4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33.3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讨论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壁局部扩张形成的病变,常见于脑动脉分支处[4]。随着年龄的增長,血管壁弹性减退,脑动脉壁的脆弱性增加,使得老年人颅内动脉瘤发生风险逐渐增加。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程度较大,严重时甚至会引起脑水肿和脑疝,威胁患者生命[5]。因此,早期发现和治疗颅内动脉瘤至关重要。

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具有显著优势。然而,关于神经介入栓塞治疗时机目前仍存在争议。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认知功能评分、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早期治疗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更低,早期治疗能够更早地阻止血流进入瘤体,从而减轻神经损伤的程度。非早期治疗有可能会使瘤体在这段时间内继续增大,增加对周围神经的受压风险[6~7]。早期治疗可以尽早阻断瘤体供血动脉,更有效地保护周围的正常脑组织,减少脑缺血的发生,从而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此外,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存在再出血的危险,这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神经损伤和认知功能下降,而早期治疗可以有效防止再出血的发生[8~9]。

炎症反应是机体对损伤或感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过度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导致组织损伤和病情恶化[10]。早期治疗能够尽早阻止动脉瘤破裂,减少出血风险,降低血流和压力,减少炎症介质的产生和释放,延缓炎症反应进展。非早期治疗可能在动脉瘤破裂后才进行介入栓塞,此时患者炎症反应已经被激活[11]。TNF-α和IL-6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IL-10是一种重要抗炎症介质,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组织损伤[12]。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TNF-α、IL-6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老年颅内动脉瘤破裂可有效控制出血,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生活质量提高,且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

[1]兰展.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微小动脉瘤急性破裂的现状及进展[J].微创医学,2023,18(3):361-364.

[2]孙建萍,吕斌,张荣举,等.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治疗老年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优势[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23,25(1):53-56.

[3]宁彧,蔡宏伟.显微夹闭术与介入栓塞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脑氧代谢及预后的影响[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22,49(6):23-28.

[4]茹睿,崔萍,宗余余,等.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22,25(12):1495-1500.

[5]孙彦龙,李百升,肖胜辉,等.早期行血管介入栓塞术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22,29(31):94-96,101.

[6]伍博,易田康,伍业,等.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21):92-94.

[7]黄德俊,孙阳阳,万定,等.颅内破裂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时机的选择及其对病人预后的影响[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22,27(8):637-639.

[8]孙昊,张星,朱敏,等.早期、延期行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小动脉瘤的临床效果及对远期预后的影响[J].解放军医药杂志,2022,34(4):68-71.

[9]张国志,汤恒心,朱德龙,等.超早期神经介入栓塞治疗高龄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的效果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1(20):133-135.

[10]李江涛,楊华,范玉军.早期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精神状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河北医学,2020,26(8):1317-1321.

[11]王建武.血管内介入疗法与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1):73-74.

[12]张洪振.血管内介入疗法和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疗效比较研究[J].中外医疗,2020,39(12):25-27.

猜你喜欢
疗效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蒙医药治疗无症状型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痈的疗效观察
脐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疗效
旋转DSA指导下介入治疗脑动脉瘤的疗效观察
破裂腹主动脉瘤的腔内修复术与开放手术疗效比较
止嗽散联合阿斯美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