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侧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效果

2024-05-14 17:30李奎
健康之家 2024年2期
关键词:甲状腺癌

李奎

摘要:目的 探讨患侧甲状腺全切术+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有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行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研究组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切口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TH、血清钙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H、血清钙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情感、社会和精神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疗效较好,患者手术创伤相对更小,且住院及手术时间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关键词:甲状腺癌;峡部切除;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

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甲状腺癌分化类型,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既往临床针对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多采用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全甲状腺切除术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术中甲状旁腺受损风险相对较高,且术后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概率也较高[1~2]。相关研究认为,缩减甲状腺的切除范围,能显著降低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术后的并发症[3]。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侧甲状腺全切术+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1月~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6例患有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3例。对照组男20例,女33例;年龄32~57岁,平均年龄(44.59±5.71)岁;肿瘤直径7~18 mm,平均肿瘤直径(12.25±2.63) mm。研究组男19例,女34例;年龄31~58岁,平均年龄(44.77±5.47)岁;肿瘤直径8~17 mm,平均肿瘤直径(12.17±2.27) mm。

纳入标准:知晓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临床资料未出现缺损;精神状态正常;术中冰冻病理或术后常规病理符合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排除标准:术前检查显示声带异常;术前合并严重的基础疾病且控制不佳;术中冰冻病理提示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目≥4个;中途退出研究;存在凝血功能异常。

1.2 方法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手术治疗之前完善临床影像学检查(甲状腺及周围淋巴结彩超或颈部增强CT),以协助术中病灶定位,同时在相关影像学检查的作用下,了解患者甲状腺占位病变周围的血流信号及相关组织的解剖关系。麻醉方法:气管内插管全麻,消毒铺巾后,选取颈前胸骨上窝2横指作一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及颈阔肌,向上游离皮瓣至甲状软骨下方,向下游离皮瓣至胸骨上窝,颈白线处打开颈前肌群,进入到甲状腺假被膜,逐渐游离至甲状腺真被膜,随后完成相应的甲状腺切除操作。

对照组接受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将患者的甲状腺体翻开,对甲状腺动静脉予以结扎切断,随后仔细寻找患者的喉返神经,将其分离完成后,为患者实施常规的甲状腺切除操作。根据术中冰冻病理结果,决定淋巴结清扫的范围,随后留置颈部引流管,逐层缝合颈部伤口。研究组接受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将患者的患侧甲状腺体翻开,将患侧叶的甲状腺动静脉结扎切断,寻找患者的喉返神经,随后仔细分离,完成患侧叶甲状腺及峡部的切除术。对患者的颈部中央区(VI)淋巴结进行清扫,将喉前、气管前、气管旁淋巴结送术中冰冻病理。完成操作后用可吸收线缝合残余甲状腺残端止血,创面留置引流管,逐层缝合颈部伤口。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对患者各项手术指标进行记录与比较,主要涉及患者切口大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2)比较两组甲状旁腺激素、血清钙水平:对测量患者术后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血清钙水平,PTH的正常值为15~65 pg/mL,血清钙正常值为2.11~2.52 mmol/L。在手術之后的任何时间段内,患者PTH<15pg/mL即可认为患者出现了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血清钙<2.1 mmol/L即可判定为血钙水平降低。(3)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4)比较两组生活质量:基于SF-36量表标准,对患者生理、情感、社会和精神开展调查,高评分表明获得高质量生活,每项最高分为100分。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切口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PTH、血清钙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PTH、血清钙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H、血清钙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2.3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0.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情感、社会和精神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既往观点认为,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可采取双侧腺叶切除,以达到减少术后肿瘤复发及转移的风险。然而,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发现,甲状腺全切除术后患者喉返神经、甲状旁腺等组织受损的风险相对较高,术后甲状腺功能往往长期低下且难以纠正,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较低[4]。

近年來一些研究证实,对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采取患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不仅能达到理想的手术切除效果,手术及住院所需时间也更短,手术所需切口更小,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并发症也相对更低,因此该术式逐渐成了目前较为主流的手术方式[5]。此外,随着术中喉返神经监测技术的出现,伴随着当前甲状腺被膜精细解剖法以及新型能量器械(超声刀,双极电刀等)的广泛使用,更加有效降低了患者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可能性,提升了手术治疗的安全性。

本研究显示:研究组切口大小显著小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PTH、血清钙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PTH、血清钙平均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生活质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生理、情感、社会和精神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相对于全甲状腺切除,单侧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对甲状旁腺功能造成的损伤更小,这是由于全甲状腺切除手术操作范围更大,患者相应出现甲状旁腺功能损伤的风险也较高。此外,因为保留了一侧的甲状腺腺叶组织,术后患者残余甲状腺的功能也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综合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评分[6]。

综上所述,单侧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患侧甲状腺全切+峡部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的疗效较好。

参考文献

[1]杨佳林,金松臣.患侧腺叶、峡部切除联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块患者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2,31(19):3570-3572.

[2]张昆,黄华.第二颈纹切口与低领小弧形切口在甲状腺单叶全切、峡部切除联合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J].罕少疾病杂志,2021,28(2):16-17.

[3]宋勇.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侧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的近期随访研究[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22):3718-3720.

[4]辛广卫.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单侧甲状腺肿块的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21,30(9):1647-1649.

[5]万江洋,封紫玉,甄林林.峡部扩大切除+患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长径≤1 cm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的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22,30(12):1168-1171.

[6]李秋梨,陈福进,曾宗渊,等.T1-3NO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外科治疗及其疗效分析[J].癌症,2008,27(3):299-303.

猜你喜欢
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低位领”式与“L”型切口淋巴结清扫术的比较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治疗前停药后短期甲减状态下甲状腺功能与肾功能的相关性
PTEN基因表达对甲状腺癌BCPAP和FTC133细胞凋亡以及ERK和AKT表达的影响
分化型甲状腺癌切除术后多发骨转移一例
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在降低甲状腺癌患者焦虑中的应用研究
甲状腺球蛋白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中的价值
全甲状腺切除术治疗甲状腺癌适应证选择及并发症防治
全切术与次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
非远处转移性高危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低剂量碘-131治疗